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70802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活着是为了什么》.docx

《活着是为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

作者:

伍思源

兔斯基的这张图片很有意思,因为曾经有好长的一段时间,我就如左边的那只兔子:

整个头都浸泡在水里,呼吸困难、心乱如麻——这种感觉是如影随形、无时无刻的,只有把注意力都集中到工作上(有时甚至无法集中)才能暂时忘却,但是只要一停下来,又会涌上心头,令人坐卧不安、夜不能寐:

无能为力的事情太多,持续压抑,好不痛快...

  活着是为了什么?

  提出这个问题的可能会是以下几种人(这也是我所经历过,或正在经历、意识到的):

  1、没有生育(养)过小孩,没有进过产房或者在产房外徘徊过。

  2、没有照看过老人(病人)并直至上山(送去火葬场)

  3、不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不知何为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近乡情怯),不大念旧、

   怀旧。

  4、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以及历史不大热爱、感兴趣,什么节日都不想过。

  5、对自然、科学、人文类话题或纪录片不大感兴趣。

  6、对当下时事、政治、军事类话题不大感兴趣。

  7、没有从事过公共服务行业的工作(如军人、警察、医护、教师、环卫、消防等),

   甚至还未参加工作,没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企业。

  8、没有特别深的兴趣(或者叫嗜好),比如足球、股票、钓鱼、麻将、围棋、象棋、

   茶艺、中医、武术、弹琴、书法、戏曲、绘画、收藏、盆栽、园林、雕刻、歌舞、

   阅读、创作、登山、旅游、摄影、养宠、音响、游戏、学习、DIY、烹饪、台球。

  9、身处人群(包括亲人)之中却倍感孤独,颤抖的内心发出呐喊却又得不到回应。

  10、(在感情、家庭、身体、学业、事业等上)遭受了(过、着)严重的打击、压力。

  11、很少出门(不管是会友还是逛街、远足),却又自觉经历丰富,看透一切。

  12、没有明显的宗教信仰(或者说,即使有信教,但是并不虔诚)

  人之所以会烦恼,是因为对生命赋予了太多自然需求以外的东西。

  生命本无意义,因为无论做过什么、发生过什么事情,所有的、相关的一切,终将都会灰飞烟灭,尘归尘、土归土:

翱翔的飞鸟、畅游的鱼儿、奔走的兽禽,对于它们来说,一粒粟、一口水、一草窝,就是生命的全部。

  生命很卑微。

抛开无垠的宇宙中的地外生命不说,单是我们每一个个体,身上都住着过百万亿的细菌(大约10的14次方,而银河系的恒星数量也才不过数千亿)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数量大约是70亿,换句话说,光是人类体内的生命数量就达到了7000万亿亿:

这远远超过了整个宇宙的恒星的总数量(据推算,约不到1000万亿亿)。

我们有理由相信,生命,在宇宙中是常态般的存在(试想一下:

从地球上发射一支载有噬甲烷微生物的火箭到土卫六,土卫六若干年后也许就会变得生机勃勃了)

  面对数量如此众多的生命,人类,不管是个体,还是群体,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旅程中看似无常的生、死、聚、散,都显得那么平常。

  生命也很短暂:

草虫一夏,长亦不过百年。

  或许一夏太长。

那年,我站在了儿科ICU的外面,旁边,门内,是已经上了呼吸机的婴孩,门外,是恸哭的家长...

  百年也太短。

韶华白首,不过转瞬:

这样的表述也许太过主观(但是我实在不想用空洞的数字去修饰、对比),很多时候,回首往事,一切恍如昨日,如梦、如烟。

  当一再见惯重复上演的悲欢离合之后,生命的长短也就变得不再重要。

  生命是宝贵的。

这与生命的长短无关,而是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都只有属于它自己的唯一的一次:

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至少懂得了两件事情:

  一、活着,首先是为了自己而活着。

人性中的自私是生命趋利避害的本能,只要不违法(仁义道德只能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要想避免人人自危,必须而且只能依靠法律),都应该得到理解(注:

有时候,理解不等同于接受)

