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200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 工 作 打 算.docx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X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2017年度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打算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市卫生计生委作工作报告,总结部署卫生计生工作。

  一、201x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发展成效

  201x年,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深化医改革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推进。

出台《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印发了公立医院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指导方案以及6个配套方案。

罗湖区、宝安区分别成立医院集团、中医院集团,福田区启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财政补助机制覆盖所有市属医院,以及福田、南山、龙华等区属医院。

制定实施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绩效评价指导意见、医疗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指导意见、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管理办法等方案。

启动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和按临床路径的单病种收费制度改革工作。

着手探索基于“互联网+”模式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改革。

二是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基本完成,街道医院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推进。

研究制定了加强社康中心能力建设、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实施方案。

实施了三级公立医院专家进社区工作。

推动社康中心增配63种高血压、糖尿病基本药物,试点实施心电图、B超等服务项目“基层检查、医院诊断”。

完善了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考核机制。

推动三级医院设置全科医学科,加强双向转诊协调工作。

启动家庭医生培训和认证标准制定工作。

南山、福田、宝安、龙华等区建立了家庭医生服务激励引导机制。

2015年,新招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339名;累计为58.6万户、173.48万名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是社会力量办医加快发展。

出台《关于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三级医院财政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向获评为三甲医院的社会办医院兑现了奖励经费,向社会办三级医院核拨基本医疗服务补助经费1000余万元、重点学科建设经费205万元。

研究制定了推动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十三五”期间,按照不低于1万张床位的配置标准,为社会力量办医预留发展空间。

加快推进民治、坂雪岗、龙城片区等社会办医规划用地整备和招拍挂工作。

去年,全市新增社会办医院6家,建成2家社会力量举办的名(中)医诊疗中心,“互联网+医疗”、医养融合、医生集团等新业态呈现发展新局面。

全市3万多名执业医师实现区域注册。

  

(二)“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取得新成效。

一是配套政策措施逐步完善。

出台了高层次医学人才奖励补贴、医疗人才赴国内外进修培训、举办高水平医学学术会议费用资助等管理办法,以及推进名(中)医诊疗中心建设指导意见。

二是“三名”项目不断拓展。

与中山大学建立办医办学战略合作关系,与德国医学创新公司签署合作运营萨米国际医疗中心的协议,与美国哈佛大学、迈阿密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形成一批新的合作项目。

2015年,全市通过引进高层次学科团队,建立24个学科创新平台,开展高难度手术684例、联合会诊317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358项。

完成新一批74个高层医学团队引进申报项目的评审工作。

三是对外合作交流呈现新局面。

选派67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参加“深圳-哈佛国际医学教育项目”,选送59名卫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赴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参加专业对口研修。

举办了“深圳-哈佛国际自闭症论坛”、“香港-深圳国际肿瘤论坛”等25项高水平医学学术会议。

  (三)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是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进一步完善了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防控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疫情。

加强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公共卫生大数据挖掘利用,率先全国发布“流感指数”、“登革热指数”。

圆满完成高交会、中国杯帆船赛等重大活动医疗卫生应急保障任务,高效完成深圳机场“3.1”重大交通事故、光明滑坡事故等突发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修订颁布无偿献血条例,我市连续7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

二是慢性病综合防控水平稳步提高。

实施了门诊梅毒防治规范化项目,干预服务率达到99%。

加强了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诊治管理和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

启动创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市,坪山、大鹏等4个新区通过省级创建评审。

启动了国家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

开展了成人血脂异常管理、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学生口腔疾病防治等4项国家级试点项目。

市慢性病防治中心获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

三是妇幼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修订了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完善了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制度和全市新生儿急危重症就诊机制。

在市妇幼保健院设立哈佛-深圳自闭症诊疗中心。

全面开展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福田区被推荐参评国家级示范区。

为76674人提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风险评估,“两癌”筛查近15万人次。

四是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成效显著。

建立131个市民健康素养监测点,覆盖全市10个区,组织编制了市民健康素养蓝皮书。

成功举办首届市民健康素养促进月活动、健康素养知识竞赛、企业员工健康万步行等大型健康教育与促进活动。

组建了健康教育科普专家团,搭建了“互联网+”健康素养科普宣教平台,举办健康知识巡回讲座500余场次。

建成200多家健康促进单位。

五是卫生监督执法效能进一步提高。

强化了职业卫生和医疗卫生监督。

制定了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

全市共作出行政处罚案件3784宗,开展职业病危害事件调查575宗,对1452家医疗机构进行不良执业行为记分,查处无证行医案件1643宗。

荣获全国卫生监督技能竞赛选拔赛全省总分第一和团体一等奖。

“深圳卫生监督”被评为2015年广东十佳最具特色政务微信公众号。

  (四)惠民服务型计生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稳妥实施计生新政策。

修订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领办法》,受理单独再生育申请2万余件。

落实了广东省关于出生入户和计生脱钩的政策措施。

启动了全面两孩政策的宣传解读、预测评估和实施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综合治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推进“一库一平台”建设,人口健康档案与计划生育统计信息进一步融合,实现省、市全员人口数据联通。

