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8457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docx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瓦房店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第一节前言2

第二节编制依据3

第三节目标任务5

第一条规划期限5

第二条规划目标5

第四节基本原则5

第五节规划范围7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7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7

第七节水产养殖产业发展分析19

第八节养殖水域滩涂开发总体思路22

第三章养殖水域功能区划23

第九节功能区概述23

第十节禁止养殖区25

第十一节养殖区25

第四章保障措施27

第十二节加强组织领导27

第十三节强化监督检查27

第十四节完善生态保护27

第十五节强化科技支撑,加强宣传力度28

第十六节规划实施管理28

第五章附则29

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2018-203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瓦房店市位于大连市西北部,西临渤海,海岸线占辽宁省海岸线总长17%,近海水域面积广大。

改革开放以来,瓦房店市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对瓦房店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瓦房店市养殖产业发展面临着一定挑战,给海洋资源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为进一步加强瓦房店市水产养殖规范化管理,实现养殖水域滩涂资源有效配置,科学合理利用水域滩涂,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提升水产品质量,促进瓦房店市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协调好水产养殖与沿海开发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

根据瓦房店市水域滩涂自然资源条件的特点,结合渔业结构战略调整,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开发、合理利用,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海渔业字〔2017〕86号)及《大连市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大海渔养字〔2017〕114号)的要求,在相关规划所确定的养殖功能区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第二节编制依据

第一条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1日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16年11月7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2002年1月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6年11月1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

第二条行政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1987年10月20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订)

第三条地方法规

1.《辽宁省渔业管理条例》(2016年2月1日施行)

2.《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2005年4月1日施行)

3.《辽宁省海洋环境保护办法》(2006年8月1日施行)

4.《辽宁省河道管理条例》(2013年2月1日施行)

第四条部门规章

1.《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2010年7月1日施行)

2.《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95年5月29日施行)

3.《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2003年9月1日施行)

第五条规范性文件

1.《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

2.《辽宁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辽政发〔2014〕11号)

3.《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4.《瓦房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5.《瓦房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

6.《瓦房店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7.《关于在渤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的意见》(辽政办发〔2014〕18号)

8.《关于在黄海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意见》(辽政办发〔2016〕161号)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

10.《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

11.《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12.《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16〕1号)

13.《农业部关于印发<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规范>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大纲>的通知》(农渔发〔2016〕39号)

14.《辽宁省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辽海渔业字〔2017〕86号)

15.《大连市关于开展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大海渔养字〔2017〕114号)

第三节目标任务

第一条规划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17年,规划期限为2018-2030年。

第二条规划目标

随着全域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开展,瓦房店市水域滩涂可供养殖空间越来越小,传统养殖技术落后、养殖品种退化及养殖方式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瓦房店市水域滩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养殖规划对于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保证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旨在规划期内,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瓦房店市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依法保护重要的养殖水域滩涂,进一步健全养殖业管理制度,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保护和改善养殖水域生态环境。

第三条重点任务

1.明确养殖水域、滩涂功能区域范围,指导养殖生产布局。

2.合理规划水域、滩涂养殖生产布局,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完善水产养殖管理制度,有效保障养殖者合法权益,依法保护重要养殖水域和资源。

4.控制养殖规模,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第四节基本原则

第一条依法规划,规范施策

按照《渔业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等相关文件要求,贯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优化生态环境、养护增殖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域滩涂、保障渔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依法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禁止养殖区,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生产,实现养殖水域滩涂利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条统筹布局,转调结合

坚持集中集约适度开发,多种机制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同发展,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转方式调结构。

稳定海水池塘和工厂化养殖,调减过密近海养殖,发展外海深水养殖;稳定淡水池塘养殖,调减湖泊水库网箱围栏养殖,发展生态养殖,支持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实现养殖水域滩涂的整体规划、合理储备、有序利用、协调发展。

第三条突出重点,循序渐进

充分考虑规划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技术等条件和特点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因地制宜进行养殖布局,突出重点,优先发展竞争优势明显并具有一定基础和潜力的养殖产品和产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现代水产养殖发展的要求,尊重养殖户的生产自主权和经营决策权。

