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289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1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docx

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设计最新精编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年度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2015年春季定稿)

教案说明:

本教案注重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特别说明本教案不是全册教案,只有第一二三四单元。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个人说明:

本教案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数学

教学

班级

五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每周

节数

9节

总授课

节数

180节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原因

第一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期中考试

期中检测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数学

教学

班级

五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每周

节数

9节

总授课

节数

180节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

原因

第五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打电话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十五

十六周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

数学

教学

班级

五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新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每周

节数

9节

总授课

节数

180节

时间

单元

教学内容

计划节数

实授节数

出入

原因

总复习

总复习

期末考试

期末测试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

学困生帮扶计划及措施

学困生姓名

基础状况及奋斗目标

帮扶生姓名

帮扶措施

帮扶结果及月考进退步统计

1

2

3

4

期中

期末

备注:

在上次检测基础上有进步者打“√”,退步者打“×”。

检测成绩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期中

期末

总评

1月

2月

3月

4月

期中

期末

总评

检测分析记载

检测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期中

期末

及格人数

及格率

均分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

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

观察物体三)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1:

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

(1):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

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

(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

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

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

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

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

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1.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2.第2题:

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再组织交流摆法。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第

(1)题中有多种不同的摆法,第

(2)题是不能确定5个小正方体怎么样摆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酒变得简单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通过练习巩固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重难点:

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复习铺垫: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从一个和多个方向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二、基础练习:

1、第3、4题学生自己独立练习,再交流。

对于第4题第

(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请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的。

2、第5题:

可以让学生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3、第6题:

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

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4、第7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根据题意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讨论。

三、提高练习:

1、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是不是相同的呢?

从不同方向看呢?

2、小华从什么方向看到的

3、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如下图,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四、课堂小结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指名回答,一起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的重点:

通过三个面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一种可能。

2.当想象不出来的时候,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理解二者是相互依存而不相同的两个概念。

2.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培养概括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算式,我们先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好吗?

二、新课教学

二、探索新知

(一)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观察下面的算式并分类

师:

你能把这些算式分分类吗?

生1:

它们有些算式能除尽,有些不能除尽。

生2:

有一些算式的商是整数,有一些不是。

师:

你的意思是把它们分成两类:

2.师:

今天我们就研究第一类算式。

这一类算式的特点是什么?

在这样的整数除法中,如果商事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

比如,12÷2=6,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2是12的因数。

在除法算式12÷6=2中,我们知道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师:

谁能像这样说说第一类中的一个算式,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请学生试着说一说,并在同桌之间说说第一类的每个算式。

3.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因数或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