依托市政务信息交换平台,实现计生与公安、社保、房屋租赁、教育、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对接。

与158个市(县)建立区域协作关系。

联合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海关等部门,依法查处“两非”违法案件82宗。

三是优质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整合妇幼健康和计生技术服务资源、项目和链条,完善了优生健康服务技术规范、实验室质量评估标准等质量控制体系。

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

加快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简化、优化办事流程,对入学、入园采用后台数据比对替代纸质计生证明查验,核对信息16万余条次。

四是家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计生特殊家庭特别扶助金标准分别提高至1000、800元。

加强了优生优育服务,全市成立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站)94个,宝安区启动国家级“科学育儿”试点基地创建。

加强了服务关怀,树立了罗湖区“苔花计划”、福田区“三助”服务、光明新区“光明有爱,一生同行”、龙华新区“爱的传递”等一批计生家庭关爱服务品牌项目。

  (五)卫生计生行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是医疗卫生资源增速加快。

新增床位6400张。

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正式运行,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开业启用。

市聚龙医院、新明医院、健宁医院等项目加快推进;市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和急救血液信息三中心开工建设。

确定了19项市属公立医院床位优化扩增计划。

二是医疗服务体系效能提高。

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评审。

市属医院与45家区属医疗机构建立帮扶协作关系;成立了深圳眼外伤专科联盟、精神卫生专科联盟和心理咨询工作联盟;搭建了“扁鹊飞救”云平台,形成了区域性心血管救治网络体系。

三是科研科教能力增强。

2015年,全系统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9项;首获“国家863计划”立项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人分获“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杰出青年科学家”荣誉。

四是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等3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新增2个国际标准立项。

全市新建临床专业质量控制中心6个,总数达到14个,市人民医院、孙逸仙心血管医院获得中国胸痛中心认证。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通过澳大利亚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全机构认证。

市中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南山区人民医院获评第三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一等奖。

五是卫生计生信息化水平提高。

市卫生计生区域信息平台标准成熟度通过国家评审,发布电子病历接口规范、医用耗材分类编码规则、药品分类编码规则等标准。

11家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4级。

启用了预约挂号手机APP系统。

市医管中心“健康易”、宝安区“银医通”、南山区“看病易”、盐田区“医点通”等信息系统上线运行。

  此外,我们圆满完成了援疆援藏、卫生帮扶、“双到”扶贫,以及安全生产、综治维稳、信访、节能降耗等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保障了卫生计生系统的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

五年来,我们上下一心、开拓进取,顺利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卫生计生事业实现提质增效升级:

  第一,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全面优化。

“十二五”期间,政府卫生总投入585.46亿元,年均增长19.1%。

2015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2985家,增长(与2010年相比,下同)63.4%;常住人口千人病床数3.4张、千人医生数2.6名,分别增长54.5%、26.8%。

社会力量办医疗机构总数达到2869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96.1%;专科医院达到39家,占全市医院总数的28.3%。

  第二,医疗服务体系能级稳步提升。

全市三级医院由9家增加至25家,其中三甲医院由3家增加至10家。

国家级重点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68个,分别增加8个、45个。

建成院士工作站(室)5个、医学创新平台66个。

引进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高等院校来深办医办学。

  第三,市民健康素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至70元。

市民人均期望寿命79.7岁,增加1.7岁;孕产妇死亡率6.18/10万,下降9.22个十万分点、婴儿死亡率2.02‰,下降0.33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7‰,下降0.62个千分点,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

市民健康素养水平1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势头良好。

生育水平保持适度稳定,出生人口素质持续提升。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1578.7万人,出生20.04万人,自然增长率12.55‰,符合政策生育率85.13%;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8.38‰,下降14.23%。

人口计生“奖、优、扶、补、免、保”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日益完善,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增强。

  同志们,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是全市卫生计生系统辛勤付出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市卫生计生委,谨向各方致以衷心的感谢!