积极引导,循序渐进,分步骤、分阶段实施规划。

第四条生态优先,底线约束

坚持适时适度开发养殖水域、滩涂,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根据资源分布状况将水产资源丰富的水域滩涂确定为养殖发展重要水域,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以开发促保护,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将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或公共安全“红线”和“黄线”区域作为禁止或限制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

第五节规划范围

规划中的养殖水域滩涂是指瓦房店市行政管辖区内已经进行水产养殖开发利用和目前尚未开发但适于水产养殖开发利用的所有(全民、集体)水域和滩涂。

本规划对瓦房店市行政管辖区内海水养殖区(包括海上养殖区、滩涂及陆地养殖区)和淡水养殖区(包括池塘养殖区、湖泊养殖区、水库养殖区和其他养殖区)进行整体规划。

第二章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评价

第六节水域滩涂承载力分析

第一条水域滩涂资源状况

1.地理位置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侧,介于北纬39°20′~40°07′,东经121°13′~122°17′。

东与普兰店区毗邻,西濒渤海,南与金州区隔海相望,北与盖州市接壤。

境内交通十分方便,四通八达,长大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城中公路横穿东西,大连市北部地区东西大通道横贯北部三个乡镇。

市区北距沈阳292公里,南距大连104公里。

2.地质地貌

瓦房店市境域位于稳定的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瓦房店市~新金凹陷区内,基底构造骨架是由古地槽洋壳经历多旋回褶皱作用形成的近东西向隆起与凹陷相间所组成。

凹陷区以金州断裂为界,东部为新金凸起,西部为复州凹陷。

凸起与凹陷区地质发展、构造特征、岩浆演化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瓦房店市陆地属辽东半岛千山余脉低山丘陵的一部分,多山地丘陵,少平原低地,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低山多分布于东部老帽山至岚崮山一带,山势大都低缓,面积为411.98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10.9%。

平原低地仅在河流入海处有零星分布,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全市主要产粮区,面积为366.38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9.7%。

丘陵集中在中部、西部和西南部,脊面宽阔平缓,波状起伏,微向西侧沿海倾斜,海拨在50~200米之间,适宜发展经济林,面积2558.87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67.5%。

洼地在复州河及西南小型河流下游,地势低洼,盐碱内涝,海拨在10米以下,面积87.98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2.3%。

滩涂盐田在沿海地区,面积368.2平方公里,占全境面积的9.7%。

河流多发源于低山区,具有短小、独流入海及水量季节性变化大等特点。

境内主要山峰有老帽山、三道岔山、岚崮山、双顶山、骆驼山等,其中老帽山海拨848米,为境内第一高峰。

南西部的海岸曲折,分布于14个乡镇。

多岩岸,间有泥沙质海滩。

港湾属近封闭型、敞口型,湾阔水深浪静,均可建港口或开放旅游。

64个岛屿坨礁星罗棋布,较大岛屿6个。

太平湾海底地貌类型属于水下浅滩。

水深很浅,水下地形平坦、单调,没有发现其他微地貌形态。

主要沉积物类型为细砂、粉砂质砂,其次为粘土质砂、粉砂-粘土-砂。

3.水域滩涂资源

瓦房店市水域滩涂资源丰富,近海水域总面积1862平方千米,发展海洋经济的自然资源基础较好,辖区内有滩涂和浅海等各种地理类型。

近海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捕捞鱼类主要品种有鯷鱼、大黄鱼、小黄鱼、带鱼、梭鱼、鲐鱼、鲅鱼、黄姑鱼和玉筋鱼等;甲壳类主要品种中以虾蛄和三疣梭子蟹产量最大,头足类以鱿鱼产量最大。

瓦房店市淡水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大小河流120多条,全市大、中、小型水库58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52座,总库容4.23亿立方米。

主要水库有松树水库、东风水库、九龙水库和八一水库。

其中,松树水库和东风水库系大型水库,是瓦房店市区的主要饮用水源地和备用饮用水源地。

渔业生产方式多样,包括沿海池塘养殖、浅海养殖和水库养殖等,2013年度,瓦房店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3.6万吨,2016年度,瓦房店市水产品总产量增长至14.8万吨,其中海洋捕捞总产量6.7万吨,海水养殖总产量7.9万吨,淡水养殖总产量2000吨。