  二、善待每一个真心对你、对大家好的人。

  生命的意义:

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活着就是为了把生命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如果一定要为生命赋予所谓的意义

  其实每一样东西,不管有没有生命,都有它的价值,而这个价值,需要在其自身以外的事物身上才能够得到体现(即:

所谓价值,是对其它事物而言的)

  比如说,一块玉坯,如果没有被人挖出来,也许就一直埋没在某个山沟里头了,但是如果被人挖了出来,然后再经过切割、去皮、雕琢、抛光、装饰等工序,那么,就可以成为一件可供人佩戴、观赏、收藏的艺术品——于是乎,玉坯的价值就在人的身上体现出来了。

  遥远的太阳,每天都在发热、发亮,温暖着地球上的生命,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条件,直到有那么一天,燃料耗尽,最终变成一颗寂静的白矮星。

  千回百转、奔腾不息的河流,绵延不断的春雨,晶莹剔透的露水,皑皑白雪,这些都是水的“化身”,悄无声息,润泽万物。

  层峦叠嶂的山群,葱郁茂密的森林,色彩斑斓的平原,弯弯曲曲的丘陵,又为众多可爱的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

  

(一)生命的价值又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生命(下面特指哺乳动物)来说,能够安全健康地将后代哺育、抚养成年就是其价值的最大体现。

  注一:

这里说的后代,并不拘泥于是否亲生,有时候甚至是跨越物种的:

这种情况在自然界中偶尔也会见到。

  注二:

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艰辛。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眼巴巴地将自己的孩儿托予他人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虽属无奈,但是至少能让对方活下来);和平如现在,即使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各种层出不穷的事故、环境污染、食物污染,也让许多家长忧心不已。

有道是,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注三:

自然界的动物,为了增加后代的存活几率,往往会以数量取胜。

  复杂一点的动物还会有群体,甚至是社交行为:

  狼,为了能够抓到奔跑能力比它们更强的猎物,会接力追逐;虎鲸,为了把冰面上的海豹晃到水里,会集体发力,制造大波浪;角马,为了抵御狮子的攻击,会围成一圈,犄角向外;企鹅,为了抗寒保暖,会紧密地聚集在一起,轮番替换最外层的同伴;同样是猴子(族群不同),为了挣夺树上的果实、地盘,会成群出动,大打出手,宛如一场战争。

  上述动物,其个体的价值就体现在了族群、种群身上:

通过众多个体的团结、努力,让群体受益(成功地抵御了外敌、恶劣的自然环境,获得了生存所需的食物、资源)

  而人类,智商要稍微高一些,集体行为也丰富一些,因此价值的体现形式也多一些。

  注一:

除了前面所说的哺育、抚养后代,人类还有赡养行为:

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老去、失去劳动能力甚至是生活自理能力的一天,这个时候就需要子女、社会的瞻养和关怀。

  注二:

价值是有大小之分的。

不同的行业(或者同一行业中的不同岗位),其影响力和影响范围都各不相同。

对于个体来说,如果其所在行业(岗位)的影响力、影响范围越大,那么,当其价值得到体现的时候,(价值的)体量也将越大。

  在我看来,做公共服务(这是一个比较大而且重要的范畴,可以说,关系到民生的都属于公共服务事业,下面我将挑选部分项目进行讲解)的、做企业的、做科研的、做慈善的、做媒体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都比较大。

  军人:

因为资源、语言、种族、文化、信仰、体制等方面的冲突,战争似乎成了人类永恒的主题,“国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类管治的基本单元。

然而,国与国之间是只有利益可言的(因为即使是亲兄弟、两夫妻都会有闹矛盾的时候,在国与国之间感情用事,最终只会牺牲国民的利益),因此需要军人肩负起保家卫国(如今已经延伸到海外了)的使命,其责任、价值之重不言而喻。

  警察:

与军人的职责相似,不过警察的工作主要是对内的(维持社会秩序、治安,为大众提供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

  消防:

在各种事故、自然灾害的现场都能看到他们奋不顾身的身影,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知识、作战经验以及合理的临场指挥,直面险境,挽救损失、拯救生命。

