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406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docx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

申论写作涉及说明、议论等文字表达形式,虽不考“文采”,但就像公文写作一样,"有文就容易出彩",尤其是恰到好处的文采发挥。

近年随着考试难度加大,申论文亦有“语言生动”的要求提出,古语曰: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刘源老师在收集整理出温家宝总理记者会引用古语诗词后,又从申论角度收集整理名言名句名段若干,此中有刘源老师的心血,更有原作者的心血……希望能为提升各位考生申论能力贡献微薄之力……

[上海新东方学校刘源老师版权所有,引用注明出处。

]

5年来温家宝总理记者会上引用诗文集锦

2008年:

1、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三处古语和古诗句:

一处是“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出自《明太祖宝训》朱元璋语。

原文为“自古有天下国家者,行事见于当时,是非公于后世。

故一代之兴衰,必有一代之史以载之”;

一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的名句;

一处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语出《宋史·王安石列传》,大意是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用担心。

2、在谈到抑制物价上涨的问题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了古语“事不避难”。

语出《后汉书·虞诩传》: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

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3、在回答台湾记者有关提问时,温家宝总理引用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宋代郑思肖《德佑二年岁旦》中的两句。

原作全文是: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南宋灭亡后,郑思肖隐居吴下,坐卧不肯向北。

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国家统一的希望。

“下泉”典出《诗经·曹风》。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语出自鲁迅的《题三义塔》。

4、在谈到有关思想解放的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两句古话,“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出自《诗经·大雅》,大意是“周朝虽然是旧的国家,但却禀受了新的使命”;“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出自唐司空图《诗品》,原文说的是文艺创作中的体会,说大自然美景难以穷尽,只要深入体察,就能不断创新诗境。

 

2007年:

1、温家宝在谈到中日两国关系时说,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一句古话: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其中,“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出自《管子"版法》。

2、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借用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诗:

“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这句诗出自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诗作《窗外的争吵》 

3、在谈到海峡两岸关系时,温家宝引用唐诗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句诗出自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温家宝提到,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此语出自《贞观政要"政体》,魏征在与唐太宗关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引用古语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更早的类似表述出自《荀子》中的《王制》和《哀公》,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孔子家语"五仪解》中也有相似的说法。

 

5、温家宝在谈到中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说:

“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这一古语出自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原文是“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

” 

2006年: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衙斋卧听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2005年

1、招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自《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2、在回答有关两岸关系问题时,温家宝说:

“中国有一句古话: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同胞兄弟何不容?

”这句古语出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

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

”讲的是汉文帝与淮南王之间的兄弟恩怨故事。

 

3、在回答怎样解决“三农”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的一段话。

这一段话出自舒尔茨197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演说:

世界大多数是贫困人口,如果你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那么你就会懂得经济学当中许多重要的原理;世界大多数贫穷人当中,又主要是以农业为生计的。

如果你懂得了农业,那你就真正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

 

4、在回答关于中印关系的问题时,温家宝借用了印度古籍《奥义书》中的诗句:

“愿我们同受庇佑,愿我们同受保护,愿我们共同努力,愿我们文化辉煌。

永远不要仇恨,永远和平、和平、和平!

2004年

1、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屈原《离骚》: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丘逢甲一生以台湾回归祖国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

 

4、温家宝总理提到的钟理和先生,是台湾乡土文学奠基人之一,在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在作品《原乡人》中提出的“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的理想,至今激励着许多人为之奋斗。

 

5、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中提到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出自《管子"形势解》。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之一

1、温总理在今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说:

“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2、天下之大,民生为最。

3、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履新感言:

让百姓呼吸上新鲜空气。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4、要在畏惧法规制度中历练自控能力。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惧法纪之威,主动学法纪,知法纪,时刻视法规制度为悬在头顶的“三尺利剑”,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胸襟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蝼蚁之穴,溃堤万里”的忧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姿态对待百姓的困难疾苦,把执行和维护法规制度内化为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不断增强自控能力,始终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清清白白的官。

5、《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录事薛某,高烧中梦见自己变为一条金色鲤鱼,几天不曾觅食,肚中甚是饥饿。

此时,正遇一渔夫垂钓。

他明知钓饵里有钩子,但终因难耐香饵的诱惑,张嘴吞饵。

之后作者点评说:

薛录事被钓,皆因“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

6、大学生当小学生教,小学生当大学生教,这是当今教育的显著问题。

7、“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8、近代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他用三句词来概括这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为第一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为第二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为最高境界。

以上的三种境界,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所以,做**也有三种境界。

9、“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10、一纸中专学历,显现出无可替代的含金量;一纸中专学历,羞煞多少“权力文凭”!

