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2438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docx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

2010-01-2221:

57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规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学部分

简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人的本性、本能的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者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割裂了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我们应当一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教育目的选择中的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试比较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的,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美等诸多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1)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国民素质提高

(2)目的:

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3)前提:

以学生为主体

(4)基础:

开发学生的大脑

(5)动力:

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6)核心:

以德育为核心

(7)重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突破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考高考改革

应试教育的含义:

“应试教育”是脱离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违反教育教学规律的一种教育。

其呈现以下的特征:

不平等性、片面性、机械性。

简述我过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马列主义、理想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纪教育、环境教育。

简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德育体现学校的教育性质。

德育是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中体现。

(2)德育制约学生的发展方向。

(3)中小学学校德育的特殊地位。

中小学是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

加强中小学德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试论“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并联系实例来说明其中的一个观点。

(1)德育过程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学生的品德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的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包括外部和内部活动)

(4)德育过程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反对学生的盲目自由发展。

(5)德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

2010-01-2521:

37

德育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1)知行统一原则

(2)疏导原则

(3)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4)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

(5)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6)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

(7)言教和身教相结合

(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简述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主要途径:

思想政治课,各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劳动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校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感陶冶法,品德评价法,心里资讯法,生活指导法。

为什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一恒”?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1)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组成的

(2)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各构成要素协调、统一的发展

课程计划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根据政府的教育方针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制定的学校具体的教育要求。

(2)指导思想

(3)课程设置

简述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教材的编排应遵循那些基本原则?

教材的编排要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和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

教材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

教材的内容阐述要层次分明;文字表述要简练、准确、主动、流畅;篇幅要详略得当;标题和结论要用不同的文字或符号标出,使之鲜明、醒目;封面、图标、插图等,要力求清晰、美观。

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包括:

(1)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

(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3)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服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三)

2010-04-1811:

40

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

如何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是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是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活动,包括:

(1)学校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并在学校中实施

(2)学校文化、学校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社区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

(3)开发活动是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为本校学生和学校发展服务

(4)建立校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校课程体系既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能形成学校特色;既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个体学生发展的需求。

世界课程改革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1)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态度、道德的发展。

(2)以基础学力为中心,提高课程标准

(3)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课程的现代化

(4)尊重学生的经验,实施个性化课程

试比较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察学生的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既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也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

与以往的课程相比,研究型课程有那些突破?

(1)对以为课程管理体制的突破

(2)对以为课程编制模式的突破

(3)对学生学习观念、过程以及方式的突破。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重大转变?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式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一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体系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10-04-1811:

41

简述教育的基本任务。

(1)传授和学校科技文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完善个性。

(3)增强体质

(4)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简述现代教学价值观

现代教学的价值观

(1)学生发展本位的价值观

(2)学生是有生命的,有个别差异的,重视个性化教学

(3)教学过程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过程

现代教学的课堂观

(1)课堂教学具有实现传递的功能、实现交往的功能,情感归属的功能、社会适应的功能、个性发展的功能、

(2)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3)课堂中知识的新结构是:

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

(4)课堂控制的新方式:

走向民主、开放的管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组织学生感知教材

(2)引导学生理解教材

(3)组织学生巩固知识

(4)指导学生运用知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题地位相结合的规律

(3)教学和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

(4)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什么作用

(1)两种不同的规律:

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

传统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在学生中的权威作用,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心智发展全仰仗教师,为此,十分强调教师的作用,现代教学理论主张从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教学,教师对学生不应横加干涉,他的代表人物是卢梭和杜威。

把学生的发展看成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它,只能顺应它。

(2)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统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否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衡量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标志。

教师应具有那些专业素养

(1)教师的专业知识:

本位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2)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学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3)教师的专业道德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树立教育民主观,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其次,学会欣赏学生,树立多元智力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激励学生,以宽广的胸怀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

语言表达能力有那些具体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三方面:

