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498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docx

河南省六市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

★2010年3月28日

河南省六市2010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综)

本试题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1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第1卷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图1),回答l一2题。

 

图例

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

图1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B.阶段I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C.该国可能属于发展中国家D.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A.劳动密集型产业B.技术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D.服务业

读图2,回答3--4题。

 

3.关于图甲中Q湖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处B.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D.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4.P海东岸某国2/3为沙漠,却创造了现代节水农业佳绩,图乙是该国荒漠中的景观,该

景观可能是

A.人工绿洲B.油田C.自然绿洲D.城市

读某地地形剖面图以及气温、降水量随地形分布示意图(图3),回答5—6题。

月均温海拔降水量

(℃)(m)(mm)

 

图3

5.有关图中山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山麓A地的自然带可能是热带沙漠带B.该山出现永久积雪的最低海拔约为3000米

C.在B坡约4000米海拔处年降水量最多D.A、B两坡雪线较高的是A坡

6.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长白山脉B.安第斯山脉南段

C.大分水岭北段D.阿尔卑斯山脉

图4中甲、乙、丙表示2007年我国江苏、陕西、西藏三省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单位:

亿元),其中a、b、C分别代表三大产业的产值。

读图回答7—9题。

 

图4

7.对三省区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省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50%

B.乙省区的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相近,各为50%

C.丙省区的第二产业产值在各省区中最高

D.甲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乙省区的第一产业以畜牧业为主

8.据统计,甲省区2007年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收入48亿元,较2005年的19.35亿元翻了一番多。

近两年其旅游业发展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B.交通条件的明显改善

C.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D.接待能力的大幅提高

9.下列关于乙、丙两省人口状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口出生率:

乙省区高于丙省区B.人口密度:

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c.老年人口比例:

乙省区高于丙省区D.城镇人口比例:

乙省区低于丙省区

读图5,N为北极点;此时P点为正午,且太阳高度为0°,当地北极星的仰角为68°,闭合等值线表示纬线。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0一1l题。

10.此时全球新的一天所占的时间约为60°

A.21小时B.15小时

C.8小时D.3小时

11.关于此季节此时下列各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平原千里冰封夜深沉

&尼罗河畔朝阳似火飞流沙

C.巴西高原夕阳西下映晚霞

D.四川盆地日上中天赏梅花图5

12.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

以下证据中,哪一条是最直接的史学证据

A.墓葬规模巨大,未发现封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

B.墓葬出土的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与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封号“魏公”、“魏

王”和死后谥号“武王”相符

C.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D.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年龄相符

13.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

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14.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讲《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说:

“最近最热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救市’,而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有二个需要——救世。

”以下“救世”思想在政治制度上得到长期运用的是

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15.有学者指出:

严复最初在中国介绍传播进化论,“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当头棒喝”表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开始兴起

B.“绝大的刺激”反映了中体西用观念得到广泛认可

C.“思想像野火一样”反映了民主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进化伦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16.(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

一捆捆机器轧的盂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

”(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B.孟买棉纱质地优良

C.商品经济发达D.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17.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大的意义”。

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

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18。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

“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史沫特莱所指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太原会战D.百团大战

19.创建于1864年,以传统挂炉烤鸭而闻名中外、享有“天下第一楼”美誉的全聚德传到第四代,曾经濒临破产。

为了保住这家老店,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注入资金、公私合营的方式,使全聚德获得了新生。

这反映了我国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合理调整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C.将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

D.国家推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20.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

“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

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

”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

A.认为法国人民受旧制度折磨最深,因此爆发了大革命

B.揭示了旧制度的存在与大革命爆发之间的必然联系

C.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封建势力的削弱是法国革命的原因

D.认识到封建教会是欧洲最反动的力量

21.“在1763—1871年的一个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

”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

A.东方从属西方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D.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22.图6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

下方的等式意思是:

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十工作。

画面上有一座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对此画寓意的正确理解是

A.该计划给欧洲带来和平与经济的恢复、发展

B.美国企图借此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C.美国目的是维护世界和平

D.美国企图借此建立世界霸权

23.《世界史·现代卷》指出: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

……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

有。

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企业所有者退出经

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

技人员从事经营。

”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A.普遍推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B.企业所有权发生本质性变化

