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9558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7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docx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共案

集体备课共案

再备设计(个案)

1《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的语言。

3.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

4.结合课文语段,想像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槐花图片,欣赏槐树、槐花的美丽。

重点出示“槐”字,“槐”指的是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蕾可以制作黄色染料。

花、果以及根上的皮都人中药。

2.导入:

(1)板书补充完整课题,读课题。

本课以“槐乡的孩子”为题,直接点出来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2)提问:

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一)出示阅读要求:

1.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你从课文知道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儿,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二)检查自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1-4)槐乡的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5-10)槐乡的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出示学习任务:

1.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

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预设一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

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2.槐乡的孩子可爱吗?

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可爱之处有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从对他们带着甜密的微笑进人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

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三、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样写得好处。

师引导学生重点领悟: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

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

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出示句子:

(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

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

(2)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

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配乐品味朗读,想像生动形画面。

四、欣赏评价,深化感悟

1.指名朗读自己喜欢段落。

2.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师小结:

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

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五、课外拓展

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

板书设计:

勤劳懂事

槐乡的孩子吃苦耐劳可爱

以苦为乐

 

2《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感悟: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生活再现

1.板书课题。

问:

看到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

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2.学生根据收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出示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

正确、通顺。

生:

评价朗读情况。

2.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弄不懂的问题。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交流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忆内容巩固认知

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味词句走进文本

出示学习任务: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读一读,画一画。

2.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自读自悟。

1.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2.读一读,体会感情。

板书:

吃惊

(三)、朗读体会“不顾一切”

1.书上还有表达它“不顾一切”意思的词语,自己找一找。

联系上下文,寻找近义词。

不顾什么?

(一切指什么?

为什么?

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

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

“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它要拼命的!

3.马蜂是一个怎样的马蜂?

师小结:

作者由于强烈的好奇,引发了一个冲动,结果被马蜂蜇了,事隔多日,作者的伤好了,他惊恐稍定,但心情沉重了,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

渴望

三、朗读感悟升华主题

齐读课文:

你们看,作者的心情被描写得多具体呀!

从盼望马蜂归来到仿佛看到了希望,接着又是大失所望,在结尾,作者的渴望,似乎打动了马蜂,它们又回来了。

望着这一切,作者按下决心,他说: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思考:

从题目来看更应该是不再做一件伤害马蜂的的事,那怎么作者又说是: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小组讨论

总结:

每一只马蜂都是富有激情的生命,来到世间的生命都有无限的生机,人与人要和睦相处,才能有和谐的关系。

四、联系实际指导生活

1.小组交流:

你做过、见过或听说过随意伤害生命的事吗?

学了本文之后,你怎么看这件事?

2.学生交流师小结:

作者从生活中一件难忘的事情,悟出这个道理,希望大家记住文章,记住与旁人和谐相处。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好奇吃惊愧疚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3颤抖的羽毛

教学目标:

1、学会略读课文,通过略读了解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3、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4、结合课文,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重点词句,理解题目“颤抖的羽毛”的含义

难点:

联系实际体会“自悟、自省”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一个淘气的孩子所干的一件淘气的事—“捅马蜂窝”,这节课还有一群淘气的孩子在等着我们去认识,他们又闯了什么祸?

赶紧打开书,学习第三课。

二、出示思考,初读课文。

读文思考: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3、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

指名2~3名同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生共同将内容概括为小标题并板书“美好愿望”、“捉鸡拔翎”、“捞鸡上岸”、“真诚弥补”。

三、深入探究,重点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大公鸡和“我”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

生可能回答:

大公鸡羽毛漂亮、动作敏捷、掉进水池时很可怜、

很无助……“我”很淘气、做事不计后果、知错就改、懂得弥补自己的过失等等。

并读出相关语句。

师随机板书。

2、指导朗读:

用朗读把你的理解表达出来。

生读找出的句子。

(学生一定会记住,他们不会忘记大公鸡落水后害怕、无助的样子,他们明白好不容易换回的信任不能再失去。

3、想想课文的题目为什么叫“颤抖的羽毛”?

