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232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docx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学年高二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苏州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2月测试

高二语文

2015.12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_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杨销,也要______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_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B.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D.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微杜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打开哈代的作品集,如同打开宝物箱,使人眼花缭乱,处处闪现出人性的光芒,迸发着艺术的灵光。

B.雷曼兄弟破产带来了市场恐慌,让市场形势更趋恶化,资产价格下降了三倍,使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都受到压抑,并很快处于干涸状态。

C.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D.古罗马帝国的辉煌仍然是西方历史不可逾越的高峰,它在政治和文化上所贡献的智慧也一直哺育着后来的欧洲文明,吸引了无数后来者去探寻古罗马兴衰的奥秘。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窗临湖开着,满眼波光,   ____。

    ___,   ____。

   ____,   ____,   _____。

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夏晚的佳作,充满了幽闲与静穆的味儿。

①残夏时节近处水浅的地方长着浓密的芦苇

②这时常有三两归巢的水鸟展着乌黑的翅膀从水面剪过

③远处可以望见琼岛上的白塔和湖里的倒影

④衬得隔岸的晚云分外绯红

⑤芦苇深处时有青蛙出没,在水面打着一个个水圈儿

⑥近黄昏,四周的暮色深了

A.⑥②④①⑤③B.⑥④②③①⑤

C.③⑤①②⑥④D.③①⑤⑥④②

4.下面常用的客套话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本届湖湘文化研讨会在岳麓书院召开,推举您忝列“湖湘文化研究会”理事。

B.我校拟筹办150年校庆庆典,届时欢迎各兄弟学校莅临指导。

C.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D.值此中秋佳节,令女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亲朋好友。

5.选做题(5分)

(文科)《三国演义》中,在火烧赤壁前,周瑜智囊团队使用了哪些计策,一步步将曹操引入必败的境地?

(理科)下面是一位学者在关于网络阅读的讨论中的即席发言,请用一句话提炼他的主要观点。

(不超过30个字)

一个人总是上网,不读书,我认为他是没有文化的。

什么叫文化?

文化就是进入到人类精神生活的传统中去进行思考,而这个传统主要就存在于书籍之中。

网络的长处是迅速传递当下的信息,它不让人思考。

当然如果你素质好,你上网的时候也会思考,但是一个人的好素质是从哪里来的?

我相信不是从网络上得来的,而是他自己真正读过一点书,有了这个底蕴。

这样的人上网不怕,他不会被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信息所左右,所淹没,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但是如果你没有这个底蕴,没有这个积累,你就很容易被网上那些信息的潮流裹着走,失去了你自己。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

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

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

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

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太伯卒,无子,弟仲雍立,是为吴仲雍。

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

寿梦立而吴始益大,称王。

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馀祭,次曰馀眜,次曰季札。

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

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

季札谢曰:

“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君义嗣,谁敢干君!

有国,非吾节也。

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

”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十三年,王诸樊卒。

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

吴使季札出聘①。

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从者曰:

“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曰:

“不然。

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十七年,王馀祭卒,弟馀眜立。

四年,王馀眜卒,欲授弟季札。

季札让,逃去。

于是吴人曰:

“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

季子今逃位,则王馀眜后立。

今卒,其子当代。

”乃立王馀眜之子僚为王。

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

常以为吾父兄弟四人,当传至季子;季子即不受国,光父先立;即不传季子,光当立。

阴纳贤士,欲以袭王僚。

  王僚十三年,吴欲因楚丧而伐之,以兵围楚,使季札于晋,以观诸侯之变。

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

于是吴公子光使专诸刺弑王僚,公子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

季子至,曰:

“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

吾敢谁怨乎?

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

”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有删节)

【注释】①聘:

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问的一种礼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义:

意动用法,以……为义

B.君义嗣,谁敢干君干:

触犯、冒犯

C.徐君已死,尚谁予乎?

