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4796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42 大小:81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1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docx

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培训资料

第五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第一节技术准备

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图纸,组织图纸会审。

针对工程的特点,学习新规范、新标准。

及时编制有关的施工方案、工艺,加工定货计划及材料机具计划,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

做到分部施工有方案、工序施工有交底、工程质量有目标、起到技术先行的作用。

5.1.1施工图、技术规范、标准、图集等技术准备

5.1.1.1进场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设计说明,参加设计交底理解和掌握设计内容,尤其对较为复杂、特殊功能部分,对结构配筋、不同结构部位砼强度等级、高程和细部尺寸,以及各部位装修做法等。

解决设计施工图本身不交圈、与施工技术不一致问题,提出施工对设计的优化建议,为顺利按图施工扫清障碍。

5.1.1.2开工之前编制应用于本工程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目录、负责配备齐全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标准、图集及相关的技术资料表格及质量评定表格,配置各类技术软资源并进行动态管理、满足技术保证的基础需要。

5.1.2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细化专项施工方案

组织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计划,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向有关施工人员做好一次性施组、专项方案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工作。

主要专项施工方案,包括防水、模板、钢筋、砼、回填土、装修、临时用电、临时用水、临时设施、安全防护、环境保护、成品保护等。

根据工程特点对重点、关键施工部位提出科学、可行的技术攻关措施见下页表。

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编制计划表

序号

方案名称

责任部门

审批单位

1

质量计划及创优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2

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3

测量工程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4

成品保护施工方案

5

雨季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6

冬季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7

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8

临时用水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9

防水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0

群塔作业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1

底板砼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2

砼工程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3

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4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5

脚手架及安全防护施工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6

初装修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7

检验试验计划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8

塔吊安装、拆除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19

施工升降机安装、拆除方案

项目技术质量部

公司、监理、业主

20

各专业施工方案

各专业分包商

5.1.3四新技术推广应用计划

序号

推广应用内容

使用部位

1

高强高性能砼技术

商砼

全部结构

2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

新型三级钢的应用

Ø25、Ø28

3

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技术

≥Ø18钢筋

4

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

聚苯板外墙外保温

外墙

蒸气加压砼块

内隔墙

5

新型防水材料

高分子防水卷材

地下室、屋面

环保型聚氨酯涂膜防水

室内有防水要求的房间

6

企业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整体工程

7

大体积砼裂缝控制技术

基础底板

8

高层建筑垂直度控制技术(激光垂准仪)

主体结构施工

5.1.4各项交底准备

由总工程师组织项目经理部各部门,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交底明确施工组织方式、施工工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保障措施。

由工长工对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针对特殊部位、施工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现场专门成立QC小组进行全方面的考察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特殊作业指导书等,逐级进行技术交底,指导施工。

5.1.5测量器具

序号

名称

编号

型号

精确等级

1

激光经纬仪

401WJ001

DDJ2-2

2//

2

经纬仪

401WJ002

TDJ-2

2//

3

水准仪

401WJ002

DS3

3

4

垂准仪

401WJ005

DZJ2

2

5

钢卷尺

401WJ012

50m

mm

6

钢卷尺

401WJ013

5.5m

mm

5.1.6试验工作计划

现场建立标养室配置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现场试验员制定本项目检验、试验管理制度和程序。

现场试验工作包括各种原材料取样、砼及其它试块件,制作与临时养护、土工试验等。

不要写表,否则应编全。

序号

试验

内容

取样

批量

试验

数量

备注

见证部位和数量(实际>计算)

1

钢筋

原材

≤60t

1组

同一规格、同一批次、同一炉号钢筋平均按60吨取样,混合批取样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2

钢筋

接头

500个接头

3个拉件

底板同一规格500个一组,其余结构同一规格每层一组

3

标养

砼试块

100m3

3块

同一配合比

100m3一组,每流水段不少于一组,地上结构墙柱、板每流水段一组

4

砼抗渗试块

500m3

6块

同一配合比

每流水段墙柱、板各一组

第二节测量工程

5.2.1施工测量依据

业主提供的设计图纸上标明的建筑红线和用地红线以及建筑定位坐标点、高程控制点。

并对所掌握的的红线桩,或定位依据点,与水准点进行严格的校核,以保证定位依据的准确性。

5.2.2测量准备

5.2.2.1技术准备

(1)由项目总工程师向测量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工长进行技术交底。

(2)正式施工前由项目技术员编制《测量工程专项方案》。

(3)项目技术员依据甲方提供的桩位数据及现场状况绘制定位定高图。

5.2.2.2人员组织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工作量,安排测量组长1名,负责测量工作的安排、仪器的管理、测量质量的管理、测量工作进度的控制、及测量工作的指导及一般性问题的解决。

