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666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docx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编写:

审查:

批准:

2008年11月10日

 

1.目的

2.编制依据

3.适用范围

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5.应急救援指挥及职责

6.特种设备作业过程中危险目标的确定及事故性质分析

7.特种设备作业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8.应急预案的程序

9.信息发布、报告

10.应急结束

11.应急救援注意问题

12.附件:

项目部起重设备主要危险目标目录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项目部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高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3.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核华兴阳江核电项目部施工区域内发生的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主要包括涉及生命安全的压力容器(含气瓶)、电梯、起重机械与垂直运输设备事故的应急救援。

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⑴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

⑵执行“以人为本,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给企业员工的工作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

⑶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

应急救援体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⑷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5.应急救援指挥及职责

5.1成立项目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领导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各专业组。

5.1.1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名单及职责:

组长:

XX

常务副组长:

XX

副组长:

XX

成员:

XXXXXXXX

5.1.2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负责对现场事件现场的总体指挥;

——保证本预案的应急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保证有足够的资源配备满足本预案实施的需要;

——负责组织各专业组按照本预案开展求援工作,力争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5.2.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安全部。

电话:

XXXXX

5.2.1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XXXX电话:

XXXXXX

副主任:

XXXX电话:

XXXXX

成员:

安全部、设备部相关人员

5.2.2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向各专业组传达应急救援指挥部指令;

——负责与各专业组联系,督促掌握各专业组工作;

——负责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各专业组救援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情况的汇总和上报;

——负责报送应急救援指挥部请求外部援助的意见;

——负责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和提出处理意见;

——负责事故报告相关资料的收集;

——负责配合事故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根据本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意见,上报项目部起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5.3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抢险救援等三个专业组。

5.3.1抢险救援组(工程部)主要职责:

——组织专业抢险队伍,召集抢救人员,组织现场抢救工作;

——负责控制危险源,防止事故扩大;

——负责抢救受害人员,救助受困、受伤人员,搜寻失踪人员,安全转送伤员,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

——负责安全现场保护,设立警戒线,维护秩序,疏散人员;

——完成应急救援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3.2事故调查组的主要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的勘察和交通管制;

——负责提出并划定事故的高危险区、危险区、缓冲区和安全区;

——负责事故现场摄录像和拍照,并绘制事故现场示意图;

——负责搜集与事故有关的物证、人证和资料;并通知有关单位,对发生事故的设备的安装、使用及操作人员的资格证件等予以查封。

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作好事故调查工作。

——负责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及危害程度的认定工作;

——负责组织事故现场保护、维护事发现场和区域治安交通秩序;

——配合国家相关机构对设备本体安全性能及破坏程度的检验、检测及鉴定工作。

5.3.2后勤保障组(综合部)主要职责:

——负责救援人员及车辆的组织调遣;

——负责组织伤员的医疗救治;

——协调伤亡人员亲属的接待、安抚;

——协调组织调度应急救援所需的器材、药品等急救物资;

——完成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6.特种设备作业过程中危险目标的确定及事故性质分析

6.1危险目标的确定

项目部所有的特种设备(包括汽车吊、履带吊、单梁吊、龙门吊、悬臂式起重机、电动液压升降平台、叉车、空压机、储气罐、气瓶等)以及各专业租赁单位的起重设备(见附表一)。

6.2特种设备作业过程中的事故性质分析

序号

特种作业活动

危害因素

相关人员

导致的

事故性质

 

1

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

 

安装

拆除

安拆工作坏境不良;零星小物件未按规定处置;未设警戒区域;金属构件强度不够;安拆人员未使用安全带;电源漏电保护器失效、电器设备外壳未做保护接零等等。

安拆人员

一线员工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机械伤害

触电

坍塌

运行

使用

吊装物件捆扎不牢;吊点选择不对;索具不符合要求;钢丝绳磨损超标;指挥信号不明;起吊、下降速度过快;安全装置残缺、失效;塔吊运行时吊物超重;塔吊行走时冲出轨道;突发长时间断电等等。

起重司机起重指挥

一线员工

起重伤害

物体打击

触电

坍塌

 

维修保养

维修保养人员误动作、协作不畅;带电作业;零星小物件未按规定处置;未设警戒区域;金属构件强度不够;维修人员高处作业未使用安全带;电源漏电保护器失效、电器设备外壳未做保护接零等等。

维修人员

一线员工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触电

坍塌

 

2

移动式起重机

水平移动

驾驶转向、制动、灯光等机件不合安全要求;酒后驾驶车辆;将车交给无驾驶证人驾驶;驾车下陡坡时熄火、空挡滑行等等。

驾驶人员

其他人员

车辆伤害

其他伤害

 

