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68581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

唐泓清唐型跃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Ⅰ卷为阅读题,共70分;第Ⅱ卷为表达题,共80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

谢冕

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

或是因为召唤,或是因为期待,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悲哀。

人民需要诗歌宣泄苦难,人民更需要诗歌安慰心灵。

记得那年,那个寒雪凝冰的冬天,人民的心头压抑了过多的悲愤和苦难,终于找到了诗歌这个喷火口,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壮的抗议。

那次诗歌集会,因为促使并最终宣告了一个动乱时代的终结,从而成为20世纪中国不泯的记忆。

这次则是由于一场千年不遇的空前的灾难。

人们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突然的天崩地裂,造成了波及川、渝、陕、甘、滇几个省区数十万人伤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大惨剧。

一时间举世悲痛,哀歌动地!

诗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它在第一时间里传达了旷世的悲情。

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我们在一起”以及为数众多的、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和诗集。

地震发生之初,当时的焦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并在废墟中抢救生命。

人们的心头只有一句话: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而这就是那首瞬间传遍中国的《生死不离》中的动人的诗句。

与此同时,一首题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也在亿万人群中流传,人们泪眼模糊地互相传递着那令人悲痛的母子对话——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陪你走。

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走。

即使是此刻,当我在复述这些诗句时,我还是忍不住哀伤的泪水。

我们流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痛楚和悲情。

我们感动,是因为这些诗歌重新走向了广大的人群,走向了人们共有的关怀、友爱和同情。

灾难使诗歌重温了人性与亲情这些永恒的话题,当然也有政治,而政治正是由于完整而鲜明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而显得崇高了。

灾难也唤起了人们对已经变得陌生了的诗歌使命的记忆:

传单,号角,警世钟,甚至止疼药。

诗人说,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己的悲欢变得虚弱而且渺小了。

诗人还说,以往我们太注意怎么写,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

当然,怎么写是诗学的,而写什么是伦理的,但要是写什么出了误差,怎么写最后也要失去意义。

这话看来有些陈旧,而陈旧未必就错。

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为诗人提供了调整写作姿态和重新体认诗歌使命的契机,于是,在地震的废墟上绽开了感天动地的诗之花。

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给我们以极大的欣慰。

(选自《新民晚报》)

1.下列对“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可以借诗歌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B.诗歌可以用来宣泄人的情感,人们也需要诗歌来抚慰心灵的创伤。

C.诗歌不能脱离人民,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要走向大众的心灵。

D.灾难悲情中,人民才需要诗歌,而在和平安定的时代则不需要。

2.下列不属于汶川抗震诗歌感人肺腑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民的呼唤、呐喊和悲情,体现了骨肉同胞的手足深情和分离的痛楚。

B.抗震诗歌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并且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

C.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性与亲情、友情这些永恒的话题,传达了人们的关怀、友爱和同情。

D.抗震诗歌鲜明而质朴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民族的共同情感。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些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更多的关注的是诗歌“怎么写”的问题,而不注意诗歌“写什么”的问题,导致诗歌创作“形式大于内容”。

B.抗震诗歌中的许多优秀诗篇,并非来自从事“专业”创作的诗人,可见,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C.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往往能唤醒诗歌所承载的使命,诗歌不仅是表达一己的悲欢,它更要表达人类民族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

D.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抗震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因此,抗震诗歌更能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每题3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驻军)

B.何厌之有(厌倦)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若毒之乎(怨恨)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地位低下)

D.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

5.对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吾其还也 ②失其所与,不知 ③其如土石何 ④以其无礼于晋

A.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相同

B.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不同

C.①和③相同 ②和④不同

D.①和③不同 ②和④相同

6.从句式角度判断,下面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晋,何厌之有B.是寡人之过也

C.唯命是从D.微斯人,吾谁与归?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5分)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5分)

(二)诗歌阅读(11分)

阅读非马的《醉汉》,然后完成8—9题。

醉  汉

非 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来

【注】 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8.艾青说:

“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

”你如何理解诗中“醉汉”的形象?

