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400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251.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医学院教案.docx

昆明医学院教案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

化学教师姓名:

章小丽

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教师

章小丽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基础化学》

(主编:

魏祖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绪论课的讲授,使学生明确学习医学化学的目的、内容及学习方法等;

2、简介医学与化学的联系;

3、说明与教学又关的一些问题(习题、成绩、考试等);

4、掌握物质的量(概念、表示、基本单元等)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概念、表示、基本单元等)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表示、基本单元的选取)

教学方法:

传统方式、提问式、学导式、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础医学化学的特点及任务;

二、基础医学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基础医学化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介绍;

四、交待与本门课程有关的一些问题(成绩、考核、实验等)

第二节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学生自学)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

一、物质的量(Amountofsubstance)

1、复习物质的量定义及概念;

2、强调基本单元的选取;

3、摩尔质量(molarmass)。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一、基础医学化学的特点及任务;

二、基础医学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基础医学化学的内容及学习方法介绍;

四、交待与本门课程有关的一些问题(成绩、考核、实验等)

第二节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学生自学)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

一、物质的量(Amountofsubstance)

1、复习物质的量定义及概念;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12C的原子数相等。

2、强调基本单元(elementaryentity)的选取;

1)使用摩尔为单位表示物质的量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

2)同一系统中的同一物质,基本单元选取不同时,用摩尔作单位表示的物质的量不同;

n(B)=bn(bB)

3)基本单元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以人为设定;

4)基本单元的表示:

用粒子符号、物质的化学式或它们的特定组合表示(可加圆括号)。

3、摩尔质量(molarmass)

40min,多媒体

 

40min

 

多媒体

 

注:

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1、这次课是本学期的第一次课,我们介绍了基础医学化学课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努力学好本门课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学习基础医学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溶液各种组成标度的基础——物质的量。

掌握物质的量时,重点注意基本单元的选取。

3、本章的第二节要求大家自学。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1、怎样才能学好基础医学化学这门课程?

2、98克硫酸,分别用2H2SO4、H2SO4,1/2H2SO4作基本单元时,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下次课

预习要点

 

 

预习“溶液组成标度的各种表示法”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

化学教师姓名:

章小丽

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教师

章小丽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绪论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基础化学》

(主编:

魏祖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溶液组成标度的各种表示法,并能熟练进行有关计算及换算。

教学重点:

溶液组成标度的各种表示及其换算

教学难点:

溶液组成标度的各种表示及其换算

教学方法:

传统方式、提问式、学导式、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amount-of-substanceconcentration)

(定义、意义及基本单元的选取)

三、物质的量分数(molefraction):

 

四、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

(注意与物质的量浓度比较,并加以区分)

五、质量分数(massfraction)

 

六、质量浓度(massconcentration)

 

七、体积分数(volumefraction)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溶液的组成标度

二、、物质的量浓度(amount-of-substanceconcentration)

定义、意义及基本单元的选取

 

同一溶液,若溶质选取的基本单元不同,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不同。

c(B)=bc(bB)

三、物质的量分数(molefraction):

四、质量摩尔浓度(molality):

(注意与物质的量浓度比较,并加以区分)

五、质量分数(massfraction)

六、质量浓度(massconcentration)

七、体积分数(volumefraction)

(比较四、五、六这三种组成量度并加以区分)

举例:

例一.教材P5例1-2

例二.质量分数为0.98的H2SO4溶液,其密度为1.84g/ml,计算其C(H2SO4),C(1/2H2SO4),b(H2SO4),ρ(H2SO4)χ(H2SO4)各为多少?

举例说明各组成标度的换算。

本章小结(Summary)

15min,多媒体,

 

其余几种组成标度

25min

 

举例说明有关计算及换算40min

 

注:

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有关溶液的知识是学习基础医学化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溶液各种组成标度的表示法及相互换算。

这六种组成标度要求大家熟练掌握,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对比。

重点掌握CB与bB的不同;ωB,ρB,

的不同。

通过比较加深印象,达到真正掌握并能熟练进行计算的目的。

Inthischapter,Weintroducedhowimportantchemistryis,howtostudy“Basicchemistry”andhowtocalculatetheconcentrationofsolution.

1)Importanceofchemistry

Asweallknow,chemistryhasacloserelationshipwithmedicalscience,especiallyinpharmacology,biochemistry,andsoon.Sochemistryisanimportantbasiccourseforhighermedicaleducation.