起重作业

起重作业的场地不平整、基础不坚实;作业场所狭小;在陡坡上进行吊装作业;起吊、下降速度过快;安全装置残缺、失效;带载行走,荷载超重;吊装物件捆扎不牢;起重支腿不稳等等。

驾驶人员

起重人员

一线员工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触电

倾覆

维修保养

维修保养人员误动作、协作不畅;带电作业;零星小物件未按规定处置;未设警戒区域;金属构件强度不够;维修人员高处作业未使用安全带等等。

维修人员

一线员工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倾覆

 

3

门式、桥式起重机

安装验收水平移动

未检查安全限位装置、荷载不符和要求;金属结构件开裂、变形、脱焊及严重锈蚀;安全装置残缺、失效;行走时冲出轨道;带载行走,荷载超重;行走时未清理现场,未设警戒区域;吊钩未提升到安全高度;无证人员操作;突发长时间断电等等。

操作人员一线员工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触电

倾覆

 

起重作业

卷筒、滑轮、吊钩磨损,绳卡和压板不符和要求;吊装物件捆扎不牢;吊点选择不对;索具不符合要求;钢丝绳磨损超标;指挥信号不明;起吊、下降速度过快;安全装置残缺、失效;起重运行时吊物超重;行走时冲出轨道;行走时轨道障碍物未清理;吊运的重物不在安全通道上空通行,从人和设备上通过;

电器线路不完整,电器装置失灵,绝缘效果差;突发长时间断电等等。

操作人员一线员工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触电

倾覆

维修保养

操作人员进入桥架时,未切断电源;作业后门式起重机未将夹轨器锁紧;轨道螺丝未紧固;维修保养人员误动作、协作不畅;带电作业;零星小物件未按规定处置;未设警戒区域;金属构件强度不够;维修人员高处作业未使用安全带;电源漏电保护器失效、电器设备外壳未做保护接零等等。

操作人员一线员工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倾覆

触电

 

4

 

其他垂直运输机械

水平移动

驾驶转向、制动、灯光等机件不合安全要求;酒后驾驶;将车交给无驾驶证人驾驶;驾车下陡坡时熄火、空挡滑行;安全装置残缺、失效;行走时冲出轨道;带载行走,荷载超重等等。

操作人员一线员工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触电

倾覆

起重作业

指挥信号不明;起吊、下降速度过快;安全装置残缺、失效;起重运行时吊物超重;行走时冲出轨道;突发长时间断电等等。

操作人员一线员工

物体打击

起重伤害

触电

倾覆

维修保养

维修保养人员误动作、协作不畅;带电作业;零星小物件未按规定处置;未设警戒区域;金属构件强度不够;维修人员高处作业未使用安全带;电源漏电保护器失效、电器设备外壳未做保护接零等等。

操作人员一线员工

机械伤害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倾覆

触电

5

 

空压机

安装

在贮气罐安全距离内焊接或加热;排气管较长时,有急弯等等。

操作人员

火灾

机械伤害

运行中

燃、润油料添加不充分;连接部位不固;防护装置不齐全,贮气罐内无存水;压缩机外壳没有接地;安全阀无效;漏水、漏气、漏电或冷却水突然中断时,继续作业;压力表、温度表、电流表指示值超过规定时,继续作业;排气阀、安全阀失效;内燃机过热停机时,立即加水;停电后,没有切断电源;在载荷状态下启动等等。

操作人员一线员工

机械伤害

作业后

没有关闭冷却水阀门,打开放气阀离岗;在潮湿地区施工时,外露磨擦面没有定期加注润滑油等等。

机械伤害

6.3安全事故的潜在危险性评价

6.3.1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

(1)属于人为的因素有: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劳动纪律松懈,工作失职;操作技术不熟练或不遵守操作规程,造成误操作;使用管理不严,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设备不按期检验,分工责任不明管理混乱等。

(2)属于设备的原因:

特种设备在设计、制造、安装中存在缺陷,如结构不合理、选材不当、钢板厚度不足、焊接质量不良等;在使用中的缺陷,如腐蚀、疲劳、烧损;安全附件不全或未按期校验等。

(3)事故潜在危险性评价:

①触电:

操作漏电设备或不慎接触带电体会产生触电现象(42V以上电压),触电会造成人员的死亡。

②特种设备电气火灾或其他火灾:

会造成设备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

③起重机械的倾翻、折断等事故:

不仅会造成周围设备财产的损失,同时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

④重物坠落或断绳:

起重机械操作不当或超载,桥厢超速或断绳造成坠落,会造成人员及设备的损害。

7.特种设备作业过程中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7.1高处坠落:

