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222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docx

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北师大版)

  www.5y

  kj.co

  m  1.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区别是春秋战争为了争霸,战国战争为了兼并

  2.最早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并铸造九鼎象征九州的人是大禹

  3.王位世袭制的特点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家族天下

  4.春秋五霸指的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5.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秦、赵、魏、韩

  6.战国时期指的是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7.晋文公称霸的关键战役是城濮之战

  8.楚庄王问鼎中原,“鼎”代表的是王权

  9.春秋时期指的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0.春秋五霸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

  1.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之为合纵

  2.战国的得名原因是各大诸侯国连年征战

  3.三家分晋后,晋分为韩、赵、魏

  4.秦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之为连横

  5.战国七雄中位置处于最西边的是秦国

  6.齐桓公确立霸主地位的标志是葵丘会盟

  7.我国第一个朝代是夏朝

  8.大禹“父传子,家天下”后,取代禅让制的制度是王位世袭制

  9.我国的奴隶社会包括夏朝、商朝、西周

  20.齐桓公最先称霸最重要的原因是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21.春秋的得名原因是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

  22.家天下的历史开始的标志是夏禹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夏启

  23.最早拥有军队、刑法、监狱等完备国家机器的是夏朝

  24.商朝的政治开始稳定下来,造成这一局面的事件是盘庚迁都

  25.西周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决战是牧野之战

  26.灭亡西周的少数民族政权是犬戎

  27.夏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夏桀的暴政

  28.商朝又被称作是殷朝

  2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建立者是大禹

  30.商朝的都城在殷(今天河南安阳)

  31.西周著名的昏君,烽火戏诸侯的是周幽王

  32.发明“炮烙之刑”的暴君是商纣王

  33.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除了对社会的破坏作用外,其进步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

  34.建立商朝的国君是商汤

  35.说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夏朝拥有完备的国家机器,有阶级压迫的工具

  36.东周时期分为两段,分别是春秋和战国

  37.西周推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周王的统治

  38.奴隶社会区分尊卑等级的依据是血缘亲疏关系

  39.西周时期主要的劳动者是平民阶层

  40.奴隶的主要是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

  41.奴隶社会里,统治阶级的统治手段有军队、刑法、礼仪教化

  42.西周时期,全国土地的所有者是周王

  43.西周时期,贵族和平民只拥有对土地的使用权

  44.我国的人工灌溉开始于西周

  45.西周的统治阶级有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6.西周的都城是镐京(今陕西西安)

  47.贵族犯法后,要想免刑,可以采取的方法是交纳赎金可免刑

  48.古代将周边四方的少数民族称为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49.西周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

  50.西周按照血缘关系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的制度叫宗法制

  51.西周时期,国家的主要大事是祭祀和打仗

  5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周王授民授疆土,诸侯对周王宣誓效忠

  53.根据生产工具不同,我们将原始社会称作是石器时代

  54.根据生产工具不同,我们将奴隶社会称作是青铜时代

  55.根据生产工具不同,我们将封建社会称作是铁器时代

  56.奴隶社会的祭祀包括祭祀社稷和祭祀祖先

  57.奴隶社会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的是平民阶层

  58.最能体现奴隶社会奴隶主的残酷的是杀殉和陪葬

  59.奴隶社会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统治手段是礼仪教化

  60.齐桓公提出的著名的外交口号是尊王攘夷

  1.战国时期各国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确立封建统治

  2.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是在

  春秋时期

  3.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是

  春秋时期

  4.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

  战国时期

  5.孔子的思想主要有

  仁和礼

  6.商鞅变法后,要想获得爵位的最好方式是

  建立军功

  7.商鞅变法的时间是

  公元前356年

  8.商鞅变法后,要想免除徭役、获得奖励可以通过

  多种粮食多织布

  9.商鞅变法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

  建立县制

  0.秦国贵族都讨厌商鞅变法的原因是

  商鞅以军功为标准授予爵位

  1.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

  2.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秦孝公

  3.商鞅变法后,要受到严厉处罚的是

  经商致贫的人

  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的决定性因素是

  铁器牛耕的广泛应用

  5.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6.牛耕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战国时期

  7.秦国一跃成为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最重要原因是

  商鞅变法

  8.推崇法治和中央集权,主张变法强兵的思想家是

  韩非子

  9.孔子的思想中适合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0.墨子的主要思想是

  兼爱非攻

  21.孙子的军事名言有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2.古书将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称为

  千耦其耘

  23.提倡对立统一、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老子

  24.我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各个学派被合称为

  诸子百家

  25.战国时期对各国影响最大的思想派别是

  法家

  26.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7.提倡民贵君轻、施行仁政的思想家是

  孟子

  28.提倡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对立统一的派别是

  道家

  29.我国最早创办私学的人是

  孔子

  30.战国七雄中,处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诸侯国是

  齐楚秦燕

  31.我国已知最早、最成熟的文字是

  甲骨文

  3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的朝代是

  商朝

  33.青铜器主要的用途是

  祭祀和打仗

  34.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在生产力方面最大的进步是

  青铜器的使用

  35.商朝最发达的手工业是

  青铜器制造业

  36.目前世界已知最大的青铜器是

  后母戊鼎

  37.都江堰修建的时期是

  战国时期

  38.都江堰的修建者是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

  39.都江堰的地点是

  四川成都岷江流域

  40.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

  防洪和灌溉(今天还有旅游的作用)

  41.都江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宝瓶口

  分水鱼嘴

  飞沙堰

  42.战国时期的编钟出土于今天的

  湖北随州

  43.战国编钟主要使用的场合是

  祭祀和宴会

  44.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金文或铭文

  45.甲骨文主要刻在

  龟甲或兽骨上

  46.青铜器的主要成分有

  铜锡铅

  47.发现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地点主要都在

  河南安阳的殷墟中

  48.四川成都被称为是天府之国,主要得益于

  都江堰

  49.战国编钟从制造材料来讲,属于

  青铜器

  50.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是

  公元前2070年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

  51.用甲骨文记载的商王室的占卜内容,被称为

  卜辞

  52.我国文字的源头是

  甲骨文

  53.按照六分法,人类社会的先后发展阶段分为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54.都江堰中,用于灌溉的是

  内江

  55.都江堰中,用于分洪的是

  外江

  56.都江堰中,具有泄洪排沙功能的部分是

  飞沙堰

  57.孔子的弟子将孔子的言论整理成了一本书,这本书是

  《论语》

  58.都江堰中,用于对江水进行分流的是

  分水鱼嘴

  59.我国现在推行的县制,最早开始于

  商鞅变法时期

  60.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指的是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确立封建统治

  www.5y

  kj.co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