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489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docx

三字经第一学期第1到18课时教案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读出节奏感。

 2.初步了解三字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 人之初,性本善——教之道,贵以专”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课本中提到的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学的是哪本书吗?

 .《三字经》相关背景介绍.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

“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

时间分布

 

 

 

这句意思是: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性相近,习相远。

“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

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没有好的生活环境,再善良的天性都会受到污染。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我们想好的方向发展呢?

我们看看《三字经》怎么说

苟不教,性乃迁。

“苟”假如,如果;“教”学习,受教育,管教;“乃”就会;“迁”变化。

这句的意思是:

假如不学习,不接受教育,良好的品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之道,贵以专。

“教”教育,学习;“贵”重要的,好的方面;“专”专一这句地意思是:

做任何事都是要以专心为主,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四、提问相关内容的问题。

五、诵读本节课所学的三字经。

六、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姓名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古时候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知道孟母三迁,五子登科的故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昔孟母,择邻处——教五子,名俱扬。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课本中提到的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的爸爸妈妈疼爱你吗?

他们希望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老师,所以我们要听父母的话。

古代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呢?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自由读。

三.讲解句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昔”以前,古时候;“择”

时间分布

 

 

 

选择;“机杼”织布的梭子。

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四.拓展。

1.课下给你的好朋友讲一讲《孟母三迁》.的故事。

2.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姓名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了解老师和家长的责任。

  2、知道学生时期是读书的最好时期。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养不教,父之过——幼不学,老何为。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课本中提到的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1、父母为什吗要送我们来学校呢?

学校的老师会怎样呢?

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2.出示句子: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二.诵读句子。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自由读。

三.理解句子。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时间分布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四.讨论:

你以后会怎样做?

五.总结

我们的学生时期要努力学习,知道怎样做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的有用之人。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姓名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玉不琢,不成器——亲师友,习礼仪。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课本中提到的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四课时

一.导入: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没有知识,没有文化能实现你的愿望吗?

你应该怎样做?

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分角色读。

三.理解句子。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琢”,雕刻玉石。

“器”,指器物。

“义”,做人的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制玉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学习像制玉一样,必须经过切磋琢磨的过程。

时间分布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方”,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

“少时”,小时候。

“亲”,亲近。

“师友”,良师益友。

“礼仪”,礼节、仪式。

孩子小的时候,应该特别注重学习礼貌,懂规矩。

如果懂得礼节,一言一行合乎节度,就是一个彬彬君子的样子。

四.展示。

1.一起诵读前八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姓名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一段,达到熟读成诵。

2.同时让学生受到传统道德教育,懂得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香九龄——识某文”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课本中提到的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五课时

一、故事导入、情境激趣: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两个小朋友,一个叫黄香,一个叫孔融。

教师讲故事:

《黄香温席》《孔融让梨》 你喜欢黄香和孔融吗?

为什么?

就连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称赞他们那。

 

二、 配乐诵读、品读解意

1、师范读、领读。

2. 形式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指名读、小组读比赛)

三。

理解句子。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

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

时间分布

 

 

 

 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

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三、感悟升华。

1、 你觉得黄香是个怎样的孩子?

孔融又是个怎样的孩子?

2、 你还知道那些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人?

3.你在生活中是怎样做的?

学习了今天的《三字经》内容,你有什么打算?

四.总结。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姓名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懂得孝和悌,懂得向善路上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使学生们换个角度看待科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一而十,十而百——父子亲,夫妇顺。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课本中提到的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六课时

一. 导入:

你们知道一个人首先要学的什么吗?

今天的《三字经》就会告诉你。

二. 诵读新句

1.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名领读

三. 理解句子

   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时间分布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

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四. 展示

1.一起诵读前十二句。

2.教一教你身边的小伙伴或家里人。

五.总结

   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和兄弟之间的友爱,还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成为国家的栋梁。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诵读句子。

2.简单的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曰春夏——当中权 ”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七课时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指名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时间分布

 

 

 

 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

什么叫“三光呢?

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什么是“三纲”呢?

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相互之间遵守道义,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四.展示

.. 1.一起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个别同学诵读。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知道一年四季的特点和人们在四季中的活动。

2.知道东.南.西.北方向的划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赤道下,温暖极——此五常,不容紊”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八课时

一、导入:

一年之中有几个季节?

方向的划分又有几种?

《三字经》就会告诉我们。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

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时间分布

 

 

 

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

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四.提问

1.四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为什吗?

五.总结

1.一起诵读。

2.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古代人种的农作物以及六种牲畜。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地所生,有草木——此五色,目所识”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九课时

一.导入:

我们现在吃的粮食有哪些?