安排测量工4人,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均持证上岗。

5.2.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5.2.3.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遵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严格依据总平面图和现场平面布置图。

(3)桩位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控制桩点按规范做法妥善保护,桩用铁预埋件做成,桩点处打φ1.5mm孔嵌入铜电线芯,桩位应进行编号并有防雨措施。

5.2.3.2场区平面控制基准点的复测

首先对业主提供的建筑物定位桩点或用地红线进行复测。

复测利用全站仪(SET2110)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40000进行角度、距离复测,并

将复测点位误差成果同调整方案报业主及监理单位。

5.2.3.3平面控制网布设

本工程由于施工场区面积较大,且地下部分施工时现场狭小,宜实行两级控制。

(1)本控制网按Ⅰ级建筑方格网进行测设,测角中误差±5′,边长相对误中误差1/40000,相临两点间的距离误差控制在±2mm以内。

采用极坐标或直角坐标定位方样的方法测设出基础外轮廓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依据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轴线加密方法,布设场区平面矩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悬挂于首级平面控制网上,业主提供的平面基准网点,为了便于控制及施工,一般建筑物平面矩形控制网都布设成偏轴线1m。

(2)首级控制为根据业主提供的定位桩引测出的本工程二级方格控制网。

(3)首级控制方格网完成后,以首级控制网为基准,依据总平面图及各楼的平面图确定各楼的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可以采用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定出各楼的主轴线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复核后,形成轴线控制网。

使本工程中的每栋楼均处于小“口”字型控制网内。

5.2.4高程控制网布设

(1)本工程施工场区面积较大,布设2个场区的高程控制点,设置在位置适合的首级平面控制桩上。

(2)本工程布设不少于二个标高控制点。

5.2.5工程轴线的定位

由于本工程体量大,且场地相对狭窄,加之采用多段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本工程拟采用内控法和轴线桩控制法。

5.2.5.1内控网的布设

使用工具:

全站仪。

目的是校核控制轴线标志桩投测纵轴及横轴几条轴线对边、角值进行校测,边角的各项精度必须符合下表中的规定。

精度要求一览表

等级

测量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二级

±11

1/15000

制作内控基准点,采用200mm×200mm钢板制作,用钢针刻划出十字线,埋设在板内。

留置测量口,各层楼板的内控基准点正上方相应位置预留一个150mm×150mm孔洞,激光束通孔。

5.2.5.2轴线投测方法

应分两到三步进行,以便于铅垂仪操作及洞口及早封闭竖向投测前,应对钢板基准点控制网进行校测校测精度不宜低于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以保证竖轴竖向传递精度。

将激铅垂仪架设在底板的内控基准点上,接收靶放在投测楼层面的相应预留洞口,将最小光斑的激光束投到接收靶的“十”字交点上。

将检定合格的经纬仪加设在接收靶上,依次测出主轴线。

由于本工程总的轴线需确定总控轴线,在基坑边上固定总控制轴线控制桩。

5.2.6地下结构施工测量

5.2.6.1平面线的投测

地下室每层顶板的控制轴线均应采用经纬仪由场边控制点直接进行控制轴线投测,其它辅助平面线均由控制轴线引出,以增加投测精度。

施工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槽一边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制点以后,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精确量距进行投测,盘左、盘右投测两次找中点为其投测点。

主轴线投测完毕检查无误后,根据主轴线测放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

水平线沿槽壁或防水保护墙由钢尺结合水准仪向下传递。

墙体施工前,弹出轴线、墙皮线及墙皮外50cm支模控制线。

5.2.6.2高程传递中的引测要求

高程的控制由现场内引测的水准点进行标高传递。

高程传递时,每次均应从现场控制点直接量取,避免累计误差。

精度应符合《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即每层限差±3毫米,总精度1/6000。

结构施工层每一施工段用钢尺从三个不同位置向上传递高程,不得逐层传递,并且每层应用水准仪校核测设成果,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将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根据传递上来的标高用水准仪精确测设1米水平线弹在结构内墙上,作为施工中控制竖向高度的依据。

