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3144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docx

版高考化学刷题小卷练08

刷题小卷练8 铁、铜及其化合物

小题保分练⑧

1.[2019·福建龙岩教学质量检查]《本草纲目》中记载“慈石治肾家诸病,而通耳明目。

慈石,色轻紫,石上皲涩,可吸连针铁,俗谓之熁铁石”。

“慈石”的主要成分是(  )

A.铁B.氧化铜C.氧化铁D.四氧化三铁

答案:

D

解析:

磁石,古代炼丹常用的矿物原料,又称作“慈石”,即四氧化三铁(Fe3O4)。

2.[2019·湖北武汉调研]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黑色金属材料制造的是(  )

A.塑钢门窗B.不锈钢刀

C.纯铜导线D.18K金首饰

答案:

B

解析:

冶金工业上习惯把铁、铬、锰以及它们的合金(主要指合金钢及钢铁)叫作黑色金属。

塑钢门窗以聚氯乙烯(UPVC)树脂为主要原料,A项不符合;不锈钢刀的原料为铁的合金,B项符合;纯铜导线的原料为铜单质,铜属于有色金属,C项不符合;18K金首饰的原料为金的合金,属于有色金属材料,D项不符合。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u粉中混有CuO的操作是加入稀HNO3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Fe2(SO4)3易溶于水,可作净水剂

C.FeCl3溶液可用于铜质印刷线路板制作的原理是FeCl3能从含Cu2+的溶液中置换出铜

D.浓HNO3中加入过量的Cu,反应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

答案:

D

解析:

Cu在稀HNO3中溶解,A错误;Fe2(SO4)3可作净水剂是因为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一些悬浮杂质,B错误;2FeCl3+Cu===2FeCl2+CuCl2不是置换反应,C错误;浓HNO3中加入过量的Cu,随着反应的进行,硝酸浓度变稀,所以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体有NO2和NO,D正确。

4.[2019·河北邢台模拟]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的是(  )

A.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B.Cu2S在O2中灼烧转变为CuO

C.将铜丝插入FeCl3溶液中片刻

D.含水蒸气的CO2通过盛有Na2O2的干燥管

答案:

C

解析:

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与铁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固体质量增大,故A错误;1molCu2S在O2中灼烧转变为2molCuO,固体质量不变,故B错误;由于FeCl3具有氧化性,能将铜氧化而溶解,所以固体质量减小,故C正确;含水蒸气的CO2通过盛有Na2O2的干燥管,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和NaOH,固体质量增大,故D错误。

5.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答案:

C

解析:

Cu和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甲装置缺少加热装置,A项错误;SO2的密度大于空气,应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集气瓶中的进气管伸入瓶底,出气管略露出瓶塞,B项错误;反应后溶液中还有剩余浓硫酸,稀释浓硫酸,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加入到水中,边加边搅拌,C项正确;酸式滴定管只能盛装酸性溶液和氧化性溶液,不能盛装NaOH溶液,D项错误。

6.[2019·广东深圳中学模拟]下列有关实验,对应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有蓝色沉淀生成

因发生双水解反应而生成CuCO3沉淀

B

向氯水中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

C

将铜粉放入稀硫酸中并不断通入O2,再在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

铜粉快速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形成Fe-Cu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

D

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Fe粉,反应完全后在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为血红色

Fe与硝酸反应得到Fe3+

答案:

B

解析:

弱酸不能制取强酸,硫酸铜与二氧化碳不反应,故A错误;氯水中含有Cl2、HClO、H+,显酸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其褪色,故B正确;氧气能将硫酸亚铁氧化为硫酸铁,硫酸铁能与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硫酸铜,不是形成原电池,故C错误;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Fe粉,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无Fe3+,故D错误。

7.[2019·潍坊模拟]烧瓶中,铜与浓硫酸反应结束后,铜片未完全溶解。

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相关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浓NaOH溶液立即有蓝色沉淀生成

B.加入铁粉,铁粉不溶解

C.通入O2并加热,铜片继续溶解

D.加入NaNO3固体,铜片不溶解

答案:

