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566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docx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三年级语文学科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三年级一班

任课教师:

闫现梅

2012年3月

 

课时备课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教学

课题

9.寓言两则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盘缠”“把式”等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两个寓言故事。

3、能懂得两则寓言所蕴涵的寓意。

课文重点

整篇寓言

感情朗读训练点

第2-5自然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以楚国人的朋友身份对他进行劝说

教学

重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

准备

教师:

媒体课件、预习学案、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寓言。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

(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

“亡”是什么意思?

“牢”又指什么?

二、展示预习成果。

1、字词展示。

2、朗读课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 第一自然段。

(1)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

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

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

他现在是怎样做的?

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

(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 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说出理由?

(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

“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七、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

是的!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是太聪明了吗?

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八、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

做上符号。

3、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

提醒、把式、盘缠。

九、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人真的很笨吗?

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

他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

怎样劝?

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

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十、总结寓意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二次备课

批注

限时

作业

见限时作

亡羊补牢

 

          丢      劝             又丢        修           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                    就改                      不算晚

南辕北辙

朋友                 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                马跑得快

               越远                  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          盘缠多

                ……                  ……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教学

课题

10、惊弓之鸟

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的意识。

课文

重点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更羸与魏王的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

你认为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学

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即更羸说的话。

教学

准备

教师:

媒体课件、预习学案、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成语故事。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说一说有关鸟的成语。

(如:

一石二鸟)

2、 根据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谈谈惊弓之鸟的意思。

(学情估计:

整个成语的意思学生可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教师重在引导,比喻意义无须学生此时说出。

二、预习展示,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

自学、讨论交流。

方式:

小组学习。

3、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本班学生在拼音上有些问题)认读生字,主要是“弦”“惨”二字。

2、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些新词的意思。

4、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更羸放空箭射下一只大雁)

四、质疑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请提出来。

(能讨论解决的讨论解决,当堂不能解决的师生梳理归纳成几个中心问题。

五、指导书写生字

提示:

“魏”注意“鬼”中的撇折点;“猎”可换偏旁;“愈”不能忘记横;“雁”内是双人旁。

七、指导自学课文。

1、 自读课文。

思考:

(1)哪几个自然段写更羸不用箭就射下了大雁?

(2)六到九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课文的叙述顺序是怎样的?

(先说事情结果,后讲事情原因。

2、 集体交流。

3、 学习1到5自然段。

(1)指读1到5自然段,思考:

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充分读,充分说。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经过吗?

(引导学生加进表情、动作等。

特别注意“直往上飞”和“直往下掉”二词。

(3)指导朗读。

 更羸和魏王说话时应是怎样的语气?

(更羸很有信心,魏王怀疑;结果令魏王吃惊。

方法:

a学生练读  b教师指导(适当的时候可范读)  c指名分角色读

4、 学习6到9自然段。

(1)过渡:

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

学生默读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2)集体交流。

要引导学生理解:

认真观察:

看到飞得慢;听到叫得惨。

           分析:

受过伤、孤单失群、害怕。

         推断:

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铺路搭桥,但不能讲,因为学生如果不主动思考,就丧失了思维过程,此环节就无价值可言。

(3)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6到9自然段的内容吗?

(4) 朗读指导。

八、小结

1、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惊弓之鸟”一词的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比喻意义。

)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吗?

2、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在小组内复述全文。

二次备课

批注

 

见限时作业

 

10惊弓之鸟

                观察           分析            判断

             飞得慢           受过伤          害怕

                                                         掉下来

              叫得惨          孤单无群        高飞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教学

课题

11、画杨桃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课文

重点

老师的话

感情朗读训练点

老师与学生的两次对话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说今后你会怎样看待问题或怎样做事情

教学

重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

准备

教师: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图片,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杨桃的有关知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1.默读思考讨论:

“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3.齐读课文。

  4.思考(也可同桌讨论):

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5.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

(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

)(这是文章的第1部分)

  (3)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这是文章的第3部分。

  小结:

通过上面的阅读和练习,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由三部分构成,且属“总——分——总”式结构。

第2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三、细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解词,(也可根据预习情况,对生字词做一强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叮嘱想当然  走了样画走了样:

  

小结:

从这一段可以了解到,作者最初做画的严谨态度是父亲严格要求,多次教诲的结果。

  2.分角色读读课文的第2部分。

  

(1)选择一名学生读旁白,另外一名学生读同学甲,一名学生读同学乙,其余学生读“大家”的话,教师读“老师”的话。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诲”:

四声(hu@),字义是教导、诱导。

受用:

得到益处。

  一生受用:

就是对自己一辈子都有帮助、都有好处。

4.抽读生字新词卡片,识记生字。

  5.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词义,进一步熟悉课文。

  

  四、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从“一生受用”这个词中,我们能不能估计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大约是什么年龄?

(大约年事已高,也就是人到老年。

)(从“使一生受用”这个词还可以看出,本文是用回忆的手法,写了发生在小学四年级一节美术课上的一件事。

  ①能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

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是“老师”和父亲的话。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吗?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从“是那么相似”这个词中看出的。

他们讲的内容一样。

)相似是相像或相同,前面的修辞词“那么”怎样理解?

