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7166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8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docx

海南省儋州市南丰镇大虾村建设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背景

1.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与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主义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

新农村建设内涵理解为:

●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是首要前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经济是基础,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第一位。

生产发展了,才可以为村庄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

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农村各方面要实现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概括

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庄、改善环境。

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1.1.2规划背景

●国家宏观发展政策要求

我国是农业大国,更是乡村大国,乡村永远是中国大地上的主导景观。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引起社会对乡村发展、乡村景观、乡村遗产、乡村旅游的广泛关注,并感悟到乡村景观保护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紧迫性,对落实我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是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是深化改革、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的阶段;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阶段。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努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环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全会按照十六大对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有较大改善;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也是不平衡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快一些,基于此,选取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村镇重点发展,起到探索经验和示范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符合当今国情、省情的。

●海南省层面

●《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

该规划是一部具有先导性和创新性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规划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突出热带岛屿风光、民族文化内涵、人与自然和谐等鲜明的地域特色,以热带高效农业为支柱,对海南的农业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发展、村庄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工程、综合防灾做了具体的规划,最大化发挥农村经济、社会、生态、文化效益,致力于把海南岛建设成为“中华民族的四季生态花园岛。

该规划从人口、产业和资源环境入手合理确定综合承载力,适度控制人口发展,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注重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规划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城镇发展以及工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前景,在更大范围内综合考虑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强化城乡统筹发展以及城乡联动发展的理念。

海南新农村建设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近期至2010年,与“十一五”规划结合;远期至2020年,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远景展望至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三农”问题,《规划》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措施与解决方案,特别是提出了农业产业发展和“小城镇——乡村社区——特色村庄”三级乡村重构体系,使国内外在琼观光旅游度假游客回归田园生活、体验热带观光休闲农业。

根据规划,海南省将实施“千村万旅”计划,至2020年全省打造1000个特色旅游村庄,促进农民增收。

海南省近期至2010年将发展300个以旅游为主的特色村庄,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乡村旅游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

中期规划至2020年将打造1000个特色旅游村庄,实现每村平均年接待游客3万~5万人次,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促进5万个以上农村家庭增收。

远景规划至2050年,使海南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亿元。

同时省建设厅主要负责人表示,海南省约有60%的人口是农民,80%的土地在农村,31%的GDP来源于农业。

农业、农村、农民在海南的发展大局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海南的又好又快发展。

没有农村的小康,也就没有海南的小康。

目前,海南城镇化水平已经高于40%,是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

该《规划》希望实现的海南农村目标远景是: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多元化的农村经济、高质量的农村生活、高品质的区域景观、合理有序的乡村空间结构、永续利用的优质生态环境。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2006年3月28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

新农村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形成了“政府主导,镇村为主,全民参与,村民受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格局,在每个县、镇选出几个示范村庄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试点工作,创造开好局、起好头的局面。

示范村的规划对以后各村的建设发展起到好的指导作用,也为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提供经验。

●大虾村发展的必要性

大虾村至今尚未编制村庄规划,村民建房、公共基础设施等缺乏统一的部署和有序的建设,同时大虾村是儋州市近期确定全市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建设的小康示范村之一,为大虾村全面实现小康带来了新的契机。

为了加快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益,促进大虾村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飞跃发展,特编制大虾村建设总体规划。

1.2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战略,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3规划原则

(1)坚持总体规划与小康示范村规划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小康示范村的全面建设,实现全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标准,创造经验,为规划整个海南省的全面小康建设起到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

(2)建筑与生态相结合的原则。

维持原有风貌,做到原汁原味,使大虾村的建筑与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建设与保持相互促进。

(3)相对集中与分散整治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拆迁新建的民居住宅可以相对集中,对于保留的民居住宅、公建配套设施等加以“穿衣戴帽”,分批整治。

(4)拆迁安置与项目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5)坚持近期发展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6)政府引导、农民自觉维护原则。

探索村民自主管理的途径,引导农民群众参与发展经济和村庄建设管理。

1.4规划目标与任务

通过发展经济,使村民达到生活资料比较丰裕,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充实,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与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1)经济发展。