渔业总产值达到78.8亿元,海水养殖总产值39.5亿元,淡水养殖总产值约4千万元。

4.养殖面积数量

4.1海水养殖

瓦房店市海水养殖包括海水池塘养殖和浅海底播增殖两种方式。

其中海水池塘养殖面积10483公顷,主要养殖品种为刺参,总产量1.27万吨;滩涂、浅海底播贝类养殖面积5285公顷,主要养殖品种为菲律宾蛤仔和牡蛎,贝类产量6.38万吨。

由于瓦房店市海域冬季海面冰冻期较长,对筏式养殖生产不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瓦房店市尝试进行浮筏海带养殖,但效果并不理想;20世纪70年代,开展贻贝筏式养殖,由于经济效益不高没有得到推广。

近年来,瓦房店市筏式养殖已经基本消失。

4.2淡水养殖

瓦房店市淡水养殖在八十年代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纳入全市渔业发展规划,并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国营水库为主导,以群众养鱼为基础的群众性养鱼网,一九八七年淡水养殖面积发展到2.4万亩,至一九九五年全市淡水养殖水面发展到4.36万亩,其中水库39790亩、塘坝524亩、自然坑塘612亩、人工改造鱼塘780亩、养蟹池塘1850亩。

全市有松树、八一、九龙、莲花、大河、东风六大国营水库,淡水养殖重点乡镇有李店、杨家、东岗、仙浴湾、三台、阎店等。

养殖的主要品种为鲤鱼、花白鲢鱼、梭鱼、河蟹、甲鱼、罗非鱼、鲟鱼等。

九十年代末期,由于多年干旱少雨,大多数鱼塘、小水库干枯,仅供抗旱灌溉用,已不能用于渔业生产,淡水养殖面积逐年减少,淡水养殖面积和产量主要依靠国营大水库大水面养殖。

多年全市淡水养殖产量徘徊在1000余吨左右。

目前,瓦房店市淡水养殖主要养殖方式为淡水水库养殖,有少部分池塘养殖。

2016年,瓦房店市淡水水库养殖面积为1941公顷,养殖产量2000吨。

池塘养殖面积约为258公顷。

第二条自然气候条件

1.气候

1.1气温

瓦房店市属于暖温带亚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8.6~10.5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36.7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25.1摄氏度.气温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尤其冬、夏两季冷暖分明。

夏季由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气温最高,冬季受内陆高寒气流影响,气温最低。

春、秋两季为过渡时期,秋季气温略高于春季。

根据历史统计资料和瓦房店市气象局任建春的研究文章,瓦房店市年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2个时期,以1986年为界,前期偏冷,年平均气温在较小范围内波动,后期偏暖,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

从月平均气温看,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为-7.3摄氏度,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为23.9摄氏度。

1.2降水

年平均降雨量580~750毫米,降水总量为22.55亿立方米。

1957-2012年瓦房店市年降水量总量总体上呈波动变化,但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基本持平。

最多降水量为977.6毫米,发生在1964年,最少降水量为1989年的289.6毫米。

由图5可知,瓦房店市降水主要集中在4-10月,其中6-9月降水量为473.8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4.8%,这与平时的经验相吻合,通常所说降水集中在7-8月,这2个月的降水量基本达到全年降水量的52%,1-2月降水量非常少,均不足10毫米。

1.3蒸发量

累年平均蒸发量为1904.2毫米。

春、冬两季蒸发量变化尤其明显。

春季干晴且气温较高,蒸发量大,平均为696.8毫米。

冬季寒冷,蒸发量小,平均235.1毫米。

夏季平均为647.7毫米,秋季平均为324.6毫米。

2.水文

2.1径流

瓦房店市共有大小河流120条,径流量为7.5亿立方米。

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入海的河流有复州河、邓屯河、南极河、红沿河、苇套河、永宁河和浮渡河等七条。

