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459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docx

高二语文上册课时知识点规范练习题49

(时间:

45分钟 满分:

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勾(gōu)引   厌(yǎn)烦   狡黠(xiá)

B.胆怯(qiè)嬉(xì)笑讥诮(qiào)

C.跺(duò)脚作践(jiɑn)姻缘(yuán)

D.羞愧(kuì)谨(jìn)防横(hèng)祸

解析 A项,厌yàn;B项,嬉xī;D项,谨jǐn。

答案 C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啰里啰嗦  占卦  挣脱  恩点

B.莫明其妙  嘻笑  梳妆  手帕

C.横行霸道  订婚  胆怯  绑票

D.顺水推舟  香按  赔偿  连贯

解析 A项,点—典;B项,嘻—嬉;D项,按—案。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受到村霸的破坏,他们会争取到美满________吗?

……

(2)第二天天不明就________往区上走,走到半路,远远看见大黑、三个民兵已都回来了,还来了区上一个助理员、一个交通员。

(3)二诸葛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________他那一套了。

A.因缘 起程 施展     B.姻缘 启程 施展

C.因缘 启程 卖弄D.姻缘 起程 卖弄

解析 因缘:

①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

②缘分。

姻缘:

指婚姻的缘分。

启程:

起程,上路。

起程:

上路,行程开始。

卖弄: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施展:

发挥(能力等)。

答案 D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人生苦短,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心明净了,就会快乐起来。

①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学会操纵自己的内心 ②心是烦恼的根源 ③让它向着有阳光、有灯光的一面 ④亦是快乐的根源 ⑤不能一生都活在与烦恼的牵缠中 ⑥我们无法像佛一样除尽烦恼,了脱生死,达到涅槃

A.③①⑥⑤②④B.⑤②①③④⑥

C.③①④②⑥⑤D.⑤②④⑥①③

解析 此类题目可以运用排除法。

此题可以从首句入手,横线前是“我们不能任由烦恼淹没快乐”,衔接此句的话,⑤比较合适,这样可以排除A、C两项;然后再去比较B、D两项,②④句式结构一致,衔接较紧,由此可以排除B项。

答案 D

5.下面文字中画线的部分的词语,有的使用不当,请指出并改正,使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衔接自然,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③⑤⑥用“她”指代不明,⑦用“小芹”语意重复。

答案 ③处的“她”改为“小芹”,⑤处的“她”改为“三仙姑”,⑥处的“她”改为“小芹”,⑦处的“小芹”改为“她”。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6~9题。

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遮遮外人的耳目,其实让小芹吃一吃亏她很高兴,所以跟二诸葛老婆闹了一阵之后,回去就睡了。

第二天早上,她起得很迟,于福虽比她着急,可是自己既没有主意,又不敢叫醒她,只好自己先去做饭;饭快成的时候,三仙姑慢慢起来梳妆。

于福问她道:

“不去打听打听小芹?

”她说:

“打听她做甚啦?

她的本领多大啦?

”于福也再没有敢说什么,把饭菜做成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

饭还没有吃罢,区上的交通员来传她。

她好像很得意,嗓子拉得长长地说:

“闺女大了咱管不了,就去请区长替咱管教管教!

”她吃完了饭,换上新衣服、新手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到了区上,交通员把她引到区长房子里,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

“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作主!

”区长正伏在桌上写字,见她低着头跪在地下,头上戴了满头银首饰,还以为是前两天跟婆婆生了气的那个年轻媳妇,便说道:

“你婆婆不是有保人吗?

为什么不找保人?

”三仙姑莫名其妙,抬头看了看区长的脸,区长见是个擦着粉的老太婆,才知道是认错人了。

交通员道:

“认错人了!

这就是于小芹的娘!

”区长打量了她一眼道:

“你就是小芹的娘呀?

起来!

不要装神做鬼!

我什么都清楚!

起来!

”三仙姑站起来了。

区长问:

“你今年多大岁数?

”三仙姑说:

“四十五。

”区长说:

“你自己看看你打扮得像个人不像?

”门边站着一个十来岁的小闺女嘻嘻嘻笑了。

交通员说:

“到外边耍!