(《当国家发改委主任以中专学历“出场”……》)

11、“恨屋及乌”,“爱屋及乌”。

12、建设法治政府有四条“底线”:

“底线”之一:

政府行为必须受法律约束;“底线”之二:

政府不能成为利益相关者;“底线”之三:

政府机构“抓权”欲望需克制;“底线”之四:

政府权力不能脱离监督。

13、刘少奇《论共产党员修养》中曾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这是对一个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

古语云: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是古人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它强调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要求在那些看不见的和细小的事情上做到固本守节,清正谦明。

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慎独”,非常值得提倡。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胡锦涛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不仅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提出了“四个坚持”,即坚持民主法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求真务实、坚持清政廉洁。

而且在坚持清政廉洁问题上,胡主席代表新一届国家和政府领导人明确宣示:

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肩负着人民赋予的重任,一定要响应时代的召唤、顺应人民的意愿,切实做到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14、代表委员不仅要言之有“数”,更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从而真正起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的实效。

15、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向耶鲁大学赠送了精心挑选的567种、1346册中国图书。

他说: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改革一直是渐进式的。

17、曾国藩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为官之道时说,为官须做到“四耐”——“不为大府所器重,则耐冷为要;薪米过时迫窘,则耐苦为要;听鼓不胜其烦,酬应不胜其扰,则耐劳为要;与我辈者,或以声气得利,或以干请得荣,则耐闲为要”。

……能耐冷,见胸怀;能耐苦,见操守;能耐劳,见精神;能耐闲,见风节。

无论古今中外,居官入仕者,倘能思之、鉴之,并身体力行,必能大受裨益,堂堂正正做官,光明磊落做人。

18、只要我们的代表们在准备议案时都能做到“入乎其内”,直接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出乎其外”,站在一定高度,审视全局,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地深入调研,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建议,由“议案大王”转向“精品大王”,那代表议案的质量必定会不断提高。

19、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20、看病贵不贵,问问老百姓。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头痛感冒,一年挣的全花掉”;“小病拖,大病捱,重病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一人得病,几代受穷”;“做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对于收入微薄的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来说,得了癌症就等于判了死刑。

民间顺口溜深刻揭露出了残酷现实。

21、 在不少人看来,“代表”是干部的事,是领导的事,一个普通老百姓能代表谁呢?

其实,“代表”是一个既深刻又普遍的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市民都代表着当地的形象。

你说话办事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待人接物诚恳热情,工作节奏快捷高效,外地客人回去后就会说这个城市市民素质好,文明程度高。

“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2、需重典但不仅仅靠重典。

23、“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地可正政也。

24、“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25、管理,就要一“管”二“理”。

管者,拘束之意也,具有刚性,是一种硬约束。

理者,道理之谓也,具有柔性,是一种软约束。

(孟子在《告子上》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古之哲人朱熹曾讲:

“凡天下之事,一不能化,惟两而后能化,且如一阴一阳能化万物。

”管与理的一“硬”一“软”正是如此:

“两而后能化”,化出行为规范,化出士气高涨。

26、“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7、世上万物,各有所长,鸟儿因其翅膀而翱翔天空,鱼儿因其善水而遨游江河,它们依靠自己独有的特长成为万物中的一员,在永恒的生存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28、令人失去理智的,是外界的诱惑;而最终耗尽一个人精力的,却往往是他自己的贪欲。

29、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盲人在夜晚行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

人们很好奇,就问他:

“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

”盲人说:

“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

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

3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31、“打击犯罪,人人有责”,“护林防火,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打击盗版,人人有责”,“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等等,不胜枚举。

打击犯罪、护林防火、打击盗版、保护电力设施等等,都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是这些职能部门应尽之责。