其一,口语表达能力。

其二,书面语表达能力。

其三,体态语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大量的是口头语言,对此要求应更严更高。

教师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要发标准音。

选用词汇要科学,通俗易懂。

词句要完整,系统连贯,逻辑性强。

重点突出,观点鲜明。

其次,要求语言具有教育性。

教师说话要富于情感。

最后语言表达要具有艺术性,要富于表情,抑扬顿挫,语调语速适当,并以手势和姿势辅助说话,使之生动有趣,富于幽默感。

要依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话语,语气和语调,一达到语言表达的理想效果。

联系实际谈谈教师如何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

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应该遵循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达到正面教育效果的指导原则。

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学生冲突或突发事件,第一,要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责任感。

第二,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和长处,蕴藏着等待诱发的积极因素。

教师在临场时应善于发现、及时捕捉学生在现场表露出来的积极因素,加以引导和激发;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引发以炽烈热情,化为积极的行动。

事实证明,教师对学生所持心态的不同,处理方法的不同,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处理和解决偶发事件,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症下药。

谈谈你对教师专业道德的认识。

(1)爱岗敬业。

教师劳动是十分高尚的劳动,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教师为祖国现代化事业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体现。

(2)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和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热切的期盼,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促进学生的发展。

(3)团队协作。

教师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注重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

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经验阐述教师应具有的教育理论知识与能力。

(1)本位性知识。

本位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

(2)条件性知识。

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3)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程情景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说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4)文化知识。

教师理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2010-04-1811:

42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经历了那些基本阶段?

每一阶段有那些基本特征?

(1)生存关注阶段,是指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教师所关注的是如何生存下去,关注的是“我能行么?

”尚难以过多的顾及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发展。

(2)任务关注阶段。

随着教学基本生存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在教学专业上,由关注自我生存,进而更多的关注教学上来,由关注我能行么进而关注我怎么行

(3)“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转移到了教学专业发展自身,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劳动具有那些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

(3)示范性

(4)长期性

教师专业化应具备以下那些条件?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

(3)具有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那些转变?

(1)教师的教学角色:

学生学习的灌输者和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

(2)教师的交往角色:

由交往的权威者向学生的引导者、对话者、合作者转变。

(3)教师的课程建构角色:

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研制者、开发者、决策者转变。

我国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1:

我国教师依法享有的权利如下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的培训

2:

我国教师应承担的义务如下

(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4)爱护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智力、品德、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成长的情况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班主任如何处理班级学生的冲突

处理班级学生冲突的基本策略是以“双赢方案”代替“非赢即输方案”,即在处理冲突中要树立双方都是赢者的观念。

操作程序可分为七步:

(1)承认和接受。

和教师要力求使冲突双方认识到结束冲突的必要性,说明冲突对任何一方都是没有好处的,冲突的解决使双方都会收益。

(2)界定问题。

既然冲突双方都认识到冲突解决的必要性,这就进入了界定问题,陈述不同的观点、意见以及解决细则。

(3)给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冲突的解决往往有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教师可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由冲突的双方共同选择解决方案。

(4)评价这些解决方案。

班主任要安排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并最终达成统一意见

(5)选定最好的解决方案。

方案的选择要以在冲突的解决中,双方都没有输者,双方都是赢者为标准,使双方都能接受。

(6)实施行动。

双方都要执行已选择的放案。

(7)评估这一办法的实施效果。

班主任要对双方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定并设法使冲突的参与者重新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承担义务。

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常用技术有那些

(1)塑造。

塑造是指诱导学生的目标行为,并通过逐步提高奖励标准等措施使之巩固下来的技术。

(2)消退。

消退是指废除可以使问题行为维持下去的一切强化刺激,从而减少这类行为频次的矫正技术。

(3)强化不相容的反应。

这是将不强化不合社会要求的反应和强化符合社会要求的反应措施相结合,以消除顺应问题行为反应的技术。

(4)模仿。

模仿是指个人有意无意地对某种榜样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5)刺激控制。

刺激控制是通过控制刺激的诱因而控制问题行为的矫正技术

班集体形成经历了那些基本阶段

(1)组建班集体阶段。

在新组建的班级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陌生,学生的心里还没有班级的概念,群体松散,班级吸引力差,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

