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2511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第110套.docx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第110套

开滦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注意:

在答第Ⅰ卷(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好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等信息。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愆期(yán) 垝垣(ɡuǐ) 陨落(yǔn) 帷裳(chánɡ)

B.处理(chù)颤栗(zhàn)霎时(shà)蓊蓊郁郁(wěnɡ)

C.混沌(dùn)落蕊(ruǐ)房檩(lǐn)揠苗助长(yà)

D.曲折(qū)茎叶(jìnɡ)倩影(qiàn)纤尘不染(x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尔卜尔噬 夙兴夜寐 信誓旦旦 雨雪霏霏

B.鸷鸟不群 芳泽杂揉 屈心抑志 欲盖弥彰

C.踯躅不前 情投意和 窈窕无双 藕断丝联

D.夙兴夜寐靡室靡家妖童媛女方枘圆凿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B.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C.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D.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

“成功啦!

(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

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

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狗为人类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即使是作为宠物的小巴儿狗,大的能耐没有,但它们的乖巧和聪明,给人们增添生活的愉悦和乐趣,怕也是罄竹难书。

B.朱光潜幼年常蹲在教室窗下听父亲讲课,一次被父亲无意间发现,便让他登堂入室,成了父亲最年幼的学生。

C.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D.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有着浓厚的崇拜女性的审美情趣,他塑造的女性形象几乎个个给人以美的感受,但他笔下的男性形象就相形见绌了。

6.根据文意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把正确句序的序号填入句中横线上。

(3分)

有人说:

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往往是孩子提出的问题。

因为他们的问题是真正的心灵问题、哲学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哲学最终成了极少数对问题穷追不舍的人的专利。

②大人们往往回避问题,或只分析问题。

③于是,哲学思想便在这种环境中很快地夭折了。

④而孩子们的问题又往往把真理性问题一丝不挂地揪出来,让大人们很尴尬。

⑤而孩子们往往因为大人们没有给出答案而沮丧,放弃了对问题的追问。

A④②⑤③①B④②③①⑤C②①③④⑤D⑤③①④②

7.下列句子中“相”的用法表示“动作偏指一方”的一项是(  )

A.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B.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9.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替:

替换。

B.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

荒唐。

C.长太息以掩涕兮太息:

叹气,叹息。

D.忍尤而攘诟尤:

指责,责骂。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B.《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全诗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来叙事,人们将其与北朝《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

C.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人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楚辞》指刘向辑录的屈原作品集。

D.朱自清,字佩弦,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散文集《背影》

二、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1-15题(共18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

“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

“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

项王乃许之。

良因说汉王曰: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乃使良还。

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良亡,间行归汉王。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

“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良进曰:

“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

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

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

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

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

“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

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

“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

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

”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以:

依靠,凭借。

B.愿沛公且留壁壁:

营垒,军营。

C.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啖:

吃,这里是以利引诱的意思。

D.不如因其解击之解:

通“懈”,松懈。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沛公之从洛阳南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C.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郤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D.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秦王还柱而走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良运筹帷幄的一组是(  )

①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良引兵从沛公

②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③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

④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⑤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⑥未尝特将也。

常为画策臣

A.①②⑥   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

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

在峣山下的秦将上当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考虑到士卒会听从,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取得大胜。

C.张良足智多谋。

败峣下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知道激流勇退。

高帝对他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于是被封为留侯。

第Ⅱ卷(非选择题,108分)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每小题3分,共6分)

(1)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

(2)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

三、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6~17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汝,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汝,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16.赋、比、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用了哪种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什么形式?

请概括这种形式的好处。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背诵(每空1分,共7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

(3),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4)题。

(18分)

超山的梅花

郁达夫

①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

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

②在古代可不同。

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

原因是那时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

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杭州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③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

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

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

④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叉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⑤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明堂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⑥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

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

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

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才行。

⑦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

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⑧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

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

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

诸记载的不虚。

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是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⑨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

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

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

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

(原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以游踪为线索,把超山的梅花、超山的地理位置和超山的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B.塘栖地处水乡,耕地不多,因而乡民多种果树以谋生,故而才会有如此多的梅林,并非乡民趣味高尚,学林和靖梅妻鹤子的缘故。

C.文章字里行间处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以及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文章先叙述后议论,或虚或实,唤起了你的遐想,引起了你的共鸣,使你也想去超山作一次探梅访古的游览。

E.文章笔触清丽而又饱含深情,语调悠闲而能叙事状物,有着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然后令人掩卷难忘。

(2)文章①②段使用了什么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的内容。

(4分)

(4)请探究文章的结尾为什么要写塘栖镇。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题(9分)

20.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4分)

本报广州2月18日电今天,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篮球协会联合主办,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办的“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活动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

活动中,由外来务工子女、少年宫学员组成的广州市少年宫希望篮球队,还与CBA全明星队员进行了一场友谊赛。

“CBA与我共成长公益计划”是由中国篮球协会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发展成立,旨在资助贫困青少年文化体育事业,传播公益理念和篮球文化。

据广州市少年宫党总支部书记李约坚透露,广州市少年宫为此将在篮球兴趣班增设免费名额,为热爱篮球但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孩子们提供训练机会。

(摘自2012年2月19日《中国青年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语句,使前后文内容连贯、句式整齐。

(5分)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道道的河川,我们看到:

楚大夫沉吟泽畔,忠心不改;________,________。

他们都选择了永恒:

纵然身沉大江,也不随波逐流,这是执著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请以“微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高一12月考试语文答案

1、答案:

C解析:

A.“愆”应读qiān;;B.“处”应读作chǔ;D.“茎”应读作jīnɡ。

2、答案:

D解析:

A.噬—筮;B.揉—糅;C.和—合,联—连。

3、答案:

D解析:

“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前应加“叫”或“让”字,使与前文的主语“我”相对应。

4、答案:

A5、答案:

D6、答案:

A

7、答案:

A解析:

此题考查对有特殊用法的实词的理解。

A项,用在动词前,偏指一方,相当于“你”;B项,相对;C项,互相;D项,互相。

8、答案:

C解析:

此题考查古今异义。

A项,共事:

古义,共同生活;今义,一起工作。

B项,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今义,随自己的意志行动。

C项,古义和今义都是誓言诚实可信。

D项,泣涕:

古义,泪水;今义,泪水和鼻涕。

9、答案:

A解析:

替:

废弃。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

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

沛公从雒阳向南穿过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

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

“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

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

希望沛公暂且驻留营垒,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饷,在周围的山上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

”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

张良说:

“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

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

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了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派人请领汉中地区。

项王就答应了。

张良趁机劝汉王说:

“大王为什么不烧断所经过的栈道,告示天下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

”于是派张良回去。

他一边走,一边烧断了栈道。

项王因此消除了西面对汉王的忧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国。

张良逃跑了,从小路偷偷归依汉王。

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

“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

”张良进言说:

“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

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

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

”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

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

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

这年秋天,汉王追击楚军到了阳夏的南面,因战斗失利而坚守固陵,诸侯们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没到。

张良劝说汉王,汉王采用了他的计谋,诸侯们才都来到。

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

高帝说:

“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

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

”张良说:

“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

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身体多病,便施行道引之术,不食谷物,闭门不出一年多。

恰逢高帝驾崩,吕后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强让他吃饭,说:

“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那样短促,何必自找苦吃到如此地步啊!

”留侯不得已,勉强听从吕后的话而进食。

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6、答案 通篇采用“比”的手法,作者把剥削阶级比作偷吃劳动果实的大老鼠,活画了他们可憎可鄙的贪婪嘴脸,揭露了他们的凶残本性。

17答案 重章叠句;既充实了诗的内容,开拓了诗的意境,又表达了强烈的愤恨的感情.

18、略

22、写作

微笑不仅是一种笑的方式,而且是和善、宽容、乐观、坚强等心理品质的表现,考生从这些角度立意都将被视为符合题意。

材料对我们打开思路也很有帮助,它从顺境、逆境、矛盾三个方面诠释了微笑的意义,这也是我们联系生活,阐发感悟的出发点,选择一点,生发开去,便可妙手成文。

当然,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微笑更多的意义:

一个微笑,能点燃生命的火花;一个微笑,能打开久闭的心扉……只要与微笑相关,都可以采撷入文。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表达思想。

①记叙文。

可以将美丽的微笑置于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故事情节之中,在生动的叙述描写中展示微笑的魅力。

②抒情散文。

选取不同时间、地点、人物的微笑,发掘其中的精神内涵,或赞美其化解矛盾、沟通人心的力量,或抒写自己对微笑的追求。

③议论文。

微笑带来自信,微笑带来力量,微笑产生友情,微笑创造幸福……可以从一个或几个方面用富有文采的语句展开议论。

 

例文:

微笑看生活

辛欣

人生在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何为苦,何为乐?

其实也不过见仁见智而已。

同样一件事情,可以将其视为苦,也可以将其视为乐,决定的因素只在于你的态度与看法。

古时候,有一位绰号叫“哭婆”的老太婆,雨天时哭,晴天时她也哭。

一天,一位年轻人忍不住问道:

“老婆婆,您为什么总是哭呢?

”老太婆说:

“因为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嫁给卖伞的。

天气好的日子我就想到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日子我就想到大女儿,雨天一定不会有顾客上门了。

”年轻人听后,不禁道:

“您应该想,晴天时,大女儿店里的生意会很好;雨天时,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才对呀!

”从此,好哭的老太婆再也不哭了,无论晴天还是雨天,她总是笑嘻嘻的。

天气同样有阴晴,老太婆的心情却由阴云笼罩变为风和日丽,因为她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天气的阴晴。

心态决定着“苦”和“乐”。

每件事情,有得必有失,我们该为得而高兴,还是为失而悲哀呢?

这就取决于你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

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功名富贵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不知有多少,困难也在所难免,要面对的事情总要面对,为何不笑着面对,而要哭着面对呢?

如果你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也将微笑着面对你。

有一位农夫,一日在山野中挖到一尊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很为他高兴。

可是,农夫却闷闷不乐,终日愁眉苦脸地坐着。

于是亲戚们问他:

“你已经成了富翁了,还有什么忧愁的呢?

”农夫说:

“唉!

因为我得不到另外十七尊罗汉。

”其实,贫与富,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知足。

苦与乐不也正是如此吗?

有道是知足常乐,如果贪得无厌,拥有得再多,也没什么乐趣可言。

人在生活中总免不了遭受挫折。

但是,换个角度看,与困难作斗争本身就其乐无穷。

只要体会到这一点,苦与乐就会融为一体,只有懂得品尝生活中的苦,才能真正体会到乐,从而化苦为乐,这样的生活才能永远快乐。

点评:

文章的亮点有三:

一是以设问开头,观点明确。

二是选材恰当,两个事例既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思想内涵和启发作用。

三是能够辩证地分析“苦与乐”的关系——用知足的心态来对待自己所拥有的,就会常乐;懂得品尝生活中的苦,才能真正体会生活中的乐,才能永远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