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5959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docx

高一化学离子键教案

《离子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意识和分析能力,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带着问题上课。

在初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氧、氢、碳、铁等元素和它们的一些化合物,学习了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知识,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性质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有密切关系,以及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和化合价的实质。

高中碱金属和卤素的学习,又清楚地说明了在元素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

而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也更进一步地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在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离子键的知识。

虽然,学生对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形成过程时还是有些模糊。

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视频、投影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再结合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一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

1.学生:

预习内容,查阅资料,了解基本概念,知道自己存在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讲。

2.教师:

准备有关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媒体展示

【设问1】:

(1)我们目前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而物质的种类为什么远远地多于元素的种类呢?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

请举例说明

思考、回答:

包括2700多万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每日添加约4000种新物质。

离子等,物质的种类之所以会这么多,我们知道是因为由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物质。

 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进入课堂。

课件投影

1分钟

播放钠与氯气反应的视频,观察实验现象。

请把完成课本19页的表格

 现象:

反应方程式:

 

【设问2】:

金属钠与Cl2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它们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呢?

我们现在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该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首先: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分组讨论:

⑴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

⑵当它们变化后又会有什么相互影响呢?

同学们有其他意见吗?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阴阳离子相互作用

钠原子的电子提供给氯原子

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带正电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了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

因此得出概念:

一、离子键:

1、概念: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认真观察实验,分析、思考发生的现象。

完成表格

现象:

产生黄色火焰,有白烟生成。

反应方程

1、写出Na和Cl原子结构示意图

2、思考、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请第三组选一位代表回答:

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钠离子,带正电;氯原子容易得到了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的异性电荷相互吸引结合到一起,形成氯化钠。

请同学继续发言。

 

思考、领悟。

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带正电的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了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氯化钠。

 

分析、思考。

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关键点:

“相反电荷”、“相互作用”。

通过现象,探究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从原子结构入手,从宏观到微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合作意识、分析综合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图片、文字等信息进行分析,思考。

从原子结构入手进行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及其本质,同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的能力。

 

视频

(0.5分钟)

投影完成表格(1分钟)

 

投影

练习1、2(3-4分钟)

 

播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形成过程的视频并用投影归纳(2分钟)

 

投影概念(0.5分钟)

【设问3】:

为什么用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而不说相互吸引呢?

哪位同学可以解释。

通过讨论,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的,当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就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或者说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设问4】:

以上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发生变化生成NaCl的过程,它清晰、直观,但是,书写结构示意图时有些麻烦,那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呢?

有。

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请同学们看20页的资料卡片,归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二、电子式:

概念: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练习:

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C;O;F;Al。

请A、B同学分别进行板演。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判断正误。

 

【设问5】:

原子的电子式我们知道怎样写了,那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又该怎样写呢?

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阳离子:

Na+、Mg2+、Al3+、

阴离子:

(引导学生从电子数目、结构特征、电荷位置等考虑)

 

归纳电子式的写法:

1、阳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

是阳离子离子符号本身

2、阴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

⑴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⑵有中括号[ ];

⑶电荷数和负号在括号外。

请同学们看20页第一段,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概括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原子是通过什么方式转化成离子的?

(3)形成离子键的粒子是什么?

(4)哪些元素原子之间可形成离子键?

 

三、离子化合物

(1)定义: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特征:

①有电子得失;

②由阴、阳离子构成;

③组成元素是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比较: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与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有那些优势。

小结:

1、离子键: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2、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作业:

P23页3⑴

补充:

1、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

C、S、Mg2+、K+、Br-、O2-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NaF   K2O

 

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相互吸引到一定距离时,由于电子层和电子层、原子核和原子核是相互排斥的,当吸引力和排斥力达到平衡时,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就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或者说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

 

看书、归纳、理解概念。

 

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C;O;F;Al。

 

思考、讨论、分析、归纳

 

归纳电子式的写法:

1、阳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

是阳离子离子符号本身

2、阴离子的电子式书写规律:

⑴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⑵有中括号[];

⑶电荷数和负号在括号外。

 

分组讨论、分析

 

 

归纳、理解: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理解概念的内涵,领悟特征。

比较、归纳: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是图示法,它形象、直观、清晰、易懂。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是符号法,它直观、简单、明了。

 

理解、巩固 

1、离子键:

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2、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

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4、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引导学生养成重视课本信息资料的习惯,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巩固、消化

 

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逐渐养成重视课本信息资料习惯,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理解原子、离子的电子式与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理解、掌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巩固简单粒子的电子式的书写方法。

 

 

 

 

巩固、消化。

初步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粒子(原子、离子)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

 

投影讨论归纳的内容(1.5分钟)

 

投影概念

(0.5分钟)

 

投影练习

(8分钟)

 

投影给出一些阴阳离子

(5分钟)

 

投影归纳电子式写法(3分钟)

 

投影问题

(5分钟)

 

投影概念

(4分钟)

 

投影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2分钟)

 

投影小结

(5分钟)

 

投影作业(2分钟)

八、教学过程流程图

<图示解析>: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教师学生共同活动

 

<教学框架>:

 

 

 

 

九、学习体会和反思

本节课通过氯化钠形成的微观分析得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定义并用动画演示进行强化。

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了难点。

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再通过用电子式表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练习进行反馈强化了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

在教学方法上边学习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总结的习惯,也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整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