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745722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docx

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

2018中考语文真题(有详细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须在答题卡规定的相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须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一、古诗文(30分)

(一)经典诗文积累。

(12分)

1.将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补写完整。

(4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依据课文填空。

(4分)

①,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习》)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升序》)

④工欲善其事,。

(传统文化•《论语》)

3.根据提示默写。

(4分)

①阳春三月,你参加“最美乡村行”活动,来到西塞山前,看到山青水绿、鸟飞鱼跃的景象,不禁随口吟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描写此处美景的句子:

②辛弃疾在《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想象将士们驰骋沙场、为国奋勇杀敌的句子:

,。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4一5题。

(4分)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4.“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2分)

5.三、四句运用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的心情。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4分)

曹刿论战

《左转》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贞观政要》(节选)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①自归之。

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②懈怠,去之已远。

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

【注】①物:

众人,此处指百姓。

②斯须:

片刻。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

①又何间焉()②神弗福也()

③彼竭我盈()④恒令腹饱()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可以一战不以物喜B.登轼而望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公将鼓之当思之在心D.惧有伏焉且焉置土石

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人皆知畏避灾害,不知行仁义则灾害不生。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

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

10.结合《<贞观政要>节选》和下面两则材料,请你谈谈对“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的理解。

(2分)

材料一: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选自《孟子》)

材料二:

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选自习近平《之江新语》)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0分)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节选)

他又沿着这个方向走了很长一段路,正想向左拐,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湿润的深坑:

“不要这个坑有点太可惜了,”他想,“可以在那里种桑麻。

”于是他穿过深坑,在另一边挖了一个洞,然后才拐弯。

帕霍姆向远处的山丘望去,燥热的空气使他的视线有些模糊:

山丘似乎在抖动不已,在热气的遮挡下几乎看不到上面的人了。

“啊!

”帕霍姆想,“我走得太远了,这次我必须缩短距离。

”于是他加快步伐开始走第三条边。

他抬头望了一眼太阳:

它已经走完了从天空正中央到西方地平线一半的距离,而他第三条边却还没有走完两英里路。

他离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

“不,”他想,“尽管我的土地看上去不很对称,但我现在必须沿直线赶快往回赶。

我走得够远的了,我已经获得了不少土地。

于是帕霍姆赶忙在地上挖了一个坑,然后转身径直向山丘奔去。

他现在全身都湿透了,双脚被荆棘刺得又疼又肿,双腿开始不听使唤。

他渴望休息一会儿,但这根本不可能,因为他必须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去。

太阳不等人,它现在离地平线越来越近了。

“上帝啊,”他心想,“如果我刚才不那样贪婪,该有多好啊!

如果我迟到了可该怎么办!

”他继续向前走啊走啊,尽管双腿好像绑上了重重的铅块,他还是不断地加快速度。

他疾步而行,

但离山丘还是很远。

他开始跑起来,将外套、皮靴、水袋与帽子一件一件扔掉,只留下铁锨做拐杖。

“我可怎么办啊,”他又开始想,“我太贪心了,结果毁掉了一切。

在太阳落山之前,我是赶不

到目的地了。

”这种恐惧感更使他喘不上气来了。

帕霍姆继续向前奔跑,被汗水浸透的衬衫与裤子紧紧贴在身上。

由于干渴,他的双唇都干裂了。

他的胸部急促地起伏着,就像铁匠的风箱,心跳如同铁匠手中的锤子,不停地抬起又落下。

他的双腿也不听使唤,仿佛不属于自己似的。

帕霍姆一想到自己可能会疲劳而死,

心中不禁充满了恐惧。

尽管害怕死亡,他还是没有停住脚步。

“我已经跑了这么远一段路,如果再停下来,他们会说我

是个傻瓜的。

”他心里想。

于是他继续跑下去。

离山丘越来越近,而且已经听到巴什基尔人的喊叫声。

这喊声更灼疼了他的心。

他拿出最后的力气向前跑去。

太阳离地平线不远了。

烟雾中的太阳看上去大大的,红红的。

残阳如血,太阳眼看就要落山了,他离目标仅有咫尺之遥了。

帕霍姆已经能够看到山丘上的人们正在向他招手,敦促他加快速度。

帕霍姆鼓起最后一点力气,向前疾跑。

他弯着腰,以免向后倒去。

就在他到达山顶的一刹那,天空突然一下黑了下来。

他又抬头看了看天空——太阳已经落山了!

他大喊一声:

“我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

”他正准备停下脚步,却突然听到巴什基尔人仍在对着他呼喊。

他这才意识到:

尽管从他所处的低处看去太阳似乎已经落山,但是山丘上的人们还能看到太阳。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向山顶跑去。

上面仍然很明亮。

他来到山顶,看到了那顶帽子。

在太阳落山之前,那位头领两手叉着腰,大笑起来。

帕霍姆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梦想,他大喊一声,双腿一软,身体向前一扑,用手去拿帽子。

“啊,真是个男子汉!