向全市广大卫生计生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

  服务无止境,发展无终点。

当前,我市医疗卫生服务仍然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块“短板”。

在成绩面前,我们要更多地看到新问题、新需求、新挑战。

主要体现在:

一是与城市人口和市民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相比、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总量、速度、质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原特区外区域相对薄弱。

二是以社康中心为主体的基层医疗机构人才缺乏、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保基本、强基层工作任重道远。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尚不清晰,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效能有待提高。

三是高水平的医学院校、科研教学平台缺乏,医疗人才培养、医疗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医疗技术水平不高。

四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人员物资流动日益频繁、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对慢性病防治等公共卫生问题和传染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是国家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完善,对加快职能转变、重心转移、方式转换,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需要我们强化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方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惠民生。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决胜阶段。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市第六次党代会的各项决策部署。

1月11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的重要决定。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自觉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卫生计生事业的全过程、各环节,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以国际国内一流为标杆,推动卫生计生事业优化升级。

一是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市委市政府近期将出台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1+N”政策文件。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推进卫生计生领域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标准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为卫生计生事业改革发展、优化升级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二是坚持协调发展。

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立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

要针对卫生计生工作区域之间、市区之间、大医院和小社康之间、预防和医疗之间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着力加强卫生计生系统结构性改革,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增强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加快建立与深圳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三是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们要努力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加快发展整合医学,积极推进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服务,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要加快推进健康深圳建设,坚持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促进医学服务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大力倡导健康理念、健康行为、健康消费,让健康成为城市发展的导向和市民的自觉行动。

四是坚持开放发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卫生强省,构建“广深医疗卫生高地”;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加快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

必须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融入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创造更加良好的平台和环境,让国内外优质的资金、人才、技术加速汇聚深圳,提高医疗健康服务国际化水平。

五是坚持共享发展。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一切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进一步深化卫生计生体制机制改革,努力在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率先建成卫生强市,让群众获得更加公平可及、更高水平的医疗健康服务。

要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形势研判和需求分析,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卫生计生服务公共产品。

要努力改善医护人员职业环境和薪酬待遇,让其获得更有尊严的生活,使利益各方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持续增加获得感。

  二、“十三五”发展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

  根据存在问题和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十三五”期间,我们将围绕建设卫生强市,打造健康深圳,建成国际化医疗中心目标,牢牢把握强基创优建高地主线,实施“标杆引领、优化升级”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推进深化医改向纵深发展,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快医疗资源的均衡优质布局,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建立更高水平的卫生计生服务体系。

重点实施十项工程:

  一是强基扩容提升工程。

全面加强社康中心的能力建设,调整优化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17个区域医疗中心和9个专科医疗联盟建设。

二是分级诊疗体系工程。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健全规划管理、财政补助、医保偿付和医疗收费等制度体系,完善双向转诊平台和机制,大力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三是名校名院集聚工程。

持续引进一流院校和医学团队来深办医办学,支持医疗机构与国内外名院名校、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共建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新型医学服务机构。

四是名医名科荟萃工程。

推进高水平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和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医学教学服务平台建设,为国内外名医、名家来深开展医疗服务和科研、教学、学术交流搭建更加宽广的平台。

五是精准医疗示范工程。

推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生命健康产业联动发展,推动基因测序、现代遗传、生物信息,以及细胞和细胞因子治疗等国际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发展精准医疗。

六是“互联网+医疗”创新工程。

加快卫生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工作,实现医疗卫生行业资源要素的统一编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等信息资源互联共享,提升行业服务管理效能。

七是健康深圳建设工程。

制定健康深圳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向促进人的健康转变,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八是家庭医生服务拓展工程。

制定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基本卫生计生服务规程和家庭医生服务、医养融合“深圳标准”,以家庭医生为依托,为市民提供“惠一生”的卫生计生服务。

九是计生惠民安康工程。

主动顺应生育政策调整需求,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做好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后奖励扶助和社会制约政策的衔接,大力提升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管理水平,构建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家庭扶助支持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十是医学人文素养提升工程。

大力弘扬和践行卫生计生职业精神,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弘扬高尚医德和法治精神,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医务人员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

  三、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国家、广东省卫生计生委的新要求,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一)推进卫生强市和健康深圳建设。

一是启动卫生强市建设。

出台建设卫生强市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制订卫生强市指标体系,确定重点领域,明确一批构建医疗卫生高地的重点项目。

同时,要将卫生强市工作纳入医改督导考核范围,建立台账制度和问责机制,逐条逐项推进。

二是推动健康深圳建设。

按照国家健康中国规划和指标体系的要求,研究制定健康深圳的指标体系和行动计划。

以开展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发适量运动、膳食营养、心理调适等养生保健示范项目,拓展健康科普平台,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大力打造深圳健康促进月、万人万步健走等健促服务品牌。

  

