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4205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9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五单元第22课祭十二郎文

第22课 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

读韩愈

当我手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佞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

如果在韩愈被贬时又有人出来为之抗争呢?

历史会怎样改写?

还有在韩愈到来之前潮州买卖人口、教育荒废等四个问题早已存在,地方官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任又一任,其任职超过八个月的也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谁去解决呢?

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解决了这些问题,历史又将怎样写?

但是没有,什么都没有。

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悄悄地徘徊。

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自 勉

1.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礼记·乐记》

赏读:

音乐推行以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

(人们听到肃穆、高雅的音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2.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赏读:

桑榆:

日落时,其余光留于桑榆之上,故桑榆指晚暮,也借指人的晚年。

本句以绚丽的晚霞为喻,用劝勉的口吻,表现出老当益壮、力求进取的精神。

3.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

赏读:

努力去做的人就可以成功,努力前行的人就可以达到目的地,也就是说事在人为。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监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而又称“韩吏部”。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他的《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优秀散文丰富了他的文学理论。

他的诗歌雄健、壮丽,摆脱了大历以后平庸的诗风,然而有些诗作险怪、生僻和晦涩,且不够流畅。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著有《昌黎先生集》。

他的散文气势奔放,雄健浑厚。

2.背景简介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而后由兄嫂抚养长大。

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

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

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很少与十二郎见面。

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预习作业

1.字音识记

①殁(  ) ②孥(  ) ③嗣(  ) ④薨(  )

⑤飨(  )⑥殒(  )⑦怙(  )⑧窆(  )

答案 ①mò ②nú ③sì ④hōnɡ ⑤xiǎnɡ ⑥yǔn ⑦hù ⑧biǎn

2.古今异义

①将成家而致汝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与汝俱少年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志气日益微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古义:

安家 今义:

结婚 ②古义:

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今义:

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③古义:

精神 今义:

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 ④古义:

多少(日子) 今义:

几何学 ⑤古义:

成长立业 今义:

(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3.通假字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羞”通“馐”,美味食物 ②“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③“世”通“逝”,死 ④“兆”通“垗(zhào)”,墓地 ⑤“敛”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 ⑥“曷”通“何”,什么 ⑦“已”通“以”,表示时间的界限

4.一词多义

(一)实词

(1)终

①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

②无以终余年(    )

③如不能守以终丧(    )

④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

⑤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

⑥终当久与相处(    )

答案 ①又 ②结束、度完 ③终了、完毕 ④终了、完结 ⑤最后(一定) ⑥终于、终归

(2)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    )

②诚知其如此(    )

③所谓天者诚难测(    )

答案 ①诚意 ②果真,如果 ③确实,实在

(3)省

①不省所怙(    )

②汝来省吾(    )

答案 ①知道 ②探望

(4)长

①吾少孤,及长(    )

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    )

③长吾女与汝女(    )

答案 ①长大,动词 ②年长,形容词 ③养育,动词

(5)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    )

②死而有知(    )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

答案 ①预知 ②知觉 ③知道

(6)信

①其信然邪?

其梦邪?

(    )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

③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

④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⑤烟涛微茫信难求(    )

答案 ①真实,确实 ②相信 ③信用 ④随意,随便 ⑤实在,的确

(二)虚词

(1)以

①未始以为忧也(    )

②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

③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

④使者妄称以应之耳(    )

答案 ①把 ②因为 ③在 ④来

(2)之

①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

②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

③佯狂不知所之者(    )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⑤告汝十二郎之灵(    )

答案 ①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②主谓之间 ③到

④代词,事情 ⑤的

5.词类活用

①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将成家而致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②动词使动,使……夭折

③名词用作动词,继承……的事业 ④动词使动,使……来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⑥使动,使……丧亡

6.文白对照

结构图示

重点突破

一、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这些事都与文章主旨(吊十二郎之死)密切相关,穿插其中,形成行文的曲折。

第4段写自己未老先衰之象,意在为下文蓄势,也就是用自己之将死而竟不死,反衬出十二郎之不应死而竟死的尤其可哀。

“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这不合情理,故更让人难以接受。

第6、7段又言己之衰、子孙之弱,不仅写出十二郎辞世后家境的凄凉,也更突显了作者因十二郎之死而生的极度悲伤之情。

二、十二郎已死,为什么作者还要反反复复地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第8、9段)?

反复诵读,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出作者对十二郎忆念之深。

第5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

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四个“也”字和五个“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