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924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docx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2018年3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发〔2015〕64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58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强统筹规划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17〕821号)等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质量,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将小学教育专业建设成为省内一流、行业领先,综合办学能力在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省级示范专业。

一、项目建设团队

(一)项目负责人

方小强(师范系主任,教授)

(二)团队成员

1.校内成员

潘传中(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向世见(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钟诚(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王泽华(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卫宇(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教授)

柏晶(师范系副主任,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唐光胜(学前教育专业群骨干教师,副教授)

钟钦(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刘兰萍(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郭涛(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刘兰萍(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黄明友(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张栓云(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汪小红(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张进(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郑小军(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副教授)

欧晓燕(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莫慧波(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何小钧(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陈丹(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谢芯(小学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讲师)

2.校外成员

王仕斌(通川区第一小学校长,研究生学历,正高级职称,主研学校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

付黎明(通川区第一小学副校长,本科学历,副高级职称,主研学校管理和小学语文教学)

石强(通川区第二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四川省特级教师,本科学历,高级职称,主研学校管理)

袁玲(通川区第二小学校副校长,本科,副高级职称,主研家校共育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胡玉兰(达川区逸夫小学校,正高级职称)

冯正东(通川区第七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职称)

候红英(通川区第四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职称)

胡逐云(通川区实验小学,正高级职称)

何丹(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童预防保健科主任,主任医师,主研特教方向)

二、建设目标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国家对小学师资培养的要求和国外小学师资培养的发展趋势,坚持“人无我有,建立行业主导的品牌专业;人有我优,建立市场导向的优势专业;人优我特,建好地方定位的长线专业”的理念,强化专业特色,巩固和加强专业建设。

以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班主任为核心岗位,植根老区,面向秦巴,培养具有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要求,具备从事小学多门课程教学和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在某一学科教学方向上有所专长,能较好地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专科层次的“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

到2020年,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认证和二级认证,力争成为小学教育专业改革的示范、建设的示范、管理的示范;到2030年,通过小学教育专业三级认证,建立培训学分银行,建成秦巴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到2050年,建成实验小学1-2家,牵头成立秦巴地区小学教育集团。

三、建设基础

(一)专业发展规模适度,人才培养定位准确

本专业现有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551人,2017年实际招生数206人,2011年新生报到率103%(含通过专业调整进入本专业就读的学生)。

2017届毕业生数173人,2017年9月1日就业数163人,就业率94.22%,对口率86.71%,小学教师资格证书获取比例97.69%。

专任专业教师31人,兼职教师25人。

校企合作企业10个。

本专业立足达州,面向秦巴,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发展和改革需要的小学教育师资。

在全科培养的基础上、支持学生专长发展,分别形成以语文为核心、人文社会多学科相关联的综合课程教学能力和以数学为核心、自然学科多学科相关联的综合课程教学能力。

(二)校企合作稳步推进、工学结合不断深入

近年来,小学教育专业高度重视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这一高职教育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确立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策略,校企双方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校校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

现在本专业有稳定合作关系的小学10家,在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师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等各方面开展合作,良好的合作有效促进了专业发展。

(三)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团体水平持续提高

鼓励教师“学历提高、技能提高、教学能力提高”,鼓励教师进修深造、到小学实践锻炼,同时为教师创造机会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更新职业教育观念。

通过实施学训一体、任务驱动、行动导向、案例教学等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宁波职院合作实施有效课堂认证等途径,现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日趋合理,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

一批高职理念鲜明、高职教育素质和能力较强、积极主动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育教学的骨干、中坚。

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专业带头人2人,教学名师3人,骨干教师4人,达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

现已建成省精品课程2门,出版校本教材5部,完成市级以上课题7项,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项。

(四)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小学教育专业以“深入调研、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构建精品”为指导思想,深入调研多家单位,找准各专业的定位,将高职教育理念融入师范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以就业为主导,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兼顾综合素养培养;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兼顾学生长远发展。

坚持“思想教育重专业,日常管理重养成”的育人思想,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以学生“人人参与、个个重视、共同提高”为目的,每年都要开展常规性教学技能训练、教学技能竞赛、教学成果展示等教学实践活动。

在各类活动中,把企业行业的标准引入到比赛中,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的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质量普遍提高,学生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成绩突出。