C.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革D.资本家集团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24.200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2010年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这一基本思路体现了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5.“投资有风险,人市需谨慎”。

这说明在市场条件下投资存在风险,特别是投资股票。

投资股票的风险可能有

①银行存款利率的下调②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

③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④企业经营状况变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6.2009年,我国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采取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民普遍参保。

这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采取的筹资方式是

A.财政投入为主,个人投人为辅B.个人负担全部费用,享受应得利益

C.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D.参保人与保险公司合理分担

27.2009年是各国政府加大财政支出应对金融危机最关键的一年,由于投放的货币过多,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如果2009年美元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是1:

6,2010年假如美元通货膨胀20%,某国货币通货膨胀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美元与某国货币的兑换比是

A.1:

3.75B.1{7.5C.1:

7D.1:

8

时下在小学开设各种辅导班成为时尚,但是现在不少地方把各种辅导班成绩作为小学升初中的参考标准,特别是奥数成绩。

奥数培训本是针对个别有数学天赋、学有潜力的学生进行的课外辅导。

虽然有关行政部门对这种现象予以干预,但是收效甚微,奥数却越来越疯狂。

据此回答28—29题。

28.有关行政部门对这种现象予以制止,下决心彻底整顿和规范小学开设各种辅导班以及社会上各种培训班。

这一做法

A.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B.坚持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正确履行了调控职能D.正确履行了经济职能

29.一些家长和学校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掀起奥数狂,这种做法从哲学上讲启示人们

①办事情要做到实事求是②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③解决问题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具体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30.“香花不一定好看,能人不一定能说。

”这句俗语告诉我们,认识事物应该

A.透过现象看本质B.坚持矛盾的观点

C.坚持联系的观点D.坚持发展的观点

31.2009年初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新疆考察,就做好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进行调研。

调研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④实践决定认汉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2.抓好群防群控,尤其是学校、社区等重点人群的防控,可以有效防止甲型HINl流感的进一步蔓延。

该做法体现了

①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③办事情要抓住重点④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2010年5月1日一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据此回答33--34题。

33.为了维护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上海市政府要求居民衣冠不整者不许上街。

此,作为公民应该坚持的态度是

①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②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③市政府对居民的要求必须充分考虑到民俗民风④自由是相对的,自由就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⑦

34.中国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

东方之冠。

中国馆设计理念蕴含的政治常识道理有

①体现了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②中国是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

③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④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35.2010年1月27日,瑞士小镇达沃斯又迎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时值全球景气渐趋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多,因此这场盛会备受瞩目。

它被形象地称为“经济奥运会”。

它成立于1971年,原名“欧洲管理论坛”在1987年正式更名为“世界经济论坛”,灵魂人物是当时任教于日内瓦大学的施瓦布博士。

论坛以每年冬季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区滑雪胜地达沃斯举办年会闻名于世,又称“达沃斯论坛”。

世界经济论坛属于

①政治性组织②专业性组织③世界性组织④区域性组织⑤政府间组织⑥非政府间组织

A.②③⑥B.①②④C.①③⑤D.④⑤⑥

★2010年3月28El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第Ⅱ卷共6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4题,共160分。

36.(3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巴拿马运河把美洲分为南美洲和北美洲。

美国、加拿大是北美洲的领土大国、资源大国,又是世界上商业贸易发达和城市化水平、工农业产值很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墨西哥、中关七国和西印度群岛诸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这里形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关洲自由贸易区;集团对外既竞争又合作,对内各成员国之间关税互惠、取消贸易壁垒、组成共同市场,实行经济互补合作。

材料二:

图7为某两区域图。

110°100°90°80°70°

图7

(1)简述①、③两地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10分)

 

(2)下表内容是图7中丙国②河流域早期的开发利用情况,简述这种开发利用方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分)

 

(3)从工业生产的空间转移、工业制成品、农产品、矿产品的贸易等方面概述丙国和乙地区经济发展的互补性。

(12分)

 

37.(32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面临着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

一个民族只有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才能走向复兴。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会和文化领域。

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择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

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在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

(6分)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

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

——《大国崛起》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

(8分)

 

材料三:

客观地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

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代;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

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

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材料四:

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

(3)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

(2分)

列举以下各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

(6分)

 

方面

举例

1

政治制度

2

经济建设

3

文化政策

提出“双百方针”(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

外交思想

(4)试列举1979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

(8分)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

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中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杀范作用。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