2)Concentrationofsolution

Fromthisunit,Weconstructtheamount-of-substanceconcentration(c),molality(b)andmolefraction(χ).Inthecourseofcalculation,themostimportantthingistoselecttheelementaryentitycorrectly.Atthesametimewereviewmassfraction(ω),massconcentration(ρ)andvolumefraction(

).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作业:

P8(4)(6)

Exercises:

P8(3)(5)

 

下次课

预习要点

 

 

预习“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

化学教师姓名:

章小丽

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教师

章小丽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一节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基础化学》

(主编:

魏祖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稀溶液的蒸气压、沸点及其变化规律;

2、熟悉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稀溶液的蒸气压变化规律

难点:

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教学方法:

传统方式、提问式、学导式、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colligativepropertiesofdilutesolution)

第一节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一、蒸汽压(vaporpressure)

二、溶液的蒸汽压下降——Raoult定律

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

(一)液体的沸点(boilingpoint)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一)纯液体的凝固点(freezingpoint)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三)溶液凝固点降低的性质的应用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ColligativePropertiesofDiluteSolution

简介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一节溶液的蒸汽压下降

一、蒸汽压(vaporpressure)

1、定义

2、影响蒸汽压的因素

二、溶液的蒸汽压下降(vaporpressurelowering)——Raoult定律

p=p0χA

若溶液仅由溶剂A和溶质B组成:

p0-p=p0χB=△p(Raoult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P与溶质的物质的量分数χB成正比,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在稀溶液中△p=KbB

第二节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一、溶液的沸点升高

(一)液体的沸点(boilingpoint)

(二)溶液的沸点升高

ΔTb=Tb-Tb0=KbbB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一)纯液体的凝固点(freezingpoint)

(二)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ΔTf=Tf0-Tf=KfbB

(三)溶液凝固点降低的性质的应用

利用凝固点降低的规律,可以测定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30min,多媒体

 

20min,多媒体

 

30min,多媒体

 

注:

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本节课介绍了稀溶液的三种依数性: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对难挥发非电解质而言,这些性质只与一定量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数目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这几种依数性之间有什么联系?

2、P22

(2)

作业:

P23(11)

 

下次课

预习要点

 

 

预习“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力”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

化学教师姓名:

章小丽

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教师

章小丽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二章稀溶液的依数性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力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基础化学》

(主编:

魏祖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渗透现象、渗透压、渗透浓度等概念及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重点:

渗透现象和渗透浓度。

教学难点:

渗透压和渗透浓度

教学方法:

传统方式、提问式、学导式、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力(OsmoticPressure)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掌握有关概念及过程)

二、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温度及浓度的关系

渗透压及其计算方法(注意溶质类型不同时,计算方法中的校正系数)

Π=cBRT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作用与生理现象

1、渗透浓度(Osmolarity):

1)渗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2)用渗透浓度来衡量渗透压的大小

2、等渗、低渗及高渗溶液

(以红细胞分别在等渗、低渗及高渗溶液中的不同情况为例)

Summary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力(OsmoticPressure)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掌握有关概念及过程)

1、渗透现象

2、渗透压力(OsmoticPressure)

二、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温度及浓度的关系

Π=cBRT

在稀溶液中,

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的渗透压只决定于一定量溶剂(或溶液)中所含溶质质点的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

对于电解质溶液(electrolyte,Π=icBRT(举例说明)

应用:

利用测定渗透压的方法可测定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一)渗透作用与生理现象

1、渗透浓度(Osmolarity):

1)渗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2)用渗透浓度来衡量渗透压的大小(举例说明)

2、等渗、低渗及高渗溶液

临床上规定人体血浆总渗透压的正常值范围为280~320mmol·L-1。

等渗溶液(isotonicsolution):

cos=280~320mmol·L-1

低渗溶液(hypotonicsolution):

cos<280mmol·L-1

高渗溶液(hypertonicsolution):

cos>320mmol·L-1

(以红细胞分别在等渗、低渗及高渗溶液中的不同情况为例)

Summary

20min,多媒体

 

15min,多媒体

 

40min,多媒体

 

5min

注:

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在稀溶液的几种依数性中,渗透压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家要掌握渗透现象及渗透压,特别是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学会如何计算渗透浓度,如何用渗透浓度来表示和比较渗透压的大小,以及在临床上如何判断高渗、低渗和等渗溶液。

本章的内容学习之后,请同学们结合本章基本要求认真作好归纳总结。

Inthischapter,Weintroducedseveralimportantpropertiesofdilutesolution.Thesepropertiesdependonthenumberofsoluteparticlesinsolutionandnotonthenatureofthesoluteparticles.Sothesepropertiesarecalledcolligativeproperties.