4、你觉得大公鸡应该原谅“我”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回答。

四、总结升华。

师:

同学们真是有爱心的,宽容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因为我们的错误伤害到了别人,我们就应该及时真诚地想办法去弥补自己的过失,这样就会重新得到别人的信任。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

1、写写我的淘气事。

2、大公鸡我想对你说……

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练写。

3、如果你是本文主人公,会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吗?

板书设计:

颤抖的羽毛

美好愿望攀比

捉鸡拔翎后悔

捞鸡上岸愧疚

真诚弥补原谅

 

4《少年闰土》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一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希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课文中“我”的外貌,体会不同身份人物的不同穿着和外貌。

教学的重点难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2、理解: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

”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补写“我”的外貌。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大家了解鲁迅吗?

看过那些鲁迅写的作品和有关与他的故事。

(生说……)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朋友。

出示课题“少年闰土”本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

二、启发定向,选择目标。

老师引导:

请大家根据课题,想象课文中的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再根据课题、单元的主要目标和课后的习题,确定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学生列举,老师归纳出主要问题:

A:

课文写了少年闰土的哪几件事,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B:

课文是怎样写闰土的?

C:

根据单元目标,课文的几句难理解的句子,我们采用怎样的方法去理解,含义又是什么?

D:

作者在课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小组合作,自主释疑

1、选择几个问题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学生字和新词。

2、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小伙伴,讨论自己学不懂的生字和新词。

3、选自己认为最难的生字和新词,说说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哪些需要提醒同学们,逐一交流。

在黑板上重点交流一些不常见的字词(视学生掌握的情况而定):

祭祀忙月秕谷鹁鸪……

四、作业

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选择生字、新词抄写。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通过初读课文,认识了一位活泼可爱的海边的农村少年——闰土,那么通过学习,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指名发言)

2、出示学习目标:

(1)闰土向我讲了那些稀奇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

(2)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

(3)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

(4)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二、重点学习四件事,品读、感悟。

引入:

闰土是一个多么可爱的海边的农村少年呀!

“我”喜欢闰土是因为什么呢?

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例: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2、快速阅读6——16自然段说说闰土向我讲了那些稀奇事?

在这四件事中,你最喜欢哪件事?

请你像闰土那样,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

交流板书(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3、说说你准备怎么学这几事?

可以用什么方法学?

(有感情地朗读,边画边读,角色扮演互相说……)(学生选择学习方法)

4、让学生按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这四件事。

选择自己最喜欢交流的伙伴进行交流。

可以按课文的顺序来学,也可以先挑一件自己最喜欢的事先来学。

(选择学习内容)

教师引导,集体评议:

A:

雪地捕鸟(角色扮演)

师:

闰土啊,你会捕鸟吗?

能不能帮我捕鸟呀?

生:

……

师:

快教教我怎样捕鸟?

生:

……

学生评价,评价标准:

说清楚,有感情,能吸引人。

有感情朗读

B:

用类似的方法学习瓜地刺猹、海滩拾贝、海边看鱼

教师引导,朗读瓜地刺猹时要读得轻一些,读出当时的

情景,读其余两件事要有声有色。

学生评价。

C:

说说少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

用课文中的话

来说。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1、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读。

(启发引导:

月夜下,少年闰土怎样去刺?

2、课件出示刺猹图,仔细观察,划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闰土刺猹的?

3、自由练读。

过渡:

闰土真是见多识广,那么,“我”和“我”的朋友们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又是怎样的?

请找出有关的句子

三、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啊!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引导课堂争议:

“课文中的‘我’与闰土相比,到底谁的知识更多?

1、全班交流,综合意见。

(“四角天空”说明“我”和那些地主少爷们生活小,知识面狭窄。

这些话表达了“我”对闰土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不满。

2、联系上下文,自由独立思考课件上的问题。

3、找自己在班级里最喜欢的同学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我”:

书本知识丰富。

少年闰土:

生活经历丰富,见多识广。

四、理解闰土的外貌

1、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想一想:

外貌与生活环境有什么联系?