予:

给予

D.公子光竟代立为王竟:

竟然

7.下列各项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

B.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曹宣公之卒也

C.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

D.从而归之千馀家复命,哭僚墓,复位而待

8.司马迁在叙事时暗含褒奖季札之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具体内容。

(3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

(3分)

(2)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背吾心哉!

(3分)

(3)吾敢谁怨乎?

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4分)

三、古诗词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

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⑴《暮春》一诗,春之“暮”体现在何处?

(2分)

⑵《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分)

⑶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王实甫《长亭送别》)

⑵,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⑶,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⑷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

⑸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司马迁《高祖本纪》)

⑹《传》曰“其身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⑺,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陶潜《挽歌》)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肖复兴

入冬后北京最冷的那天晚上,我在一家小饭馆里。

家里的人都出了远门,没有饭辙儿,要不我是不会在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到这里吃晚饭的。

正是饭点儿,小饭馆里顾客盈门,只剩下靠门口的一张桌子空着,虽然只要一开门,冷风就会乘机呼呼而入,别无选择,我只好坐在了那儿。

服务员是位模样儿俊俏的小个子姑娘,拿着个小本子,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一口外地口音问我:

您吃点儿什么?

我要了三两茴香馅的饺子和一盆西红柿牛腩锅仔。

很快,饺子和锅仔都上来了,热气腾腾的扑面撩人,呼啸寒风便都挡在了窗外了。

埋头吃得热乎乎的,觉得忽然有一股冷风吹来,抬头一看,一位老头已经走到我的桌前,也是别无选择地坐了下来。

在我的对面坐下来之后,大概看见我正在望着他,老头冲我笑了笑,那笑有些僵硬,不大自然。

也许,是为自己一身油渍麻花的破棉袄感到有些羞涩,和这一饭馆衣着光鲜的红男绿女对应得不大谐调。

我看不出他有多大年纪,或许还没有我大,只是胡子拉碴的显得有些苍老。

我猜想他可能是位农民工,或者刚刚来到北京找活儿的外乡人。

他坐在那里,半天也没见服务员过来,便没话找话的和我搭话,指指饺子,问我饺子怎么卖?

我告诉他一两三块钱吧。

他立刻应了声:

这么贵!

这时候,那个小个子姑娘拿着小本子走了过来,走到老头的身边,问道:

你吃什么?

老头望了望她,多少有点儿犹豫,最后说:

我要一碗米饭。

姑娘弯下头在小本子上记下来,又抬起头问:

还要什么?

老头说:

就一碗米饭!

姑娘有些奇怪:

不再要点儿什么菜?

老头这回毫不犹豫地说:

一碗米饭就够了。

然后补充句:

要不麻烦你再给我倒碗开水!

姑娘不耐烦了,一转身冲我眉毛一挑,撇了撇嘴,风摆柳枝般走了。

过了好长时间,也没见姑娘把一碗米饭端上来,更不要说那一碗开水了。

在这样一个势利眼长得比鸡眼还多的社会里,人们的眼睛都容易长到眉毛上面,很多饭馆都会这样,不会把只要一碗米饭的顾客放在心上,更何况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头,在他们眼里几乎是乞丐一样呢。

姑娘来回走了几次,大概早忘了这一碗米饭。

我悄悄地望了一眼对面的老头,看得出来,老头有些心急,也有些尴尬,又不知道如何是好,如坐针毡。

我很想把盘子里的饺子让给老头先垫补一下,但把剩下小半盘的饺子给人家吃,总显得不那么礼貌,有些居高临下,就像电影《青春之歌》里的余永泽打发要饭的似的。

那锅仔我还没有动,可以先让他喝几口,但一想饭还没吃,先让人家喝汤,恐怕也不舍适,而且也容易被老头拒绝。

因此,当姑娘又向这边走来的时候,我远远地冲她招招手,她走了过来,老头看见了她,张着嘴动了动,一定是想问她:

我那一碗米饭呢?

但如今的小姑娘哪一个好惹?