在这一阶段,班级活动都依赖于班主任的直接组织和指挥。

(2)班集体初步形成阶段。

在班主任的引导和培养下,同学间彼此有了一定的了解,班级核心初步形成。

但是,班级行为规范尚未成为学生的共同需要,集体舆论还没有形成,班级目标还没有转变为全班同学共同自觉追求和行动的动力。

(3)班集体形成发展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工作基础上,班级群体已形成为班集体,其主要标志是:

班集体有了一个较稳定的、团结的领导核心,班干部能独立开展各项工作;班级目标已成为学生个体的奋斗目标,是非观念增强,正确的集体舆论和班风已形成。

班主任应具备怎样的工作作风才能民主的管理班级

民主型的工作作风有利于班级管理

(1)专制型。

专制型班主任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

教师视自己为权威,要求学生无条件的服从自己;教师认为缺乏监督的学生不可能自觉学习,时时监督学生的行为,纪律严明,对不服从者给予处罚;教师对学生表扬少,批评多;学生表现为屈服、推卸责任、易激怒、师生关系紧张。

(2)放任型。

放任型班主任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

教师教育教学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要求;教师会无原则的宽容学生的一切言行;教师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学生无目标、无组织纪律性,放任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品德和学习往往都比较差;教师在和学生打交道的时候没有什么自信,或者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师生缺乏基本的尊重与爱护

(3)民主型。

民主型班主任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

教师和学生集体协商,共同制定具体目标、规则;教师尊重学生,按照班级的规则管理学生,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和指导;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也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批评;学生表现出主动参与班级活动,有主见,师生关系和谐。

班集体具体有那些教育作用

(1)班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多样。

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在集体中,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成为教育者。

班主任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

简述教学反思的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教学的改进

(2)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合肥教师编制考试复习题(6)

2010-04-1811:

43

心里学部分

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认识过程、1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

首先,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

其次,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首先,认识过程是意志过程的前提。

其次,意志过程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关系:

首先,意志行动总伴随着情感,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一致行动的阻力。

其次,意志也可以影响情感,使人的情感服从于人的理智的认识。

总之,认识、情感、意志是密切联系、彼此渗透的。

三者共同构成了人的心里过程。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第一,学习心里学的理论意义

(1)学好心里学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

(2)学好心理学有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二,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学好心理学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

(2)学好心理学有助于搞好思想工作

(3)学好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简述人的心里的实质

科学的心里观认为:

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人的心里既不能脱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

否则,人的心里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具体的说:

(1)人的心里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2)人的心里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

(3)人的心里意识是对客观的主观映像

(4)人的心里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

简述两种信号系统

用具体的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依靠他,只能对现实直接反应

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人脑高级活动的重要特征,它可以间接而概括的反映现实,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人的两个信号系统是协同活动的。

第二信号系统总是以第一信号系统为基础,第一信号系统又受到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和支配。

通过这两个信号系统密切联系、协同活动,才得以实现人的各种复杂的心里活动。

为什么一心不能二用?

什么条件下,一心又可二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一个人的心里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指向和集中于一定事物,而不能同时注意所有的事物。

所以,从注意的特点看,“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二用”是指注意的分配。

实现主义的分配是有条件的:

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其中只能有一种活动是生疏的,其余的活动必须是熟练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形成了动作系统。

在进行多种活动时,如果具备了以上条件中的一条,就可以做到“一心二用”。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有什么不同。

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所代替,是注意的积极品质;注意的分散是由于某些刺激的干扰,使自己的注意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而不自觉的转移到与完成工作无关的活动上,是注意的消极品质。

简述影响无意注意的因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是人的主体状态。

从刺激物的特点来看,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活动与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

从人自身的状态看,直接兴趣、需要、情绪和精神状态也都是影响人的无意注意的因素。

为什么说在实际工作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需要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人疲劳,注意就容易分散,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有意注意,稍遇困难和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样做不好工作。

简述引起和保持有一注意的条件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有:

明确目的、任务;组织有关活动;激发间接兴趣;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

简述引起注意转移的因素

影响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