2、教师读:

“他正在厨房里,一张圆脸,头戴一顶帽子……”让学生听,把老师漏读的字用铅笔轻轻划去,比较着读,仔细品味有何区别。

3、讨论交流(紫色说明闰土生活在大海边,身体十分健康;小毡帽说明闰土生活在农村;银项圈说明闰土的父亲十分疼爱他;)

4、师生小结:

人物的外貌、打扮、穿着和生活环境、身份有密切的关系。

五、引导进行自主迁移。

过渡:

“我”生活在高墙大院里,闰土生活在大海边,生活环境有很大差别,除了这一点,“我”与少年闰土之间还有那些区别?

师生讨论、小结,教师板书。

(身份不同;穿着、打扮不同;外貌不同……)

1、引导迁移

作者在课文中为什么没有写“我”的外貌呢?

是不是作者鲁迅忘了写呢?

请你根据刚才我们讨论的结果和课文中“我”的身份,把“我”的外貌补写完整。

2、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展开讨论。

3、补写。

4、交流、修改。

5、教师出示下水文:

“瞧!

那不是地主家的小少爷吗?

头戴瓜帽,长得又白又胖,脑后拖着一条长辫子,走起路来大摇大摆的。

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一双乌黑的眼睛,似乎提不起一点精神……”

6、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六、结课,拓展。

“我”与闰土分别之后,会不会再见面呢?

三十年后,“我”和闰土又见面了,想象一下,可爱的闰土会变成什么样?

(投影片出示成年的闰土的形象教师介绍)

说说健康、活泼、可爱的少年闰土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伙伴,进行研究,寻找当时社会的背景资料,研究少年闰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板书设计:

少年闰土“我”

外貌紫色圆脸

戴小毡帽出身农家少年地主少爷

项戴银圈

瓜地刺猹

海滩拾贝

生活经历雪地捕鸟四角天空

海边看鱼

 

5*偷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农村的一些口头用语,体会不同语言风格的魅力。

3.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农村孩子的调皮、纯真和可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孩子们的玩劣而善良的本质。

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或演一演的形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感受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以疑促读(6—8分钟)

(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偷”是什么意思?

毛头娃崽为什么“偷”瓜?

怎样“偷”瓜?

结果又如何呢?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交流读文收获(7—10分钟)

(一)指名读文,同学互相纠错。

(二)课件出示:

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勾画批注,感悟人物形象(10—15分钟)

文中的毛头娃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上批注。

预设:

(一)声东击西,机智聪明。

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

(二)倔强任性,淘气顽劣。

大人管一管,娃崽变越作践瓜田。

(三)调皮捣蛋。

娃崽老远啃着瓜,拍手笑。

(四)淳朴、善良、厚道。

“三奶奶,善财叔让俺们送瓜给您吃。

“三奶奶,善财叔说这几天忙不开,过些天来看您。

(李善才:

性子暴躁无计可施,从那看出来的?

四、自读自悟,深入体会重点。

(10—15分钟)

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以下几句话:

(一)李善才就看瓜,看不住,一愣神……这边早有几个娃崽抱着大西瓜跑远了。

(课件出示)

1、想象当时的情景。

2、让孩子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读。

(二)李善才不知自己怎样扑进屋子,跪倒在三奶奶跟前。

他喊:

“娘啊,我混!

”(课件出示)

(让学生体会李善才在三奶奶面前的心情变化,并挖掘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李善才心中的忏悔之情。

1、孩子们后来偷瓜的用途。

2、从李善才的一跪一喊,你想到了什么?

3、推想一下三奶奶和李善才之间的故事。

4、课件出示母亲图片。

(相机播放fiash歌曲《母亲》)

5、让学生畅谈感受。

6、带着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李善才心中的忏悔之情。

(三)行路人经过瓜田边,说:

“善才你这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

”李善才说:

“那敢情是。

”(课件出示)

1、猜想一下为什么李善才地边的瓜侍弄得比地中的好?