”小闺女跑了。

区长问:

“你会下神是不是?

”三仙姑不敢答话。

区长问:

“你给你闺女找了个婆家?

”三仙姑答:

“找下了!

”问:

“使了多少钱?

”答:

“三千五!

”问:

“还有些什么?

”答:

“有些首饰布匹!

”问:

“跟你闺女商量过没有?

”答:

“没有!

”问:

“你闺女愿意不愿意?

”答:

“不知道!

”区长道:

“我给你叫来你亲自问问她!

”又向交通员道:

“去叫于小芹!

刚才跑出去那个小闺女,跑到外边一宣传,说有个打官司的老婆,四十五了,擦着粉,穿着花鞋。

邻近的女人们都跑来看,挤了半院,唧唧哝哝说:

“看看!

四十五了!

”“看那裤腿!

”“看那鞋!

”三仙姑半辈没有脸红过,偏这会撑不住气了,一道道热汗在脸上流。

交通员领着小芹来了,故意说:

“看什么?

人家也是个人吧,没有见过?

闪开路!

”一伙女人们哈哈大笑。

6.为什么三仙姑“第二天早上”“起得很迟”?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要把语句放在原文中去落实。

还要结合人物的整体形象思考。

答案 一是昨天和二诸葛的老婆吵架累了,二是本来对女儿就不够关心,充分体现了她的自私和对女儿冷酷的本质。

7.“她趴下就磕头,连声叫道:

‘区长老爷,你可要给我作主!

’”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主要把握语言和动作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答案 磕头的举动表现了三仙姑试图引起区长的同情,以便达到自己的目的。

称解放区的区长为老爷,表明她的封建思想意识根深蒂固。

这些都表现了三仙姑的狡猾和落后。

8.当区长问话时,能说会道的三仙姑回答问题往往很简单,像“四十五”“找下了!

”“三千五!

”,该如何理解?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和前文比较,可以看出三仙姑的性格特点,表面上强硬,实际上胆怯。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性格的立体把握。

要学会通过现象发现本质。

答案 本来能说会道的三仙姑,却像不会说话的人一样了,这些话语暗示了她内心的窘迫和底气不足。

9.文章最后写众人看到三仙姑不同寻常的打扮后的哄笑,这有什么作用?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道题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设计的。

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先点出运用了何种手法,然后再作具体分析。

这种烘云托月的写法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答案 侧面描写。

用邻近女人们的嘲笑,写出了三仙姑的落后观念跟时代的格格不入。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山坡上的羊群

纳张元

(1)碧绿的山坡上,是悠游的羊群。

羊群在山坡上像一些棉花状的云朵,波涛起伏,悠游自在。

这些都是爷爷的羊群。

爷爷歪戴着汗腻的毡帽,斜挎着膻味很浓的羊皮褂。

手里捏着吆羊棍,嘴里一边咬着一根很少冒烟的烟斗,一边哼哼地吆喝着羊群。

不时细眯着眼睛,出神地欣赏着这一片蓝天下的洁白。

(2)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牧羊人。

旧社会他还小,给土司家当放羊娃;解放后,他年轻力壮,给生产队牧羊;土地到户,他老了,就给自个儿牧羊。

爷爷的一生都是在悠长的牧歌中,伴随着羊群的奔跑而度过的。

长期与羊群朝夕共处,就对羊有了感情。

在爷爷的眼中,一只羊就是一个人,人与羊只是外形长相不同,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爷爷一辈子不吃羊肉,他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

生产队时,有一年二月八“转山节”,队长要拉他的头羊去杀了祭奠山神,爷爷死活不干,他跟队长大吵一架,然后手提大板斧通宵达旦地守在羊圈门口,谁要敢来拉羊,他就跟人拼命。

(3)爷爷很会牧羊,夏天他把羊群往高山赶,夏天的高山嫩草多,羊爱吃;冬天是枯草期,他就把羊群赶下河谷,去舔吃那些沾附在石头上的盐硝,舔够了盐硝,爷爷就爬上树去修一些嫩叶下来给羊群加餐。

