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48664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湖南省长沙市届高三暑假作业检测模拟五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长郡中学2017—2018—1学年高三暑假作业检测

语文模拟试卷(五)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全民阅读时代,读书越多越好?

邓江波

世界阅读日已经过去,关于阅读的风还在继续吹。

政府层面,“全民阅读”连续四年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最新提法更从“倡导”升格为“大力推动”;公共层面,阅读和知识类互联网应用成为资本掘金的热土,线上线下阅读活动遍地开花;个人层面,阅读固然还不像吃饭睡觉那么重要,却也被当成必须完成的一项生存活动。

阅读的回潮本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

耐人寻味的是,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阅读的面貌正在被极大地重塑。

如果只用两个字来概括新时代阅读的特点,无疑是“快”和“多”。

前者描述的是阅读形态,而后者指向的则是阅读心态。

阅读的“快”根植于信息技术的革新。

传统的纸质书籍的阅读本质上是一种线性阅读。

虽然不是每本书都值得从头读到尾,但对任何一段文字的摄取依然要逐字逐行完成,并且调动记忆和思考。

即使有一目十行的本事,也不过只是提升了速度。

然而,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打破了这种阅读逻辑。

一方面,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而是延伸到电脑、手机甚至是智能家电和汽车等数字化场景。

阅读的对象不再只是安静等待眼球来访问的文字图片,而是视频、音乐等各种多媒体元素。

由读者占据主动的线性阅读逐渐沉寂,进攻性的数字化阅读体验占据上风。

在未来,数字阅读很可能进一步被颠覆。

最近,社交巨头脸书(Facebook)推出一段产品体验视频,以第一视角演示用户将如何在VR(虚拟现实)环境中使用各种互联网服务,包括自拍、点赞、评论、聊天,当然也包括各种“阅读”。

另一方面,从文化的视角来看,阅读资源不仅在数量上猛增,内容格调上也越来越“流行”。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人尖锐地指出,在被技术和资本驱动的机械化复制时代,“流行文化”已失去独特性和多样性。

耽于唾手可得的享受,现代人变得满足和顺从,失去反思和创新的能力。

由于过于悲观和愤激,且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主动性,这种观点一度招致很多批评。

但其思辨精神在今天不仅不过时,反而更显稀缺。

在这个“数字化复制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可视化和娱乐化,已是不争的悲哀事实。

对于阅读,现代人不仅求“快”,而且贪“多”。

近年来,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的言谈里,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中,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已经不再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这种温文尔雅的哲言,而是“一年读180本书,他还能让读过的每本书产生价值”“一年读不到100本书说明阅读还改变不了你”之类急不可耐的训诫。

细看这些心得,会发现作者所读的多是“经世济用”甚至“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而所谓的阅读技巧很可能只是略读、跳读,甚至是“目录阅读”。

这种“阅读”显然不是为了锻炼思考、健全心智,而是为了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文化资本”。

说到“文化资本”,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很多年轻人一面沉迷于数字世界,一面却又要强行与纸质书籍发生互动。

比如,在午后的阳台上摆一杯咖啡一本书,拍照发到朋友圈;再如,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心血来潮网购一摞新书,半年都没翻开过几次,等等。

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与其说这是阅读,不如说这是一种“阅读表演”。

不论是表演给自己还是别人看,都是为了构筑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

这种对阅读的热情,虽然看上去很美很脱俗,但其本质依然是急功近利的。

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成因。

在今天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现代都市中的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

高度分化而替代性高的工作,快速更迭的科技和产业形态,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居高不下的教育培训成本,陷入阻滞的社会流动……层层叠加的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尽管那才是阅读的理想状态。

(摘自2017年5月4日《南方周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阅读日已经过去,阅读的回潮却还在继续,无论政府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重视阅读活动。

B.高度发达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阅读逻辑,线性阅读正逐步被进攻性阅读取代。

C.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等人关于阅读的观点由于过于悲观和愤激,且没有充分考虑到人的主动性,一度招致很多批评。

D.现代人求“快”贪“多”的阅读不是为了锻炼思考、健全心智,而是为了获取能够有效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文化资本”。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阅读是人类最悠久的文化活动之一。