  医生(护士):

战时要做后方支援,平时要高强度地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护理、手术甚至疫情,医护人员的付出不是一句“救死扶伤”就能概括。

  教师:

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知识的传播者。

学校教育有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师资队伍的知识比家长系统、丰富;校园环境相对来说更有章制,安全、宽松;有许多同龄人可以在一起互相交流。

在培养一个人的责任感、独立思考能力、积极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环卫(环境卫生):

这是一个很笼统(但是却很重要)的概念,环境保护、废污处理、食品安全等一系列的影响到人类健康的因素都属于环卫概念。

其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寿命,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每天产生的垃圾是非常多的:

除了普通的生活垃圾,还有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医疗垃圾、电子垃圾、工业垃圾、核废料等等。

做好垃圾的后续处理工作(如分类、回收及循环再用、回收及另做它用、再处理【如碳化、固化、钝化、无害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贴近自然,但是这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努力(至少目前形同虚设的垃圾分类、粗方式的填埋是不行的),甚至是改变生活习惯、生活模式。

  据说三十多亿年前的火星也有着厚厚的大气层(跟现在的地球相似),但是由于火星的直径只有约地球的一半多一点(从宏观上来看,这点差距其实是很小的),所以无法产生足够强的磁场以抵御太阳风,其大气也就一点一点地被吹走了——我想说:

人类要想获得可持续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严肃、正视垃圾处理的问题,并持之以恒地为之付出(哪怕是再小的)行动,这远比各种乱七八糟的末日话题来得真实。

  做企业的:

一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是值得令人尊敬的。

它可以为老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这可以养活许多工人乃至其父母、子女),又可以为国家增添税收(税收又可以用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改善民生以及生活环境等等)

  做科研的:

其产品一旦被成功研制或者创造出来,影响到的将会是整个企业(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国家(增强国防实力,改善民生,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甚至是全人类社会(如一些疾病用的疫苗、药物)

  做慈善的:

一方面可以为有需要的人给予最直接、最快速的帮助;另一方面可以净化个人(甚至是社会)的心灵。

其实做慈善并不一定要有很多钱(正所谓积小成多、集腋成裘,二十?

五十?

一百?

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腾出来),有些时候甚至是不需要钱的(用行动一样可以帮助、温暖到有需要的人)

  做媒体的:

媒体是一把影响范围非常大的双刃剑(尤其是在这网络互连的时代),可以至善,亦可以至恶。

当它发挥应有作用(让群众知情,反映民意、监督施政、凝聚社会)的时候,是至善的。

遗憾的是,当其从业者众、素质良莠不齐(甚至不怀好意)的时候,往往会成为至恶(滋生民粹、撕裂社会、妨碍施政,导致恶俗横行)——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比如,有两个要好的男演员,其中一个要结婚娶妻了,媒体一个一个地嗷嗷叫“另一个怎么办?

”,这种做法,看似有趣,实则恶俗,其间接结果就是校园男男泛滥、艾滋横行(都有数据支撑,介绍从略)

  注三:

有时候,价值的体现是需要时间的。

比如:

学习,为了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以备后用,需要长时间地付出努力和汗水;春天的耕作,到了秋天才能够收割、储藏;又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说法。

  注四:

价值是可以传递、传承的。

比如:

先辈积累下来的知识,创造出来的(博大精深而且极具多样性的)文化。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守护这些遗产(因为那是我们的根,也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主要因素),让它们可以继续惠及我们、我们的后代。

  有次到银行的柜员机存水电费,旁边忽然来了(确切地说是推来)一小孩,小孩坐在轮椅上面:

身子已经严重伛偻、四肢也已经干瘦扭曲(不知道患了什么疾病这么严重)。

她指了指柜员机的界面并说了一些话(声音很微弱,我听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在旁的妈妈就耐心地解析给她听,完了之后小孩给了个回应,妈妈也微微地笑了...这画面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好好活着,勇敢地活着,就是其最大的价值了吧...

