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631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与意义

临猗梨枣ZizyphusjujubeCV.Linyilizao又名梨枣、山西梨枣,是枣ZiziphusjujubeMil1中的优良大果中晚熟鲜食品种之一。

该品种原产于山西运城(现盐湖区)、临猗一带,栽培数量极少,为枣树中稀有名贵的鲜食品种。

临猗梨枣早实、丰产、果实特大、外观艳丽、皮薄肉厚、肉质松脆爽口、味甜多汁、风味独特、维生素C含量丰富,有“中华大梨枣”的美誉,以“个大质优,香甜可口、营养丰富、抗逆性强、当年栽植、当年结果”而闻名。

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优良鲜食品种。

梨枣是果中佳品,食药兼得,食之,味甜,果肉疏松,易于咀嚼,含糖量高于本地枣子的5%,是广大市民夏末秋初主选的水果之一。

梨枣不光是水果,还是治病良药。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则说:

枣肉味甘,无毒。

主治:

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除烦闷……

2004年贵州省优质果茶良种繁殖场引种示范。

从毕节、遵义、余庆等试点的表现来看,综合性状良好,经济效益高。

6月上旬盛花,花期43天左右,9月上旬开始成熟。

果实生育期8O~9O天。

树势中庸,树体矮小,发枝力强。

枣头年生长量31~84.6cm。

枣吊着果率高。

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27.3~28.5g。

果肉汁多,味极甜,具清香味,品质优。

加上枣在贵州基本只有地方品种的零星栽植,且绝大部分地方品种在果实大小、含糖量和果汁等方面均次于梨枣,梨枣上市期正值伏季水果结束,仅有少量特早熟温州蜜柑和部分北方早熟苹果上市,市场空间较大。

因此,梨枣成为贵州近几年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化发展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

2002年、2003年,巷口镇中山村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梨枣523亩,主要分布在中山村长征、沙岗、先锋、合兴和前进五个村民组,涉及农户109户。

2005年全面挂果,2007年进入丰产期,亩产量达2000公斤左右,亩经济效益达2万元以上。

梨枣已成为巷口镇典型的生态经济型产业。

为巩固提升现有梨枣树质量与新发展梨枣种植面积,建成梨枣产业化基地,拟实施“巷口镇梨枣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调整巷口镇农业产业结构,以满足市场需求和促进梨枣产业的发展,同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建设人民富裕、山川秀美、生态祥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8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120万元。

申请2012年红花岗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无偿资助10万元。

项目执行期实施完成后,巷口镇梨枣年销售收入将达4500万元,年净利润将达2089.49万元,新增就业人数80人,并带动近500户农户种植梨枣,脱贫致富,为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所以,实施“葡萄园内套种大球盖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非常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枣,原产我国。

我国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7000年以上栽培历史。

枣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

食药同源,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中,枣作为中药的灵魂无处不在,具有很好的营养滋补保健作用,它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发育、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对枣树就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枣树品种、栽培技术、病虫防治、保花保果、贮藏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为今日枣树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科技和文化基础。

枣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上游,长期的栽培引种导致我国枣树分布广泛。

目前,除了黑龙江、吉林和西藏外,其余省市几乎全有枣的栽培。

我国枣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根据1993年出版的《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有品种700个。

近年来,我国又选育出一些新品种,枣品种的数量不断增长。

临猗梨枣又名梨枣,原产于山西运城和临猗等地,多零星栽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为名贵稀有的地方鲜食品种。

由于其果实肉质松脆多汁、甜酸可口,鲜食品质极佳,因而被许多省份引种栽培,是中国栽培最广的优良中晚熟鲜食品种之一。

1、品种选育

品种选优是现阶段枣育种的主要手段。

临猗梨枣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引种栽培区域很广,经过长期的自然演化和人工选择,已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变异类型,为品种的选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近年来,己从临猗梨枣中选育出了一些优良新品种。

李玉成等人从中国林业科学院引进的临猗梨枣混系组培苗中选育出了“宁梨巨枣”,该品种果个极大,平均单果质量40g,皮薄,汁液多,肉酥脆,耐贮,用聚氯乙烯薄膜小袋包装(每袋可装鲜枣5kg),在0-0.7℃、相对湿度为75%的条件下,贮藏2个多月后好果率达95%,贮后果实口感更好。

