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605683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2.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三环高中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三次联考

高二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80分钟分值:

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下列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A.磷     B.钙     C.锌     D.硅

2.试推断,82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  )

A.

第6周期、VIA族         B.第7周期、ⅥA族

C.第6周期、IVA族         D.第7周期、IVA族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强弱:

HClO4>H3PO4>H2SO4B.原子半径大小:

Na>P>N

C.碱性强弱:

NaOH>Mg(OH)2>Al(OH)3D.金属性强弱:

K>Na>Li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氟指的是(  )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原子

5.医学研究证明用放射性I治疗肿瘤可收到一定疗效,下列有关I叙述正确的是(  )

A.I是碘的一种同素异形体 B.I是一种新发现的元素

C.它的中子数是53    

     D.核内的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29

6.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O、17O、18O,水中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分子可以有(  )

A.3种     B.6种     C.9种    D.12种

7.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Si、P、S、Cl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金属性越强

C.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ⅠB族,第17列是第ⅦA族

D.F-、O2-、Mg2+、Na+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8.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

C.仅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一定只含极性键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完全燃烧只生成CO2和H2O的化合物都是烃

C.大多数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相结合的化学键是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D.有机物完全燃烧只可能生成CO2和H2O

10.下列变化中,既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的是(  )

A.2Na+2H2O=2NaOH+H2↑       B.2Na2O2+2CO2=2Na2CO3+O2

C.Cl2+H2O⇌HC1+HC1O        D.Na2CO3+BaC12=BaCO3↓+2NaC1

11.下列变化中,吸收的热量用于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A.加热铝使之熔化         B.液氨受热蒸发

C.加热碘化氢气体使之分解     D.加热硅晶体使之熔化

12.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吸收热量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13.以下关于甲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分子是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中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键

D.甲烷分子中具有非极性键

14.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烷烃分子中,可能会有碳碳双键

B.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C.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

D.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15.下列关于乙烯的结构与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在同一平内

B.乙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能使其褪色

C.乙烯分子没有同分异构体

D.乙烯分子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

16.有6种物质:

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④乙烯⑤丙稀⑥己烷,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起加成反应使之褪色的是(  )

A.③④⑤   B.④⑤⑥   C.④⑤    D.③④⑤⑥

17.南方的香蕉运往北方出售,为减少在运输过程中被压坏或变质,都是将青色的生香蕉运到目的地再进行催熟上市的.下列物质对香蕉有催熟作用的是(  )

A.甲烷    B.乙烯    C.乙炔    D.乙醇

18.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苯分子的结构中六个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是单双建交替组成的环状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19.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的年产量          B.乙烯的年产量

C.合成纤维的年产量        D.硫酸的年产量

20.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甲烷    B.乙烯    C.苯     D.乙酸

21.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得到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B.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D.物质得到电子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2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加热反应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层变无色

2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乙烯使溴水褪色

B.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后黄绿色消失

24.炒菜的时候,加入少量的酒和醋,可使菜变得香醇可口,原因是(  )

A.有盐类物质产生         B.有酸类物质产生

C.有糖类物质产生         D.有酯类物质产生

25.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A.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B.乙酸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C.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D.乙酸与乙醇不互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0分)

26.下表是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⑦的元素名称______;

(2)④与⑨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

(3)比较②与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化学式);

(4)⑧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较强的是:

______(化学式).

27.回答下题;

(1)下列原子:

146C、147N、2311Na、31H、23592U、4019K、23892U中共有______种元素,______种核素,______互为同位素.

(2)阴离子的中子数为N:

AXn-共有x个电子,则N=______.

(3)书写电子式HClO______NaCl______.

28.下列五中物质中:

①Ar②SO2③NaCl④NaOH⑤H2O⑥O2

(1)这些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填序号,下同);只含离子键的是;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是;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2)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29.

(1)甲烷电

子式为_

_____,分子结构为______.

(2)在1支大试管中收集一半体积的甲烷和一半体积的氯气,将其倒置于饱和食盐水中,放在光亮的地方,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混合

气的颜色______,试管中液面______.

(3)若将1mol甲烷和4mol的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待反应完全后,测得四种有机取代物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消耗氯气为______mol,其反应类型______,生成的产物有______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30.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乙酸乙酯.请回答:

(1)试管A中盛放的试剂为______、乙酸和浓硫酸,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液面______(填“上”或“下”)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若分离该液体混合物,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这种方法叫做______.

(3)B试管中的导管不伸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_(填序号).

