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41655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docx

教案《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归去来兮辞》

教材分析

必修5第二单元选取的四篇文章属于古代抒情散文,这四篇文章代表了各时代的散文成就。

《归去来兮辞》是魏晋时期辞赋的典范,篇幅虽短小,然则结构安排严谨。

散体序文重在叙述,韵文辞赋则全力抒情,语言平淡、朴素、自然,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所以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赞誉道: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同时,此文对后世的山水田园文学流派与士人的隐逸文学有深远影响。

开展本课,须让学生在理解基本文意时,运用基本的(韵文)鉴赏方法去感受辞赋之美,进而真正读懂陶渊明写作此文的内心情感和人生价值取向,有余力者再深入探究陶渊明此文的非凡成就和影响。

学情分析

完成必修1-4册后,学生的古诗文基础相对较好。

学生已能凭借课下注释和相关学习资料,对一篇古诗文的基本字词和文意进行疏通。

但他们仍缺乏对古诗文的真正鉴赏和审美,以及背后情感的解读。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尤其是单元首篇的《归去来兮辞》,篇幅短小,言近旨远,可为之后的几篇文章学习奠定基础。

在字词方面,相对容易,学生没有太大的自学障碍。

虽接触过《离骚》和《赤壁赋》,学生对掌握这篇辞赋的特点仍有困难,主要表现在文本解读的艺术鉴赏手法,诸如意象解读、炼字、用典、辞赋的句式、语音修辞、章法结构等。

这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着重引导。

最终,使学生理解本辞赋背后作者的情感,达到单元设置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疏通本文的基础语法知识点,从而掌握文意,学会翻译辞全文。

2.析读本文的经典句子,了解辞赋文体的一般特点,学会使用相关艺术手法鉴赏辞赋的美感:

炼字、用典、叠音。

3.探究本文的内容,学会分析文字背后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

析读本文的经典句子,了解辞赋文体的一般特点,学会使用相关艺术手法鉴赏辞赋的美感:

炼字、用典、叠音。

难点:

探究本文的内容,学会分析文字背后作者的内心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5.1第二学时(详案)

5.1.1教学目标评论.

1.通过文本鉴赏的方法,掌握本文中主要的艺术手法“炼字”、“用典”、“叠音”等

2.通过文本细读的分析,围绕“归”字,分析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即忧与乐。

3.通过文本的整体感知,探究作者的“归之志”,即理解作者的生命价值取向。

5.1.2学时重点.

通过文本细读的分析,围绕“归”字,分析本文中作者的情感,即忧与乐。

 

5.1.3学时难点评论.

通过文本的整体感知,探究作者的“归之志”,即理解作者的生命价值取向。

5.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评论.

刚刚过去的是中国传统中秋佳节,千年前的苏轼写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至今传唱不衰。

词中有句曰: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写此文时,在1076年,时年四十一岁,他发出“归去”的追问,这是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探寻。

在早他六百多年前的东晋,有一位他很仰慕的诗人,早已开始探寻“归去来”。

他就是陶渊明和他的《归去来兮辞》。

今天,我们一起进入《归去来兮辞》第2课时的学习。

活动2【活动】赏析 I何以归

生:

全班诵读第1节

师:

大家课前已熟读全诗,你们觉得这首诗中,围绕哪个字眼展开?

讲得通俗点,就是哪个字眼对我们解读这首诗很重要?

生:

“归”

师:

大家的语感很不错,就是这个“归”字。

还记得我们在上1课时探究了一个问题“陶渊明为何要辞官归田”,大家从序言中总结了出来,做得很好。

老师在这将探究的问题简化为三个字“何以归”。

师:

请大家再认真阅读第1节诗,是否有语句提到“何以归”,即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

……思考……

参考答案:

“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师:

随机解读阐释。

a.对于农业社会的人来说,农事很重要。

所以田地荒芜了,要赶快回去整理,可以说“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直接原因.

b.让内心被形体役使,即形与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矛盾,回忆一下并序,陶渊明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他如何描述自己的?

是的“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

”他是热爱自然,并且不愿意让心灵被身体役使。

对照第1节中,接下去4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不谏:

不可挽回。

可追:

可以补救。

实迷途:

实在。

是非:

是,对的;非,错的。

这四句翻译为“领悟到过去的时光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日子可以补救。

确实误入歧途大概没有太远,发觉今日辞官是对的,过去出仕是错误的。

”此处化用了《论语•微子》: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是作者沉痛的自白、决绝的宣言。

今是昨非,前后强烈的对比,鲜明有力。

迷途未远,悔悟与庆幸的心情,溢于言表。

师:

刚刚,我发现大家在读诗的过程中,读出了一种欢快的心情。

是不是作者在诗句中确实表明了他的快乐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一起朗读2、3节诗。

活动3【活动】赏析 II归之情:

归之乐评论.

