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46700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时15的认识.docx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4~16页。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准备:

图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看数说数

1、教师出示1、2、3、4、5。

(1)问:

你认识这些数吗?

大家一起读一读。

关于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

(2)你能用图片、计数器上的珠子或自己的东西来表示这些数吗?

(3)你能找出我们的教室里的1、2、3、4、5吗?

(学生观察周围,说出各数,说得清楚、数量词正确都给予表扬。

二、看图找数

1、刚才找了我们身边的1、2、3、4、5,小朋友们说了很多,老师这儿有一幅图,你能找找图中的数吗?

2、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图中的数。

(1头大象、1个太阳、2头犀牛、2棵大数、3只羚羊、3只长颈鹿、4多白云、4只小鸟、4个小朋友、5个人、5朵花)

三、说一说

1、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出了这么多的数,老师还想和大家说一说,这次我们换种方法。

2、观察16页做一做图,说一说:

一个小朋友拿出3,第二个小朋友用3朵花表示,第三个小朋友摆了3个圆,还伸出了3个手指,而妈妈用3个苹果,他们都是3。

你能说出3个什么呢?

如果老师说5呢?

2呢?

4呢?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1)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2)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3)小组交流。

(4)汇报。

2、猜数游戏。

(1)提问: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

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五、全课小结(略)

六、写一写

1、观察1、2、3在日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象什么。

2、看教师写,注意书写顺序。

3、学生在书上的日字格里描一描,将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大小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张洁审核:

王晓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17~1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用相应的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

区分符号“>”、“<”、“=”及其含义,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认读1-5各数。

2、排序。

3、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

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要求:

看图听故事。

2、教师讲故事:

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

师:

“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

”“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师: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

“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师:

“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开口大,朝大数。

(4)师: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区分“>”、“<”和“=”。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6、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运用知识

(一)教科书第17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讲评学生的作业。

(二)、补充练习。

1、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

填()>()

2、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

填()>()

3、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

填()>()

4、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5、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6、开放练习:

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

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7、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课堂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

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板书设计:

比多少

猴图桃子图李子香蕉

3342

3=33﹤43﹥2

等于号小于号大于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第几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丁芳审核:

王晓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教学难点:

区分基数和序数,并能正确的运用。

教学准备:

主题图,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20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師:

暑假快要結束了,一個人在鄉下姥姥家玩的聰聰就要讀一年級了,為了不耽誤爸爸、媽媽的工作,聰聰決定一個人從鄉下乘車回家,不讓大人接送,於是他一個人來到車站買票上車……

(1)、教师引导学生演示“买票”情景。

(2)、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3)、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4)、师:

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学生展示:

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师提问:

“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

谁排第一?

小聪聪排第几?

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再次请学生演示,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三、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出示图片:

全家福照片(教材第20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0页的第1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完成填空。

四、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1)、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2)、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3)、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

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五、寓教于乐,拓展应用知识

师:

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

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

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板书设计:

第几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4个3个2个1个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分与合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丁芳审核:

王晓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准备:

主题图、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

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

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

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

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

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3)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4)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5)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

(推小棒)

2、做一做

(1)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

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

为什么猜得这样准?

有什么办法?

(2)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

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1)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

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2)填方框(第19页下面)。

看图边读边填。

指名板演。

做完的同位检查。

订正。

为什么?

4、指导看书。

5、做一做。

(1)动手操作。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学生摆学具,同桌操作。

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2)对口令。

三、巩固练习

1、男女分读组成。

2、第8题。

边说边做,做完同位检查。

全对的、书写好的可以各得一个小印章。

订正。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分与合

5555

∧∧∧∧

14412332

 

第五课时加法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丁芳审核:

王晓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

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看图。

(1)师:

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2)师:

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3)老师领读,学生读:

一二三四五……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1)师: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下图:

(2)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3)师:

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认识它(板书:

加法)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1)师:

1只小兔和两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2)师:

XXX同学真聪明!

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板书

(3)教师领读,学生读。

(4)师:

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5)师:

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1)师:

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师:

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3)根据回答板书:

3+1=4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2)、看算式,摆小棒。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3+24+1……

(4)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②2+1=□

(5)直接填得数

2+1=□3+2=□1+3=□

2、开放题:

□+□=5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加法

板书:

1+2=3

加号等号

读作:

1加2等于3。

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1-5的加法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覃荆鑫审核:

王晓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并在交流中优化算法。

2、会用“数的组成”比较熟练地计算1~5的加法。

3、通过观察、操作、表述等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用“数的组成”比较熟练地计算1~5的加法。

教学难点:

能在交流中优化算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组成

1、师生先一起做“拍手游戏”。

复习5的组成。

2、填一填。

(1)抢答。

(2)最后面一题有多种填法,启发学生把几种答案都说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

(1)师:

有三个小朋友在浇水,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

(2)师: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3+2=)

2、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1)师:

3+2等于几?