贾彦丽等人从临猗梨枣中选育出了优良新品种“石光”,其综合性状优于临猗梨枣,该品种平均单果质量34.3g,果肉致密,汁多味甜,果实硬度大,早果丰产,裂果率低。

刘孟军等人利用秋水仙素在田间诱变临猗梨枣(二倍体)茎尖,经高接纯化后得到四倍体枣新品种“辰光”,这是世界上首个四倍体枣品种。

与临猗梨枣相比,该品种的果实更大,其平均单果质量为39.6g,果皮薄,果肉质地细腻酥脆,汁多味甜,口感极佳,早果速丰,是品质优良的中熟鲜食枣品种。

2、引种栽培

20世纪8O年代后期,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的张志善等人率先开展了临猗梨枣矮密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该品种树体小,适宜密植,果实特大,鲜食品质好,适应性强,好管理,早果性能好,丰产稳产,作为我国第一代鲜食枣的典型代表,赢得了广大枣农和消费者的认可,并迅速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北京和天津等省(市)推广栽培,成为这些省(市)栽培面积最大的鲜食枣品种之一。

之后,临猗梨枣又先后被引种到辽宁、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湖南、安徽、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等20多个省(区、市),是目前中国引种栽培区域最广的优良鲜食枣品种。

续九如等人首先在北京地区进行了临猗梨枣的引种试验,他们研究发现,临猗梨枣适合北京的气候、土壤条件,果实品质良好。

临猗梨枣被引种到山东聊城,早期丰产性较强,品质优良。

李新岗等人观察发现,临猗梨枣是最适合陕北栽培的鲜食品种之一。

临猗梨枣被引种到甘肃临泽,结果受冻较重,这说明梨枣的抗寒力较弱。

临猗梨枣被引种到湖南衡阳栽培,其在各个性能上均优于湖南省地方良种鸡蛋枣。

临猗梨枣在贵州金沙生长健壮,果实大,外观美,综合性状良好,且其上市期正值伏季水果上市结束,经济效益可观。

临猗梨枣在四川攀西地区和安徽合肥地区的引种表现好,适应性很强,开始结果早,成熟期早,果实品质较好且高产稳产。

综上所述,临猗梨枣在中国很多地区能够成功栽培,并能保持较好的早果性、较高的产量和品质,这说明该品种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较强。

根据前人的研究和我们多年的调查结果,临猗梨枣可在无霜期不少于165d、最高气温不超过40℃、最低气温不低于-23℃的平地、向阳的山坡地和丘陵地栽培。

三、项目实施主要内容、技术关键与创新点、预期目标

1、项目实施的主要技术内容

⑴、适合在红花岗区巷口镇种植的梨枣品种引种栽培;

⑵、大规模、产业化种植临猗梨枣栽培技术优化研究;

⑶、临猗梨枣在本地种植各个生长阶段的栽培条件优化:

主要是栽培时间、栽培方式、温度、湿度等外部条件对梨枣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摸索和总结在本地种植梨枣的实用技术标准;

⑷、在本地大规模、产业化种植临猗梨枣的生态影响研究;

⑸、在本地大规模、产业化种植临猗梨枣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产业化示范点的建设。

2、解决的关键技术

⑴、栽植;

⑵、整形修剪;

⑶、肥水管理;

⑷、病虫害防治;

⑸、促花保果和防止采前落果;

⑹、相关质量标准的修订及操作规程的制定完善。

3、技术工艺路线

⑴、栽植

栽植密度可选1.5m×2m或2m×3m,土壤肥力好、地势低洼的应适当稀植,否则,适当密植。

发生冬季冷冻时,一般翌年采取“萌芽”(能见芽眼时)栽植。

挖定植穴(或沟)宽、深及长各0.6-O.8m,施入杂草、玉米秆及有机肥做底肥。

选粗壮、根系发达的苗木,栽前根系浸水1天,栽后浇足定根水并做好树盘。

⑵、整形修剪

单轴主干形:

从地面以上30cm左右处开始,在第1个二次枝的第1-3节内选一外向型枣股进行短截或摘心,促枣股主芽萌发,然后间隔1个二次枝在第3个二次枝选一外向型枣股进行摘心或短截,依次选留,可在第一年选留培养5-8个呈螺旋上升排列的二次枝,随即对主干进行短截或摘心。

结合冬季修剪,疏去剪口下的第1个二次枝,在基部隐芽的正上方自上而下地不同程度地环割1-3道,刻伤上轻下重,使其预留枣股正芽萌发成向外延伸生长的水平状结果枝组。

夏季修剪时,继续在枣头上选留培养二次枝,结合必要的撑、拉、吊等开张角度技术,使各刻伤口下萌发的分枝形成水平生长的下强上弱的结果枝组,抹去不必要的、生长较弱、位置不当和萌发晚的分枝性嫩芽、嫩梢。

