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387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docx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散文类9附答案

散文类课后练习(9)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随园君墓志铭

姚鼐

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陕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以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

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馀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

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

“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

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为不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注】①报罢:

科举落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园江宁西城居之作:

修建B.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异:

觉得……与众不同C.事无不举矣举:

提出D.极山林之乐极:

尽情享受

2.下列句子中,全部能够表现袁枚文学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②时举二百馀人,惟君最少

③至棂槛器具,皆精好④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⑤皆知贵重之⑥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A.①③⑥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枚文章出色并有声望,但被排挤外放做知县,于是写文章显示其才能,而不愿升迁;刚四十岁,就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尽自己的才能创作诗歌。

B.“皆能自发其思”是说袁枚的散文、骈文有自己的个性特色,“通乎古法”是说他通晓古人的作文之法,因此他的作品受到世人广泛重视。

C.文章注意前后照应,比如第四段“在江宁尝朝治事……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写他在江宁为官的情况,这和第一段的“调江宁知县”相呼应。

D.文章写袁枚的父亲匿名到民间察访儿子为官的情况,可见出袁枚父亲正直的品格和爱护儿子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袁枚有为官的才能。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2)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3)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2.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

战马记

[明]罗洪先

王公桢,济阳公孙也。

济阳死靖难,公死贼,获赠于朝,任一子广,吉水称忠义家莫过之。

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

始公以大学生除夔州府通判,才五月,会荆襄贼流劫入夔,焚巫山县治。

是时同知苏州王公授碟捕贼,性柔怯而狡猾,故托疾不敢出一兵。

公忿忿面数之曰:

“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即代勒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巫山已破,贼方聚山中,索击之,杀渠桀三十三人,余尽遣。

居三日,贼复劫属邑大昌,公促王,王又不行,而翟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且激公曰:

“公诚为国家出力气,肯慨然复行乎?

“公即声应。

即日勒民兵,夹曹、柴两人赴之,与贼夹水阵。

已而麾民兵毕渡趣战,曹、柴望走,公陷围中,误入淖田,不得脱。

贼欲降之,公大奋骂。

贼怒以刀断其喉及右臂,堕淖中,马逸去。

始公赴大昌道,宿木商家。

商稔公,知贼不敌,不敢言。

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

“为王公耶?

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商秘与家人负箦往寻乱尸,见衣白纱丰臂者,公也。

载箦上,令不深没。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马奔归府,门阖,长嘶踢其扁,若告急状。

守者纳之,血淋漓,毛发尽赤,众始骇公已死,而贼尤不解。

后死之二十五日,子广始随木商往殓之,面如生,不以暑腐。

然贫甚,不能归,尽售行李与马为资。

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竞徒手得之。

距殓之二十五日,夜且半,马哀鸣特异。

王命秣者加莝①豆,不为止。

王疑秣者绐②已,自起视枥。

马骤前啮其项,不释口,久乃得脱。

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翌日,呕血数升死。

贼既平,有司正功罪,曹、柴亦被诛。

呜呼!

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

世尝言至灵者人,畜之至贱宜莫犬马若也。

衔辔所制,鞭策所驱,固有衣冠介胄所不逮者。

呜呼!

可不畏哉!

可不戒哉!

[注]①莝(cu?

):

铡碎的草。

②绐(dài):

欺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部:

部署B.与王素党结避祸党:

勾结C.商稔公,知贼不敌稔:

熟悉D.王命秣者加莝豆,不为止为:

因为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战马“义”的一组是

①至其战马事,有足为世戒者②长嘶踢其扃,若告急状

③而王意在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④复奋首捣胸,仆之地,不省人

⑤夜且半,马哀鸣特异⑥自昔相传义马事不一二,皆言临难能相济也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王桢,是济阳公的孙子。

济阳公死于靖难,王桢死于贼寇之手,他们都获得朝廷的封赠,承担过很多重任,在吉水以忠义之家著称。

B.王桢任夔州府通判时,遇到荆襄的贼寇前来大肆劫掠,而夔州同知王公和军吏曹能、柴成却不敢出兵。

危急时刻,王桢出于义愤犬吠之警兵击贼,壮烈牺牲。

C.王桢遇难后,朋胡及家人找到了他的遗体,准备送回家乡安葬,但因贫穷,只好卖行李和战马作路费。

战马落入夔州同知王公手中。

D.王桢战死后,他的战马狂奔三百多里夔州府报讯;在同知王公的马槽旁,哀鸣不已,最后将仇人王公置于死地,替主人报了仇。

4.

