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8260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docx

三年级下册书法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1课长点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长点”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长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长点”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长点”的运笔过程,指导含“长点”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长点”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长点由圆点变化而来,用笔方法与圆点相近,起笔为顺锋,再逐渐下按,行笔过程比圆点长,收笔与圆点相同。

长点多用在字的右部,替代捺用。

三、书写“长点”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不”、“令”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2课左行点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左行点”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左行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左行点”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左行点”的运笔过程,指导含“左行点”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左行点”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1、顺锋起笔。

2、由轻到重行笔。

3、顿笔,稍停,然后圆转回锋。

4、聚锋收笔。

三、书写“左行点”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惟”、“尉”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3课上挑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上挑点”,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有“上挑点”的字“小”、“江”。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点:

认识“上挑点”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上挑点”运笔过程,写好“上挑点”以及“小”和“江”两个字。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上挑点”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上挑点是在左行点的基础上再向右上挑出的点,出挑的目的是为了与右边笔画连贯。

1、向左下顺锋起笔。

2、行至中腰出再边行边提笔。

3、向右上回锋。

4、顿笔、铺毫、调锋。

5、向右上方挑出,锋从中出,力送尽头。

三、书写“上挑点”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小”、“江”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4课下带点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下带点”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下带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下带点”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下带点”的运笔过程,指导含“下带点”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下带点”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下带点是在圆点的基础上回锋,从点的中上部向左下方撇出的一种点。

出撇短而轻,目的是与下面的笔画想连带。

1、顺锋入笔后,向右下行笔铺毫,边行边按。

2、向左上回锋。

3、稍顿铺毫,调锋蓄势。

4、向左下方撇出,锋从中出,力送锋尖。

三、书写“下带点”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少”、“益”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5课点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点撇”,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有“点撇”的字“曾”、“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点:

认识“点撇”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点撇”运笔过程,写好“点撇”以及“曾”和“裕”两个字。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点撇”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点撇的写法和形状与下带点相近,区别在于点与撇的大小比例不同。

点撇点小撇大,下带点点大撇小。

1、逆锋入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铺毫。

3、顿笔、铺毫、调锋、蓄势。

4、锋从中出,力送尽头。

三、书写“点撇”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曾”、“裕”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6课短撇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短撇”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短撇”。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短撇”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短撇”的运笔过程,指导含“短撇”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短撇”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短撇与点撇很相近,但出撇要比点撇长一些,大一些。

短撇的长短差异很大,根据字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逆锋朝右上入笔。

2、折锋往右下顿笔、铺毫。

3、回锋往左下行笔。

4、向左下方撇出,锋从中出,力送锋尖。

三、书写“短撇”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仁”、“行”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7课平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平撇”,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有“平撇”的字“千”、“秋”。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点:

认识“平撇”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平撇”运笔过程,写好“平撇”以及“千”和“秋”两个字。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平撇”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平撇的写法与短撇相近,落笔后折锋时更向右些,且撇的角度比短撇更平些。

1、逆锋朝右上入笔。

2、折锋向右下铺毫行笔。

3、向左下撇出。

4、锋从中出,力送尽头。

三、书写“平撇”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千”、“秋”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8课直撇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直撇”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直撇”。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直撇”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直撇”的运笔过程,指导含“直撇”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直撇”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直撇的起笔与竖的起笔一样,只是在顿笔铺毫后改下行为左下斜行。

与其他长撇不同的是它是直行、不弯,好像是朝左下斜着写悬针竖一样。

1、逆锋入笔后,折锋向右下顿笔。

2、铺毫、调锋、蓄势,朝左下行笔。

3、力送尽头,锋从中出。

三、书写“直撇”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老”、“者”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9课弧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弧撇”,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有“弧撇”的字“史”、“更”。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点:

学习“弧撇”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弧撇”运笔过程,写好“弧撇”以及“史”和“更”两个字。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弧撇”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弧撇就是有弧度的撇画,起笔、收笔与直撇类似,只是撇身变化较大,撇身上段类似于竖画,再从约五分之三处向左下带弧度撇出,因此它比直撇弯许多。