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

(2)道路硬化。

村庄主、次要道路及巷道做到硬化,排水畅通。

(3)统一供水。

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实行集中供水。

(4)房屋整洁。

房屋要布局有序,室内必须整洁,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5)人畜分离。

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分开,做到住宅集中连片,畜禽集中圈养。

(6)环境优美。

发动群众集中整治“脏、乱、差”,使村庄环境卫生工作走上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7)文明和睦。

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

1.5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2)

(3)《镇规划标准》(2007.5)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11)

(5)《建设部关于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

(6)《村庄整治技术规范》(2008)

(7)《儋州市总体规划(2001—2020)》

(8)《南丰镇总体规划(2006—2020)》

(9)《中共海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10)《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

1.6规划思路及理念

1.6.1规划思路

通过对新农村政策的解读,按照这次规划目的,大虾村规划必须以新的思路、新的视野进行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科学指导新农村建设,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大虾村示范村建设规划应从两个层面上入手,即村域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

两者分别从“面”和“点”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控制:

村域总体规划从“发展功能定位,空间形态”方面着手,注重产业发展和村庄示范形象的树立;村庄建设规划主要从村庄居民点层面对其进行控制,着重打造“特色村庄”规划,注重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优势自然资源,具体安排“小康社区”的合理布局。

1.6.2规划理念

规划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指导下,结合大虾村的自然地形地貌条件,以发展村域经济、村庄建设为目的,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如下规划理念:

(1)规划应有利于促进大虾村社会、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

(2)规划应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3)规划应严格保护耕地林地,合理利用土地、水体等资源;

(4)规划应遵循环保节约的生态文明理念;

(5)规划应尊重村民的意愿,解决村民的迫切需求;

(6)规划应体现本地少数民族农村文化传统风貌特征。

1.7规划范围

为大虾村的行政范围,规划用地总面积约为2900亩,即东临松涛水库,南至新村,西至天堂村,北至南家陆。

1.8规划期限

近期:

2009—2015年;

远期:

2016—2020年。

第二章村域总体规划

2.1村域概况

2.1.1地理区位

大虾村隶属于儋州市南丰镇中心行政村——村新村管辖。

该村位于南丰镇西南部,东临松涛水库,距南丰镇镇区9.3公里(水路),西至天堂村4.7公里,南至新村3.4公里,距离阜龙乡8.0公里,北至南家陆3.3公里。

2.1.2地形地貌

村域地势属于丘陵,由西北向东南渐低,村域与松涛水库相连,即“三面环山一面临湖”,湖边绿树成荫,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2.1.3气候气象

大虾村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9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20.3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8.6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652mm。

2.1.4社会经济

(1)人口发展现状

2008年底,大虾村全村共有居民18户,总人口115人。

男女比(57:

58)0.98:

1,女性比例略高。

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人口有1人,中专文化水平人口有1人,初中文化程度的有3人,人口文化水平偏低。

见表2-1。

表2-1大虾村2008年人口结构、教育程度和劳动力数量现状

总户数(户)

18

总人口(人)

115

男(人)

0-6岁

2

7-15岁

9

16-59岁

42

60岁以上

4

女(人)

0-6岁

2

7-15岁

15

16-59岁

39

60岁以上

2

大专以上

1

高中

1

初中

3

小学以下

102

劳动力总数(人)

80

从事农业的人数

78

常年外出劳动力(人)

2

数据来源:

大虾村委会

(2)经济发展状况

大虾村现有耕地面积约30亩,园地约2800多亩,以橡胶种植为主导产业,辅以种植水稻、木薯、甘蔗,水稻种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2008年,大虾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第一产业收入占主导地位。

2.1.5公共设施

(1)公共服务设施:

大虾村现状的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内目前没有村委会办公场所和相配套的服务设施。

(2)基础设施

●大虾村给水设施贫乏,日常生活用水取自松涛水库湖水。

●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目前,村内生活污水没有污水管道排放,污水的任意排放,给村庄的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村内暂时无电视线路,无电信线网入村。