顶板施工前,弹出楼层+1000mm线。

5.2.6.3各部分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墙主轴线长度(L)

L≤30m

±5

30m

±10

60m

±15

90m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5.2.7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5.2.7.1平面线的投测

施工楼层的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方法是,首先在首层主轴线控制点位上架设铅垂仪,将各个控制点位置精确投测至施工层后,在施工层主轴线控制点架设经纬仪,后视同轴线的另一个控制点以后,用经纬仪控制方向,钢尺精确量距进行投测,盘左、盘右投测两次找中点为其投测点。

主轴线投测完毕检查无误后,根据主轴线测放细部墙线及门窗洞口线。

水平线通过建筑外皮向上传递,墙体施工前,弹出轴线、墙皮线及墙皮外50cm支模控制线。

在结构施工期间,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位移,而影响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测的精度。

5.2.7.2标高控制同轴线一样应分段

高程的控制可由现场内的高程控制网中的水准点进行标高传递。

定出首层正负零以后,用水准仪抄出+1.00米线弹在外围墙上及电梯井内,作为标高传递用。

结构施工层每一施工段用钢尺从三个不同位置向上传递高程,不得逐层传递,并且每层应用水准仪校核测设成果,当较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点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将水准仪尽量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精度应符合《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

根据传递上来的标高用水准仪精确测设1米水平线弹在结构内墙上,作为施工中控制竖向高度的依据。

在标高引测前,对它的标高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无误后方可向建筑物引测。

5.2.8装修工程测量

5.2.8.1平面线的测设,在结构施工测量中,将装修工程所需的轴线,测设于竖向洞口处的地面上,并依据平面控制桩将轴线辅助线测设于外立面窗口的窗下墙上以便将轴线引入室内与结构留置的轴线进行校核,复核无误后作为装饰工程中隔墙、分户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控制依据。

隔墙、分户墙、外墙内保温位置线的测设依据轴线、根据建筑平面图用大钢尺进行分量。

5.2.8.2竖向控制线的测量,墙面抹灰工程完毕后,根据标高控制线,将标高控制点传递到建筑物外墙上,用大钢尺和大线坠将标高控制点,引测到各个房间的外窗处,然后传递到室内,在四周墙身上投测出所需建筑+1000m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门、设备及其他室内施工项目标高控制线。

5.2.8.3门、窗洞口测量,外门窗以顶层分出的边线为准,用经纬仪将边线标划在外墙面上的各层窗洞口两侧,弹出竖向控制线,窗口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上。

室内门、窗洞口水平位置控制线由轴线确定,高度位置控制线由建筑+1000mm线用钢尺传递弹出。

5.2.9电梯安装施工测量

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开始,以结构控制线为准测设每层电梯井净空尺寸,并绘出平面图。

用垂准线法,检查电梯井中心竖向偏差。

测设电梯井轨道中心位置,并用钢丝固定。

每层弹50cm水平控制线,每层门套两边弹两条竖直线,精度高于1/3000,并保证电梯地坎与地面平。

第三节土方开挖

现场勘验,土方开挖前不需要降水,现场三通一平已具备,现场交通良好。

5.3.1施工准备

审查设计图纸,核对平面尺寸和坑底标高,摸清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与甲方确认。

地下水位已降至基底下500mm。

5.3.2工艺流程:

基础定位放线---开挖一定深度的土方---打桩。

5.3.3先开挖后打桩的意义

5.3.3.1在经济角度上,先开挖至地下水位以上土层在打桩,可以减少打桩的长度,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可节约打桩的造价,且节省了先期降水的费用、避免了护坡坍塌所造成的维护费用,成桩后在挖土至设计标高,可节约成本造价。

 

5.3.3.2在施工上先开挖后打桩,降低因垂直方向的土方量对桩的挤压,对是否有障碍物做出处理方案,从而最大化的保证桩基础的稳定性。

先打桩后开挖,桩可超送至设计标高,可保证桩头混凝土及钢筋笼的质量,利于桩基的稳定。

5.3.4先打桩后开挖的弊处在后期的开挖中,因桩密度较大,开挖过程中会造成机械与桩体的碰撞,造成桩体断裂。

 

5.3.5土方开挖

5.3.5.1机械准备

本基槽开挖采用机械挖土方式,即大型挖掘机2台、小型挖掘机4台、破桩、自卸汽车4辆、装载机1台、空压机4台、潜水泵4台、风镐、桩头切割锯、铁锹、铁锤、手推车、白灰和钢卷尺等工具。