预设:

一是故意侍弄好,为孩子们的“顽劣”提供空间;二是孩子们不再搞破坏,才使地边的瓜长得更好。

五、想象情景,改编剧本。

(5—8分钟)

让学生结组,分角色,准备台词,演一演。

(通过演一演的形式,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六、课后练笔,延伸生活。

(1—2分钟)

想一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写一写。

如果没有,你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

写一写。

(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5.偷瓜

孩子淳朴善良李善才

倔强任性无计可施

淘气顽劣性子暴躁

调皮捣蛋

 

6古诗二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认识“亦、妆”等生字。

议解tth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体验诗句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3、有感情朗读并尝试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体验诗句情感。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像古诗描绘的画面,体验诗句情感。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师播放西湖美景图。

师:

你们看了这样的美景有什么感受?

师:

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全班再次齐读课题)

师: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诗人苏轼。

二、初读感知,出示学习目标。

(1)自由读诗。

要求:

读正确、通顺。

(2)借助注释,弄得诗句意思,并说说西湖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三、细读诗句,汇报交流。

汇报:

这首诗先写了晴天的西湖再写雨天的西湖,那哪一句是描写西湖晴天的情景哪一句是写雨天的情景呢?

1、学第一句诗

师:

在苏轼的眼中,晴天的西湖是怎么样的?

(水光潋滟)

师: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样的画面吗?

()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句诗句的意思。

(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

师:

晴天的西湖真美啊!

假设你就是苏轼,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此刻你正坐在西湖的凉亭中,迎着徐徐的微风,你惬意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

除了波光闪闪的湖面,你还会看到哪些美景呢?

(指名回答)(随风飘动的柳条、开得正艳的桃花、欢唱的鸟儿、鱼儿在水中嬉戏、人们在湖中荡舟……)

师:

看到如此美丽动人的西湖,你感觉诗人此刻的心情如何呢?

(带着体会个别读,全班读。

2、学第二句诗

晴天的西湖真美!

看着眼前的美景,诗人有些陶醉了。

看着看着,不知不觉,湖面上悄悄下起雨来,眼前的西湖已是另外一番景象。

齐读第二句

闭上双眼,想象一下雨中的西湖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指名回答)

诗人用一个词语来描绘这样的景象(山色空蒙)

概括雨中西湖的特点?

(奇)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雨雾迷茫的雨天的景色更加奇特)

3、学习第三四句

插入图片和资料(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贵妃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服,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如果西施戴上心爱的首饰,穿上华丽的衣裳,浓浓地装扮一番,看上去美不美——美;如果西施抹上淡淡的胭脂,穿着素雅的衣裳,看上去美不美——美。

诗人是怎么赞美的吧?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天生丽质,那我们的西湖呢?

老师这里啊,还有几幅图画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出示四季、白天黑夜的西湖)

西湖无论春夏秋冬还是白天黑夜,景色都这么奇异美丽,就像天生丽质的西子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还是那么美丽动人。

难怪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子,情不自禁的咏出这样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现在谁愿意读读这俩句诗,读出“美”的感觉。

(指名读。

全班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四句诗的意思。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不管是淡淡的梳妆,或是浓妆的粉黛总是很得体。

四、总结全文

苏轼笔下的西湖多美啊。

我们也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

诗人看到了如此天生丽质,无时不美的西湖,不得不由衷地感叹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全班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下西湖的美景。

(全班齐读)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山色即景抒情

阴柔之美

浓妆淡抹贴切比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诗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相象,感受六月西湖荷花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借助阅读相象,感受六月西湖荷花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

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二、出示学习古诗“四步法”。

(释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

三、学习古诗

第一步:

简介作者南宋诗人杨万里,他的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

第二步:

解释题意,指导朗读。

(1)“晓”是指什么时候呢?

(2)说说诗题的意思。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