①防止溶液倒吸②避免反应过快

(4)乙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乙酸具有______性.写出乙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2.C3.A4.A5.D6.C7.A8.C9.C10.B11.B12.B13.D14.D15.B16.C17.B18.C19.B20.B21.D22.C23.A24.D25.D

26.磷;

;NH3>CH4;HClO4

27.6;7;23592U和23892U;A-x+n.;

28.

(1)②⑤⑥③④①

(2)②⑤③④

29.

;正四面体;逐渐变浅;上升;油状液滴;2.5;取代反应;5

30.乙醇;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上;分液漏斗;分液;①;酸;2CH3COOH+CO32-=2CH3COO+H2O+CO2↑

【解析】

1.解:

A.P为第ⅤA族元素,属于主族元素,故不选;

B.Ca位于周期表第ⅡA族,属于主族元素,故B不选;

C.Zn位于周期表ⅡB族,不属于主族元素,故C选;

D.Si位于周期表第ⅣA族,属于主族元素,故D不选.

故选C.

锌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ⅡB族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

本题考查常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题目难度不大,注重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解:

86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6周期、0族,则82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IVA族,故选C.

根据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类推断,用原子序数减去各周期所含的元素种数,当结果为“0”时,为零族;当为正数时,为周期表中从左向右数的纵行,差为8、9、10时为VIII族,差数大于10时,则再减去10,最后结果为族序数.当为负数时其主族序数为8+差值.所以应熟记各周期元素的种数,即2、8、8、18、18、32、32.

本题考查元素的推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解:

A.非金属性:

Cl>S>P,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有酸性强弱,故A错误;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Na>P,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N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半径最小,则原子半径:

Na>P>N,故B正确;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则碱性强弱:

NaOH>Mg(OH)2>Al(OH)3,故C正确;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K>Na>Li,故D正确.

故选A.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中等,注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关系.

4.解:

食盐、牛奶、牙膏都是指的物质属于宏观概念,其中含有的是元素也属于宏观概念.

故选A.

“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都是指的含这种元素的物质,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前面说的物质大多数是混合物,在解释一种分子时才能用原子来表述.

本题考查元素,注意一些药品或食品的包装袋上的说明中,含什么多少,都是指的含这种元素的含量,题目难度不大.

5.解:

A.13553I是碘的一种核素,为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的分析对象为单质,故A错误;

B.13553I是碘的一种核素,不是新元素,故B错误;

C.13553I是核内中子数为135-53=82,故C错误;

D.13553I核内中子数为135-53=82,核外电子数=质子数=53,82-53=29,故D正确;

故选D.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研究对象为单质,若把原子表示为,X表示元素符号,Z代表质子数,A代表质量数,13553I是质子数为53,质量数为135的碘原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核素及原子的构成,明确原子中不同位置数字的意义及原子中的数量关系即可解答,题目较简单.

6.解:

H元素有2种同位素:

H、D,氧元素有3种同位素:

16O、17O、18O,故水的分子式可能为:

H216O、H217O、H218O、D216O、D217O、D218O、HD16O、HD17O、HD18O,共9种,

故选C.

H元素有2种同位素:

H、D,氧元素有3种同位素:

16O、17O、18O,根据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生成水分子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同位素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要注意氢元素的2种同位素与氧元素的3种同位素的组合.

7.解:

A.Si、P、S、Cl为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容易,故A正确;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失去电子能力越弱,金属性越弱,故B错误;

C.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第3列是第ⅢB族,第17列是第ⅦA族,故C错误;

D.O2-、F-、Mg2+、Na+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离子半径O2-、F-、Na+、Mg2+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

A.

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失去电子能力越弱;

C.依据周期表中各族的位置关系解答;

D.电子数相同,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结构、元素性质,熟悉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解:

A.离子化合物中可存在共价键,如NaOH中含离子键、共价键,故A错误;

B.单质分子中可能不存在化学键,如稀有气体中不存在化学键,故B错误;

C.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则仅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

D.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如H-O-O-H中含极性键、非极性键,故D错误;

故选C.

A.离子化合物中可存在共价键;

B.单质分子中可能不存在化学键;

C.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

D.由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

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题目难度不大.

9.解:

A、一般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CO、CO2等,故A错误;

B、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如C2H6O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错误;

C、有机物中的碳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大多数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相结合

的化学键是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故C正确;

D、含氮的有机物燃烧可以生成氮气,如氨基酸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A、一般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

B、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也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有机物中的碳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D、含氮的有机物燃烧可以生成氮气.

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组成和性质的分析判断,注意物质组成的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10.解:

A.该反应中有金属键的断裂,但没有离子键的断裂,故A错误;

B.该反应过氧化钠中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断裂,碳酸钠中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故B正确;

C.该反应中没有离子键的断裂和形成,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没有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故D错误;

故选B.