5.3.5.2人力准备

本施工区域配备管理人员和劳动力共300人左右(其中:

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1人、施工技术员4人、质量员3人、工长4人、安全员4人、测量工8人、挖机司机4人、破桩机械操作工人4人、装载机司机4人破桩头工20人、普通工30人),人员进场后,为落实质量、安全、文明和工期施工目标,由项目部主要负责人分别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内容包括设计要求、质量措施、进度安排、安全操作规程和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标准及技术措施、竣工验收标准等。

5.3.5.3作业条件

(1)土方开挖前,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清除和处理完毕。

(2)建筑物的定位控制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查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3)施工区域运行路线的布置,应根据作业区域工作的大小、机械性能、运距和地形起伏等情况加以确定。

(4)机械施工无法作业的部位和边坡的修整、清理坑底等,均应配备人工进行。

(5)在基坑四周用白灰弹出设计桩顶标高或砼面标高的水平线,便于在凿截桩头时对桩身标高的控制。

(6)在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7)施工机械进入现场所经过的道路、卸车设施等,应事先经过检查,必要时要进行加固或加宽等准备工作,要符合现场实际的需求。

(8)桩基施工完毕,基坑的防护应当完成。

5.3.5.4工期安排

计划自开工之日起至2016年5月2日前完成挖土作业工作。

5.3.5.5测量安排

根据本工程年份,拟投入全站仪4台、4台水准仪及钢卷尺12把、塔尺等测量仪器设备,用于标高控制测量,所有测量仪器都必须有检定合格证,并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标高控制点的施测应结合平面控制测量进行。

施测和验核程度与平面控制测量相同,精度应达到测量规范要求。

5.3.5.6桩间或桩周土方的开挖施工技术措施

桩间或桩周土方开挖原则

首先将槽底整平,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在基坑内用白灰撒出控制桩的位置,确定不同开挖高度的桩的位置,并按照先施工完成的桩基先开挖,后施工完成的桩基后开挖原则进行。

(1)带承台或者桩帽的桩基开挖深度不得超过设计桩顶标高或承台(桩帽)的底标高。

(2)对于单桩无承台的桩,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砼浇筑面标高。

(3)除因桩检需求进行桩周土方开挖外,其余部位土方标高必须恢复至原移交场地标高。

(4)对于主楼群桩间土方的开挖采用通挖方式,其开挖范围为群桩边缘各加50cm作为基底宽度控制边线,土方开挖坡比为1:

0.67,开挖深度视现场实际地面标高与设计桩顶或砼浇筑面标高的高差而定。

(5)对于单桩无承台或桩帽的桩周土方的开挖采用单挖方式,其开挖范围为桩半径加50cm作业基底宽度控制边线,开挖深度视现场实际地面标高与设计桩顶或砼浇筑面标高的高差而定。

(6)单桩带桩帽或承台、群桩带承台的桩间土方开挖深度大于2m小于4m的情况,其桩底土方开挖范围为设计桩径加50cm作为基底宽度控制边线,土方开挖坡比为1:

0.67。

(7)单桩带桩帽、群桩带承台、单桩带承台的桩间土方开挖深度大于4米小于6米的桩底土方开挖通挖方式,其开挖范围为群桩边缘或单桩桩半径各加50cm作为基底宽度控制边线,开挖深度视现场实际地面标高与设计桩顶或砼浇筑面标高的高差而定。

5.3.5.7施工工艺

挖桩间土方,确定桩位及开挖顺序----抄平----挖掘机开挖土方----人工开挖、清理。

5.3.5.8主要施工措施

确定桩位及开挖顺序:

首先将槽底整平,根据桩位平面布置图在基坑内用白灰撒出控制桩的位置,确定不同开挖高度的桩的位置,并按照先施工完成的桩基先开挖。

机械开挖:

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桩间土的开挖采用4台小型反铲挖掘机自基坑支护的坡脚向车库中心进行开挖,自卸汽车配合运出施工现场;开挖至设计桩顶标高或设计砼浇筑面标高以上20cm时停止机械开挖,以免机械扰动基底原土。

人工配合:

在机械开挖停止后,其余部分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桩顶标高或设计砼浇筑面标高,并随时运走。