  

(二)爱与信仰

  前面说过,活着,首先是为了自己而活着。

虽然说,生命的意义(价值)跟其长短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如果能够活得长久一些,对于个体来说,毕竟是件好事。

  要想活得长久一些,首先要自爱。

自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个是安全意识,另一个是健康意识,再一个是法律意识。

  安全意识主要有:

居家安全(如防盗、护栏,用水、用电、用火、用煤、用煤气,危险物品摆放等);出行安全(如交通工具的选择及使用、交通规则的遵守及礼让、远离或谨慎涉入险境【如险山、险水,不怀好意的人,危险的动植物,治安较差或有可能爆发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环境】等);饮食安全(如用餐环境或食物来源的选择、食材或饮用水的预处理等);工作安全(如做好高危工作【如容易出现意外的工作、可能会慢性影响健康的工作】的防护措施、规范化作业流程等);行为安全(如一些危险的运动、动作等)等方面。

  健康意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个是身体、生理上的健康(介绍从略),一个是心理上的健康(可以分为发现价值、实现价值、享受人生和乐安天命四个部分)

  发现价值和实现价值(这点在前面的内容中有详述):

驱动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绝对不是什么乐观精神呀、心理平衡呀、要坚强呀之类的空洞词语,那只不过是阿Q式的精神,人是不会无缘无故地乐观、坚强的,只有找到自我的存在价值并为之付出努力和行动才能成为生活的勇士。

  享受人生:

每个人都应该主动(是的,主动,这点大多数人都意识不到或者欠缺行动,认为生活就是工作、学习、照顾老人家或者小孩)发展一个(或一些)良好的兴趣(我更喜欢用嗜好这个词),否则的话,很难调节枯燥的生活,而生活也会失去很多色彩。

  在本文的开头我也列出了一些兴趣,不过除此之外还是可以有很多选择的,比如:

学会欣赏和感受古老的传统文化(逛逛博物馆或者历史遗迹;看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或书籍;玩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的游戏;在过传统节日的时候打起点精神、投入点,给自己一个开心的理由;研究研究中医,学习一下养生之道)、多点亲近大自然或者观看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运动(如跑步、体操、羽毛球、乒乓球、骑单车等)

  乐安天命:

这点将会在后面的内容中详述。

  注一:

要平衡好兴趣的成瘾性以及自制能力(以不耽误学习、工作为宜)

  注二:

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到生理健康,这点真是屡试不爽:

轻则食欲全无、彻夜难眠、无法集中注意力,重则加剧旧患的疼痛、出血(鼻血、便血)

  法律意识:

人类是具有社交行为的动物,作为个体,在行为上要顾及群体。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纪守法、文明礼让,否则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皮肉之苦、牢狱之灾,搞不好,甚至连命也丢了。

  爱人。

除了上面的“自爱”,爱己及人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更重要):

一方面,这是体现自身价值、诠释生命意义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人类是群体动物,往往只有身边或者周围的人都好起来了,自身才能好起来。

因此,爱己及人,非常重要。

  爱的种类有很多,这取决于个体与所爱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家人关系、恋人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甚至是与社会、环境、国家之间的关系),不过不管是何种关系,爱都是需要用心经营和付出的。

  信仰:

一个已经被广泛定义的词。

  对于古人来说,可以是天地神话,可以是日月星辰,可以是浩瀚大海,可以是一棵古老的树木,可以是一块奇怪的石头,可以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可以是一位立下功绩的人物,也可以是一个蛊惑人心的教派;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是一套哲学思想、主张或者主义,可以是一份曾经的荣耀,可以是一支悠久的球队,可以是一首引起共鸣的歌曲,可以是一部温暖人心的电影,也可以是一个美满的家庭,不一而足——如你所见,信仰是一个已经被玩坏了的词:

凡是可以用来寄托精神的东西都可以被冠以信仰的名义。

  有人说,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这句话其实并不全对。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不一样:

有的人认为儿孙满堂家庭美满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学业有成事业有成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长命百岁没病没痛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名成利就位高权重就是幸福,有的人认为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就是幸福,也是不一而足。

  但是,有的人明明不幸福(至少在绝大多数外人看来是不幸福的),却又自觉很幸福:

比如深陷传销或者邪教的人。

这些拥有信仰(如金钱、财富,保护自己的“神”【注:

从上面的定义来看,信仰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接受与不接受之分,它与人性中的美好并无直接关系】)的人往往也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信仰是必须的吗?