经过3年的修剪,即可形成塔式单轴主干形树形。

自由圆锥形:

在距地面35-40cm以上,每隔25-30cm培养一个主枝。

主枝下长上短。

成形后下宽上窄呈圆锥形。

各主枝上结果枝组的留量一般为下层4-5个,上层3-4个。

每个结果枝组留4-5个二次枝摘心。

结果枝组在主枝上互不拥挤,错落有致。

对没有利用价值的交叉枝、直立枝等应提早从基部疏除。

修剪:

冬剪一般于落叶至翌年树液流动前进行,主要技术措施为疏剪、短截、回缩和开张角度等。

夏剪一般在萌芽展叶到盛花期进行,主要技术措施为抹芽、摘心、环割和环剥等。

在矮化密植条件下,如肥水管理水平较高,树势强,容易萌发大量枣头,应及时处理,以免消耗大量营养,使树体光照不良和产量下降。

处理方法:

当新萌生的枣头长到lOcm左右时,永久性二次枝已可明确辨认,可从二次枝处摘心,下边的两条枣吊即可转化为木质化枣吊。

⑶、肥水管理

基肥:

密植枣园基肥以秋施效果最佳,多在枣果收获后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适当配合速效化肥。

常用基肥有堆肥、圈肥、作物秸秆、绿肥和人粪尿等。

在栽后1-2年内每667m2施基肥2000-3000kg,3年后每667m2施4000-5000kg。

采用挖沟法施入。

速效化肥用量根据树势而定,注意不宜施得太多。

追肥:

①萌芽追肥,萌芽前10-15天施。

幼树在每次抽梢前株施尿素25-50g;成龄园株施尿素500g,生长势强的树不施。

距树干20cm周围挖3-5条放射状沟或半圆形沟施入尿素后覆土。

②花期追肥,在初花期株施尿素300g。

③果实膨大肥,在生理落果期进行,以磷、钾为主,氮为辅,每株施过磷酸钙500g+钾镁肥100g。

④根外追肥,一般从5月中旬萌芽展叶后开始到8月中旬果实成熟前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

在萌芽至开花期喷0.4%尿素,果实膨大期至采收期喷0.3%尿素+O.3%磷酸二氢钾。

在秋季果实采收后的树体营养回流期,可喷2%磷酸二氢钾+3%尿素。

排灌水:

在干旱情况或个别缺水地区,一般全年分别在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和土壤封冻前浇足水即可,通常与追肥结合。

贵州绝大多数地区雨水多,排水比浇水显得更重要,特别是春秋两季。

⑷、促花保果和防止采前落果

促花保果:

①抑制过旺营养生长。

在花期前对发育枝、二次枝甚至枣吊进行摘心。

枣树萌芽期抹除多余萌芽。

冬剪发育枝顶芽,以防止其继续发育抽枝。

②花期喷水。

枣花粉在空气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萌发率最高。

枣树花期遇干旱时,要在早上1O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人工喷水提高空气湿度。

③喷赤霉素,以克服空气干燥和低温的不良影响。

一般在盛花期每一枣吊平均开花4-6朵时喷洒,浓度1O-15mg/L。

④枣园花期放蜂。

防止采前落果:

可在采前30-40天连喷两次萘乙酸70mg/L。

⑸、病虫害防治

在本项目实施地,为害枣树的病害主要有锈病、黑腐病、褐腐病和灰斑病。

要切实抓好6-8月高温多湿季节的防治工作,每15天轮换使用一次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大生M-45、多菌灵、百菌清等杀菌剂。

同时,搞好冬季清园消毒工作。

虫害主要有枣黏虫、尺蠖、桃小食心虫、刺蛾和椿象等。

重点防治枣黏虫和尺蠖,这两种害虫发生普遍,一年多代,各代时期多为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上中旬,药剂可选90%敌百虫1000倍液、苏云金杆菌(100亿个/mL)乳剂500-1000倍液及菊酯类农药等。

注意在采果前15天应禁止用药。

4、项目创新点及技术来源,合作单位情况,知识产权归属情况

临猗梨枣是中国近20年来大力推广的优良鲜食枣品种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在良种选育、引种栽培、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贮藏保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多成就,已具有非常高的技术水平。

梨枣种植技术已经是一门成熟技术。

贵州省金沙县惠馨果业有限公司周忠会在《中国南方果树》2006年第2期发表《临猗梨枣在贵州金沙的表现及其栽培要点》,指出:

“临猗梨枣在贵州会沙表现树势强健,生长良好。

叶色浓绿富有光泽,早结性好,适宜矮化密植栽培植株抗寒喜光,果实大,外观美,糖分较高,综合性状良好”。

贵州省优质果茶苗木繁殖场张发维等在《中国南方果树》2009年第5期发表《临猗梨枣在贵州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指出:

“2004年贵州省优质果茶良种繁殖场引种示范。

从毕节、遵义、余庆等试点的表现来看,综合性状良好,经济效益高。

临猗梨枣成为贵州近几年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化发展的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品种”。

2002年、2003年,本项目拟实施地点巷口镇中山村发展梨枣523亩,2005年全面挂果,2007年进入丰产期,亩产量达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达3万元,亩经济效益达2万元以上。

因此,实施本项目的技术来源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进的作为一项成熟技术的梨枣种植技术;第二部分是该技术在项目实施地巷口镇的引种表现及总结出的适应性栽培技术等新鲜经验和技术积累。

后一部分是项目实施单位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将总结成论文发表或申报专利。

5、预期技术经济目标

⑴、技术指标

①、在巷口镇建设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种植梨枣的示范基地1500亩,并通过示范种植在农村进行推广;

②、建立在本地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种植梨枣的栽培技术体系;

③、发表论文1-2篇。

⑵、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指标

说明

1

项目总投资(含全部流动资金)

万元

500

 

1.1

建设投资

万元

380

 

 

其中:

基本预备费

万元

 

 

其中:

涨价预备费

万元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3

流动资金

万元

120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2

营业收入(含税)

万元

4500

3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69.54

 

增值税

万元

695.46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276.78

5

利润总额

万元

2458.22

6

所得税

万元

368.73

7

税后利润

万元

2089.49

8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8.1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84.00

 

 

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617.03

 

8.2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前)

万元

9030.94

ic=18%

 

财务净现值(所得税后)

万元

7630.88

 

8.3

项目投资回收期

 

 

含项目执行期2年

 

静态投资所得税前

2.49

 

 

静态投资所得税后

2.53

 

8.4

总投资利润率

%

305.38

生产期平均

8.5

投资利税率

%

555.27

生产期平均

9

清偿能力分析

 

 

9.1

财务比率

 

 

 

9.2

借款偿还期

 

不含建设期

10

盈亏平衡点

%

11.32

生产期平均

四、应用或产业化前景与市场需求

1、鲜食枣的优势和劣势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营养、安全、适口”已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被誉为“活维生素C丸”的鲜食枣因其外观艳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方便食用之特点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顺理成章的。

然而,鲜食枣不易保存、货架期短,不便长途运输成了限制鲜食枣发展的重要因素。

2、国内外市场

厚重的枣文化底蕴,使我国国民对鲜食枣普遍认可,食用鲜枣必然由现在的一种时尚消费变成日常消费。

因此鲜食枣在国内市场分额极大,我国13亿人口,按人均年消费2公斤计,年消费130万吨。

鲜食枣完全可以象消费苹果一样作为我国主打水果,倘如此,按人均年消费10公斤计,年需求650万吨。

可见其市场潜力巨大。

国外华人和东南亚各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枣的认同与国人无异。

其它外国人不喜欢食用干枣,但对和水果食用方法无二的鲜食枣必然很易接受。

通过大力宣传,凭借鲜食枣具有的“营养、安全、适口”三大优势征服外国人不会有太大难度。

可以说,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排斥鲜食枣的。

由此可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鲜食枣贮藏保鲜技术的进步、随着航空、洲际火车等快速运输工具的发展,鲜食枣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大踏步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以其“高贵”的品质赢得世界。

五、现有工作基础、条件和优势

1、巷口镇位于大娄山遵义市西南部褶曲带宽谷地区,距市区(高桥)10公里,总面积为50.2平方公里。

高乐公路贯穿巷口镇,东端与市相通,西端与川黔公路的鸭溪、仁怀公路衔接。

巷口镇东面邻接遵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桥镇,南接红花岗区忠庄镇,西面与遵义县相连,北邻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金鼎镇。

巷口镇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15.2,极端最好气温38.7,最低气温-6.5,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3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1,多年平均日照121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81.0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097.88,多年平均气压93103毫米汞柱,气候宜人,主导风向为东风,最大风速20米/秒,属于高原静风区.巷口镇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地表水系有遵义市两大河流之一的洛江河由北向南流经该区域,另有一条泥溪沟小河沿西东方向在境内注入洛江河。

