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docx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
第三单元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
本课话题——精神
一、从课本中积累
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
“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
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
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
阿Q精神
阿Q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阿Q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为世人所运用。
阿Q是一个横遭压迫、备受屈辱的雇农流浪汉,他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己安慰自己,都自以为是“胜利者”。
阿Q性格中最为鲜明的病态特征,便是精神胜利法。
关于阿Q精神,黄修己教授有一段非常透彻又简明的论述:
“这就是他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嘲、自解、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
简言之,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
例如,他挨了人家的打,便用‘儿子打老子’来安慰自己,并自认为是胜利了。
由于这种病态精神的支配,他便永难振作起来以求自强,并永在屈辱中苟活。
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受尽屈辱的血泪史。
直到最后糊里糊涂地被杀,才在‘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呼喊中,完成了最后一次精神胜利。
”
“阿Q精神”通常是被那些需要胜利而又无法得到胜利的人用来维持自己精神上的平衡的一种药方,也可以称为一种自欺欺人的骗术,常常表现在走向没落的统治阶级的精神状态中。
其实它是一种生活中弱者的典型思想和精神,不只是中国有,其他国家也有。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舂米(chōng)
(2)譬如(pì)
(3)擎起(qínɡ)(4)孤孀(shuānɡ)
(5)托庇(bì)(6)下箸(zhù)
(7)醉醺醺(xūn)(8)虱子(shī)
(9)奚落(xī)(10)敌忾(kài)
(11)面颊(ji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角
(2)佛
(3)间(4)传
2.语境辨析法
(5)政府鼓励发展畜(xù)牧业,对牲畜(chù)存栏量多的养殖大户进行重点扶持。
二、写准字形
(1)
(2)
(3)(4)
(5)(6)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自轻自贱:
自己看不起自己。
(2)同仇敌忾:
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3)出言无状:
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4)踉踉跄跄:
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
(5)无可是从:
不知道该怎么办。
(6)怒目而视:
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要大发脾气。
[辨析正误]
对于他这种错误的做法,我们要同仇敌忾。
等他一到场,大家都怒目而视。
辨析:
“同仇敌忾”指对敌人仇恨,这里的对象成了“错误的做法”,显然不当。
“怒目而视”表示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要大发脾气,用在这里恰当。
(二)易混辨析
1.分辨VS分辩
填一填
①如何分辨网上真假银行呢?
公安部门给您支招,从五个方面识别。
②“我想并不是那回事,”露西尔不以为然地分辩道,“多半是因为在大战时他当过德国间谍。
”
辨一辨
分辨:
辨别、区分,多用于区别,用心或眼睛。
分辩:
辩白,解说,用于争辩是非曲直,用语言。
2.懊悔VS懊恼
填一填
①球队因裁判问题意外输掉比赛,主教练很懊恼。
②一身黄色囚衣,本该在校读书的赵某,忍不住为自己的无知和莽撞流下懊悔和歉意的眼泪。
辨一辨
懊悔:
重在“悔”,后悔,主要是责己。
懊恼:
重在“恼”,烦恼,或是对人,或是对己。
本文通过记叙阿Q的“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一、阅读开头至“然而阿Q很喜欢”,回答问题。
1.“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作者为什么要提及这一点?
参考答案:
连姓、名、籍贯都渺茫的人,可见其地位之低。
阿Q没有姓,没有名,也没有籍贯,那就是无可依靠,其悲惨处境自不待言。
2.“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
你算是什么东西!
”这句话表现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这是阿Q的名言,一副无聊、无能的嘴脸。
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总是用幻想中的胜利来安慰自己,嘲笑别人,可怜又可悲。
二、阅读“阿Q又很自尊”至“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回答问题。
3.“他付过地保二百文酒钱,愤愤的躺下了,后来想:
‘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这反映了阿Q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参考答案:
这是阿Q“精神胜利法”的又一方面。
一方面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饱尝辛酸,另一方面又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
4.“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句中“蒙”字用得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挨打也像荣幸地蒙受恩惠,因为打他的是未庄权贵,挨权贵之打不是哪个人都能享受到的荣誉。
一个“蒙”字,形象地刻画了阿Q以及看客们那种丧尽人格的盲目的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
三、阅读“有一年的春天,他醉醺醺的在街上走”至“早已有些高兴了”,回答问题。
5.“他肯坐下去,简直还是抬举他。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这简直就是含泪的幽默,同处于奴隶地位却相互讽讥,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能做到。
6.“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又不及王胡响。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这又是他麻木、愚昧的表现,美比不过别人,就同别人比丑,赢了也算是一种莫大的胜利。
这个细节把阿Q愚昧、麻木的性格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出来。
7.“‘谁认便骂谁!