C

解析:

铜与浓硫酸反应,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反应停止,Cu和硫酸均剩余。

滴加浓NaOH溶液,NaOH先与硫酸反应,故开始无蓝色沉淀生成,A项错误;加入铁粉,生成的CuSO4及剩余的H2SO4均能与Fe反应,铁粉溶解,B项错误;通入O2并加热,发生反应:

2Cu+O2+2H2SO4

2CuSO4+2H2O,铜片继续溶解,C项正确;加入NaNO3固体,发生反应:

3Cu+8H++2NO

===3Cu2++2NO↑+4H2O,铜片溶解,D项错误。

8.[2019·山东临沂模拟]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B.AlCl3、FeCl2、CuCl2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

C.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

D.向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CuO,可得到红褐色沉淀

答案:

A

解析: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钠,没有气体生成,A错误;金属铝、铜能与氯气直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铜,铁与氯化铁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因此AlCl3、FeCl2、CuCl2均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B正确;Fe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C正确;向FeCl3溶液中加入适量CuO,氢离子浓度降低,促进铁离子水解,因此可得到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沉淀,D正确。

9.以下选项中对实验操作进行的现象描述和解释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

A

向KI-淀粉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

溶液变蓝

Fe3+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B

把生铁放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铁表面有一层红棕色的斑点

生铁发生析氢腐蚀

C

向浓硝酸中插入一铁片

有较多气泡产生

Fe被浓硝酸氧化

D

过量铁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产生棕黄色的烟

生成氯化铁固体

答案:

D

解析:

Fe3+将I-氧化为I2,淀粉遇碘变蓝,A项错误;生铁发生了吸氧腐蚀,最终生成了红棕色的氧化铁,B项错误;铁在浓硝酸中钝化,不会产生大量气泡,C项错误。

10.[2019·潍坊模拟]某黑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冷的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部分溶解;

②另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浓盐酸并加热,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

该黑色粉末可能为(  )

A.Fe、MnO2B.C、MnO2

C.Si、FeOD.FeS、CuO

答案:

A

解析:

根据①知,黑色粉末中有一种物质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另一种物质与稀硫酸不反应;根据②知,黑色粉末中两种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均能与浓盐酸反应。

Fe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MnO2与稀硫酸不反应,Fe与浓盐酸反应产生H2,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Cl2,浓盐酸足量,Fe、MnO2均可反应完全,A项符合题意;C、MnO2与稀硫酸都不反应,B项不符合题意;Si与稀硫酸不反应,FeO与稀硫酸反应,但不产生气体,C项不符合题意;FeS、CuO与稀硫酸都能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11.[2019·山西八校联考]将两根铁钉分别缠绕铜丝和铝条,放入滴有混合溶液的容器中,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中铁钉附近出现蓝色沉淀

B.b中发生吸氧腐蚀

C.b中铁钉附近出现红色

D.a中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

答案:

C

解析:

a中形成原电池时,铁钉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Fe-2e-===Fe2+,生成的Fe2+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沉淀,A项正确;b中形成原电池时,铝条作负极,铁钉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B项正确;b中铁钉作正极,正极上发生反应:

O2+2H2O+4e-===4OH-,无Fe3+生成,故铁钉附近不会出现红色,C项错误;a中铜丝作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2H++2e-===H2↑,D项正确。

12.[2019·河南周口模拟抽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目的或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现象

目的或结论

A

向盛有少量Mg(OH)2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CH3COONH4浓溶液,充分振荡,白色固体溶解

NH

与Mg(OH)2电离出的OH-结合,导致Mg(OH)2溶解

B

海带提碘实验中,为了制取海带灰的浸取液,需要煮沸海带灰和水的混合物2~3min

主要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O2,避免I-被氧化

C

保存硫酸亚铁溶液需加入少量稀盐酸和铁钉

防止Fe2+水解以及被O2氧化

D

将Fe(NO3)2晶体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检验Fe(NO3)2样品是否已被氧化而变质

答案:

A

解析:

醋酸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与氢氧化镁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为一水合氨分子,使氢氧化镁的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方向移动,A正确;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海带灰的浸取率和溶解速率,B不正确;保存硫酸亚铁溶液应加入稀硫酸以抑制亚铁离子水解,加入稀盐酸则引入杂质离子,C不正确;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以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故本实验不能证明硝酸亚铁是否变质,D不正确。

13.[2019·辽宁高三月考]下列除杂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

A.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

加入足量氧化镁充分反应后过滤

B.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Cu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3:

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Cu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Cl2:

先加入H2O2将Fe2+氧化成Fe3+,再加入CuO充分反应后过滤

答案:

C

解析:

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Fe3++3H2OFe(OH)3+3H+,加入的MgO与H+反应,上述平衡右移,使Fe3+转化成Fe(OH)3沉淀而除去,A正确;加入过量铁粉,FeCl3与Fe反应生成FeCl2,过滤,达到除杂的目的,B正确;加入NaOH溶液,Cu2+、Fe3+均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C错误;先用H2O2将Fe2+氧化成Fe3+,再利用FeCl3水解的性质,加入CuO调节pH,使Fe3+转化成Fe(OH)3沉淀而除去,D正确。

14.[2019·辽宁省实验中学月考]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被称作“电器工业的主角”。

铜主要是由黄铜矿炼制,焙烧时发生反应2CuFeS2+O2

Cu2S+2FeS+SO2,其简单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焙烧时硫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硫

B.在焙烧时氧化剂只有氧气

C.粗铜精炼时用粗铜作阴极

D.Cu2S可以用于火法炼制铜

答案:

D

解析:

由焙烧时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焙烧时只有部分硫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硫,故A错误;焙烧时Cu元素由+2价降低到+1价,S元素由-2价升高到+4价,氧气中O元素由0价降低到-2价,则氧化剂为氧气和CuFeS2,故B错误;粗铜精炼时用粗铜作阳极,故C错误;火法炼铜的原理为Cu2S+O2

2Cu+SO2,Cu2S可用于火法炼制铜,故D正确。

15.[2019·成都摸底测试]Na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可用下列方法制备:

2FeSO4+6Na2O2===2Na2FeO4+2Na2O+2Na2SO4+O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Na2FeO4在水中可被还原产生絮凝剂

B.制备过程中,Na2O2部分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C.上述反应中,生成标准状况下22.4LO2时转移电子10mol

D.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Na2FeO4

答案:

D

解析:

Na2FeO4在水中可被还原产生Fe3+,Fe3+水解生成的Fe(OH)3胶体可用作絮凝剂,A项正确;由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部分Na2O2氧化FeSO4生成Na2FeO4,部分Na2O2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B项正确;该反应生成1molO2时转移10mol电子,C项正确;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Na2FeO4和O2,D项错误。

16.粗制的CuSO4·5H2O晶体中含有Fe2+。

提纯时,为了除去Fe2+,常加入少量H2O2,然后再加入少量碱至溶液pH=4,即可以除去铁离子而不损失硫酸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解CuSO4·5H2O晶体时要加入少量稀H2SO4

B.加入H2O2除去Fe2+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4OH-===2Fe(OH)3↓

C.由于CuSO4的催化作用,会使部分H2O2分解而损失

D.调溶液pH=4的依据是当pH=4时Fe3+沉淀完全,而Cu2+还未开始沉淀

答案:

B

解析:

CuSO4·5H2O晶体溶解后Cu2+会发生水解生成Cu(OH)2和H2SO4,所以溶解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可抑制Cu2+的水解,A正确;因为氧化Fe2+时,溶液为强酸性,在强酸性条件下,不可能大量存在OH-,B错误;Cu2+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所以使部分过氧化氢损失,C正确;因为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Fe3+且硫酸铜不损失,所以调节溶液的pH=4,应是Fe3+完全沉淀而Cu2+还未开始沉淀,D正确。

17.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判断

A

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

Ⅰ对;Ⅱ对;无

B

铜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铜制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