在我看来是不必的,但是有则更好。

  之所以说不必,是因为当一个人找到他(她)的自身价值、懂得什么是爱之后,就可以驱动自己勇敢地面对生活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所有动物,它们都没有所谓的信仰,不也是好好地活着?

  在我看来,能够接受的信仰有两种:

一是对自然的感恩与敬畏(我们来自自然,终究也会回归到自然);二是能够展现人性中美好一面的人(如那些守护过、爱护过我们的人)或事物(如慈善行为、公益活动,公正严明的法律,仁义道德...)

  注:

第二点常常会被伪善者利用,比如靠嘴巴行善的、编造各种段子规劝世人的佛教徒(他们的行为是带有隐藏目的的:

为了宣传自己的教派,手法可谓炉火纯青,后面再述)

  狭义上的信仰指的就是宗教。

  这个世界有神吗?

在《佛教的四大危害》(最终更新)一文(后面简称佛教四大危害)中,我用蝴蝶效应证明(其实是反证)了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神(人的意念、脑电波在离开躯体之后,只能以混沌的形式影响着世界,因此是无法确切地【单凭意念】创造出天堂、地狱这些东西的)

  虽然说这个世界并没有神,但是“神”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这个世界——只要它还有信徒:

往个体上看,当一个人有了精神寄托(如相信有了神灵庇护、死后可以去天堂或者得永生等)、内心处于平静状态的时候,是有益身体的,并且,“神”的教义也将会影响到这个人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往群体上看,当周围的人都相信某个“神”并且遵循其教义进行活动、生活的时候,作为个体,他(她)的行为就要三思了,否则可能会被视为异类,不被其他人所接受。

  或者我们可以重新定义“神”:

凡是能够寄托他人精神、影响他人思维(行为)的人或事物都可以被称之为“神”。

  注:

为了吸引或者留住信徒,大部分的教派都有吸引信徒(或惩罚叛教者)的教义或方法,后面再述。

  有神与无神是一对矛盾:

科学与宗教的矛盾。

在科学、教育、医疗不断发展的今天,宗教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少,那么将来会不会被放进博物馆?

答案:

不是也不能。

  之所以说不是,一是因为宗教的种类有很多,其成因及构成也不尽相同:

有多神的,有一神的,有无神的;或者,有的本来是无神而后来又发展成有神的(如儒教、道教)

  注:

孔孟、老庄对鬼神之说最多只是暧昧(大概是因为当时技术有限,不能证明有之,亦不能证明无之,故而只能敬而远之;而他们口中所谓的鬼神,也不是某个特定的具有思维能力、活动能力的物象,更像是天地万物、自然之力),由家成教之后才吸收了众多本土的杰出能人异士为神(这点很好,参见上面“信仰是必须的吗?

”)

  二是因为宗教本身也可以有贡献:

我更喜欢用“建设性”一词(让大家及自己都过得更好:

如基督教的医院、红十字会;儒教的治国修身理论;道教【太多,介绍从略】)

  注一:

这里我想谈谈儒家(这并不是说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如墨家、法家、农家】没有建树,而是因为当前的讨论处于“教”的层面:

在我看来儒家和儒教是没有分别的,核心思想相同,后者只是对前者的有神化),谈谈儒家思想的其中几个贡献:

  降低法治的成本(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修身思想具有一定的社会约束力,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人的犯罪倾向——这是从源头上降低法治的成本)

  有利于社会稳定(自由、民主、人权,这些理念玩不转的东西也有很多,比如:

社会治安【中国的治安就比大多数西方国家要好】,不过这里我想谈的是另一样东西:

当这些美好的理念遇上极端宗教、邪教时会怎样?