形态上的贪多,心态上的求快是新时代阅读的特点。

B.虽然阿多诺等人的观点一度招致很多批评,但他们的思辨精神在今天不仅不过时,反而更显稀缺。

C.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很多年轻人每隔一段时间就网购一摞新书,半年却没翻开过几次,这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为了构筑一个爱阅读的“我”的美好形象的“表演”。

D.贪“多”求“快”的阅读姿态背后深刻的历史成因就是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危险处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信息技术的革新,阅读不再局限于白纸黑字的纸面,阅读的对象也不再只是安静等待眼球来访问的文字图片。

B.近年来,无论是在街头巷尾的言谈里,还是各路媒体的报道中,提到阅读的主题,最能引起共鸣的已经从之前温文尔雅的哲言转化为急不可耐的训诫。

C.细看一些读书心得,会发现很多人所读的多是“经世济用”甚至“即学即用”的工具型书籍,使用的是略读、跳读,甚至是“目录阅读”的阅读技巧。

D.高度分化而替代性高的工作,不断升级的知识和技能需求,陷入阻滞的社会流动等外部压力促使人投身一场没有硝烟的“阅读竞赛”,而甘愿放弃本应拥有的闲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2016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和《2016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网站存在财政、人事、统计等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的现象;72%的地方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面,以动态新闻、政府文件为主;过半数的部委网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开展解读,而是以转载新闻媒体相关报导为主,且解读回应形式单一;超过90%的网站存在征集意见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的现象等。

“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告认为,主要亮点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正轨、行政权力办事资源整合度较高、应用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移动化的趋势等。

报告也指出了平台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渠道有待整合、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节选自2016年12月29日人民网)

材料二: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到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化水平显著提升。

2020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水平,让政务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节选自2017年1月17日搜狐网)

材料三:

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

互联网+政务与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网站、政府平台完全不同。

有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新滞后,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不来往,单打独斗。

“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其实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结果。

“互联网+”的落地,不仅要把所有信息打通,而且让政府随时随地为个人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奏。

互联网+政务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

互联网+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功能。

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还将不断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最终将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政府组织形态。

(节选自2015年6月30日新华网)

材料四: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凡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彰显了国务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决心。

“三个不得”则给各地政府划定了利企便民的底线:

加快信息跑路、减少群众跑腿没有回头路。

而加快推进网上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必须舍得“割肉”。

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些部门虽然将办事大厅搬到了“网上”,群众却只能浏览办事流程,无法进行网上审批申报;有的虽然开放了网上受理渠道,但核心审批仍要群众跑腿;有的政府部门固守各自数据信息,导致部门信息无法互通互联,信息跑路遭遇“梗阻”。

(节选自2016年9月20日新华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材料一发布的两个评估报告中,第一个是对“政府网站绩效”的评估,第二个是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评估,二者的问题包括服务功能有待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

B.材料二介绍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前景规划,明确了2017年底前及2020年底前所要达到的目标。

C.材料三解释了互联网+政务的目的是让百姓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以及互联网+政务对政府工作部门的作用等。

D.材料四介绍了国务院对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具体要求,“三个不得”具体、实用,明确了对政务服务职能部门工作的具体要求。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列举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的优缺点,优点方面如政府在线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政权力办事资源不断整合、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等。

B.材料一列举了一些“政府网站”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如网站信息公开不及时,重点领域的信息解读不到位且回应形式单一等。

C.材料二和材料一的偏重点不同,材料二是意见,材料一是评估,换句话说就是材料一是根据材料二的预定准则去衡量材料二涉及的内容已有或将有的效果。

D.材料三中“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说明文本作者对这类要求必须证明但没有必要的证明的反感和嘲弄,以此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性。

E.材料四在讨论问题时很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如“信息跑路遭遇‘梗阻’”中的“梗阻”,形象地表述了政务信息不畅通的状态,更易于读者理解。

6.我国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哪些具体的好处?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4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最后的山

素 素

我天生喜欢山,却没去过几座名山。

面对长白山的时候,我既想走进它,又怕走进它。

想走进它,是因为它是我心灵的图腾;怕走进它,是因为深深的敬畏。

雨在这里格外密集。

我已在白山市听它喧嚣了三天,每天打着伞在大街上乱走。

那个城市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一座专门卖山货的大厦,里面有长白山的蘑菇、蕨菜、榛子、雉鸡、熊胆、人参,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山珍。