(1)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忿忿面数之曰:

“汝食朝廷禄,所主何事,忍委赤子饿虎口耶?

②是日将归,有物啸于山者,商惊祝曰:

“为王公耶?

果尔,当三啸止。

”如其言。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与薛寿鱼书①

[清]袁牧

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②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夫所谓不朽者,非必周、孔而后不朽也。

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使必待周、孔而后可以不朽,则宇宙间安得有此纷纷之周、孔哉!

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③。

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

呜呼!

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

夫学在躬行,不在讲也。

圣学莫如仁,先生能以术仁其民,使无天扎④,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

而何必舍之以他求?

文恭,相公也;子之大父,布衣也,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

“一瓢先生非名医乎?

”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又问之曰:

“一瓢先生其理学乎?

”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⑤之说为斤斤乎?

不知艺即道之有形者也。

精求之,何艺非道?

貌袭之,道艺两失。

医之为艺,尤非易言,神农始之,黄帝昌之,周公使冢宰领之,其道通于神圣。

今天下医绝矣,惟讲学一流转未绝者,何也?

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

故村儒举目皆是,子不尊先人于百无一人之上,而反贱之于举目皆是之中,过矣!

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

朱⑥何益?

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虑此外必有异案良方,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辑而传焉,当高出语录陈言万万。

而乃讳而不宣,甘舍神奇以就臭腐,在理学中未必增一伪席,而方伎中转失一真人矣。

岂不悖哉!

岂不惜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注】①此文是袁枚写给名医薛雪(号一瓢)之孙薛寿鱼的一封信,信中借如何评价薛雪,批评了当时重理学轻技艺的社会风气。

②若:

和,同。

③不禄:

死的委婉说法。

④夭札:

因病而早死。

⑤艺成而下:

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

艺,技艺。

⑥周、程、张、朱:

即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均为理学家。

⑦刀圭:

用来量取药末的器具,代指药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意:

猜测B.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执:

拉住C.貌袭之,道艺两失袭:

承袭D.可以拯人,可以寿世者寿:

使……长寿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其变者而观之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下列句子中不能体现他这一态度的一句是A.羿之射,秋之弈,俞跗之医,皆可以不朽也。

B.相公借布衣以自重,则名高;而布衣挟相公以自尊,则甚陋。

C.医之效立见,故名医百无一人;学之讲无稽,故村儒举目皆是。

D.仆昔疾病,性命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公、孔子是不朽的,精通某种技艺的人也可以不朽。

B.薛雪留下的奇特病案和有效方剂比理学语录有意义得多。

C.医术也是仁术,薛雪通过行医实践了孔子的仁学,体现出他的价值。

D.薛雪行医救人很有成就,但盛年辞世,令人痛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蛇人

东郡某甲,以弄蛇为业。

尝畜驯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

二青额有赤点,尤灵驯,盘旋无不如意。

期年大青死,思补其缺,未暇遑也。

一夜寄宿山寺。

既明启笥,二青亦渺,蛇人怅恨欲死。

冥搜亟呼,迄无影兆。

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坐伺之,日既高,亦已绝望。

出门数武①,闻丛薪错楚②中窸窣作响,停趾愕顾,则二青来也。

大喜,如获拱璧。

息肩路隅,蛇亦顿止。

视其后,小蛇从焉。

抚之曰:

“我以汝为逝矣。

小侣而所荐耶?

”出饵饲之,兼饲小蛇。

小蛇虽不去,然瑟缩不敢食。

二青含哺之,宛似主人之让客者。

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

荷去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因名之小青。

大抵蛇人之弄蛇也,止以二尺为率,大则过重,辄更易。

缘二青驯,故未遽弃。

又二三年,长三尺余,卧则笥为之满,遂决去之。

一日至淄邑东山间,饲以美饵,祝而纵之。

既去,顷之复来,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

蛇人悟曰:

“得无欲别小青也?

”乃发笥,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

已而委蛇并去。

方意小青不还,俄而踽踽独来,竟入笥卧。

由此随在物色,迄无佳者,而小青亦渐大不可弄。

二青在山中数年,渐出逐人,因而行旅相戒,罔敢出其途。

一日蛇人经其处,蛇暴出如风,蛇人大怖而奔。

蛇逐益急,回顾已将及矣,而视其首,朱点俨然,始悟为二青。

呼曰:

“二青!