’他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说。
”此处的语言、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表现了阿Q的强横,与下文的“君子动口不动手”形成鲜明对比,阿Q既可笑又可怜,还夹杂着小人的狡猾。
四、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阿Q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
阿Q是农村的雇农,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经济上一无所有,政治上深受压迫,思想上麻木不仁,特别是在失败、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不敢承认自己失败,而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麻醉。
他是受剥削受压迫、愚昧落后民众的代表,他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的劣根性的集大成者。
1.细致的心理描写
鲁迅在为《阿Q正传》俄文译本写的序言中申明自己的创作是“竭力想摸索人们的灵魂”。
他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时就很好地实现了这一目的。
他非常重视刻画人物的心灵世界,巧妙地运用直接或间接的心理描写去刻画人物的内心状态,或是把两种心理描写方法结合使用,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活动。
在《阿Q正传》里,作者或直接描写阿Q心里所思所想,展示他心中缠绕不已的问题,或是间接描绘阿Q在某种心理支配下产生的具体行动,从他那可笑可悲、可怒可哀的外部言行中去显示他的心理状态。
有时则把这两种心理描写方法结合使用,既写阿Q自欺、自慰的内心细致的思想活动,又写他的外部举动。
2.典型的细节描写
鲁迅小说不是依靠故事情节的惊险和传奇取胜,而是善于精心地选择典型细节,目的是更好地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和促进情节的发展。
《阿Q正传》正是通过一个接一个令人发笑或促人深思的生动细节,准确地表现了作品的思想和人物的性格。
如何进行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写好细节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选用典型细节
细节描写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选择具有代表性、概括性、能反映深刻主题的事。
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2.细致观察事物
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征,所以每个人说话、做事都会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性格。
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去观察,然后把它积累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写人是这样,细节描写用于写景、状物时,则要把握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
3.力求使细节具有深刻意义
细节描写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方法。
细节的分量虽轻,容量却大,在我们选择细节的时候要从细微处着手,从大处着眼,小中见大,让小的细节反映人的思想状况、社会风貌。
4.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
所谓真实,是指细节描写能够精确而又惟妙惟肖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的特征。
所谓典型,是指描写的细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通过个别的、细小的事物,反映一般与全貌,由现象揭示本质。
假如你来到了一个公共场合,那里有形形色色的人。
请仔细观察,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
答:
参考答案:
(候车室里)因为一天没吃饭,我从包里取出水果、面包和火腿,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对面的那个男人隔一会儿瞅我两眼,手缩在袖子里。
我抬头看他时,他就嘿嘿笑一下。
反复几次以后,他一个人朝门外走去了。
我快要吃完时,他回来了,手里拿了一个烤熟的地瓜,还冒着白白的热气。
他碰了一下旁边瘦弱的女人,就将热乎乎的地瓜塞进女人手里,并顺势抱过女人手里的孩子。
女人愣愣地看了一会儿她男人,脸上荡漾出了红润。
她大概是惊讶:
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吗?
男人平时是舍不得花钱的。
女人开始吃地瓜,很幸福,速度很快,显然是饿了。
她苍白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
女人吃到一半,忽然想起了什么,冲着男人说:
“你吃吧,我吃饱了。
”男人说:
“叫你吃你就吃!
”女人不吃。
女人说:
“你没吃,你嘴唇还干巴着呢。
”他俩推来推去,你让我吃我让你吃。
最后还是女人强行将半块地瓜塞进男人手中。
男人吃完,又抱着孩子缩成一团……
自打武松打虎成功后,大街上刮起了“勇敢”风。
然而“勇敢”也像肺炎一样,有了“非典型”。
“今天是个好日子……”八戒拎着酒瓶,唱得正尽兴呢,突然碰上了刚当上小官的阿Q。
“Q哥,不错嘛,混得够可以呀!
”八戒奉承道。
“你也不赖呀,西装革履的。
最近忙啥呀?
”阿Q边说边理了理自己油亮的头发。
“唉,做点生意,以前师傅管得可严了!
现在是新社会了,已经取消了他对我的管制权力,我自由了。
”八戒一副骄傲的样子。
“唉,大哥,想不想发财?
”八戒狡黠地问道。
“发财,谁不想啊?
当年小尼姑不理我,已经够遗憾的了。
现在我还想开洋车,住洋房呢!
”阿Q傲慢地说。
八戒眼睛一亮,把阿Q拽进了豪华宾馆,拿出自己的药:
“大哥,敢不敢做?