●大虾村的垃圾处理没有统一收集,处于无序状态。

全村没有集中的垃圾收集及转运设施,无卫生厕所,因此,生活垃圾的随意处理及公卫生厕所的设置也是在大虾村规划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交通:

区域内的交通道路等级较低,路面为土路。

目前该村唯一的对外交通方式是依赖松涛水库的水陆交通,对外交通极为不便。

2.2发展条件分析

2.2.1机遇

(1)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视

2007年1月29日,中央颁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2004年来连续第四份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意见》指出,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契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确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目标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地区发展的一次历史新契机,农村地区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机遇实现一次地区快速发展,促进农村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腾飞。

(3)海南省将实施“千村万旅”计划,至2020年全省打造1000个特色旅游村庄,促进农民增收。

海南省近期至2010年将发展300个以旅游为主的特色村庄,提供3万个就业岗位,乡村旅游收入达到6亿元以上。

中期规划至2020年将打造1000个特色旅游村庄,实现每村平均年接待游客3万~5万人次,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促进5万个以上农村家庭增收。

远景规划至2050年,使海南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亿元。

这无疑给予大虾村发展特色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的大好时机。

2.2.2优势

(1)各级政府的全方位大力支持

省市镇等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别是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各职能部门都给予了重点支持和扶持,都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客观上为大虾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2)当地村民致富心切,发展基础良好

虽然大虾村自然、土地等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大虾村地处边远,交通闭塞,一直以来都制约着该村的发展。

2008年底大虾村人均收入仅为3000元,生活困苦,致富心情极为强烈。

目前,在多方的扶持下,村干部干劲十足,村民精神振奋,且对村干部组织工作的支持率较高。

新农村建设有了群众基础,思想容易统一,工作容易开展。

(3)村域自然生态环境极好

大虾村东侧滨临松涛水库,西靠山麓,给打造特色旅游村庄,赋予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2.2.3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发展方向不明确,造成家庭增收艰难

表2-2-1家庭收入不高的原因

 

表2-2-2家庭收入来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见表2-2-1—表2-2-4),有60%家庭月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仅有6.7%的家庭收入在2500以上,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其中66.7%的家庭收入来自于农产品,26.7%的收入来自畜牧养殖。

有60.0%的村民认为,增收渠道过窄,还有26.7%的村民认为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成本过高。

另外,村民一致认为最好的增收方式是种植热带高效农作物。

由于小康村的建设离不开坚实的经济基础,而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因此产业结构的调整,及重点培育支柱产业是当务之急。

 

表2-2-3家庭月均纯收入

 

表2-2-4增收方式

 

(2)村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根据调查显示近乎100%的村民认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比如交通条件太差,电网及饮用水等设施缺乏,村庄建房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整体布局较为零乱,既影响居住质量,又造成用地的浪费,故村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见表2-2-5。

表2-2-5村庄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居住环境差,公共服务设施缺乏,村民娱乐活动欠缺

 

表2-2-6居住环境

 

 

图1文娱活动图2农闲时间想做的事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2-6),46.7%的村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不满意,30.3%的村民满意,其中村民对其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交通条件差、生活单调和娱乐活动欠缺,我们图1和图2可以看到,40%的村民一年内没有娱乐活动,大部分村民一年内也仅有两三次,在农闲时间有66.7%村民想在家里做些杂事,仅有6.7%的村民想出去购物旅游或参加农业技术培训。

(4)电器及通讯工具欠缺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图3),86.7%的家庭没有电器,仅有小部分家庭拥有电视机和音响设备;由于该村交通及电网状况太差,其主要出行依靠水路,与外界联系主要靠手机,故53.3%的家庭拥有两件交通或通讯工具,甚至更少。

表2-2-7家用电器

 

(5)当地村民致富心切

根据我们对村民关注信息调查结果显示(见图4),有73.3%的村民最关注的是致富渠道,对国家三农政策也是知之甚少,仅为6.7%,还有13.3%的村民愿意外出打工赚钱。

 