(4)桩间水平方向控制与桩保持300mm安全距离由人工挖除,挖除至垫层下面设计标高,并随时运走。

5.3.6桩头破除施工技术措施

浇注灌注桩时,灌注桩顶标高应高于设计桩顶标高不少于一倍桩径,以保证桩基砼强度,但高于桩顶设计标高的桩头部分在后续工序施工时必须予以凿除,凿除这部分桩头砼的工作叫做破桩头。

5.3.6.1破桩头的目的

砼浇灌过程中,桩头以上混全浆强度难以保证。

打出桩中的主筋作为承台的配筋。

砼浇筑过程中桩头部分难免落入泥土等杂质,规定破桩施工时桩头标高高出设计标高500-100mm,此部分桩头由人工剔除以保证桩身强度。

5.3.6.2施工条件

应在工程桩施工完成并达到设计强度。

大面积开挖至设计承台顶后,方可进桩头的破碎工作。

5.3.6.3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上部混凝土破除----测定标高切割护桩----打开缺口----剥出钢筋----加深缺口----加钻顶断----吊离断体----凿除残余----清洗桩头。

施工顺序

桩承台顶上部超长桩头必须用小型破碎炮清除后,下部必须用人工清除。

桩头凿除施工前,先由测量人员准确放出每根桩顶设计高程,并做好标记。

施工队施工时,在设计要求的桩顶位置一道沿圆周方向的切割线(切割线以上20cm左右的带状区域暂称为关键施工区域),使用切割机沿切割线切割,切割深度视钢筋保护层厚度而定,略小于钢筋保护层厚度(围护桩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绝不能切到桩基钢筋。

设置切割线的目的是为了下步施工即人工凿除关键施工区域混凝土的施工中,防止破坏有效桩体(即切割线以下桩体)。

以往有的施工方法中还在上述切割线以上15-20cm处设置第二道切割线,也就是将整个关键施工区切割分离出来,但一道切割线已足以保护有效桩体,第二道切割线似乎并无必要。

人工凿出关键施工区域的混凝土,形成缺口,露出钢筋。

凿除深度为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凿除时不得损伤钢筋。

风镐剥离缺口上侧钢筋保护层,露出钢筋,施工时要注意不得损伤钢筋。

钢筋向外侧微弯(不得超过300),以便于施工。

风镐成水平或稍向上倾斜钻进关键施工区域的中上部的混凝土,也就是设计桩顶10cm左右处的混凝土,不断加深该处缺口。

只所以要求在桩顶上方10cm处加深缺口,是为风镐钻进是预留可能损伤空间,防止破坏有效桩体。

在缺口深度达到约30cm时,风镐加钻顶断,钻头水平或稍微向上。

该步操作的特性就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仅产生很小的变形即破坏断裂,并且断口表面平齐。

在风镐钻头顶进过程中产生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足以上方的无效桩体断裂,且断头平齐。

挖机吊离已被顶断的无效桩体。

人工凿除关键施工区域的其余桩体,达到设计要求的桩顶标高,清除桩头浮渣,并冲洗干净。

施工注意细节:

工程桩桩顶设计标高。

施工时,桩体主筋保护层厚度为50mm,切割机切到钢筋。

风镐破除钢筋保护层时,钢筋可稍微弯曲,但不得超过300。

关键施工区域的施工必须由人工操作,不得对有效桩造成破坏。

桩钢筋锚承台或桩帽不得少于500mm。

成品保护

严禁使用机械硬将桩头拉断,防止断桩出现。

不得随意弯曲桩体钢筋。

桩头清理干净后注意保持。

安全文明施工

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并系好帽带。

作业之前必须检查作业环境是否符合要求,机具是否完好,安全设施及安全用品是否齐全。

作业机具连线必须由电工操作,严禁私自接线。

操作空村机的人员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保证一机一闸一漏保。

空压机应在无载状态下启动,启动后低速运转,检查各仪表指示值是否符合要求,运转正常后,逐步进入载荷运转。

注意输气管的畅通,防止造成人身伤害。

严禁施工现场酒后作业。

严禁擅自移动、拆除、破坏安全防护、警示牌、安全标志。

作业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对破除的桩头状态进行巡视,严禁使用挖机硬将桩头拉断,防止断桩出现。

断桩作业时,由专人指挥挖机起吊作业,施工人员严禁站在吊车起重臂和起吊后的桩头。

(5)桩头质量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