复州河是其中较大的河流,全长129.4公里。

集水面积为1647.7平方公里。

根据瓦房店市水文站历史资料,径流量多集中在7、8月份。

两个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2.5%,1、2月份径流量是最少时期。

除复州河外,其它河流多处在雨季有水,旱季断流的状态。

10月到第二年6月期间大约有8个多月除了复州河有径流入海之外,瓦房店市沿海其它区域,几乎处在径流消失状态。

由此可见,秋冬春旱季河流对海域影响不大。

7-9月雨季期间,径流会对近海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相对大连市其它地区,瓦房店市径流对沿海影响比较小。

2.2潮汐与潮差

瓦房店海域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每日出现两次高、低潮,但存在潮汐日不等现象。

平均潮差1.38米。

最大潮差2.93米。

2.3潮流

瓦房店沿岸海域潮流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流。

潮流运动形式一般分为旋转流和往复流两种。

旋转流是外海海域的主要形式,而近岸海区一般以往复流为主。

2.4波浪

瓦房店海域各月平均波高介于0.3~0.9m之间,且以11月份平均波高相对较大。

各月月最大波高极值亦见于11月份,10月份次之,其他月份的最大波高均介于1.7~2.2m之间。

3.水质

3.1水温

春季(5月份)海水温度的等温线趋势近乎与湾顶岸线平行。

表层水温为11~12摄氏度,底层水温为10~11摄氏度;夏季(8月份)等温线分布趋势与5月份类同。

表层水温23~25摄氏度,底层水温23~24摄氏度;秋季(10月份),水温为17~19摄氏度,表、底层水温基本一致;冬季(12月份),表、底层水温皆为8摄氏度左右。

3.2海洋化学

瓦房店市近岸水域较好,营养盐、重金属、石油、COD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二类水质标准(GB3097-1997),适合进行海水养殖生产活动。

3.3沉积物化学

瓦房店市部分海域沉积物除有机质、硫化物两项指标接近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各海域其它指标正常。

在现有情况下,应该严格控制养殖规模,逐步进行产业调整,,发展生态环保的养殖模式,使瓦房店市海水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4.自然灾害

4.1台风和寒潮

本地区台风多发生在夏季7-8月间。

台风过程常伴随暴雨天气,危害极大。

1974年8月29-30日受台风影响,瞬间最大风速26米/秒,给当地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

寒潮发生在冬季,使海水养殖物种、农作物受到严重损失,对渔船也造成一定伤害。

4.2海冰

瓦房店海域平均初、终冰日间隔日数为92天。

即12月至第2年3月上旬左右。

平均浮冰密集度为3.4级。

固定冰初、终冰日间隔日数年较差较大,年份长的可达98天,而年份短的仅为13天,固定冰冰量平均为0.1级。

一般在东岗以北沿岸常为封冻;东岗以南多为流冰或短期封冻。

4.4地质灾害

瓦房店属地震频繁活动区,但小震频,大震少。

区内有金州断裂、复州-达子营断裂两条主要断裂。

瓦房店泥石流分布集中,约90%分布于东北部老帽山地区的许屯、万家岭、松树等三个乡镇,且大多为中易发程度以上;另10%的泥石流零散分布于其它各乡镇,大多为不易发。

第三条水生生物资源状况

1.浮游生物

1.1海洋浮游生物

1.1.1海洋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春季分布特征

(1)、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瓦房店市海域浮游植物有2门23属38种,大多数属于广温广盐性种类。

其中硅藻门的种类最多,有20属33种;甲藻门有3属5种。

硅藻门中以圆筛藻(Coscinodiscussp)种类最多,其次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sp)。

(2)、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和优势种

瓦房店市海洋春季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5.4×106个/立方米。

浮游植物分布的高密度区在瓦房店市海域南部,数量达1.85×107个/立方米。

春季海域优势种主要为丹麦细柱藻( Leptocylindrusdanicus)和尖刻菱形藻(Nitzschiapungens)。

浮游植物秋季分布特征

(1)、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瓦房店市海域浮游植物有3门18科28属35种,大多数属于广温广盐性种类,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有24属28种;其次是甲藻门,有3属6种,金藻门最少,为1属1种。

硅藻门中以根管藻(Rhizosoleniasp)种类最多,其次为圆筛藻。

(2)、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和优势种

瓦房店海域秋季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2.68×106个/立方米,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的高密度区在瓦房店市南部海域,数量高达8.4065×107个/立方米。