生:

朗读2、3节诗。

PPT放映2、3节诗(划分节拍)

师:

文中的这3节诗中,有哪些句子有透露出作者的“乐”呢。

找出你喜爱的告诉大家,并谈谈你的感悟。

问题:

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归田生活的乐趣?

请从1-3节中找出几句,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读欣赏。

此问题开展需注意:

①学生析读(感悟、概括谈):

引导学生自然地找到有关诗句,带学生赏析他们所找到的诗句,师总结乐的内容,以及2、3段(尤其第2段,意象、画面谈)②带领学生赏析辞赋的句式:

四六句。

(例谈言辞之美)

最后师总结:

辞赋艺术特色的知识点,更好突出诗人的情感——乐。

注:

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组句子。

a.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叠字)

b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炼字)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用典:

北郭先生辞聘)

d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e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f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叠字)

g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意动用法、名词活用动词)

师:

在同学寻读后,针对他们找到的答案,总结文本鉴赏小技巧

方法:

定位查读1.显性(直接抒情)具体操作:

找出原文里与题中所问的情感相近的词汇。

例:

表达乐的词汇有“欣”“悦”“喜”等

2.隐性(间接抒情)具体操作:

视原文而定,从细节描写、句式等。

例:

本文中的c、d。

重点赏析句子a、b、c

a.叠音:

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

叠音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例: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炼字:

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例: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c.用典: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c句化用北郭先生辞聘的典故,北郭先生,春秋时期楚国人。

精通诗书礼乐,有经纶济世之才。

据《韩诗外传》卷九载,楚庄王多次派人聘请北郭先生出来做官,皆被婉言辞却。

后来逃入深山隐居。

后人因以北郭先生指代隐居不仕的人。

文中另一处用典:

蒋诩归隐不仕(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小结:

归之乐:

初入家门、室中之乐、园中之乐、户外之乐

 

活动4【活动】赏析 III归之情:

归之忧评论.

师:

我们回到诗歌的题目“归去来兮辞”,注意这两个字“归去”,一般来说读到这样的字眼,你联想到的主人公心情会是如何呢?

你在通读了全诗的内容,作者所写的辞官心路历程,只有“乐”而已吗?

生:

摇头,称否。

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

诗人在本诗中只是表达了他辞官归田的快乐的心情吗?

请再细通读全诗,为你的观点找出相应句子作为依据说明。

参考答案:

第1节奚惆怅而独悲?

第2-3节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乐琴书以消忧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第4节胡为遑遑欲何之?

(真正快乐:

第2段,但在第2段末,已暗含淡淡忧伤的伏笔)

重点赏析: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意象:

云、鸟、景、松借物喻人

表达效果:

景物自然妥帖,毫无雕琢之感。

寄托深远,出则无心,归则有意。

师:

悲的缘由?

生:

回答……

师:

分别抓住1、3、4的开头三处疑问句式。

(顺带温习了一下,宾语前置、反问句)

“进亦忧,退亦忧。

”古代读书人归与不归;入世与出世;儒家与道家的一种思想纠葛。

【苏轼的例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回扣第1课时中,并序“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和魏晋的时代背景。

然则,作者最后打算怎么办呢?

活动5【导入】赏析 IV  归之志评论.

生:

有感情朗诵第4节诗。

(PPT第4节诗)

师:

作者最终的决定是如何?

他的人生态度是如何?

生答:

辞官归田

参考答案:

第1节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3节复驾言兮焉求?

第4节寓形宇内复几时?

曷不委心任去留?

以上几个句子,都属于反问句。

它们的共同表达效果:

加强语气,使得“归去”思想更鲜明

师: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陶渊明表达了:

志于归。

探究: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悲观还是乐观?

乐观说:

进与退,虽曾有盘桓,但经历仕宦生活,陶公认清其与己之自然质性相悖,终归洒脱放下。

决定过内心渴望的田园生活。

故诗曰:

“乐夫天命复奚疑?

悲观说年少时,曾有大济苍生之志,遂有《杂诗·忆我少壮时》。

然则东晋门阀制度下,风气黑暗,人生历程过半的陶公,在官场终为小吏,郁郁寡欢。

故诗曰: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师的一个解答:

乐也。

最终达观和超脱了!

活动6【讲授】小结 陶渊明其人评论

知识点回顾(PPT)

陶渊明,字元亮,田园诗人,后人称之为“_靖节先生_”。

又自称作“_五柳先生传_”。

他的诗平淡、朴素、率真

陶渊明,文如其人,正因为其”质性自然“,他选择回归最符合他天性的生活,回归田园,远离官场。

因而,用一个词去形容他的文化人格,莫过于”自然“二字。

活动7【活动】第3学时 预览评论.

1陶渊明文化人格与中国隐逸文化

“归”的汉字学解读及后世归隐名士故事

2陶渊明对后世古典文学的影响

唐宋山水田园诗歌例举

活动8【活动】板书评论.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人(心)何以归(形)

情归之乐归归之忧

志志于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