为了避免尴尬,我先把话抢了过来,对她说:

姑娘,你给我上碗米饭!

话音刚落,怕她同样嫌弃我也只要一碗米饭,便又加了句:

再来三两饺子。

姑娘在小本子上记了下来,转身走了。

我冲着她的背影喊了句:

快点儿呀!

她头没有回,扬扬手中的小本说道:

“行哩!

老头望了望姑娘走去的背影,又望了望我,什么话都没有说,似乎是想看看,同样一碗米饭,到底谁的先上来。

一下子,让我忽然感觉偌大的饭馆里,仿佛主角只剩下了老头、姑娘和我三个人,三个人彼此的心思颠簸着,纠结着,一时无语,却有着不少潜台词。

我望了望老头,也没有说话。

我是想等这一碗米饭和三两饺子上来,一起给老头。

谁家都有老人,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有饿的时候,谁都有钱紧甚至是一分钱让尿憋死的时候。

老头垂下头,不再看我。

我埋下头来,吃那小半盘的剩饺子,也不敢再望他,我不知道此刻他在想什么,但生怕我的目光总落在他的身上会让他觉得尴尬。

很快,也就是那小半盘剩饺子快要吃完的功夫,只听姑娘一声喊:

您的米饭和饺子来了,便把一碗米饭和三两热腾腾的饺子端在我的桌子上,同时也把老头的那一碗米饭端在桌上。

可是,抬头的时候,我和姑娘都发现,对面的老头已经消失在寒风中。

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4期,有删改)

12.小说中的老人从进门到离开,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请用简洁的语句分条概括。

(4分)

13.小说中多次出现“寒风”,有什么作用?

(6分)

 

14.“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

(4分)

 

15.试探究小说结尾画线句子“其实,只是上一碗米饭的时间”有哪些内涵。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

刘铁芳

①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终身性的,我们本应在年少时期充分地舒展人的精神和心智,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敏感性,从而给人生的创造性发展提供基础。

正是过早遭遇的技术化的教育形式,特别是高度体制化的应试的渗透,导致我们的人生发展很难避免平庸化。

②杰出的大家,包括各行各业杰出的人物,无不在年少时就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种基础实际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的情感;

(2)发达的想象;(3)对知识的兴趣。

他们杰出的人生往往直接奠基于年少时期与自然的广泛接触、对艺术的爱好、从小就开始的广博的阅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由探究的习惯。

③丰富的情感无疑是人生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自幼形成的对自然、他人,对人世间的爱,是一个人创造性的最重要的基础。

这种深厚的、广博的爱源自自幼形成的个人与自然、他人与世界的丰富而生动的联系,只有当个人稚幼的生命开始了一种与周遭世界共同存在的意向,一个人才有可能免于孤立的生存,而培育起对他人和世界的无比的爱。

伟大的心灵总是与伟大的爱连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大学就是大爱。

④发达的想象力乃是提升人生创造品格的羽翼。

一个人的生命空间是通过想象力来拓展的,想象的边界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存在的边界。

个人在与自然、艺术接触,以及在广泛的阅读中开启的这种发达的想象力,实际上拓宽了人生存的边界,当然也是创造的边界。

这就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原因。

提出一个新问题,本身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空间开出新的疆域。

想象力乃是创造性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无疑,从小就开始的与自然、文学艺术的亲密接触,是夯实这一基础最重要的途径。

⑤自由探究与求知的兴趣则是创造人生的根基。

杰出的创造实践依赖于持久的兴趣与专注。

在人生历程中,一种兴趣的绵延,一种韧性的坚持,很显然只有来自年少时期就奠定下的这种强烈的兴趣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习惯。

⑥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现实,狭隘的知识训练,以及个人主义的生活取向,正在一步步地削弱教育中个体的心灵生活空间。