答案是灰飞烟灭。

此时,只有强而有力的君权思想才能守护好这些美好的东西)

  有利于国家稳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思想有利于主体民族的发展;“大统一”思想有利于国家体量的壮大:

国家的体量越大,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民主思想的不足:

认知有限、盲目跟风、缺乏大局观和全局意识的群众太多,并且容易被舆论引导,最终让民主变成民粹,继而阻碍施政、撕裂(甚至颠覆)社会;不同派别上台后所制定的政策往往会大相径庭,因而导致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没有连贯性;事无大小都要经过一轮或多轮的复杂流程(如提交议案、讨论【见到更多的是抹黑、扯皮、谩骂、撒谎、表演,甚至动粗】、投票、复核等)才能够落地,这会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时间,甚至错失良机;要赢得选举,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政治献金”:

在获选后将会以各种形式回馈给金主)来进行拉票活动,这其实也是一种腐败;一切事情皆以票数的多寡来定夺,无法顾及少数人(哪怕只比对方少一人)的意愿和利益;生育能力越强的群体越有政治优势。

  君权思想的不足:

权力越集中,越容易产生腐败(腐败又会造成人民,甚至是国家利益的损失,不过最糟糕的还是导致公信力的缺失,继而纲纪废弛、四维不张,人人自危,无力应付外事,乃至丧权辱国);越容易出现“不作为”现象(害怕担责);越容易出现“官僚主义”作风(如乱作为、和稀泥、漠视工作效率);越容易使政策的执行僵化(面对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许多人还是担心“说多错多”、“做多错多”,继而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仁义道德的不足:

过分强调仁义道德,会弱化人的法治观念,最终导致社会道德沦丧;过分讲究仁义道德,又会使人做事畏首畏尾,缺乏果断、魄力。

  注二:

(贡献)这点我在佛教身上看不到(详见佛教四大危害)

  少林功夫算不算?

这样问的绝对是武侠小说或者电影看多了,下面我将谈谈少林武僧的来由,然后再借几位古代军事权威专家之口,指出“少林功夫”的荒谬之处(按事情发生的顺序,分别是戚继光、俞大猷、吴殳)

  所谓少林武僧,其实是由僧兵演变而来的(僧兵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隋唐时期的“部曲”制度,至宋朝时止,遂演变成武僧),主要用作保护寺院的财产(即保安),年月不好的时候还可以用来防范抢粮的饥民、殴打欠租的佃户(古代的少林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

地主、恶霸。

当然,近代也好不到哪里去,参见皮定均的回忆录《铁流千里》)

  这伙人本来是没有什么功夫可言的,就是棍棒厉害点(棍棒与保安,绝配)

  我们看百科词条“少林功夫”,有这么一句话:

“如戚继光在讨论武术流派的时候说:

‘少林寺之棍与青田棍法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乍一看,少林寺之棍好厉害,好有名气。

  不过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发现,戚继光并没有进行过什么讨论,这句话是出自他于1560年写成的《纪效新书》,其前面还有一些内容,比如:

“此艺不甚预于兵,能有馀力,则亦武门所当习。

但众之不能强者,亦听其所便耳。

于是以此为诸篇之末第十四。

”、“拳法似无预於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从这几句话可知,戚继光对套路武术的看法是不堪大用、上不了战场、只是花花技巧,然而可以用作强身健体,所以保留,并放至诸篇之末、归结成卷(注:

有人拿卷中出现的“遇敌制胜”、“取胜於人”、“无有不胜”等词来为这些杂耍辩解,但须知道,表演、理论与实战是相去甚远的。

此外,原文还指出了这些武术的不足,介绍从略)

  在‘少林寺之棍’之前还紧接着一些武术,比如:

“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可见,作者并没有特别看待“少林寺之棍”,最多只能算是知其名、和青田棍法差不多,至于什么“给以极高的评价”就无从谈起了(词条原文:

明代,少林棍法已闻名于世,戚继光、郑若曾、程宗猷、茅元仪、吴殳等人均给以极高的评价。

另注:

古文是没有标点符号的)

  词条中的“郑若曾在《江南经略》中记载了明代‘三十有一’‘使棍之家”,首提‘少林棍法’”这句话读着好奇怪,于是查了一下原文(《江南经略》卷八兵器总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