建有巷口红岩水库和沙坪山函水水库。

其中红岩水库为红花岗辖内最大水库,占地735亩,库容量为650万立方米。

库区内树木葱郁,生态秀美,风景宜人。

有数个小岛和半岛,具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地下水资源也较为丰富,根据有关资料表明,在沙坪片区年平均天然地下水量为2000-6800立方米/天,其它村地下水含量也在此范围内。

具有建设梨枣规范化、产业化种植基地的自然条件。

2、巷口镇农业服务中心是红花岗区巷口镇人民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编制6个,现在岗人员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

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2008年、2009年实施了项目资金均为100万元的“中山村特色蔬菜产业化建设”、“中山村无公害蔬菜种植”扶贫项目,项目实施结束后,市、区两级验收为优良。

2010年配合红花岗区阳光办完成450人的阳光培训任务,2011年完成490人阳光培训任务。

2011年实施了区水利局的“银坎人饮工程改造”和“中山村安全人饮工程建设”两个项目,资金均为15万元;2011年完成红十字会“巷口村人饮工程建设”项目,资金25万元。

三个水利项目经区水利局、区财政局验收为优良。

巷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人为本”的方针,一直在积极寻求技术开发合作,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实施本项目的强大技术支撑力量。

3、巷口镇自2002年以来,已陆续发展梨枣523亩,2005年全面挂果,2007年进入丰产期,对梨枣成功种植已有多年的实践经验积累。

目前,亩产量达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达3万元,亩经济效益达2万元以上,对巷口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并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所以,实施本项目已具有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六、项目组织方式与人员培训

1、建设原则

⑴、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

⑵、巩固提升现有梨枣树质量与新发展梨枣建成产业化基地相结合的原则;

⑶、坚持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优化措施,加大科技投入的原则;

⑷、坚持增加产业生态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原则;

⑸、坚持政府支持与农户自力更生相结合,积极动员农户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全面实施梨枣标准化建设的原则;

⑹、坚持生态优先与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原则;

⑺、坚持提倡水改旱与大户带动发展的原则。

2、组织方式

⑴、巷口镇人民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林业站和农业服务中心负责技术指导,设立项目实施管理组,负责该项目的日常工作运行,切实做好该项目的组织实施。

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公示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⑵、为实现该项目的顺利实施,要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设立资金专账,做到专款专用。

同时要鼓励项目受益群众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参加项目建设,加快中山村千亩梨枣基地的建设。

⑶、严把供苗关,要与供苗商签订三包(包成活达95%以上,包品种纯度达97%以上,包技术指导100%)合同,严格按照梨枣栽培技术规程,按时施工,按标准验收,确保梨枣基地建设取得成功。

⑷、由镇林业站和农服中心负责该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制定详细的技术实施意见,并按实施方案加以督促、监督、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中山村负责做好群工工作,落实项目实施。

⑸、项目实施完成后,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后期管护办法,落实责任,定期做到梨枣基地的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整形修剪及产品销售,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壮大巩固中山村千亩梨枣基地成果。

3、人员培训

产品的质量及品牌的美誉度是与人员的素质成正比的,因此,企业的人员培训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人员培训拟采取两种方式组织进行:

⑴、岗前培训

所有新员工一律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是:

岗位技术培训,不合格不准上岗;企业文化培训,把普通员工培训为敬业爱岗的新型工人。

⑵、在职培训

根据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要求,定期对各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进行深层次的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

七、进度安排与年度计划内容

本项目实施期为二年,各年度进度安排如下:

2012年7月-2013年6月:

完成现有500亩梨枣地缺苗补植工作,并新发展梨枣种植面积500亩。

2013年7月-2014年6月:

新发展梨枣种植面积500亩并建成中山村梨枣产业化生产基地1500亩,总结及完成项目的验收。

八、承担单位和主要研究人员简况

巷口镇农业服务中心是红花岗区巷口镇人民政府的一个下属部门,属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编制6个,现在岗人员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

具有一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2008年、2009年实施了项目资金均为100万元的“中山村特色蔬菜产业化建设”、“中山村无公害蔬菜种植”扶贫项目,项目实施结束后,市、区两级验收为优良。

2010年配合红花岗区阳光办完成450人的阳光培训任务,2011年完成490人阳光培训任务。

2011年实施了区水利局的“银坎人饮工程改造”和“中山村安全人饮工程建设”两个项目,资金均为15万元;2011年完成红十字会“巷口村人饮工程建设”项目,资金25万元。

三个水利项目经区水利局、区财政局验收为优良。

巷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人为本”的方针,一直在积极寻求技术开发合作,与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农学系、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实施本项目的强大技术支撑力量。

项目主要研究人员简表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历

从事专业

分工

职务

黄显平

中级

本科

农学

项目总负责

农业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