所以,爷爷的羊群一年四季都油光水滑,膘肥体壮。

不像别的牧羊人,羊群几天拉稀,几天害瘟,瘦骨嶙峋,毛掉得像瘌痢头上的头发,东一块,西一块的。

每年的冬季是爷爷最快乐的时候,欢蹦乱跳的小羊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世上,爷爷为自己的羊群不断兴旺壮大,喜得整天乐呵呵的。

小羊羔撒野不听话的时候,他骂起它们来,口气亲热得就像在骂他调皮的小孙子。

(4)在苍凉悠长的牧歌中,爷爷的头发一天白似一天,连走路都一步三喘,但他还是不辞劳苦地放牧着他的羊群。

家里人放心不下,劝他不要再牧羊了,坡陡路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也负责不起,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吧。

爷爷瞪人一眼,不高兴地一扭头,谁也不理。

家里人都觉得爷爷如此固执,真是不可思议,只有我明白,羊群是爷爷的命根子,他所放牧的不仅仅是一群羊,而且是他的美好希望,他在放牧一个彝家老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

我考上大学时,爷爷比我还高兴,他硬要卖一只羊给我到大城市做费用,我说,算了,爷爷,那些羊都是您的命根子,卖了它们,您会睡不着觉的。

爷爷脸一虎:

你以为爷爷是那种小气的人吗?

在我读大学的几年中,爷爷每学期都要卖一只羊给我做学费。

有时,我说,爷爷,家里已经给我钱了,您不要再卖羊了。

爷爷又把脸一虎:

别人给的管别人,这是爷爷的一点心意。

(5)大学毕业,我留在城里工作。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超强度的快节奏生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使我这个从千里彝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无所适从。

我感到心劳力竭,疲惫不堪。

于是,写信向家人诉说在城里讨生活的艰辛,言语中流露出颇多的意志消沉和感情沮丧。

爷爷托人捎口信给我,说他听了我的信后很是为我着急,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他不识字无法给我写信,但托人转告我:

凡事要看开一点,想淡一点,就以牧羊一样的心情来对待生活,你就不累了。

我听后略有所悟……

(6)我羡慕那些山坡上优游自在的羊群,我更羡慕像爷爷这样淳朴厚道、心底无私的牧羊人。

他们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所以,他们放牧生活。

不然的话,就会被生活所放牧。

(选于《中国艺术报》,有改动)

10.第一段把爷爷牧羊的情景写得很美。

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表现手法试题,应优先考虑修辞手法,然后再从用词、句式等角度分析。

答案 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②描摹色彩:

“碧”“蓝”“白”;③开放五官:

综合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描写;④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或特写镜头)。

11.爷爷除了年纪大了还要固执地坚持放羊,而其它方面也不乏“固执”。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题干中揣摩出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就能明确答题方向,明确了答题方向就能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答题区间。

本题的主要答题区间是第2、4段,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地找到答案。

答案 把羊当作人,一辈子不吃羊肉,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又老又病,仍不听家人劝阻,坚持放羊;坚持卖羊给“我”做学费。

12.文章主要写爷爷,但为什么第(3)段还要写“别的牧羊人”,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题应从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入手。

第(3)段写“别的牧羊人”是为了写他们放羊放不好,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爷爷放羊放得好,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是为了提升对一类人的赞美。

答案 反衬爷爷牧羊经验丰富;由爷爷“这一个”形象,扩展到“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的“这一类”劳动人民,升华了主题。

13.山坡上优游自在的羊群与一生都处在牧歌中的爷爷,组成充满诗意的形象。

请理解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解答区间为全文,考生可以结合全文作者的观点来回答。

有效信息集中在文章后半部分,考生要从中提取这个人物所富含的品质特点进行勾画、筛选、合并、归纳,并对塑造爷爷这一形象的情感目的做出判断和总结,然后用简练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答案 深刻意蕴:

(1)爷爷牧羊虽苦,为了追求理想与幸福,其中自有乐趣;

(2)爷爷不仅是牧羊专家,而且是牧人高手(教育“我”、引导“我”);(3)美好的真知与深刻的哲理往往来自于普通劳动者。

情感取向:

(1)赞美劳动及其过程与结果;

(2)颂扬劳动人民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3)批评当下一些人不良的世俗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