1、向上逆锋入笔。

2、折锋向右,顿笔、铺毫、调锋、蓄势。

3、向左下带弧度行笔。

4、锋从中出,力送锋头。

三、书写“弧撇”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史”、“更”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10课竖撇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竖撇”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撇”。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竖撇”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竖撇”的运笔过程,指导含“竖撇”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竖撇”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竖撇就是竖画与撇画的结合,以竖画开始,行笔至合适的位置时以撇画的收笔结束。

它比直撇略粗、略弯,笔画姿势正而直。

1、逆锋向上入笔。

2、折锋向右,顿笔、铺毫、调锋、蓄势。

3、向左下稍带弧度行笔

4、力送尽头,锋从中出。

三、书写“竖撇”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月”、“所”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11课短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短捺”,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有“短捺”的字“以”、“外”。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点:

学习“短捺”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短捺”运笔过程,写好“短捺”以及“以”和“外”两个字。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短捺”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短捺书写与捺的写法一致,相对捺而言,短捺的捺身较短促。

1、逆锋向上起笔。

2、折锋向右,稍顿、铺毫、调锋、蓄势,向右下行笔。

3、顿笔,折锋向右。

4、锋从中出,力送锋头。

三、书写“短捺”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以”、“外”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12课长捺

教学目标:

1、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长捺”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长捺”。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掌握“长捺”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长捺”的运笔过程,指导含“长捺”字的结构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长捺”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长捺与捺写法一样,但捺身更长,弧度略大一点。

在字中,长捺常常担任着主笔的角色,是整个字的关键和主要的笔画。

1、逆锋向上入笔。

2、稍顿、铺毫、调锋、蓄势,向右下行笔。

3、顿笔,折锋向右。

4、收笔出锋。

三、书写“长捺”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文”、“吏”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13课平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平捺”,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有“平捺”的字“之”、“是”。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执笔姿势。

3、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汉字艺术。

教学重点:

学习“平捺”的书写要领。

教学难点:

掌握“平捺”运笔过程,写好“平捺”以及“之”和“是”两个字。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比比谁的“双姿”最正确。

检查学生的执笔姿势和坐姿。

二、讲解“平捺”书写要领。

教师分析讲解:

平捺是捺的变形形状,也是左高右低,上轻下重,腹圆背平,但是比一般的捺画要低平一些。

1、从右向左逆锋入笔。

2、边行边按,略带弧度。

3、顿笔向右上折锋。

4、锋从中出,力送锋头。

三、书写“平捺”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写法。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教师讲解执笔要点)

四、巩固深化

1、教师在米字格中示范“之”、“是”的写法,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双钩填墨练习书写。

五、教学总结。

谁能告诉老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学会了什么?

第14课边学边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章法布局的知识。

赏析不同书法章法布局之美。

2、能独立完成“不甘人後”书法作品。

3、尝试创作完整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书法章法布局的知识。

教学难点:

能独立完成“不甘人後”书法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理解“不甘人後”

不甘人后,意思是不甘愿自己落在他人后面,做什么都争先恐后不肯服输,希望超过他人的他人不一样。

二、分字讲解

1、“不”

“不”字上窄紧、下疏放,横短竖长,撇为直撇,竖画收笔似钩非钩,直中带弯,长点与撇对称呼应。

2、“甘”

“甘”字上宽伸下窄收。

横轻竖重;横画近乎平行,间距大致相等;两竖内斜,左短右长,直中带曲。

3、“人”

“人”字字形扁而宽。

书写时撇轻捺重、撇短捺长、撇直捺弯、撇上捺下。

撇在竖中线上起笔,捺在撇中部偏上的位置起笔。

4、“後”

“後”字左窄右宽。

左右六撇笔法、斜度、轻重、长短、曲直皆不相同。

右上三撇间距相近,其首撇起笔与下部撇捺相交处对正。

三、章法讲解

四字合成书写时,上下对齐,四周留白,间距均匀。

处理字形时,“不、後”可以稍大,“甘、人”可以略小,这样感觉上才会大小一致。

在格式上,提款字要小,一般居纸幅中间靠上或靠下的位置,不宜正中。

印章应小于款识。

四、示范练习

1、教师书写示范,学生仔细观察。

2、学生练习。

五、展示评价

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找一找自己的不足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