我有半天时间待在那里,它包罗万象,像把长白山撕碎了,一块一块、一丝一缕地摆放在商贩的柜台上。

我闻到了长白山浓郁的体香。

大雨骤停,我们开始上山。

从长白山西麓的入口,走进长白山最原始的那一部分,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原始森林。

它是树编织的自然之初的混沌状态,以古老和沉默,制造出一种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

我看见,每一棵树的面孔,都沧桑欲语。

每一棵树的身上,都长满了苔藓,披挂着如网的荆藤,却将岁月的负荷一轮一轮盘旋在心里。

有的死去了仍英雄般地站着,枝已枯黄了还是那么美。

它们是为原始森林做最后的支撑,为活着的树分担霜和雨。

车子在旷古的寂静中盘旋着上升。

山的神秘愈加浓重,氤氲如梦,迷茫若仙。

一位画家朋友告诉过我,在长白山,海拔不同树也不同,背包里的油彩不够用。

我以为他是艺术家的夸张。

但当我的脚、我的目光真正抵达这里,才知长白山隐藏了一幅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长的巨大画卷,在这个倒悬的画面里,自下而上呈现出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如同艺术大师的杰作,长白山是如此美丽。

然而,凝望长白山山顶的时候,所有人都仿佛被魔或仙引领到一个不可知的所在。

目光所及,多是无遮无拦的旷野秃丘。

长白山并不是一路都有树,原始的长白山到了高处,已如一只被摘净了毛的公鸡,只剩下一个英俊而孤独的冠了。

记得在来的路上,曾看见一大片刚刚倒塌的原始森林。

既然数百年的生长能被一场飓风毁于一旦,人类只能眼看着它们一点一点枯朽腐烂,那么,长白山山顶这最后的雄冠,也可能会在某一个时刻化为乌有。

树的生命是脆弱的,森林并不是海拔多高都可以茂盛地张扬。

山下的树因为亲近人类,而被弑杀了。

长白山是如此单薄,那一瞬间,我曾在心里感到一种不由自主的惶悚。

车子向下,在山腰树最茂密的地方停下,我大声地喊:

“东北虎你好!

熊瞎子你好!

”但是没有回应。

这是原始森林,但这里太安静了!

我特别想与最凶猛的动物相遇,我觉得如果这时候从森林里走出一只野兽,不管它是什么,我都会感到亲切。

然而,我只惊动了一只小松鼠,它机警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上,眨眼之间就不见了。

我禁不住想,除了土著的猎人,谁最早走进了长白山?

是伐木者,还是采参人?

我像是在追究一种责任。

这其实并不重要,自然混沌,人也混沌,无论谁先走进长白山,都不会空着手。

走进来的人,只有到长白山衰败枯竭的那一天才会住手,才会跪下来为哺育过自己的大山祈祷。

建立清廷的爱新觉罗氏,当他们走出山林走进中原时,竟连回去的路径都模糊了。

而做了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却在长白山下宣布退位。

大山之子,并没有走出多远。

如今,长白山不但在中国是最后的山,在世界也是,它是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今日长白山的一只鸟,或者一片树叶,都变成人类共有的了,不许哪个人随意拿走。

这一切,都因为失去的太多了,才想起严守。

然而整个长白山都稀疏了,只有这一小块葱茏,人类真的能守住它吗?

回来的路上,经过梯子河和锦江大峡谷。

梯子河是一道欲裂未裂的山缝,下面有哗哗的水鸣声。

锦江大峡谷则是将大山打开了,看起来像一句灰色的预言。

我想它们能知道下一次火山爆发将会在什么时候,知道人类还能享受多久的宁静。

它们会告诉你,原始的绿色已所剩不多,长白山随时都可能从休眠中醒来,如果扰了它的梦,一切都将不复存在。

自始至终,我都是惶恐的。

总感觉长白山在动,甚至将要裂开。

(原文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游览长白山,“我”始终都是惶恐的,原始森林令人眩惑的悲剧氛围、锦江大峡谷等都让“我”惶恐。

B.作为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长白山上垂直地分布着犹如四季一样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

C.如今长白山的一只鸟、一片树叶,都是人类共有的,从长白山获取蘑菇、人参、雉鸡、熊胆等山珍是绝对不允许的。

D.本文对长白山美景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长白山的地貌特点,表现了“我”对长白山由衷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8.文章以“最后的山”为题,但直到第八段才说长白山是“最后的山”,为何这样安排?