这节课我们了学习第九课,了解一下古代人的粮食。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1、六谷是指?

2、六畜是指什么?

时间分布

 

 

 

3、七情中指什么?

四.讨论:

你想成为一个什么品质的人?

五.总结

1.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一个诚实守信,有礼貌,有爱心,有知识,有道德的好学生。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

2.了解“五味”、“八音”和“四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酸苦甘——宜调协”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十课时

一、导入:

你们知道你平时吃的东西有哪些味道吗?

是怎么知道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1、“五味”是什么?

时间分布

 

 

 

 2、古代的人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称为八音。

说话的声调分为四声。

四、总结。

平时多看看,多听听,你会发现我们周围很多美好的东西。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句子。

2.了解“十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高曾祖——勿违背”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11课时

一、导入:

你们知道古代人说的“十义”是什么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1、在读中理解:

“十义”是指什么?

时间分布

 

 

 

2、 你知道“九族”是指什么吗?

3、读三字经,在经中找出来吧。

四、总结。

从文中可以看出交朋友应多交正直的益友,而朋友之间应情同手足,讲信用。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一下古代的六艺及学习的道德。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斩齐衰——能知原”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12课时

一、导入:

你平时有自己学习的习惯吗?

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学习的。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四.理解句子

1、“古六艺”是指什么?

你擅长哪种?

2、学习要由浅入深,打好基础。

时间分布

 

 

 

《小学》这本书,就是要求小孩子从小要进行良好的道德行为的训练。

五.总结

   1.你知道这六种动物都有什么用处?

2.你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

3.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一下古人的礼节与有关的书籍。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凡训蒙——说仁义 ”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小黑板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13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学习一定要有个好的开始吗?

那就是要学习一些礼节和启蒙知识。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朗读。

3.齐读。

三。

.理解句子。

了解“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其中《论语》有20篇,是孔子的弟子记载的有关孔子的言行的书。

时间分布

 

 

 

 

四.联系实际.

1.请学生上台表演这种情绪,并说一说感受到这七种情绪的事情;

2.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五.总结

   人们的心情受情绪的影响,因此,我们要保持每天都有好心情,保持乐

观的态度。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中庸》与《大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作《中庸》——至平治”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14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十四课。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朗读。

3.齐读。

三.理解新句。

1、了解作《中庸》的人物。

2、知道《大学》是一本书,与现在人说的“大学”不一样。

时间分布

 

 

 

 

四.展示

1.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教一教你身边的家人和好朋友。

五.总结.

我们的嘴巴和鼻子各有各的功能,我们吃的食物要用嘴巴来分辨味道,有些东西用我们的鼻子就能闻出东西的气味。

.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四书”和“六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孝经》通,——当讲求”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15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的道理还不多,如果学了《孝经》,你知道的道理会更多。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1、了解《孝经》“四书”就可以学习《六经》之类的书了,这是由浅入深。

2、四书是指?

六经呢?

 

时间分布

 

 

 

  

四.总结

1.诵读学过的《三字经》。

2.你喜欢哪种乐器?

八音:

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分类法,按照制成乐器的材料为分类标准,始于周朝。

匏:

葫芦制作的吹奏乐器,比如笙;土:

陶土制作的乐器,比如埙;革:

皮革制作的乐器,比如鼓;木:

木头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木鱼;石,玉石制作的打击乐器,比如磬;丝:

通过丝弦发声的演奏乐器,比如琴,瑟;竹:

竹制乐器,如笛子,箫

[吹牛皮的来历]牛皮与八音有关,是指鼓,吹牛皮就是指吹鼓,所以吹牛皮的本意是讲的事不搭调,是否夸大事实倒在其次。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了解“三易”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有《连山》——《书》之奥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16课时

一、导入:

古代的书很深奥,比如很出名的“三易”你们肯定不知道,我们今天来认识一下。

二.诵读新句。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学生领读。

3.齐读。

三.理解句子

 

时间分布

 

 

 

《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三部书合称为“三易”,它们记述了易学的道理。

四.总结

     我们要尊敬我们的长辈,爱护我们的弟弟和妹妹。

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学生。

 

时间分布

 

教学

后记

梁彩霞

科 目

三字经

班  级

(2)班

课题

三字经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2.简单的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

“我周公——礼乐备”的大意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收集故事

2.学具准备

3.其他准备

 

 

 

第17课时

一.导入:

你知道古时候的官制是怎么样的吗?

是不是和现在一样?

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

二.诵读新句。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