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635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docx

木镇中学份月考政治试题

木镇中学2010—2011学年(上)高二9月份月考

政治(文)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各项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①经济理论②政治制度③哲学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④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近日,广东湛江雷州市龙门镇足荣村村民修建“雷人坊”主题雕塑公园,把网络上的“雷人”搬到现实生活中。

“范跑跑”、“芙蓉姐姐”、“周老虎”等网络热点人物的雕塑将出现在公园内。

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网络经营者

4.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在《劝学》中写道“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A.人的文化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D.有了人类社会才有了文化

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动漫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

近年来,我国的动漫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像《喜羊羊与灰太狼》等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动漫作品,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的动漫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提高文化竞争力

②立足实践,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③借鉴吸收国外各种文化,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④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悄然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这表明()

A.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8.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

“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点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文化改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9.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

“太精彩了!

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10.人的文化素养是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方向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A.社会科学素养B.自然科学素养

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11.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

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人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这表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12.2010年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冒着细雨前往革命老区上杭县,同干部群众跳着欢快的独具客家特色的“节节高舞”,喜迎新春。

这主要体现了()

A.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中华传统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传统习俗是亘古不变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13.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华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2009年在中国举办“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办“汉语年”是中俄双方继互办“国家年”之后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又一件大事。

中俄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双赢,应该()

A.平等交流和睦相处认同外来文化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

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2009年11月7日,湖南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

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湖南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

回答15—16题。

15.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图书漂流()

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

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

16.“读书月”的使命不但在于营造读书的氛围,还应教会人们在阅读中发现乐趣、品尝快乐,把阅读变成“悦读”。

阅读优秀书籍可以()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培育健全人格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明末清初,晋西北高原一带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

连年饥荒迫使无数山西难民背井离乡北上,远赴内蒙古中西部,乃至更远的大草原逃荒,谓之“走西口”。

这一走就走了300多年,它对内蒙的文化变迁产生了极大影响。

“走西口”属于文化传播途径中的()

A.商贸活动B.人口迁徙C.旅游活动D.口语传播

18.2010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某校开了一节课:

以"知识守护生命"为主题的安全公益课《开学第一课》,通过对学生进行"避险自救"知识教育,教学生掌握避灾的常识和技巧,真正"用知识守护生命"。

对此,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B.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9.近几年来,虽然电脑信息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收听电台逐步成为学生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收听电台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这表明()A.新的传媒的出现不意味旧的传媒的消失B.电台广播属于大众传媒

C.大众传媒推动着文化交流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20.2010年中秋节刚过,我们知道,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

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时吃的是江米团子。

这说明:

()

①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②不同民族文化没有共同点;

③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④民族文化丰富多彩;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

这说明()

A.传统是道德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2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现在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灿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孙子兵法》至今为兵家经典,甚至被应用于当代企业管理,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B.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D.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3.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常常通过博客、BBS等来表达、交流思想。

这表明科技进步()

A.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C.促成了新传媒代替旧传媒D.促进了先进文化的发展

24.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封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

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25.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

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

27.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济南市公交恒生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

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B.色彩斑澜尊重差异文化创新

C.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

28.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29、孔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学习型社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建立学习型社会

①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②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④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0.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

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

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相应的位置上,共40分)

31.2010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的“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6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6分)

 

32.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10分)

 

33.2009年12月7日—18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南开大学政治哲学专业学生肖欣作为中国青年环保志愿者和中国青少年的气候使者,参加了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她将自己在中国内陆地区采集的气候变化物证展示给参会人员;中国环保名片李冰冰也来到了现场,她给与会者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手帕,手帕上画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图案,代表了中国在环保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请你评价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的文化意义。

(8分)

 

34.近年来,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如:

杂技《天鹅湖》、电视剧《士兵突击》、《人间正道是沧桑》等。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新颖、具有时代感,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辨题:

文化创新的主体是文艺工作者,文化创新来自于文艺工作者的灵感。

(10分)

 

木镇中学2010—2011学年(上)高二9月份月考

政治(文)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60分)

1—5DACCB6—10CBBAC11—15ACBCA

16—20DBCAD21—25ABAAC26—30ACCB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①各民族间的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上海世博会各展馆的文化特色反映了文化是民族的。

(2分)

②世界各民族社会实践的共性和普遍规律,决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也是共性和普遍规律。

上海世博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反映了文化是世界的。

(2分)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要求。

(2分)

(2)①对待文化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分)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分)

32.①立足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

(3分)

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

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

(3分)

④坚持正确方向。

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

(2分)

33.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和个人产生重大的影响,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对促进人们形成正确的环保意识具有重大的意义。

(3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环保志愿者在哥本哈根通过展示物证,赠送手帕,能让与会者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接受中国环保文化的影响。

(3分)  

③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环保志愿者的哥本哈根之行主动地推动了中国的环保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分)

34.①文化创新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努力工作,但文化创新的主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

(2分)  

②文化创新的确与文艺工作者的灵感分不开,但是文化创新的最终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2分)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同时,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社会实践也是文化创新的唯一检验标准和目的。

(5分)  

④题目夸大了文艺工作者及其主观能动性,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实践的作用,因此是错误的。

(1分)

 

高二9月份月考政治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计40分)

31.(12分)

(1)

(6分)

(2)

(6分)

 

32.(10分)

 

33.(8分)

34.(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