优势种为具槽直链藻(Melosirasulcata)和中心园筛藻(Coscinodiscuscentralis)。

1.1.2海洋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春季分布特征

(1)、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瓦房店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经鉴定有24种,其中包括浮游幼虫4种,大多数属于广温广盐性种类。

其中节肢动物门种类最多,为16种,包括桡足类10种,十足类1种,糠虾类1种,介形类1种,等足类1种,端足类2种。

其它毛鄂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各1种。

(2)、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及湿重生物量分布

瓦房店海域春季浮游动物个体密度为5837个/立方米,浮游动物数量分布的高分布区在瓦房店海域北部,南部海域则较低。

湿重生物量平均为204.4毫克/立方米,湿重生物量较大区域也在瓦房店市北部海域。

(3)、浮游动物优势种

瓦房店市春季航次浮游动物优势种依次为桡足类幼体(Naupliuslarva)、桡足类无节幼体、双刺纺锤水蚤(Acartiabifilosa).

浮游动物秋季分布特征

(1)、浮游动物种类组成

秋季瓦房店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24种。

大多数属于广温广盐性种类,其中浮游幼虫10种,毛鄂动物、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各1种,栉水母1种,腔肠动物2种,节肢动物8种。

节肢动物门包括桡足类1种,十足类2种,糠虾类1种,介形类1种,等足类1种,端足类2种。

(2)、浮游动物个体密度及湿重生物量分布

瓦房店海域秋季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6691.9个/立方米,湿重生物量平均为520.2毫克/立方米。

(3)、浮游动物优势种

瓦房店海域秋季航次浮游动物优势种依次为桡足类幼体、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parvus)、双刺纺锤水蚤、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crassirostris)。

2.底栖生物

2.1底栖生物春季分布特征

(1)、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春季瓦房店市海域底栖动物共33种,其中环节动物15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动物4种,棘皮动物3种,其他种3种。

(2)、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及优势种

瓦房店市海域春季底栖动物栖息密度为10~140个/平方米,平均为47.333个/平方米。

瓦房店海域底栖动物生物量最大的是软体动物,为6.95克/平方米,平均栖息密度最大的是环节动物,为18.96个/平方米。

2.2底栖生物秋季分布特征

(1)、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秋季瓦房店市海域底栖动物共30种,其中环节动物14种,软体动物7种,甲壳动物4种,棘皮动物3种,其他种2种。

(2)、底栖动物数量分布及优势种

瓦房店市海域秋季底栖动物栖息密度为20~4900个/平方米,平均为217.143个/平方米,生物量为1.58~5780.04克/平方米,平均为184.443克/平方米.瓦房店市海域秋季底栖动物生物量最大的是软体动物,为175.26克/平方米,平均栖息密度最大的仍然是软体动物,为149.71个/平方米。

3.海洋游泳生物

3.1、游泳动物春季分布特征

(1)、游泳动物种类组成

瓦房店市海域春季拖网调查共捕获各种生物29种,其中鱼类15种,占游泳生物的51.35%;头足类2种,占游泳生物的5.4%;甲壳类14种,占游泳生物的43.24%。

此次拖网调查捕获的种类较少,尤其是鱼类种类与这一海域历史资料相比降幅更大,1995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对瓦房店市海水增养殖区域自然环境综合调查研究报告结果表明同期瓦房店市海域的鱼类种类最高达到50种。

这很可能与多年来人类大规模的海洋捕捞有关。

(2)、游泳动物的优势种及种群分布

春季游泳生物的优势种:

矛尾蝦虎鱼(Chaeturichthysstigmatias)、葛氏长臂虾(Palaemongravieri)、口虾蛄(Oratosquillaoratoria)和日本鲟(Charybdisjaponica)。

春季游泳生物的群体组成:

重量组成,占游泳生物重量超过1%的种类有2种,矛尾蝦虎鱼和口虾蛄;占游泳生物总尾数超过1%的有5种,矛尾蝦虎鱼、口虾蛄、日本褐虾(CrangonhakodateiRathbun)、葛氏长臂虾、日本鼓虾(AlpheusjaponicusMiers)。

3.2、游泳动物秋季分布特征

(1)、游泳动物种类组成

秋季拖网共捕获游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