”蛇顿止。

昂首久之,纵身绕蛇人如昔弄状。

又以首触笥。

蛇人悟其意,开笥出小青。

二蛇相见,交缠如饴糖状,久之始开。

蛇人乃祝小青曰:

“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

”谓二青曰:

“原君引之来,可还引之去。

更嘱一言:

深山不乏食饮,勿扰行人,以犯天谴。

”二蛇垂头,似相领受。

遽起,过处林木为之中分。

蛇人伫立望之,不见乃去。

此后行人如常,不知二蛇何往也。

异史氏曰:

“蛇,蠢然一物耳,乃恋恋有故人之意,且其从谏也如转圜③。

独怪俨然而人也者,以十年把臂之交,数世蒙恩之主,转思下井复投石焉;又不然则药石相投,悍然不顾,且怒而仇焉者,不且出斯蛇下哉。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数武:

没有多远。

②丛薪错楚:

错杂堆集的柴草。

③从谏也如转圜:

意思是听从规劝像转动圆物那样容易。

圜,yuán,通“圆”,圆的物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青亦渺渺:

无影无踪B.大则过重,辄更易更:

又,再C.辄中规矩规矩:

标准,要求D.蛇暴出如风暴:

猛然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二青、小青情深意厚的一组是()

①既明启笥,二青亦渺②食已,随二青俱入笥中③教之旋折,辄中规矩,与二青无少异④蜿蜒笥外,以首触笥,小青在中亦震震而动⑤小青径出,因与交首吐舌,似相告语⑥我久欲与汝别,今有伴矣A.①③④B.②④⑤C.③⑤⑥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青死后,二青独自外出,为主人带回了一条小蛇,耍蛇人因小蛇与二青一样机灵,便给它取名叫小青。

B.一般耍蛇人对蛇的要求很高,如果蛇太大、太重了就要丢弃了,但因为二青特别机灵驯服,所以耍蛇人舍不得丢弃它。

C.二青在山中经常骚扰过路客人,耍蛇人听说后便去见二青,让二青带走小青,并叮嘱它们从此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天谴。

D.二青作为一条蛇尚且能有眷恋故人之情,听取主人的劝告,不再作恶,但很多人却常常恩将仇报,竟然还不如蛇这种动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每至丰林茂草,辄纵之去,俾得自适,寻复返,以此故冀其自至。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蛇人悟曰:

“得无欲别小青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之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

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

“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

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

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

何其不思之甚也!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

孟子曰:

“说大人,则藐之。

”况于夷狄?

请以为赠。

【注释】①两制:

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

②大旆:

大旗。

③介马:

披甲的战马。

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送石昌言使北引引:

出使

B.吾始数岁,未学也始:

开始

C.又以亲戚故,甚狎狎:

亲近

D.虽不言,察其意甚恨恨:

痛恨

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以亲戚故,甚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B.安知其至此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C.说大人,则藐之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

D.吾始数岁,未学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指南录后序》)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苏洵为友人昌言出使边塞,为壮其行而写的。

文中借孟子的话,鼓励石昌言慨然赴边,展示天朝大国的雄壮气概,从气势上压倒夷狄,为国扬威。

B.作者在文中回忆幼时,石昌言在生活中、学业上对“我”的关心和鼓励,尤其强调了对“我”废学的“恨”,“摧折复学”后的欣喜,表达了对故交的感激之情。

C.夷狄骑兵数万在宋使的驿亭旁彻夜奔驰,使昌言的随从惊吓得变了脸色,胆战心惊。

以此反衬石昌言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的气度。

D.苏洵对石昌言的描述,从参加科举考试写起,一直到他代表天子出使强悍凶悍的契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石昌言深深的敬佩。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本能为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2)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

何其不思之甚也!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寒花葬志

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在《寒花葬志》中塑造了“婢女”寒花的什么形象?

散文“贵在鲜活”,你觉得《寒花葬志》的鲜活体现在哪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虽累百世,垢弥甚耳!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

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

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其成败兴坏之理稽:

考察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戮:

侮辱C.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议:

商议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

奋起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若属皆且为所虏B.然后是非乃定/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会遭此祸,惜其不成D.置杯焉则胶/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

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

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

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

故曰:

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

“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或益之     益:

认为……好B.使人先表澭水表:

做标志,标记C.向之寿民向:

从前D.遽契其舟曰契:

用刀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说明事情、法规需要因时变化的一组是(  )

①时不与法俱至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故治国无法则乱

④病万变,药亦万变

⑤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⑥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A.①②④          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益之后的先王之法不可效法,没有损益的先王之法也不可以效法,因为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B.荆人要去偷袭宋国,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士兵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大叫,震塌了不少房屋。

C.作者用大家熟知的医病一事作比喻,以病情比时代,以药物比法令;药用来治病,法用来治世;病变那么药就要变,时代变那么法也就要随之而变。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