制定特种设备安装拆除专项方案,对高处坠落有具体措施;对特种设备安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安拆过程中,严格按照安拆方案、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作业人员正确使用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防滑鞋等。

7.2物体打击:

制定特种设备安装拆除专项方案,对物体打击有具体措施;对特种设备安拆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设置警戒区域,专人看护;每一次起重吊装作业应确定安全后,方可吊装;起吊、下降速度平稳;安全装置齐全有效;带载行走,荷载严格按要求负荷;吊装物件捆扎牢固;起重支腿平稳稳固;工器具有防坠措施;松散零星物件装箱入袋等。

7.3起重伤害:

制定起重吊装专项方案,对人员的站位、行为进行规整;对吊装人员、配合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吊物在安装拆除过程中运行平稳;设置警戒区域,专人看护;清理吊装区域内的闲杂人员等。

7.4机械伤害:

制定特种设备的安装拆除、维修保养专项方案、制度,明确机械伤害的具体措施;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维修保养人员应协作流畅;严禁带电作业;电源漏电保护器功能齐全有效;电器设备外壳做PE保护接零等。

7.5触电:

施工用电采用TN-S系统;电器设备外壳应做PE保护接零;电源漏电保护器功能齐全有效;非专业电工,严禁操作施工用电;配备绝缘防护用品等。

7.6坍塌、倾覆:

制定特种设备的安装拆除、维修保养专项方案、制度,明确机械伤害的具体措施;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培训;特种设备的组成材料材质应符合国家规范的规定;设置警戒区域,专人看护;作业场所的场地平整、基础坚实;严禁在陡坡、场地情况不明的地点进行作业等。

7.7车辆伤害:

驾驶转向、制动、灯光等机件应符合安全要求;严禁酒后驾驶车辆;严禁将车交给无驾驶证人驾驶;严禁驾车下陡坡时熄火、空挡滑行等。

8.应急预案的程序

8.1发生特种设备事故,无论级别高低、规模大小、损伤轻重,在发现人及时上报的同时,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开展自救。

项目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要迅速调度力量,尽快判明事件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全力控制事态,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8.2现场紧急处置

8.2.1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项目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领导、事故所在地政府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专家应迅速赶往事发现场,负责或参与指挥决策、参与作业和信息保障等工作。

8.2.2 事故危害初评。

先期处置队伍赶到事故现场后,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初始评估,包括事故范围及事故危害扩展的潜在可能性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8.2.3封锁事故现场。

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

开辟应急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8.3建立工作区域。

根据事故危害、天气条件,设立现场救援的安全工作区域,分为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安全区域。

8.4抢救受害人员。

及时、科学、有序地抢救受害人员或安全转移,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5清理事故现场。

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化学中和等技术措施进行事故现场后处理,防止危害的继续和环境的污染。

8.6 事故调查取证。

在抢险救援同时,开展事故调查和取证,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责任,制定事故纠正控制措施,提交事故处理报告。

9.信息发布、报告

9.1报告程序:

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后,事故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9.2报告的主要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

(2)事故单位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估计;

(4)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5)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6)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救援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10.应急结束

具备下列条件时,项目部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批准后,宣布解除灾情、终止应急状态,转入正常工作:

10.1 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

10.2 事故危害基本得到控制;

10.3 次生事故因素基本消除;

10.4 受伤人员基本得到救治;

10.5 紧急疏散人员基本恢复正常生活秩序。

11.应急救援注意问题

11.1起重机械发生倾覆垮塌、机械伤害、重物坠落事故:

①切断危险电源;

②防止二次垮塌倾倒;

③以营救被压砸人员为主。

11.2起重机械发生触电、火灾事故:

①避免死亡;

②避免救护人员和其他人员发生二次触电事故;

③确保受伤害人员尽快获得急救。

 

附件:

项目部特种设备主要危险目标目录

汽车吊、履带吊、悬臂吊、单梁吊、龙门吊、叉车、液压升降平台

序号

单位

危险源位置

危险源名称

备注

1

XXX队

施工现场

25T汽车吊

2

XXX队

施工现场

50T汽车吊

3

XXX队

施工现场

100T履带吊

4

XXX队

施工现场

5T悬臂吊

5

XXX队

车间

5T单梁吊

6

XXX队

车间

5T单梁吊

7

XXX队

车间

10T单梁吊

8

XXX队

堆场

5T龙门吊

9

XXX队

车间

5T叉车

10

XXX队

车间

0.5T液压升降平台

11

XXX队

车间

3T叉车

12

XXX部

材料仓库、堆场

3T叉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