他因何而醉?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

结合整篇诗歌来理解“努力”一词的含义。

(7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1分)

(1)________________,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撑着油纸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雨巷》)

(3)寻梦?

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贾平凹:

一个农民的书写

舒晋瑜

“我就这样做一辈子农民吗?

”在自家泥楼子上的14岁少年贾平凹发狠说。

他细细的脖子上顶着一个大脑袋,脑袋的当旋上有一撮毛儿高高翘起。

他的梦想是上大学。

他那么盼望着考试,因为一考试就能显示他的存在。

可是“文革”改变了命运。

中学毕业后当了农民,下地却连正经农活都干不来,收入还不如妇女。

这使他感到屈辱。

因父亲“反革命帽子”的牵连,被要求“不能乱说乱动”,当兵、招工、民办教师、代理教师……全都与他绝缘,从此他的性格变得胆怯、自卑,少言寡语。

他发誓要离开,剥掉这个“农民皮”。

1971年,偶然的机会,他上了西北大学。

他背着被褥,坐上了去省城的汽车。

他以为结束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满怀着从此踏入幸福之门的心情到陌生的城市去。

可是,20年后他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离开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

在贾平凹3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村。

从《浮躁》、《土门》、《高老庄》,到《怀念狼》、《秦腔》、《高兴》,从土地承包改革到市场经济对农村的冲击……农村发生的大转折都在他的作品里:

《秦腔》写农民如何离开土地;《高兴》则写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到了《古炉》,他则转向对“文革”这场历史浩劫中的人性的解读,目光所对准的,依然是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

他的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对人离开土地之后怎么办的迷茫和追问,更有面对商业化浪潮冲击下人性异化扭曲时充满批判的矛盾心情。

“作为一个作家,没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想不出解决办法,我只能写作,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迷茫的东西写出来。

”贾平凹说。

他对家乡的感情越来越复杂。

在他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

那时,贾平凹经常回去,愿意早早看到迎在半路的父亲,愿意听熟悉的那一声“平回来了!

”可是现在的家乡对他而言,越来越是一个“概念”。

故乡所呈现的形态对他而言,越来越陌生。

“像是有了疤的苹果,腐烂,如一泡脓水,或许它会淤地里生了荷花,愈开愈艳,却不再属于我。

”他清醒地发现,自己所熟悉的农村在一步步消失,农村的文化传统在渐渐淡出。

他不知是该歌颂还是去批判。

他能做的,是用《秦腔》为故乡的过去树了一座纪念的碑子,借主人公夏风,他似乎有意识地谴责自己离开土地后精神上的背叛,也记录了乡村变化中的哀伤。

贾平凹时常冒出一个念头:

如果我当年不是偶然地进了大学,不是因为在大学里不知未来去向如何而开始了写作,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肯定是一位农民。

一个矮小的老农。

或许日子还过得去,儿孙一群,我倚老卖老,吃水烟,蹴阳坡,看着鸡飞狗咬。

或许,我还得进城去打工。

多年前,村里生产队的公房要处理,他的父亲让他置办一套。

他有点不屑:

谁还回来再住那个东西!

他走得那么决绝洒脱。

可是现在他发现,不管走得多远,自己身体里始终流淌着农民的血液,从孩子时起就具有的农民德性,根深蒂固,永远无法真正地褪去。

他的视线也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农村。

即使现在,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他,或看病求医,或想办个希望小学,甚至要个修路的资金……家乡人在城里打工的也会到他这里来。

贾平凹接纳并沉浸其中。

似乎这样,才更能唤醒自己的农民本色。

在他的《六棵树》中有一棵痒痒树,一旦移入城市,就失去了根和生命。

他何尝不是这样的一棵树。

不过,这棵树虽然深深扎根于生他养他的棣花村,却又超越于此,怀着悲悯之心一次次地回望并反思。

他的出生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写作的民间视角。

正是以这样的身份认同和视角,他探究并关怀着时下的中国,给我们提供着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

如此,农民贾平凹的书写,是棣花村的幸运,是农民的幸运,又何尝不是读者与中国文坛的幸运?