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

材料二:

国家战略规划来源于两方面的依据:

一方面来源于国家审时度势做出的一些重大的战略决策,并为贯彻服务于这个决策推出的一些区域规划和相关的区域性政策文件;另一方面来源于地方对于国家整体发展有示范、实验、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区域发展探索的规划。

从具体的编制角度来讲特别突出了两点,一是一定要体现国家的战略意图,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而不是着眼于某个地方的局部利益。

二是要特别考虑地方的比较优势,体现特殊功能和需要。

这样,既避免了区域规划的地方化,也防止了全国规划一刀切。

(1)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意义。

(10分)

 

(2)海南省政府应如何使海南成为国际旅游窗口。

(1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特别突出了两点”的唯物辩证法启示。

(10分)

 

39.(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一

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图8)召开。

面对全球变暖的趋

势,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商讨《京都议定

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

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此次会议被极为悲情地称为“人类拯

救地球最后的机会。

”但此次会议并非一帆风顺,会议一开

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二氧化碳减排问题针锋相对,壁垒分明。

图8

材料二:

“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部分国家人均能源消费

(2003年以世界平均水平为10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吨(2003年)

20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9

(1)分别写出图8中丹麦东西两侧海域的名称。

(4分)

 

(2)运用材料:

(图9)中的数据和有关知识,分析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为什么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10分)

 

(3)开发新能源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筒述图8中甲国风能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6分)

 

材料三:

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云:

“今日学者已不再以(研究历史与气候变迁之间的关系)为笑谈。

晚近历史学家与气象学家之研究,明示气温、气压与雨量曾不断变化,一遇变化辄影响及于树木、河流、冰11l、海拔,以及稻米、玉米、橄榄、葡萄,以及人盲之生长。

——布罗代尔《文明与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四:

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先生的《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论文,系统地总结了中国气候变迁的基本规律,表现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上,可以明显地总结出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第一个温暖期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100年,即仰韶文化时期到殷商时代。

甲骨文

记载当时安阳念种水稻是阴历二月下种,比现在早一个多月。

北京附近的泥炭层分析表明,五千年前那里生长着大量的阔叶林,代表着相当温和的气候。

第一个寒冷期从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850年,即西周寒冷期。

《竹书纪年》记载周孝王时长江、汉水冻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气候比现在寒冷。

第二个温暖期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即东周到秦汉温暖期。

《春秋》中有鲁国“眷正月无冰”、“春二月无冰”、“春无冰”等多次记载。

《荀子·富国篇》和《孟子·告子上》载齐鲁地区农业种植一年两熟。

第二个寒冷期从公元一世纪到公元600年,即东汉南北朝寒冷期,这个寒冷期以公元4世纪前半期达到顶点。

《资治通鉴》载晋成帝初年,渤海湾从昌黎到营口连续三年全部结冰,冰上可往来车马及几千人的大部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2—4℃。

第三个温暖期从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即隋唐时期,其间公元650、689、678年冬季,长安无雪无冰,当时气候温暖可见。

第三个寒冷期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即两宋时期,此间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可以通车,1110年、1178年福州荔枝两度全部冻死。

第四个温暖期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即宋末元代温暖期。

1225年,道士丘处机在北京长春宫作《春游》诗云:

“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

”说明当时北京气候比现在温暖。

第四个寒冷期从公元1300年到1900年,即明清严寒期。

此间,1329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橘尽冻死。

1493年,淮河流域降大雪,从当年九月降至次年二月方止。

洞庭湖变成“冰陆”,车马通行。

材料五:

浙江师范大学王俊荆的硕士学位论文《历史时期气候变迁与中国战争关系研究》

认为:

“气候变化是一个循环过程,战争数目以及朝代更替也是一个循环,气候的恶化通过对农业的影响,间接地影响着王朝的统治基础。

……我国历史上几次农民起义都是在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爆发后所进一步激起的。

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战和关系也与气候变化有关.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大多发生在气候变冷时期(其他方向的少数民族远没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威胁之大)。

一旦气候变冷,漠北少数民族的畜牧业必然受到影响,面临食物短缺的威胁,于是不得不向南迁移,这样就会与中原王朝产生战争。

”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我国古代大规模的经济重心南移大都与气候变化相关。

中国历史上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