(2)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3、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在“3+2=”的等号后面板书5)

(1)师: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说出这么多方法,这些方法中,哪种方法算得最快?

我们就来学习用数的组成来计算1~5的加法。

(板书课题)

(2)强调:

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

加号后面的“2”呢?

“5”又表示什么?

三、巩固提高

1、出示情景图,练习1~5内的加法。

2、比比谁最棒。

3、帮快递员叔叔送信,看谁能送对,连一连。

4、游戏巩固1~5内的加法。

5、对比练习。

第24页“做一做”第1、2题。

(1)、说想填空。

(3和2组成5,3+2=5。

(2)、比较每题中的两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相同。

(3)、两折卡片口算。

1+2

3+1

2+3

1+4

1+1

2+1

1+3

3+2

4+1

2+2

2、基本练习。

单张卡片口算。

1、听算练习。

2、游戏:

贴苹果。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延伸:

试着用加法帮爸爸妈妈解决问题,也可以列算式让爸爸妈妈做。

板书设计:

第七课时减法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覃荆鑫审核:

王晓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初步知道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减法的算式。

2、在具体的情景和活动中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减法来解决问题,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用减法来解决。

3、通过直观有趣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

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算式。

教学难点:

用减法的含义说算理。

教学准备:

饮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引入主题情境

(1)师:

今天天气怎么样啊?

那大家的心情呢?

(2)师: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来一次火车之旅。

2、实物展示,初涉主题

(1)师:

大家都知道,天气这么热,坐火车要准备吃的、喝的,看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好喝的呀?

(拿出一个袋子,展示实物饮料)

(2)师:

你们数数有几瓶,那大家一起说说3瓶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啊?

(3)师:

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

(学生闭上眼睛后,将其中一个藏起来,然后再请学生睁开眼睛)

(4)师:

大家发现了什么呀?

少了一瓶,猜猜不见的一瓶去哪了?

(生猜后,老师揭示谜底:

被老师拿去藏起来了)

师:

现在老师要提问题了,请同学们听清楚!

3、展开

问题:

老师带了3瓶饮料,拿走一瓶藏了起来,还剩下几瓶?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

为什么是2瓶,你怎么知道的?

师:

哦!

你是用眼睛看的,观察出来的,是吗?

还有没有同学有其他方法?

(老师板书:

3-1=2)

师:

你是用列算式的方法,是吗?

那这个叫什么方法呀?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减法”

(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减法)

师:

那这位同学你能说说这个算式里面的数代表什么意思吗?

预设生答:

3代表老师带来的3瓶饮料;1代表被老师拿走藏起来的那瓶;2代表剩下的2瓶。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符号

3-1=2:

:

减号

师:

你们知道这个符号叫什么吗?

生:

减号

师:

我们还学过什么符号?

生1:

加号

生2:

大于号

生3:

小于号

生4:

等于号

师:

我们都有这么多符号好朋友了呀!

今天又多了一位好朋友,它就是"减号",我们要把它也记在心里哦!

2、学习读减法算式

师:

哪位同学会读这个算式?

3、火车开到了动物园,出示小丑拿着气球图(4只)

故事:

小丑在玩气球,突然大风吹来,吹走了1个气球,还剩下几个?

师:

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啊?

师:

你能用小圆片摆一摆刚才的过程吗?

小组学生比赛读算式

4、情景体会“减法”意思,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练习题,巩固提高。

四、动手操作练习

1、先请全班学生打开铅笔盒准备好的圆形卡片,请学生先在桌子上摆5个,然后请学生拿走1个,请全班学生一起说还有几个,请学生出减法算式:

5-1=4

2、再请学生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自己在下面摆,自己说算式

(学生自己在下面自由的摆,根据自己摆的说减法算式,师巡视并询问)

3、请个别学生给大家演示刚刚自己是怎么摆怎么说的。

五、总结

师:

小火车要到站了,大家今天坐火车开心吗?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减法

板书:

3-1=2

减号等号

读作:

3减1等于2。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1-5的加、减法练习课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黄静审核:

王晓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8~2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学生口答)

2、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第1、3题

(1)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2)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2、P29页的第8题

让学们认真观察: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

(2)要求共有几只,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

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4)出示丝瓜,教学方法同上。

3、请你用2+3和5-2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

谁编的最好?

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第28页的第2、4题。

(2)第29页的第7题。

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

回家P28页第9题

1、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1、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五、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五5-3=2

2+3=5

第九课时0的认识

备课组:

实验小学主备:

黄静审核:

王晓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

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0”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