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50345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语文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第十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选择题每题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

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

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

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

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作注了。

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是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

“(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徙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以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

李白《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

白居易有《长相思》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

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

宋代《新唐书音训》云:

“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

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

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

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

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

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作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之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移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

其实用船运石头和运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后生可畏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

“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

您可别小瞧这小子。

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

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

“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

“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

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

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

”我问道。

“还真不是。

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

”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

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

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

“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中学联盟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父子关系紧张。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

“现在的年轻人啊。

”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

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5.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6分)

6.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

试加以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课内知识小测7—10题。

(8分,每小题2分)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

名字     B.恨晨光之熹微恨:

遗憾

C.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微:

微薄     D.逮奉对朝,沐浴清化逮:

及,至

8.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        B.而莫之夭阏者

C.奚以知其然也        D.访风景于崇阿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A.历职郎署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C.臣具以表闻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调:

变换官职。

转、调、徙:

调动官职。

补:

补充空缺官职。

改:

改任官职。

出:

京官外调。

D.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二)课外古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9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

永乐二年进士。

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

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

死法孰与死敌?

”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

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明年进兵,大破之。

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

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

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

亨信言:

“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

“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

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

不然,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之不行。

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

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

“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

亨信登城语曰:

“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

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

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

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

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

许之。

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嗣位、即位:

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秦始皇、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

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

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

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1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为课外,见文中画线的句子;

句为课内)(10分)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4分)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分)

彼且奚适也?

(2分)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2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

杜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

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②老莱衣:

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七十多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③黄牛峡:

位于宜昌之西。

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联"何处访庭闱”一句采用设问句,暗示这也正是首联“万事非”中的一例。

B.诗中写黄牛峡的景属于虚写,杜甫《登高》的写景也采用了这一手法。

C.诗人在秋天送别友人,但全诗并不见离别的感伤之情,气概整体昂扬。

D.首联用典,用古代的美谈和当令的时局形成对照,点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

16.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7.默写下面名篇名句。

(10分,共4小题,每个空格1分)

(1)《论语》中孔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

,                          。

(3)《逍遥游》中叙述宋荣子面对外界

称赞与非议的反应的句子是:

“__       __,___       _。

(4)《陈情表》中写作者外没什么近亲,内无照看门户之人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纷纷打响了“抢人大战”,招数频出,当真是令人______。

这些“招数”,乍一看很吸引人,但细细的思考来却有______之感,均是通过落户、补贴、购房等政策吸引人才。

要“量身定做”,不要______。

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引才数量应因地制宜,要仔细参考社会发展情况、本地人才数量、产业结构格局等基本城市指标,进行“量身定做”,穿“合身的衣服",才会美观得体。

要“实用主义”,不要“贪慕虚名”。

诚然,博士海归人人都爱,引来一个诸如“百人计划”等高层次人才,就会让本地人才层次“跃升一个台阶”,这样的“虚名”可能会让部分地区背上“沉重的负担”,陷入高层次人才引不来、实用人才不想引的“两难之地”。

()。

立足自身环境、优化自身环境是人才发展的基本条件,惟有把握这一要点,才能制定出更高效、更精细、更具鲜明比较优势的引才政策,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抢人大战”中______,牢牢把握断时代人才发展的新优势和主动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手忙脚乱千人一面蜂拥而上崭露头角

B.眼花缭乱千篇一律一哄而上脱颖而出

C.眼花缭乱千篇一律蜂拥而上崭露头角

D.手忙脚乱千人一面一哄而上脱颖而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B.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C.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极大地消耗浪费。

D.人才数量固然是评价引进人才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则指标,但如果片面地强调人才数量,易造成城市间“恶性竞争”,使得行政成本、人才资源的极大消耗浪费。

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波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B.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该政策成功的标志和关键标准

C.人才能否留得住、是否用得好是人才政策的重要一环,也是该引才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D.人才是否用得好、能否留得住是引才政策的重要一环,是评价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标准

21.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获悉母校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35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

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冬日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

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

①_________。

政府借贷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

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

 

②____________,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

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

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

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

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③____________,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

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对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

“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

”“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

”“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

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解析】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项“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错,胡三省是注家,而非读者,属于张冠李戴。

2.【解析】A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与原文“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不相符,推测有误。

3.【解析】D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

D项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的时间推断有误。

4.A(“父子关系紧张”属无中生有。

) 

5.①个性鲜明,有主见。

父亲让他当律师,而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当一名摇滚乐手。

②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

他到青海茫崖矿区的小镇酒吧里演出,了解到矿工生活状况后,就决定回来考律师,为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③不计名利,有奉献精神。

矿难发生,他带领律师团队,义务为所有死难矿工的家属打官司。

(每点2分,共6分。

在此三点上适当延伸拓展、分析,有理由亦可给满分。

6.

(1)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①“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这句话运用神态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看书备考的常远心不在焉;②小说通过“我”和老李的四个阶段的对话从侧面描写了常远这个有个性、敢于担当、有奉献精神的人物形象。

(2)对比手法:

①外貌表现与内在精神追求的对比。

外貌表现时尚、叛逆、感情用事与内在有主见、有社会责任感、有奉献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

②“我”和老李对常远前后态度的对比。

“我”和老李先是认为常远是一个不务正业,反叛,不愿作律师的青年,后来面对不仅当上了律师,还自愿免费为穷苦人打官司的常远,让我惊讶。

7.C【解析】微:

微小。

8.D【解析】D项是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9.B【解析】例句加点词为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任职;B项,名词作状语,向上;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D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离。

10.C(“迁”一般指升职。

11.C【解析】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12.D【解析】“秦始皇”是其自称的,不是谥号,“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13.D【解析】兵部并没有采纳亨信的建议。

14.

(1)谋臣只知务求积粮,不知人心不稳固,即使有粮,将和谁一起来防守?

(4分,句意正确1分,“但”译为“只”1分,“虽”译为“即使”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