”“海洛因?
”阿Q一脸惊诧,脸都吓成了蜡黄色,“这可是犯法的事,你居然……”
“哎呀!
大哥,你看你,现在有啥比这赚钱快而且多?
有啥比这抽起来舒服?
试一下,勇敢点儿,没啥!
”
“嗯,我不!
”阿Q像小孩儿似的摇摇头。
“试一下嘛,我就不信你连这点胆量都没有?
就凭你,当那个小官十年都赚不来一辆宝马,还想……”八戒揶揄道。
“哼,谁说我没胆量?
我阿Q是最勇敢的人,没有我不敢做的事!
”八戒立即递过烟去,并殷勤地给Q哥点着。
阿Q觉得自己像神仙一样飘了起来,又像是进入了梦中,当上了更大的官,旁边有十多位美女冲他笑。
“简直幸福死了!
!
!
”他在半梦半醒之间喃喃道。
之后,阿Q越来越“勇敢”了。
他不仅自己吸食毒品,而且还和八戒一起走私,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然而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瘦得皮包骨头。
再看看可爱的八戒,也不再是大腹便便、行走艰难,而是形容枯槁、骨瘦如柴了。
他们的日子就像囚徒一样被困着……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阿Q和八戒最终都躲不过法律的制裁。
他们被查处了,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八戒哇哇哭道:
“大哥,是我害了你呀!
”阿Q苦笑道,仿佛是对自己,又好像是对未庄的那伙鸟男女:
“我那勇敢得了‘非典’,那是盲目的。
唉!
洋车没有了,女人没有了,就连自己的生命也没有了。
天下的人们哪,保护好你们的勇敢,珍惜好你们的生命吧,千万别让你们的勇敢得上‘非典’!
这是我阿Q今生唯一一次最清醒的一回,绝对不是杜撰的呀!
”
警车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可那警报声却时时回响在人们的耳边……
[佳作赏析]
本文以小小说笔法来写,虚构了八戒和阿Q的新故事,也可以叫“故事新编”。
阿Q的“勇敢”的确是一种置生命于不顾和迷失自我的“莽撞”,是无知者的“自我摧残”。
作者通过阿Q这一形象的再塑造、再描摹、再刻画,把“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勇敢与珍惜生命的关系”成功而又巧妙地传达了出来,无须议论分析,深刻的思想自出矣!
构思上又撷取了“非典型”一词,“奇”而且“巧”。
“勇敢的典型”和“典型的勇敢”都包含着“珍惜生命”的分子,这样一语便扣住了话题,同时也树立了主题,赋予已有的故事和人物以新的意义。
由此观之,不能不说这是作者构思上的独到之处!
(时间:
40分钟 分值:
50分)
一、语言表达专练(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潜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深沉的怜爱。
②在所有人都束手无措时,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乡下人出现在楼梯口,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③万家春在非常困难的境况下,凭着自己的机智与经验,把一个与自己无亲无故的渔家女子救出了龙潭虎穴。
④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基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⑤在德法两国连遭恶性袭击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法国总统奥朗德发去慰问电。
她强调,德法两国有着坚定的决心,将同仇敌忾、并肩战胜恐怖主义。
⑥在晨光熹微中,长海犹如一杖明镜架在山坳,四周的群山安静肃穆。
在这山高水低的自然景观面前,有一种力量在无声无息间将我融化。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D.①⑤⑥
解析:
选B ①穿云裂石:
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属用错对象,不合语境。
②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符合语境。
③无亲无故:
指没有亲属和故旧,用以形容孤单。
不合语境。
④不甚了了:
不太了解,不怎么清楚。
符合语境。
⑤同仇敌忾:
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符合语境。
⑥山高水低:
指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属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区旅游发展中心组织了40多家我区知名旅游企业参展,并获得2015中国(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最佳组织奖。
B.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C.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后,俄罗斯总统当天批评俄政府没有在年轻学者毕业时为他们提供有吸引力的条件,导致人才流失。
D.昨日,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落下帷幕并审议通过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解析:
选D A项,语序不当,把“我区”移到“40多家”的前面。
B项,语序不当,“不仅……更是……”表示递进关系,应将两者后面的内容颠倒。
C项,主语中途易辙,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俄裔学者”移至“在”后面。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汉字一直使用了3000多年,尤其是从秦汉以来的200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文学作品。
中国文字一旦更改为字母文字, 。
A.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
B.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
C.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D.这对于中国文化将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将成为不能阅读的外语,那些汗牛充栋的文学作品都将成为废品
解析:
选C 分析几个分句按逻辑顺序排列,中国文字一旦更改为字母文字对文学作品、读者的阅读、中国文化的影响,由轻到重。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
为了生存。
人,是社会的群居物。