他们没有理由将这些责任转嫁出去,更没有权力将这些责任强加在普通民众的头上。

32、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33、当前,上海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既面临良好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现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上海的发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3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5、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

36、《秦誓》曰: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

是能容之”。

领导干部要学会欣赏别人和让别人欣赏,在相互欣赏中相互学习、相互支持,进而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升华团结共事的境界。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之二

1、“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2、上头抓一抓,他便收一收,上面松一松,他便疯一疯。

3、江苏省省长罗志军也一语道破了“公推公选南京市政府组成人员人选的演讲答辩会”的“为什么”:

公推公选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行为是釜底抽薪,对只认领导、不认群众的官僚作风是治本之药。

4、仇和在昆明出台奖惩措施——“奖得让人心动,罚得让人心痛。

5、……工作怎么样是检验社会和谐发展程度的“晴雨表”、“温度计”。

6、古人言:

言出法随。

即:

国家明令禁止的东西,绝对不允许为之。

对公然违抗的,必须予以严惩。

7、胡锦涛:

“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8、“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将官员的考评与升迁,更多地与民生反馈、民主意见挂钩,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官本位,还原公仆的应有之义。

9、畅开“跑民”的通衢大道,让跑在最前面、跑得最勤最快的公仆们各得其所,“跑官”的羊肠小道才不会摩肩接踵,被卖官者滥设的“权力收费站”才不会借机揩油。

10、三过家门而不入。

11、物极必反。

12、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13、于丹:

前山之路是儒,授我以使命;后山之路是道,假我以羽翼。

儒家教我们承担了重任,而道家让我们举重若轻。

14、于丹:

“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

15、于丹:

“我20岁时最喜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以夺志也’,但我走到30、40岁时,我更喜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能做到这三条有多少?

16、从古代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到现代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一个大写的“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一个爱护人、尊重人、高度重视民生问题的政府,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个维护人的基本权利、用制度保护每一个人正当权益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

17、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18、学,然而知不足。

19、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分没学到。

20、移花接木,指鹿为马。

21、温家宝总理曾勉励高新技术企业,要像“象棋中的‘车’一样勇往直前,‘马’一样与日俱进,‘炮’一样跨越发展。

”作为领导干部,肩负一个地方的发展重任,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者,在工作中应当好“车马炮”。

22、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23、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说真话,想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24、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25、“越是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越是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就越不能忽视可能发生的风险。

”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醒人们“始终忧患在心、准备在先,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26、“忘了一个铁钉,丢了一只马掌,失了一匹战马,死了一个将军,输了一场战争”的寓言并非危言耸听。

风险不可怕,忽视风险才是真正的风险。

27、有一个著名的“破窗理论”告诉人们:

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扇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种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

28、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9、制度才是真“伯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在选人用人的过程中,如果让制度发挥出“伯乐”的功能,则伯乐亦会常有了

30、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

3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的佳句,含蓄而写意地传达着夜宿于山寺的古人对“百尺高楼”的夸张想象。

3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3、一方面,从中央至地方,各级政府都在喊环保、抓环保;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还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34、没有质量的发展就不是科学发展。

35、民以食为天。

36、多龙治水水不治

37、激浊才能扬清,惩恶才能扬善。

3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9、“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保源、护流,城市之水岂有不“活”之理?

40、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4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42、中华民族是勇于承担责任的民族,勇于承担责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诸葛任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挥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高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铭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挺身而出,尽忠职守,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是志士仁人薪火相传的思想标杆,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鲜明地体现在60年前那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

在面临亡国灭种威胁的危难关头,四万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是“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五洲四海,异国他乡,到处都有华侨华人“御外侮、挽危亡,愿为后盾”。

中国人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赢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对全世界打败法西斯侵略,拯救人类文明承担起巨大的责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3、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44、位高者责重;名赫者责大。

全社会的责任建设,尤其需要领导干部带好头、名人明星做表率。

申论视野里的名言名句名段系列选编之三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译:

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

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

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

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

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译:

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译:

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译:

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译:

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译:

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译:

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译:

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译:

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译:

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

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译:

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

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译: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译:

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译:

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译:

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译:

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译:

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译:

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译:

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译:

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译:

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译:

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译:

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译: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

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译:

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译:

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