(摘编自2011年3月17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贾平凹年少时就有想摆脱农民身份、走出农村的想法,那时他因出身农民、家境贫寒,性格也变得胆怯、自卑,少言寡语。

B.贾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留在了省城,原以为跳出了农村,踏入了幸福之门,然而离乡带来的忧伤和烦恼却一直追随着他。

C.在贾平凹的心里,过去的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现在的故乡已变得越来越陌生,他感受到家乡越来越是一个“概念”。

D.贾平凹离开家乡、离开农村几十年,但与家乡人一直有交往,家乡人如有困难来找他,贾平凹总愿意想办法,提供帮助。

E.本文记述了贾平凹的早期经历和创作历程,表现了一位著名作家仍留有农民本色的可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贾平凹的崇敬之情。

(2)贾平凹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平凹的青少年时光是在家乡度过的,他的这段经历对他个人成长及文学创作有哪些影响?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贾平凹从小就有跳出农村的梦想,可当他离开农村,离开家乡,却始终被乡情萦绕着,而家乡也成为他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请你就对“梦想”、“乡情”、“写作”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核辐射大量外泄,附近百姓处境如履薄冰,日本东电公司却说核辐射不会对人造成伤害,这引发了当地百姓的抗议。

B.双汇河南分公司使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生产火腿肠,却声称是绿色食品,这简直是掩耳盗铃,遭受巨大损失是咎由自取。

C.同学朝夕相处,难免出现矛盾。

但矛盾产生后,是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还是相互理解,宽容为怀,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D.每次欣赏李白的《蜀道难》,我都情不自禁地为诗中瑰奇的想象而拍案叫绝。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学校各处室要认真拟定好各自的工作计划,并把它落实到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没有任何理由地坚决完成任务。

B.所谓的“双休日”不仅没有减轻师生的负担,反而给他们戴上了新的“紧箍咒”。

C.由于这次考试试题不难,考试开始30分钟后,就有人陆续交卷离场了。

D.“低保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但要把关爱落到实处,却远不是划几条标准那么简单。

14.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最美的感觉当然就在这深巷里。

我喜欢它两边各式各样的古屋和老墙。

_______________我尤其喜欢站在这任意横斜的深巷里失去方向的感觉。

A.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

B.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C.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硌脚的石头路面,喜欢忽然从老城里面奔涌出来的一丛大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

D.喜欢它们年深日久之后前仰后合的样子,喜欢它随地势起伏的坡度,喜欢忽然从老城里边奔涌出来的一大丛绿蔓或生气盈盈的花朵,喜欢被踩得坑坑洼洼的咯脚的石头路面。

15.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有关“青海弧菌”的五个关键词。

(5分)

发光细菌是能发出绿色可见光的细菌,主要栖息地在海洋,绝大多数发光细菌是海洋性的。

青海弧菌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种非致病性淡水型发光细菌。

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其发光强度就会受到影响,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有毒物质的类型、浓度密切相关,这些生物学特性使得青海弧菌成为难得的水质检测材料,这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已经得到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某校宣传栏上的一段以“感恩”为主题的文字。

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6分)

诗人说: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面对“感恩”这个话题,我们认为——感恩把和谐的门推开了,和谐则把生活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到处都是和谐的乐章。

感恩把幸福的门推开了,幸福则把未来的门推开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恩把温暖的门推开了,温暖则把情感的门推开了:

只要你用心倾听水流的声音,情感到处都是温暖的节拍。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沁园春·长沙》中“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的是同学们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这种“意气”的体现。

“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

①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②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③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请联系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意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答案】D(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2【答案】B(“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是属于诗歌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的范畴,“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是结果)

3【答案】C(A与原文“而不太注意写什么了”的说法不符。

B“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的说法过于绝对。

D前后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4答案A解析 B项“厌”是“满足”;C项“微”是“没有”;D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

5答案A解析 ①和③均为语气副词,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②和④均为代词,用法相同,但意义不同,本题只考查用法。

6答案B解析 B项为判断句,其它几项为宾语前置句。

7略

8【答案】 诗中的“醉汉”不是一般意义的酗酒的人,而是一位天涯断肠人,他思念故乡,渴盼亲人,乡愁折腾得他如痴如醉。

9【答案】 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期盼和向往;“努力”表达了对国家民族的无限热爱,同时也表明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10.