技术化的教育对个人与自然接触、以及文学艺术爱好的挤压,浓烈的功利主义倾向的应试化的教育模式,这些都并不指向儿童心灵世界的丰富与扩张。

儿童在教育中过早遭遇的深度体制化,大大地削减了儿童的自由,或者说削减了儿童发展与儿童天性中的自然与自由发展的内在联结,这直接导致个体生命中很难出现持久稳定的兴趣、求知探究的生命姿态和伟大创造所需要的持久高度的专注。

⑦这意味着我们的学校正越来越多地用一时的、可见的成绩取代对人生整体成就的关注,用小爱取代大爱,用私己之爱挤占了对他人、对世界的广博的爱。

当一个人更多地停留在自我的想象世界中,他要对人类作出卓越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怎样走出狭隘的自我,是当代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甚至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⑧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平庸?

因为我们年少的教育已经打下了平庸的烙印,早期的教育决定了一个人发展的方向。

带有浓郁功利性的奥林匹克竞赛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成功地把一批优秀学生送入优秀的大学,而他们对其所选择的学科从此不再有任何兴趣。

奥林匹克竞赛体制实际上是我们今天这种功利化的、平庸的教育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由此可知,判断一种教育是否平庸,实际上就是看教育中人的存在或人的生命的丰富性和广延性、一种生命的高度,而不仅仅是当下的、世俗化的、基于功利的评价。

16.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17.简要说明文中画线句的含意。

(6分)

18.简要说明第②段和③④⑤段论述上的关系,以及第⑥⑦两段的论证有何作用?

(6分)

 

八、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肖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苏州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12月测试

高二语文答案

2015.12

1.B

2.D(解答病句辨识题,最常用也最基本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

题中,A句缺少主语,应在“处处闪现”前加诸如“作品集”之类的词语作主语;B项错误是,“下降”“缩小”等词语后面不能加“倍数”之类的词语;C项错误是,“促进和加强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和“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语序颠倒;“这一点”指代不明。

3.D

4.C(A项,“忝列”表自谦;B项“莅临指导”指上级对下级;D项“令”,敬词,称对方;且没有“令女”这一说法。

5.(文科)①利用蒋干实行反间计。

②黄盖用苦肉计。

③阚泽下诈降书。

④庞统献连环计。

(1点一分,2点2分,3点3分,4点5分)

(理科)读书积累的文化底蕴能使人在网络阅读时保持独立思考。

(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答题时先找到语段的中心内容,然后找到特征,这个语段阐释的是“上网”和“读书”的关系,中间的关键因素是“思考”,阐释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就得到答案。

6.D,“竟”,最终。

7.C

8.参考答案:

屡次礼让王位,坚守仁义(1分);挂剑徐君冢树,诚实守信不欺心(1分):

对公子光弑王僚自立为王一事,识大体、顾大局。

(1分)。

9.

(1)吴国人坚持要立季札,季札抛弃了家室财产去耕田,吴国人才放弃了这个打算。

(“固”“舍”各1分,句意1分)

(2)我当初心里已经答应(把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本心(心意、诺言)呢!

(“许”1分,“背”1分,反问句式1分)

(3)我敢怨责谁呢?

我只有哀悼死者,侍奉生者,来对待(等待)天命安排。

(宾语前置1分;“死、生”词性1分,“事”1分;句意1分)

10.

(1)体现在三月花凋谢,柳絮飘飞,东风吹和子规啼叫上。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3)《暮春》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意象,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暮春山间》写作者缓步春山所见,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暮春景象,表现了作者的闲适之情。

11.答案略

12.①进门时,不自然、羞涩;②点饭时,犹豫;③等饭时着急、尴尬;④被冷待后,难受;⑤离开时,愤懑或悲伤、无奈。

(4分,答对四点即得满分)

13.①设置人物活动的情境:

天气寒冷,人心冷漠。

②营造悲凉氛围,奠定全文悲凉的情感基调。

③表现了老人悲凉的心境,烘托了他求自尊、公平而不得的悲苦形象。

④与饭店内的温暖形成对比,突出人情冷暖与人生的不平等。

(6分,每点2分。

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4.①“我”是全文的线索;②全文通过“我”的观察、心理活动等,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服务员对待“我”与老头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其势利的性格特点。