(5分)

 

9.文章表现了作者对长白山怎样的情感?

其中最重要的是何种情感?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

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太祖略地滁阳,善长迎谒。

太祖知其为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

尝从容问曰:

“四方战斗何时定乎?

”对曰:

“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

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

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太祖称善。

从下滁州,为参谋,主馈饷,甚见亲信。

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

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

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

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太祖军和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

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

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

既复制钱法,开铁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

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

改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

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

“法有连坐三条,不已甚乎?

”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遂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

“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

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

时封公者,善长位第一,制造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

后坐惟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粗体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B.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C.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D.郭子兴中流言/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

11、对原文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代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的,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B.太祖,太宗之类的称呼叫做庙号,一般人去世之后都可以有这种封号。

只针对特定人群去世之后的封号称为谥号。

C.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普通的廉价衣服,代指平民;纨绔指用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的衣服,后世称富家子弟。

D.致仕是指交还官职,即官员退休。

致仕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有的朝代也有特殊规定),有疾病可以提前。

官员自请退职也可称之为乞骸骨。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善长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是德高望重的人,朱元璋曾以礼对待他。

B.向朱元璋投诚的人,因为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宁肯自己受委屈也要让他们和好。

C.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具有制胜敌人的能力。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

后也因事终至被杀。

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

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译文:

(2)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闲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郊屠苏暮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诗人的居住环境,是住在山的旁边;同时点题,重点突出自己因离群索居而“惊”。

B.颔联写诗人听到旷野传来樵夫的歌声,看到烧山的灰烬飘落在空庭,描绘了一幅“野”趣横生的画面。

C.颈联直抒胸臆,点出悠然的心境随纷乱的世事已经渐渐远去,表明诗人之前心境一直悠然。

D.诗人居山郭,闻樵歌,观烬落,远人群,塑造了一个本应发愤,却荒废时光的隐士形象。

E.时间飞逝,已是岁暮,本应有千言万语落笔端,可诗人却只发出“徒成今与昨”的感叹。

15、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

是怎样抒发的?

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杜甫在《春望》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国愁家忧齐上心头,使自己头发稀疏。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是:

,。

(3)渔舟唱晚,。

(《滕王阁序》)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蚁族”品牌的创始人郑剑辉独具只眼,找准了市场切入点,将电子商务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旗下多所店铺单品月销售量过万。

④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几十年教书育人,捐赠毕生积蓄,帮助近3000名贫困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

这位被人誉为“炭火教授”的优秀党员,其品其德,山高水长。

⑤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美国同八个亚太国家就“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达成一致,该协议减少了成员国之间商品与服务关税及其他门槛。

B.北京林业大学教师施兵通过查阅100多本教材和资料,撰写了一份近30多页的《大学英语教材质量分析报告》并直呈教育部。

C.我们的很多地方和部门,特别是部门的负责同志,是否把消防安全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决定着他们在安全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

D.大学招生所采取的“择优录取”有利于鼓励青年学生刻苦学习,努力上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公平竞争。

19.把下列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诗歌在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是源远流长的文体。

它和神话一起开辟草昧,创建文学,《诗经》就复杂得多了,在文体上,又可分风、雅、颂,就手法而言,则有赋、比、兴,而且还分章表现,使感情和情节层层递进。

①《击壤歌》很简单: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于我哉!

”相传是老人一边击壤一边歌唱,近乎后世所谓顺口溜。

②但是细加考较,就不难发现,诗体本身却又变化多端,历代不同。

③就我国而论,最早的诗歌是四言诗,无论是相传产生于帝尧之世的《击壤歌》或周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上都是四言一句。

④但并不像神话那样很快就衰落了,而是历经多少年代都绵延不绝,直至现代仍很兴旺发达。

⑤当然,《诗经》里的体式要比《击壤歌》之类复杂得多了。

A.②④①③⑤B.④②③⑤①C.③⑤①④②D.④⑤③①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5个字。

(6分)

光环效应指的是人们对他人的认知与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得出的,_____。

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正面的标签,_____,并被赋予一切优良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贴上反面标签,那么他就会被“消极”的光圈笼罩着,_____。

21.下面是两张关于实体书店的调查表,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张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75个字。

(5分)

表一

是否去实体书店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