(1)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2)独自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1.解析:

(1)A贾平凹性格变化的原因是受父亲“反革命帽子”的牵连,遭歧视。

B“贾平凹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留省城”错。

C“现在的故乡已变得越来越陌生”有两种理解,一种是现在的故乡自身发生了变化;原有的韵味慢慢丧失,让贾平凹感到越来越陌生;一种是贾平凹自身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对家乡的感情慢慢淡漠,感到家乡越来越陌生。

如果是第一种理解,C项正确;如果是第二种理解,C项错误。

所以答C项给1分。

D项正确,给3分。

E除该项已表述的内容之外,还有表现贾平凹的家乡情结及希望其他作家都像贾平凹一样,多把笔墨关注现实,关注农村、农民的意图。

所以答E项给2分。

答案:

(1)DE答D项得3分,答E项得2分,答C项得1分,答A、B不给分。

(2)①几乎所有重要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家乡;②关注农村发生的大转折;③山水美丽、六畜兴旺、闭塞贫穷的山村经常出现在他的农村、农民生活题材的作品里。

(3)①摆脱农民身份、跳出农村的想法给他提供了动力;②上大学的梦想,会考试,让他抓住了上大学的机会;③他的出生和生长环境决定了他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和写作的民间视角。

④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观点一:

梦想能改变人生。

①自己的特长可以诱发梦想的形成;②有梦想就会为实现梦想而努力;③有梦想的人容易抓住机遇。

观点二:

岁月冲不淡浓浓的乡情。

①20年后贾平凹才明白,忧伤和烦恼在他离开家乡的那一瞬间就开始了;②在贾平凹的心里,故乡因父母的存在而存在;③现在也经常有老家人来西安找贾平凹,他总是接纳并沉浸其中。

观点三:

写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①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②贾平凹多把笔墨关注现实,关注农村,关注农民;③贾平凹的作品是一卷卷不可替代的、厚重朴素的历史记录。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

12.D

13.D(A“没有任何理由地坚决完成任务”不合逻辑 B戴紧箍咒搭配不当。

C“有人陆续交卷”语序不当,应为“陆续有人交卷”。

14.C(先明确选项中的“它们”指的是“古屋和老墙”,从而确定横线处应以“它们”为陈述对象,排除AB;然后按“坡度-路面-花朵”排序。

15.发光细菌、非致病性、淡水型、水质检测材料、验证。

16.参考答案示例:

(1)只要你用心倾听鸟鸣的声音,未来到处都是幸福的旋律。

(2)感恩把真诚的门推开了,真诚则把心灵的门推开了;只要你用心倾听虫唱的声音,心灵到处都是真诚的音符。

17【话题分析】

1.仔细审题,确定立意。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在给出题目之前先列出了“意气”一词的三个义项,这也就意味着,命题对立意有一定规定——你既可以就三个义项比较全面地谈“意气”;也可只取其中一个义项来谈“意气”,但不能脱离这三个义项而随意发挥。

我们一般应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写。

例如,你认为年轻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对年轻人的交友有怎样独特的认识,对年轻人的偏激有怎样铭心刻骨的记忆,选择最有体会、最便于发挥的角度来谈,写作就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角度的选择只是解决了切入点的问题,接下来便是立意。

立意应基于自己的生活感受,并建立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上,才能写出新意来。

如交友,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强调“意气相投”,但在特定情况下,“意气相投”也可能成为坏事,这就出现了如何正确对待“意气相投”的问题。

又如,一般情况下,“意气用事”不是好事,但在特定情况下,“意气用事”也有一定的积极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