Ⅰ对;Ⅱ对;有

C

向硫酸铜溶液中通入少量氨气,有蓝色沉淀产生,过滤后灼烧滤渣,最后变成黑色固体

把铜丝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铜丝表面变黑

Ⅰ对;Ⅱ对;有

D

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是物理变化

硫酸铜溶液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Ⅰ错;Ⅱ对;无

答案:

D

解析:

稀盐酸可以与Cu2(OH)2CO3反应,而且稀盐酸不能与Cu反应,所以可用稀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Cu2(OH)2CO3],Ⅰ、Ⅱ有因果关系,A错误;铜表面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铜与浓硫酸在一定温度下能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铜制容器盛装浓硫酸,B错误;硫酸铜与氨水生成Cu(OH)2,Cu(OH)2受热分解生成黑色CuO,Ⅰ、Ⅱ均正确,但没有因果关系,C错误;蓝色硫酸铜晶体受热转化为白色硫酸铜粉末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uSO4可用作消毒剂,但与前者没有因果关系,D正确。

18.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

Cr2O

+Fe2-―→Fe3++Cr3+。

现将硫酸酸化的K2Cr2O7溶液与FeSO4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KI溶液,混合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的KI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发生反应的是KI与K2Cr2O7

B.图中A点的值为0.9

C.若将上述过程中的KI溶液换为K3[Fe(CN)6]溶液,则AB段不会产生蓝色沉淀

D.开始加入的K2Cr2O7为0.15mol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加入的K2Cr2O7过量,反应后溶液中含有Cr2O

和Fe3+,再加入KI时,I-先还原Cr2O

,然后再还原Fe3+,A说法正确;BC段发生反应2Fe3++2I-===2Fe2++I2,消耗0.9molI-,则Fe3+的物质的量为0.9mol,B说法正确;[Fe(CN)6]3-与Fe2+能形成蓝色沉淀,而AB段还未产生Fe2+,C说法正确;分析总的反应过程可知Cr2O

~6I-,参加反应的I-为1.5mol,因此开始加入的K2Cr2O7为0.25mol,D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课时增分练⑧

 

1.[2019·河南南阳联考]狐刚子在“炼石胆取精华法”中作如下叙述:

“以土墼(即砖坯)垒作两个方头炉……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中以炭烧石胆(CuSO4·5H2O)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

炉中却火待冷……”。

狐刚子所取“精华”为(  )

A.H2OB.SO2C.稀硫酸D.CuSO4溶液

答案:

C

解析:

CuSO4·5H2O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氧气、水,生成的气体产物“尽入铜盘”,三氧化硫、二氧化硫、水最终生成硫酸,故C正确。

2.如图两圆相交部分A、B、C、D分别表示两物质间的反应。

下列各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Fe+4H++NO

===Fe3++NO↑+2H2O

B.Fe3O4+8H+===Fe2++2Fe3++4H2O

C.Fe(OH)3+3H+===Fe3++3H2O

D.3Fe(OH)2+10H++NO

===3Fe3++NO↑+8H2O

答案:

B

解析:

B项中Fe3O4与稀硝酸反应时,Fe2+被氧化为Fe3+,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Fe3O4+28H++NO

===9Fe3++NO↑+14H2O,其余选项均正确。

3.A、B、C为中学常见的三种单质,B、C常温下为气态,将D的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煮沸,溶液呈红褐色。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单质A少量或过量时与B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B.物质D被氧化生成F

C.单质C是黄绿色气体

D.单质A和E的水溶液反应的类型是置换反应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知,D为FeCl3,A为Fe,B为Cl2,C为H2,E为HCl,F为FeCl2,Fe无论少量或过量时与Cl2反应均生成FeCl3,A错误;FeCl3被还原生成FeCl2,B错误;单质C为H2,C错误;Fe和盐酸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正确。

4.[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月考]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Al(OH)3用作塑料的阻燃剂