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
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 ① ;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能活得好。
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
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 ② ,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
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 ③ 。
因为底线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最后一道防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答: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①自己才能生存 ②不侵犯别人的利益 ③但底线却不能缺失
5.将下面三个句子组合成一个以“阿Q”为主语的单句。
(不得改动原意,可适当改动词语)(5分)
①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了阿Q这一典型形象。
②阿Q是个破产农民。
③阿Q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农村。
答:
参考答案:
阿Q是鲁迅在《阿Q正传》一文中以简洁、鲜明、生动的笔触刻画出的生活在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农村的破产农民的典型形象。
6.请你仿照示例,结合小说《阿Q正传》,为鲁迅写一段话,表现其在文学上的重要成就。
要求:
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文采,不少于40字。
(6分)
示例 汤显祖:
一部《牡丹亭》,一首青春的赞歌,一曲真情的颂歌。
你彰显人性,反对束缚,你是当之无愧的杰出的戏曲作家,美的守护神。
答:
参考答案:
鲁迅:
一部《阿Q正传》,一曲灵魂的哀歌,一段混乱的岁月。
你反思人性,重塑国魂,你是世所公认的杰出的文化巨匠,思想的火炬手。
二、阅读理解专练(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阿Q正传(节选)
阿Q飘飘然的飞了一通,回到土谷祠,酒已经醒透了。
这晚上,管祠的老头子也意外的和气,请他喝茶;阿Q便向他要了两个饼,吃完之后,又要了一支点过的四两烛和一个树烛台,点起来,独自躺在自己的小屋里。
他说不出的新鲜而且高兴,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
“造反?
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都拿着板刀,钢鞭,炸弹,洋炮,三尖两刃刀,钩镰枪,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
同去同去!
’于是一同去。
……
“这时未庄的一伙鸟男女才好笑哩,跪下叫道,‘阿Q,饶命!
’谁听他!
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
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
“东西,……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
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此外便摆了钱家的桌椅,——或者也就用赵家的罢。
自己是不动手的了,叫小D来搬,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
……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
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
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
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
……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
阿Q没有想得十分停当,已经发了鼾声,四两烛还只点去了小半寸,红焰焰的光照着他张开的嘴。
“荷荷!
”阿Q忽而大叫起来,抬了头仓皇的四顾,待到看见四两烛,却又倒头睡去了。
第二天他起得很迟,走出街上看时,样样都照旧。
他也仍然肚饿,他想着,想不起什么来;但他忽而似乎有了主意了,慢慢的跨开步,有意无意的走到静修庵。
庵和春天时节一样静,白的墙壁和漆黑的门。
他想了一想,前去打门,一只狗在里面叫。
他急急拾了几块断砖,再上去较为用力的打,打到黑门上生出许多麻点的时候,才听得有人来开门。
阿Q连忙捏好砖头,摆开马步,准备和黑狗来开战。
但庵门只开了一条缝,并无黑狗从中冲出,望进去只有一个老尼姑。
“你又来什么事?
”伊大吃一惊的说。
“革命了……你知道?
……”阿Q说得很含糊。
“革命革命,革过一革的,……你们要革得我们怎么样呢?
”老尼姑两眼通红的说。
“什么?
……”阿Q诧异了。
“你不知道,他们已经来革过了!
”
“谁?
……”阿Q更其诧异了。
“那秀才和洋鬼子!
”
阿Q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老尼姑见他失了锐气,便飞速的关了门,阿Q再推时,牢不可开,再打时,没有回答了。
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长期处于被压迫的地位,使得阿Q即使在梦境中也仇视所有的人。
B.阿Q这类人是受辛亥革命影响而参加革命的、有一定觉悟的农民。
C.心理描写写了造反的消息传来未庄时阿Q的幻想,表明了他对革命的糊涂认识。
D.“烛火像元夜似的闪闪的跳”渲染气氛,烘托出阿Q对革命到来的新鲜感和高兴心情。
E.阿Q从最实际的最切身的需要出发,提出了许多虽不合理但合情的要求。
解析:
A项,原文未写其“梦境”,阿Q也只是仇视小D、赵太爷、秀才、假洋鬼子、王胡;B项,“参加革命”“有一定觉悟”言过其实;E项,提出的要求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情。
答案:
答C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答A、B不得分。
8.“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么?
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阿Q革命的对象是什么?
你又如何看待这一点?
(6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