(①②两点各1分,③点2分)

15.①只不过服务小姐给“我”上一碗饭的很短时间,老人飘然而逝,不再等待,写了老人的悲凉、无奈、绝望。

②上一碗饭的时间本该很短,可老人却等了很久,写了服务员的势利冷漠。

③在等一碗饭的时间里,老人承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我”也阅尽人情冷漠。

④上一碗饭的时间虽短,却集中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不公平和生活现实的冷漠,呼唤爱、尊严、公平、人性的回归。

(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16.首先提出论题:

技术化的教育形式和高度体制化的应试渗透导致我们的人生发展平庸化,接着论述杰出人物的人生直接奠基于年少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形成的自由探究的习惯,而后批评削减儿童自由、扼杀学生想象、兴趣和爱心的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最后得出结论:

功利化、世俗化的教育及其评价体制使我们变得平庸。

(每点2分,2、3两点也可合并为一点说:

接着正反论述年少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以及培养想象、兴趣、爱好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17.对自然、他人、人世间的爱是一种深厚、广博的大爱;深厚、广博的爱促使伟大心灵的成长;对知识的兴趣和对自然、世界的爱好成就了杰出的大学问家。

(每点2分)

18.第②段提出正面观点,③④⑤三段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阐述、说理论证,因此,它们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观点和论证的关系(3分)。

⑥⑦两段分析、批评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是从反面进行论证,为下文得出结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3分)。

19.审题立意时,可以从肖伯纳或者周国平的角度进行立意,也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从整体上进行把握。

大致可分为三个角度:

从肖伯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这是用悲剧(消极)的眼光看人生,是从占有欲或者从满足或从功利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悲剧的人生观。

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到满足的无聊是双重悲剧。

这两种悲剧的根源都关乎欲望,没有实现欲望就痛苦,实现了欲望就无聊、空虚。

这样看来,这种对待人生的态度与叔本华的悲剧观是一样的。

叔本华认为,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因为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而实现欲望的能力是相对的。

这两种矛盾很难调和,因此,人很难得到永恒的快乐,总在痛苦与无聊、空虚之中摇摆。

可以从欲望与痛苦的角度深入思考。

从周国平的角度看,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这是用审美的眼光看人生,为得到而寻求、创造的过程以及得到后品味、体验的过程,都是同样幸福的事情。

周国平的话强调人不应当从功利的角度去审视生活,而应从审美(非功利)的角度去打量人生,从而可以提出:

创造(或者体验)的过程就是快乐、幸福;立足于创造,收获快乐人生;艺术的、审美的去看待人生也是快乐和充满激情的。

整体上把握材料,可以从浅层和深层角度来立意。

从浅层次看,肖伯纳和周国平因视角、心态的不同,带来了认识、观念的不同。

由此,可提出:

不同的心态、视角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与结果。

从深层意义来说,肖伯纳与周国平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肖伯纳揭示出这两大悲剧,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有太多的占有欲,不要只重视人生的结果。

因为太重视结果,追求结果时,就会把过程视为一种苦役;另外,要是太看重结果,那么,即使实现了结果,也会因太关注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快乐,陷入无聊、空虚。

肖伯纳是从反面来说的。

周国平则从正面来说,生活的快乐,人生的幸福,应更注重创造的过程,以审美的眼光关注过程,也就是说在追求、创造的过程中,要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豁达些。

因此可提出:

幸福、快乐既可以体现在结果上,又可以体现在过程中,只是要注意的是,放在结果上,往往是只能收获短暂的快乐,而放在过程中,既能体会过程的快乐,也能体会到收获结果的快乐。

也可由此得出,摆脱了占有欲,就能收获快乐;痴迷占有欲,就会陷入痛苦与无聊的泥淖之中。

其它有关契合内容的立意都应该算切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