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既有共价键和离子键断裂,又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说明发生化学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本题考查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判断,侧重考查基本概念,明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哪些物质中含有离子键,题目难度不大.

11.解:

A.铝属于金属晶体,熔化时克服金属键,故A错误;

B.液氨受热蒸发,克服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故B正确;

C.碘化氢分解,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克服的是共价键,故C错误;

D.晶体硅属于原子晶体,加热硅晶体使之熔化,克服共价键,故D错误;

故选B.

先根据晶体类型,再判断断键方式,再判断克服的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晶体中,注意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本题考查物质的成键方式,此类题的解题方法是:

先判断断键方式,再判断克服的作用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晶体的类型和晶体中的作用力.

12.解:

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非化学键,只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影响化学性质.

A.水的分解破坏的是化学键,不是氢键,故A错误;

B.氢键具有方向性,氢键的存在迫使四面体中心的每个水分子与四面体顶角方向的4个相邻水分子相互吸引,这一排列使冰晶体中的水分子的空间利用率不高,留有相当大的空隙,所以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大.当冰刚刚融化为液态水时,热运动使冰的结构部分解体,水分子间的间隙减小,密度反而增大,故B正确.

C.水分子分解时破坏共价键,破坏共价键时要吸收能量,与氢键无关,故C错误;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与F、Cl、Br、I的非金属性有关,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同一主族的元素,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与氢键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A.分子的稳定性与共价键有关;

B.根据氢键对冰的结构、密度的影响判断;

C.分子分解时破坏共价键,破坏共价键时要吸收能量;

D.根据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与非金属的非金属性性之间的关系判断.

本题考查氢键的形成与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氢键与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的区别,易错点为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3.甲烷分子的正四面体结构中,四个键的键长、键角相等,四个氢原子的位置一样,分子中的C—H键为极性共价键。

14.A、烷烃分子中无论是碳碳键还是碳氢键,都是单键,A错;

B、烷烃属饱和链烃,其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通常烷烃不与酸、碱、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反应,也不能使溴水褪色,B错;

C、因分子通式CnH2n+2中的氢原子已达完全饱和,因此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一定是烷烃,C错;

D、烷烃在光照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是烷烃的主要特性之一,D正确;

故答案选D。

15.解:

A.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乙烯分子中6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故A正确;

B.乙烯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B错误;

C.乙烯只有一种结构,没有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乙烯中只有一种氢原子,一氯代物只有一种结构,故D正确.

故选B.

A.乙烯分子是平面结构;

B.乙烯有还原性;

C.乙烯只有一种结构;

D.乙烯中只有一种氢原子.

本题考查乙烯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乙烯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是发生加成反应.

16.解:

①甲烷②苯③聚乙烯以及⑥己烷不含有C=C键,与高锰酸钾和溴水都不反应,而④乙烯⑤丙稀含有C=C键,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起加成反应使之褪色.

故选C.

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又能与溴水起加成反应使之褪色的物质因含有C=C键.

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

关知识的积累.

17.解:

乙烯具有促使水果成熟的性质,常用做植物生成调节剂,

故选B.

依据乙烯能使果实中酶的活动性增强并改变酶的活动方向,从而大大缩短了果实成熟的时间的性质解答.

本题考查了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识记.

18.解:

A.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它既不同于碳碳单键也不同于碳碳双键,是六个碳碳键完全等同的环状结构,故A错误;

B.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不存在碳碳双键,不是烯烃,故B错误;

C.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它既不同于碳碳单键也不同于碳碳双键,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故C正确;

D.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它没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所以和溴水、酸性高锰酸钾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A.苯中的化学键是一种特殊的键,六个碳碳键完全等同是一个大π键;

B.苯分子中无碳碳双键;

C.苯中的化学键是一个大π键,所以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发生萃取褪色,但不发生反应,和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

本题考查了苯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注意苯中的化学键是既不同于碳碳单键也不同于碳碳双键的大π键.

19.解:

乙烯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的发展.因此一个国家乙烯工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石油化学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故选B.

依据乙烯的用途可知,乙烯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纤维、有机溶剂等,是石油化工发展的标志.

本题考查了乙烯的用途,注意工业发展的水平与石油产品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较简单.

20.解:

A.甲烷性质较稳定,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能使酸

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苯性质较稳定,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所以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

D.乙酸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所以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B.

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酸性高锰酸钾能氧化的有机物有:

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有机物、含有醛基的有机物等.

本题以酸性高锰酸钾的氧化性为载体考查了有机物的结构,注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连接苯环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的有机物,使其生成苯甲酸.

21.解:

A、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做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或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做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B正确;

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D、氧化还原反应实质是电子转移,得到电子的做氧化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