图3交通或通讯工具图4村民关注信息

(6)进城居住欲望小,对本村新农村建设有信心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2-8),仅有13.3%村民打算在五年内到城里居住,剩下的86.7%村民没打算,即在未来五年内不会离开本村,对本村发展较为有利。

表2-2-8进城居住时间预测

 

(7)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缺乏,给全村的环境及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

基础设施不完善,日常生活用水用电问题突出。

2.3大虾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3.1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

(1)基本情况与问题

①基本情况

②生产现状

目前大虾村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未形成一定规模,其中耕地30亩,园地约为2800亩。

主要作物种植情况如下:

水稻种植面积20亩,早稻每亩产量400~500公斤,晚稻产量每亩400~600公斤,产值1.4元/公斤;橡胶种植面积为2300亩,每亩产量1~1.5吨,产值1~1.5万元/吨。

其农业处于一种自给自足的状态,其种植方式和技术较为落后,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为微薄。

(2)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

目前制约大虾村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有观念陈旧、种植技术落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成本高、产品单一、农产品质量较低、销售渠道过窄等因素。

最主要的问题是解决农业基础设施欠缺和农业产业化程度尚低,加工能力弱等问题,对此,搞好产业发展功能定位、规划布局,拓宽销售渠道和加大政府技术、资金的扶持力度是当前该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3)发展目标

大虾村将来可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目标。

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合理调整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规划期末,建设2个特色产业基地(橡胶产业基地和木薯种植基地);建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至少引进和培育1个为农民服务的龙头企业,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

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生态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等。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①确定优势产区的主要依据

●资源条件好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为该种农产品的最适宜区或适宜区,适宜发展该种农产品,具有生产传统、生产基础和技术条件。

●生产规模较大能够集中连片生产,该种农产品商品率高,区域内商品总量在全镇(或全市)占有重要份额。

●产业化基础强该种农产品生产有关的科研、人才、技术等方面基础条件较好,有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具备创建知名品牌的基础。

●环境质量佳具有保障该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②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

根据上述的主要原则和依据,确定橡胶、木薯和甘蔗3种优势农产品,作为近期的重中之重予以扶持,优先发展。

③3个优势品种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橡胶:

主要布局于村北、村西和村西南片区,种植面积约2300亩。

●木薯:

主要布局于村东、村南片区,种植面积约150亩。

●甘蔗:

主要布局于村东、村北和村南片区,种植面积约250亩。

(5)主要政策措施

一是抓好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质量,创建产地品牌,增强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建设农业标准化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安全检测及质量认证体系,扩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和出口。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注重效果的原则,建立以省级检测价格为龙头,其他检测机构为基础,政府监督、行业管理、社会中介服务与企业自律相结合的质量安全检验测验体系。

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农业投入品禁用和限用目录,全面清理整顿农资经营网点,重点管住批发环节。

一是实施“农药残留监控工程”,严禁剧毒、高剧、高残留农药流入瓜果菜生产基地,推广低毒高效替代农药。

二是加大无公害农业宣传和培训力度,引导农民更新农艺措施,依据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严禁有害物质残留量超标的产品上市销售,确保出岛农产品均打上无公害品牌。

二是按市场需求和比较优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大虾村3种优势农产品。

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当前大虾村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主题。

在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中,政府应从政策上引导加速发展橡胶和木薯产业,增加橡胶和木薯在农业中的比重,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三是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扩大优势农产品的输出。

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关键。

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从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骨干输出龙头企业。

建议商业银行每年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信贷资金,用于扶持出口龙头企业;同时通过资质评估,对实力强、资信好、出口量大的骨干龙头企业核定一定的授信额度,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并给予适当的利率优惠。

出口龙头企业联结的农户申请小额信贷,可由骨干龙头企业提供担保,农村信用社应给予支持。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优势农产品的科技支撑。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农业科技对优势产区和农民增收的支撑。

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创新体系的建设,加强对优势农产品的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按照优势农产品生产布局,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区域的科技开发。

二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可按优势产区组建区域性专业技术推广站。

三要组建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基地,加速农业科技产业化。

四要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与中介机制。

五要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文化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六要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五是加强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势农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