”头领感叹道,“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土地!

”帕霍姆的仆人跑过来想把他扶起来,却发现他正在吐血。

帕霍姆死了!

巴什基尔人咂咂嘴,表示他们的同情。

他的仆人捡起那把铁锨,在地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在了里面。

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

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11.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

(2分)

12.选文主要运用哪两种描写方法刻画帕霍姆?

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13.作者为什么在小说的结尾特地写到“帕霍姆最后需要的土地只有从头到脚六英尺那么一小块”?

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14分)

音乐能使我们更聪明吗

①1993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无意间向大众引入了“莫扎特效应”这一说法。

心理学家弗朗西斯•罗彻对36位大学生做实验,让他们在做一些空间推理题之前听10分钟莫扎特的D小调奏鸣曲;其他的人保持安静。

结果,在将一张纸叠几次剪开会是什么形状的测试中,听了莫扎特音乐的人有明显进步,这一发现被形象地称作“莫扎特效应”。

自从“莫扎特效应”提出以来,争论一直不断。

②最近,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莫扎特效应的关键。

聆听莫扎特对大脑有好处,可以观察到新生神经元的增加;聆听反向莫扎特对人和大鼠均有负效应,会使得新生神经元减少、行为认知能力减退。

③音乐能让人变得更聪明?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的!

无论演奏乐器还是听音乐,对大脑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多。

④演奏乐器为何能使人聪明?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工厂,那么听音乐和演奏乐器对于这座工厂来说,是一项大工程,许多个重要的车间都会被调动起来。

科学家们曾经用核磁共振技术扫描过乐手,发现各个重要的大脑区域,都对音乐产生了强烈反应。

比如,对于弹钢琴之类,需要双手进行的乐器演奏,就刺激锻炼了大脑的胼胝体,这个部分连接了大脑左右两侧半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受到刺激,人的协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人在演奏乐器或者跳舞时的触觉反应,刺激了大脑中的运动皮层,这个部门专门控制人的肢体运动。

除此之外,参与的其他部分还有,负责记忆功能的海马体、负责情绪控制的杏仁核、负责视觉感受和反应的视觉皮层等,这些重要部位在音乐声当中共同运作,产生了和谐的脑电波,使得脑功能达到最优化状态。

⑤另外,乐器的演奏中,无论是弦乐、管乐还是弹拨乐、打击乐,左手的运动总是要超过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倍,而左手的使用可以促进大脑右半球的发育,对提高整个大脑的储存、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速度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双手互相配合的运动,对提高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极有益处,会使工作的效率提高。

⑥当然,如果你对学习乐器演奏(A)望而生畏,常常听听音乐,对大脑也是(B)大有裨益。

科学家们已经通过实验证明,音乐,尤其是复杂的古典音乐,对大脑各种功能也能产生良性刺激。

⑦首先,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

举例来说,像解决特别困难的问题,安排复杂的事情,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解答谜题之类的活动,都需要我们的空间信息想象和处理能力。

研究表明,进行空间分析的脑力活动和听古典音乐是相同的。

所以,当我们欣赏古典音乐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好像在处理空间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大脑得到了锻炼。

⑧其次,听音乐能增强我们的听觉处理能力。

音乐家们的听觉能力显然比普通人更强,他们的听觉注意力,即区分不同声音的能力及能记住所听见的内容的能力都比常人要好。

这是因为音乐改善了大脑功能。

普通人如果提高了这些能力,对考试、记住重要的信息、改善语言回忆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⑨音乐能让人变得聪明,如果在学习或工作时选择背景音乐,效果是否更好呢?

科学家早就发现,音乐可对人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微妙影响。

但英国伦敦教育学院的专家们通过一项新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背景音乐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影响竟(C)毫无二致。

⑩专家们将受试儿童分成A、B、C三个组。

A组儿童欣赏阿尔比诺尼轻柔优美的《慢板》,B组儿童聆听克尔特林的爵士乐《三位一体》,而C组儿童则什么也不听。

此后,三组儿童又都接受了阅读理解、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和四则运算测试,而测试内容完全是刚刚新学的知识。

最后的结果显示,平均成绩最优的是A组,其次是C组,最差的是B组。

⑪专家们的解释是:

过分活跃或带有攻击性的背景音乐,不能像轻柔优美的背景音乐那样,对孩子的大脑认知机构起积极作用,相反却只会起消极作用。

⑫可见,在某种情况下,音乐能帮助你更快完成一些枯燥的任务。

如果你要学习复杂的新知识,就需要(D)全神贯注,最好把音乐关了。

因为研究表明,音乐会减弱对新知识的认知及学习能力。

14.结合上下文内容揣摩文中加点的四个词语,其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望而生畏B.大有裨益C.毫无二致D.全神贳注

15.第②段“乐曲的节奏可.能.是人出现英扎特效应的关键”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去掉?

请简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