(二)加快增加医疗资源供给。

一是加快推进卫生重大项目建设。

启用萨米国际医疗中心、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新院区、职业病防治院新院区。

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新明医院)、健宁医院、平湖医院、吉华医院、大鹏医院、急救血液医学信息三中心建设,以及市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中医院光明院区等项目前期工作。

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编制全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完善引才用才政策。

落实1200名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引进任务,扩大全科转岗培训规模。

推动“医学临床技能模拟培训中心”项目建设。

落实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教学工作财政补助政策,以及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按照绩效工资总量的5-10%统筹安排高层次人才培养经费的政策。

三是加强医疗卫生装备建设。

推动公立医院大型医疗设备更新配置,加强三级医院的医疗装备建设。

推动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医用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设备等一批国际前沿医疗装备的应用。

加强医疗急救装备建设,提升重大灾害救援能力。

推动质子治疗中心建设。

推动公立医院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消毒供应资源整合,并向社会办医疗机构开放,提升装备利用效能。

  (三)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一是提升社康中心建设水平。

提高一类社康中心的建设标准。

推动公立一级医院和公立医院外设门诊部向社康中心转型发展。

进一步完善医院与社康中心的用药衔接机制,支持医保定点零售药店为社康中心提供药事服务。

推动医院与社康中心建立远程医学服务系统。

各社康中心举办医院要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基层医疗机构奖励性绩效工资“两自主、一倾斜”的新政策,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待遇。

二是促进医疗机构分工协作。

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医疗联盟建设,健全医院集团、医疗联合体运营机制。

制定基本医疗服务差别化财政补助标准,促进三级医院普通门诊下沉。

推动一般诊疗费、家庭病床服务费价格调整,完善分级收费机制,协同社保部门深化医保费用总额管理制度改革。

推动社康中心与养老机构合作,提供家庭护理等延续性服务,促进医养融合。

三是完善接续性转诊服务机制。

落实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常见疾病双向转诊标准,推动急慢分治。

进一步完善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分级诊疗系统,实现行业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

督促二、三级医院建立全科医学科,实施“四优先”,向基层医疗机构优先开放专科号源,对基层上转的病人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服务规程和服务考评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今年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要达到65%以上。

  (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一是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支持各区根据实际探索区属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有效形式,继续推进新建公立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选择1-2家市属医院推进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

区属公立医院全面启动财政补助方式改革。

完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探索医院自主定价管理方式。

进一步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市场化的“互联网+”药品采购配送模式。

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二是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制定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规程,推动服务流程标准化。

深入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推进预约诊疗服务,规范导医导诊和医患协调,大力推广优质护理和“品管圈”活动,持续改进医疗服务。

逐步建立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合理诊疗负荷量控制机制。

完善全市医疗卫生行业质量控制中心规划和运行机制,推动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落实遏制细菌耐药国家战略,开展医疗质量专项行动,稳步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出台深圳版医疗服务质量认证标准和评价体系并启动试点。

推动医院等级评审工作。

  (五)推动医疗行业开放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三名工程绩效考核机制。

推进与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合作项目,尽快确定市平湖医院、口腔医院等新建医院的合作对象。

实施新一轮医学重点学科周期评估和建设规划,再引进一批高水平医学学科团队。

选派一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赴国内外研修,举办25场以上高水平医学学术会议,建设若干家名(中)医诊疗中心。

二是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

制定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补助标准。

研究鼓励和支持医疗集团总部、大型国际健康服务中心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医疗服务与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信息服务业跨界融合。

支持医生集团、护士集团、家庭医生集团等医疗健康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

协调落实社会力量办三级医院土地整备工作,加快推动国际神经学科专科医院等社会办三级医院建设项目。

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社康中心,开展家庭医生服务,举办第三方专业消毒供应中心和医学检验检查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与国内外高水平学科团队合作建设专科医院,支持社会办医院提高等级规模。

三是推动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和国际交流。

完善卫生计生科技计划项目评审机制,实施居民健康相关重大疾病科技攻关计划。

支持国内外高水平机构、团队来深举办生命科学、生物技术、转化医学、中医药、公共卫生等创新平台。

鼓励三级医院建设研究型医院,推动本系统医学重点实验室优化升级,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平台共享计划。

推动基因测序、干细胞、大数据等生命科学以及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运用,建成1-2家基因检测技术应用示范中心。

加强与深港澳台等国际医疗交流合作。

四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制定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推动生命健康产业、现代医疗服务业与中医药事业融合发展。

支持宝安区建设“中医药创新之都”建设,推动福田区、罗湖区、龙岗区中医院三甲中医医院创建工作,推动各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创建国家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健全深圳市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扩大示范创建成果。

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建设。

  (六)打造公共卫生升级版。

一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