ⅠVaporpressurelowering△p=KbB

ⅡBoilingpointelevationΔTb=KbbB

ⅢFreezingpointdepressionΔTf=KfbB

ⅣOsmoticpressureΠ=bBRT

1)Howtocalculatetheosmolarity

2)Howtouseosmolaritytocomparetheosmoticpressureofonesolutionwiththatoftheotherone

3)Howtojudgetheosmoticdirection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测得尿液的凝固点为-0.40,试求此尿液的渗透浓度及在37时的渗透压。

2、教材P23(7)(10)

Exercises:

P23

(2)(6)

 

下次课

预习要点

 

 

预习“预习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

化学教师姓名:

章小丽

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教师

章小丽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及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第二节酸碱的质子理论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基础化学》

(主编:

魏祖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概念、共轭酸碱对等)

2、掌握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及水的离子积

3、熟悉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及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教学重点:

酸碱质子理论

教学难点:

酸碱质子理论及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教学方法:

传统方式、提问式、学导式、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electrolytesolution)

第一节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及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二、强电解质(strongelectrolyte)和弱电解质(weakelectrolyte)

三、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要点

四、离子的活度(activity)和活度因子(activityfactor)

第二节酸碱的质子理论(protontheoryofacidandbase)

一、质子酸碱的概念

(一)酸碱的定义(definition)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二、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和水的离子积(ionproductofwater)

(二)水溶液的pH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electrolytesolution)

第一节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及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一、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

二、强电解质(strongelectrolyte)和弱电解质(weakelectrolyte)

三、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的要点

四、离子的活度(activity)和活度因子(activityfactor)

稀溶液中影响离子平均活度因子的主要因素是:

离子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数。

第二节酸碱的质子理论(protontheoryofacidandbase)

一、质子酸碱的概念

(一)酸碱的定义

酸:

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碱:

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两性物质(amphotericsubstance):

既能给出质子、又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在仅相差一个质子的酸碱之间,存在一种通过质子相互联系和转化的关系,这种关系称为酸碱共轭关系。

具有这种关系的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conjugatedpairofacid-base)。

(举例说明)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protolysisreaction)。

二、水的质子自递平衡

(一)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和水的离子积(ionproductofwater)

[OH-][H3O+]=K[H2O]2=Kw

Kw称为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常数(protonself-transferconstant)或水的离子积(ionproductofwater)。

Kw=[H3O+][OH-]=1.00×10-14(适用于一切稀水溶液)

(二)水溶液的pH

中性溶液:

[H+]=[OH-]=1.0×10-7mol·L-1

酸性溶液:

[H+]>1.0×10-7mol·L-1>[OH-]

碱性溶液:

[H+]<1.0×10-7mol·L-1<[OH-]

pH+pOH=14

 

25min,多媒体

 

40min,多媒体

 

15min,多媒体

注:

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小结

 

本次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1、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概念、共轭酸碱对、酸碱反应的实质等)。

2、水的质子自递平衡、水的离子积及水溶液的pH。

3、电解质溶液的依数性及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要求同学们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和练习,重点掌握酸碱的质子理论(酸碱概念、共轭酸碱对、酸碱反应的实质等)和水的质子自递平衡的有关知识。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酸碱的质子理论定义的酸、碱、两性物质与以前所学的理论有何不同?

2、P51

(2)(3)

 

下次课

预习要点

 

预习“三、酸碱的强度”

 

实施情况及分析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月日

昆明医学院教案

教学部门:

基础医学院教研室:

化学教师姓名:

章小丽

授课时间: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年级

2007级

专业

临床医学

授课教师

章小丽

职称

副教授

课型(大、小)

学时

2学时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

第二节酸碱的质子理论

三、酸碱的强度

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本)

《基础化学》

(主编:

魏祖期,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8月第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