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4563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84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docx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

初中化学中考压轴题(共90题)

1、(2011•海南)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  )

A.5mL

B.10mL

C.50mL

D.100mL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

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

解答:

解:

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40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5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mL、10mL或100mL的量筒.

故选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容器--量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量筒中量程的选择方法,方法选择需要的依据是

 

2、(2010•十堰)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装置A、B均可用来制取CO2气体,比较两个装置,指出A装置一个突出有点可以随时控制反应进行,随开随停.

(3)写出用恰当试剂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4)C装置充满水时,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则O2应从b

端通入.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O2,则O2应从C装置的a端通入.

考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常规题型;简答题;图示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本题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而且要求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对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出它们的优缺点.在收集装置的选择时,同时还要加强化学和物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解答:

解:

(1)要求学生熟知的常用实验仪器长颈漏斗.

(2)通过比较装置A与B,两种装置差别不大,但是不难发现装置A区别装置B的最大的特点是:

因为导气管有个阀门,可以随时控制反应进行,随开随停.而装置B只能一次性反应完毕.

(3)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由于C装置正放置,根据物理气压的知识,只有从b进入气体才能将水从a排出,否则收集的气体会从b排出.如果用排空气法收氧气时,应该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所以从a进入.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进行,随开随停

(3)CaCO3+2HCl=CaCl2+H2O+CO2↑

(4)b,a

点评:

本题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基本技能知识,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而且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较强的判断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2010•陕西)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全部是CaO;      猜想二:

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

全部是Ca(OH)2;   猜想四:

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CaO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CaCO3.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蓝色沉淀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四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密封保存.

 

4、(2010•滨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

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

压轴实验题.

分析:

从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

解:

A、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B、量筒量程过大,误差太大;

D、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

故选C.点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基本操作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应理解掌握.

5、(2010•安徽)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加快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Fe2O3•xH2O或Fe2O3或Fe(OH)3.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20.5%(保留3位有效数字).

注意:

若答对第(6)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6)现仅提供:

置筒、大烧杯、玻璃棒、水、滤纸包(内含1g铁粉、O.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请你帮助小明再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即可(注明滤纸包的位置).

 

6、(2009•扬州)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铁的另两种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Fe2O3、FeO.

(2)加水溶解过程中,在实验室里通常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3 )副产品P是Na2SO4,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b→C→a→d.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4)通空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2H2O+O2═4Fe(OH)3,由沉淀M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Fe3O4+4H2O,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控制Fe(OH)2与Fe(OH)3的质量比,沉淀M中Fe(OH)2和Fe(OH)3的最佳质量比为45:

107.

(相对分子质量:

Fe(OH)2-90,Fe(OH)3-107)

考点: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

压轴实验题.

分析:

该工艺流程是用工业绿矾制的四氧化三铁,所以基本实验操作流程首先加入水将不溶性杂质除去,然后将绿矾通过加入试剂转变为含铁的沉淀,使之更好变为四氧化三铁.由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知,溶液N是硫酸钠.由于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第二步实验操作中,需加入一定量空气转变为稳定的氢氧化铁.最后关于质量最佳之比,只要恰好完全反应即可.

解答:

解:

(1)首先铁的氧化物,必须只含铁和氧两种元素,铁常见的化合价为+2或+3,根据化合价定义写铁的氧化物出化学式FeO和Fe2O3.    故正确答案:

FeO; Fe2O3.

 

(2)溶解操作过程需要玻璃仪器有盛装溶液的烧杯,搅拌用的玻璃棒.在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时用到的操作是过滤,所以操作A为过滤.故答案为:

玻璃棒;过滤.

 (3)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后生成氢氧化亚和硫酸钠,所以副产品P是Na2SO4,由硫酸钠溶液变为失去结晶水的过程为:

b→C→a→d.故答案为:

Na2SO4;C;a.

 (4)因为通空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2H2O+O2═4Fe(OH)3,即Fe(OH)2转化为Fe(OH)3,所以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控制Fe(OH)2与Fe(OH)3的质量比,以达到他们的最佳质量比.他们的最佳质量比就是能够高产得到Fe3O4,所以他们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就是最佳质量比,由化学方程式Fe(OH)2+2Fe(OH)3△¯Fe3O4+4H2O可知Fe(OH)2和Fe(OH)3的最佳质量比为:

902×107═45107.故答案为:

控制Fe(OH)2与Fe(OH)3的质量比;45:

107.

点评:

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题型,以含铁的物质为基本出发点,引发出含铁的氧化物的种类,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产品的制作流程.

 

7、(2009•厦门)NaNO2是-种致癌物质.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水中NaNO2的含量和消除污染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目视比色法实验(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请你参与实验,并填空:

(1)测定方法的研究

配制质量分数为0.07%的NaNO2标准溶液,分别取0、2、4、6、8、10 mL标准溶液于6支试管,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l0mL,分别加入约0.30gM粉未(M是氨基苯磺酸),振荡后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标准色阶.测定时取10 mL水样,加入约0.30gM粉末,振荡后与标准色阶比较,得出颜色相同的色阶所含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再按稀释比例计算出水样中NaNO2的质量分数(水和稀溶液的密度均按l g•cm-3计算).

①配制质量分数为0.07%的NaNO2溶液l000 mL,所需NaNO2的质量是0.7g;

②用上述方法测定某水样,其与含2 mL标准溶液的色阶颜色相同,此水样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0.014%;

(2)研究某水样在不同煮沸时间后NaNO2含量的变化将另一水样用右图装置煮沸,测定不同煮沸时间NaNO2的质量分数,结果为:

①兴趣小组设计的右图实验装置用到了蒸气回流装置,其作用是保持水的总量不变;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见此水样随煮沸时问的延长NaNO2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

(3)寻找能降低水中NaNO2含量的物质,研究消除污染的有效方法

查阅资料可知,加入醋酸或双氧水可降低水中NaNO2的质量分数,请设计实验证明少量醋酸是否有降低水中NaNO2质量分数的作用,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根据可能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

常规题型;压轴实验题;填写实验报告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

NaNO2有毒,为了研究水中NaNO2的含量和消除污染的方法

(1)利用标准溶液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NO2溶液10mL,然后分别加入约0.30g氨基苯磺酸粉末,比较颜色深浅,从而得知溶液NaNO2的含量.

①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得溶质质量.

②先求出2mL标准NaNO2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再除以10mL溶液的质量即可求得此水样中NaNO2的质量分数.

(3)设计实验通过加醋酸或双氧水的方法来可降低水中NaNO2的质量分数,包括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解答:

解:

由题意可知

(1)①NaNO2的质量l000 mL×l g•cm-3×0.07%=0.7g.

②(2 mL×l g•cm-3×0.07%)÷(10mL×l g•cm-3)=0.014%

(2)认真分析实验装置和数据可知,①蒸气回流的目的是保持溶剂的总量不变,②NaNO2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

(3)依据

(1)测定方法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可能的结论

取10mLNaNO2标准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