(特别、十分)

  ②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

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出示写有父亲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2)出示投影,齐读并思考:

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两层。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小结:

父亲从正、反两方面讲了画画时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道理。

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父亲对作画很有研究,是作者学画的启蒙老师。

他的话不仅使作者在学画画时受益,而且影响到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即:

无论画画还是处理其他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①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出示写有“老师”话的投影片或小黑板。

  ②“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五句。

  ③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从这句话中能想到什么?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

(特别像。

)“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④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2)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①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

(指名读)(板书:

我画成了五角星)

  ②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有几个?

(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什么呢?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这能说明什么?

(说明作者看杨桃的角度既与其他同学不同,也与自己平时看杨桃的角度不同。

)也就是前面学的“老师”说的哪句话?

(看投影读一读。

  ③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是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的结果。

  ④指导学生看文中的第二幅插图。

  小结:

作者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的样子,有两个原因。

但第二个原因是最主要的。

“认认真真地看”说明他不凭想当然,既相信实际,也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老实实地画”就是作者遵照“爸爸”所叮嘱那样去画。

  (3)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认为作者画的根本不像杨桃。

  ②课文中写了两个学生的两句话。

一句末尾用了问号,另一句用了叹号,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一样。

)表示出的情感程度相同吗?

(相同。

都是用十分肯定的语气,表明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板书:

同学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一是没有考虑到作者看杨桃的角度,二是自以为对杨桃已十分熟悉。

  (4)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①“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

他先是怎样做的?

其中有一个词语,请找出来。

(板书:

老师审视)

②“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③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

(严肃起来。

)为什么要变呢?

他是怎样考虑呢?

  ④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5)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①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②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

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③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6)继续看幻灯片,剖析“老师”说的话。

  ①“老师”从学生回答的语气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他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要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所以老师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说下面一番话的?

“和颜悦色”是什么意思?

  ②看投影片。

默读“老师”的话。

找一找第几句是说应该怎样看别人的画这个意思。

并指名读这一句。

这句话实际是对哪些同学的批评?

  ③“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

找出来读一读。

  ④小结:

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

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⑤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指导学生抄写生字(注意以下字形)。

  “级”字不要丢了最后一笔“丶”。

  “肃”字下面的书写规则是先中间后两边。

  “晌”字与时间有关,是“日”字旁,不要写成“口”字旁。

  “悉”字中间是“米”不要看成“”字头。

  五、指导背诵课文的后两个自然段。

  六、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小练笔”。

二次备课

批注

 

见限时作业

 

11、画杨桃

 实事求是

  父亲    老师

教诲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教学

课题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文

重点

第6、7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

第6、7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

说说小徒弟为什么能得到老师的称赞

教学

重难点

   老师最后说的话

教学

准备

学生: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教师:

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读懂这篇课文。

二、 回忆学法、自学课文

想想读懂一篇文章的步骤是什么?

1、 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围绕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

4、 感情朗读,谈体会

三、 反馈

1、 同桌互读

2、 抽生读,检测读音

3、 说: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从前,有位画师叫他的三个徒弟画很多的骆驼,大徒弟画了许多骆驼,二徒弟画了许多骆驼的头,小徒弟只在山间画了

两头骆驼,却得到了师傅的赞扬的事。

4、 为什么小徒弟会得到师傅的赞扬呢?

(因为他思维独特,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有创新能力。

所以受到赞扬。

5、 联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何想法?

6、 分角色表演。

四、 小结

 

 

二次备课

批注

 

见限时作业

 

想别人没想到的

画师考徒弟

大徒弟的画不满意

二徒弟的画恍然大悟

三徒弟的画称赞勇于创新

 

 

学科

语文

课型

阅读教学

课题

语文园地三

1、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3、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口语交际;

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

重难点

口语交际;习作(能抓住自己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

准备

 

采访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

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

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

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

我心细着呢?

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

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

  三、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

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

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

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

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确定交流对象,自主习作

  1、引导学生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开拓思路。

  我叫丁丁,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

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一个词——奇貌不扬。

奶奶却说我喜相,俊得呢!

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1)读读这一段,你觉得丁丁这段自我介绍写得怎样?

  

(2)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

  (3)选定对象(老师、同学或未见过面的人)自主写作

(讲评)

  一、多元评价,认真修改

  1、自己读一读,改一改。

  2、读给同伴听,听听他们的评价,再适当修改。

  3、在班级交流,师生评议

  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语言是否通顺

  4、交换修改,(错字和标点)

  二、成语故事

  1、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

  

(2)跟同桌合作,比比谁先读正确。

  (3)检查读。

  2、结合短文,理解“买椟还珠”。

  

(1)郑国人买了什么?

“椟”指什么?

  

(2)“珠”指什么?

还给谁了?

  3、全班朗读

一、我的发现

  1、比较导入

  

(1)师:

同学们今天非常精神。

再注意听,老师说的这一句话和刚才说的意思一样吗?

同学们今天难道不精神吗?

  

(2)自由说这两句话是否一样。

  2、师:

有的同学说一样,有的同学说不一样。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本上的句子,看你能发现什么?

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伴。

(一个是表示肯定的句子,一个是用疑问的语气表达的问句,但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3、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一句话体会。

  4、游戏:

老师说一个表示肯定的句子,让学生说一各级意思一样的反问句。

  二、读读记记

  1、自由读句子。

  2、说一说5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

  3、找找以此类似的句子。

  三、读读背背

  1、自由读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

  3、开火车背诵。

  4、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