Al(OH)3受热熔化放出大量的热

B

用淀粉-KI溶液鉴别FeCl2和FeCl3

Fe2+有氧化性

C

CuSO4可以用于游泳池消毒

铜盐能使蛋白质变性

D

盐酸和氨水能溶解Al(OH)3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答案:

C

解析:

Al(OH)3受热分解时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高熔点的氧化铝,可起到阻隔空气的作用,故A错误;FeCl3与KI溶液反应生成碘,淀粉遇碘显蓝色,说明Fe3+有氧化性,故B错误;铜盐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可以用于游泳池消毒,故C正确;Al(OH)3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能与弱碱氨水反应,故D错误。

5.[2019·广东东莞模拟]FeCl3易潮解、易升华,实验室制备FeCl3的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管g的作用是增强装置的气密性

B.试剂X和试剂Y分别为浓硫酸、饱和食盐水

C.直接用E接收产物比用导管连接D、E的优点是可防止堵塞

D.出于简化装置的目的,F装置可拆除

答案:

C

解析:

导管g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保证液体顺利滴下,A错误;为得到干燥纯净的Cl2,应先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干燥气体,B错误;FeCl3易潮解,而F中的浓硫酸起到干燥的作用,防止G中水蒸气进入D中,不能拆除,D错误。

6.[2019·辽宁大连双基测试]一定量的CuS和Cu2S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中,收集到NO气体VL(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u2+和SO

)加入足量NaOH,产生蓝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CuO12.0g。

则V可能为(  )

A.5.5B.6.0C.8.96D.11.2

答案:

B

解析:

若原固体全是CuS,则其物质的量n(CuS)=n(CuO)=

=0.15mol,CuS与HNO3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5mol×(6+2)=1.2mol,设生成的N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3xmol=1.2mol,解得x=0.4,故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V=0.4mol×22.4L·mol-1=8.96L;若原固体全是Cu2S,其物质的量n(Cu2S)=

n(CuO)=

×0.15mol=0.075mol,Cu2S与HNO3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10=0.75mol,设生成的NO为ymol,则3ymol=0.75mol,解得y=0.25,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V=0.25mol×22.4L·mol-1=5.6L,由于原固体是CuS和Cu2S的混合物,则生成的NO气体体积介于5.6~8.96L之间,所以B正确。

7.[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部分氧化的Fe-Cu合金样品(氧化产物为Fe2O3、CuO)共5.76g,经如下处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滤液A中的阳离子为Fe2+、H+

B.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为2.24g

C.样品中CuO的质量为4.0g

D.V=448mL

答案:

C

解析:

生成的3.2g滤渣是铜,金属铜可以和铁离子反应,所以滤液A中一定不含有铁离子,故A正确;灼烧后得到的固体为三氧化二铁,其物质的量为

=0.02mol,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2mol×2=0.04mol,质量为0.04mol×56g·mol-1=2.24g,故B正确;根据B中分析可知铁元素质量为2.24g,而样品质量为5.76g,所以样品中CuO质量不超过5.76g-2.24g=3.52g,故C错误;滤液A中溶质为H2SO4和FeSO4,而铁元素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说明参加反应的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04mol,其中部分氢离子生成氢气,另外的氢离子和合金中的氧离子结合生成水,由于合金中氧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02mol,可结合氢离子0.04mol,所以参与反应的硫酸中有0.04mol×2-0.04mol=0.04molH+生成氢气,即生成0.02mol氢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mL,故D正确。

8.利用电解实验可以制得纯净的Fe(OH)2白色沉淀,如图所示,已知两电极的材料分别为石墨和铁。

(1)a电极的材料应为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液c可以是__________。

A.纯水B.NaCl溶液

C.NaOH溶液D.CuCl2溶液

(3)d为苯,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入苯之前对电解液c应作简单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在较短时间内看到白色沉淀,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改用稀H2SO4作电解液

B.适当增大电源的电压

C.适当减小两极间的距离

D.适当降低电解液的温度

(5)若c用Na2SO4溶液,当电解一段时间后看到白色Fe(OH)2沉淀,再反接电源电解,除了电极上看到气泡外,另一明显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