目前小学教育专业已建设成为学院的特色专业、品牌专业。

(五)实训条件初具规模,校校合作稳步推进

1.校内实训室

近年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本着“实际、实用”、服务现代化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原则,本专业建设了一批设施完备、设计先进的校内实训室。

每间教室都配置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充分满足教师教学需要及学生学习需求。

同时在校内建有微格教室、语音教室、书画实训室、舞蹈厅、钢琴练习室、音乐教室等实训室,较好地满足了音乐、舞蹈、书写、美术、美术创作、小学语文学与教、小学数学学与教、教师口语等课程实践和校内专项实训的需要,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培养学生多种职业技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校外实训基地

在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根据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特点,积极建立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建设校校(企)双赢实训基地。

近年来,本专业先后建立了达州市通川区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等10个优质的校外实训基地。

这些实训基地大都是达州市级重点小学,设施完善,教学水平较高。

本专业充分挖掘了实训基地的功能,服务于专业建设。

从第一学期至第六学期,有计划分期分批组织学生到这些实训基地开展课堂实践、教学观摩、教育认识和教育实习等各项实训活动。

本专业还聘请实训基地富有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实践,参与实训的管理。

校外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教育认知实习、课程实践、教育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各实践项目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保障,同时也为专业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

本专业聘请多位实训基地的专家加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建设;还邀请他们的骨干教师共同开发课程、编写实训大纲、共同编写校本教材、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兼职教师参与实训指导、兼职教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

在“校‘校’合作,共同育人”的实施过程中,充分保证实践时间,实习实训规范有序进行。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小学一线老师走上大学讲台,又让高职学生在小学接受培养。

把学生放在小学真实教育环境中持续培养,把培养过程看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服务小学中学习,在接受小学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充分显示师范专业教育特色,体现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与此同时,本专业为实训基地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服务,双方在合作中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与实训基地校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横向课题研究,使实训基地能更进一步分享学校优势资源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将校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实训、生产、研发、培训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

这些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六)社会服务初见成效,区域影响显著提升

开办小学教育专业15年以来,培养了近3000名适应小学教育教学需要和教育行政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近几年,该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保持在500人左右。

这些学生大多来自川陕革命老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及甘阿凉三州地区,他们在校期通过开展家教、三下乡、社会调查、走进社区、深入敬老院等活动服务社会,毕业后又回到家乡为家乡的小学教育事业服务。

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表现突出,社会反响良好。

第一,他们通过在校三年的专业学习,对教育教学理论和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掌握;第二,有较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师职业技能。

通过在校期间的不断培养和强化各种教学能力并进行严格考核,学生的“三字一画”和普通话过关率达98%以上;第三,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实际从事小学课程教学的能力。

在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同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还开设了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的教学法,开展了经常性的校内模拟实习和校外集中实习,加强了教学实践的环节,学生经受了教育教学实践的考验,角色转变较为容易;第四,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准确,特别注意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兴趣寺、特长,通过课堂培训、课余强化、逐个考核、集中展示等方式,帮助每一个学生至少都有一至二项专长。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技能水平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五年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均达98%以上,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

其中,80%的学生回到在川陕革命老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及甘阿凉三州地区就业。

毕业生获社会高度认可,2013级届毕业生曾秋平,在2017年四川省一类模式汉语文优质课比赛中荣获初中组一等奖。

无数本专业毕业生成为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在各自战线上为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七)专业特色逐渐形成,服务老区不可替代

小学教育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即从事教师教育的教师特色打造和未来教师即学生的特色培养。

1.教师的特色打造

一是突出师范特色。

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要具备对教育事业的浓郁的专业情意、高水平的教育理论素养、出色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师范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借鉴范型。

二是突出小学教育特色。

要求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教学的教师要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具有丰富的儿童教育理论和较强的指导小学教育教学能力。

除了完成所教专业的一般要求之外,还应善于联系小学教育实际,教会师范生把所学知识和小学教育实际结合起来。

三是突出培养途径特色。

要求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师保持教学科研的独特风格,能以专长特长去指导学生,为学生广泛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提高修养提供更丰富的营养。

通过教师独特的展示,促进学生特色的形成。

四是打造特色教师群体特色。

特色教师群体特色的形成是对学生实施特色培养的必要条件。

要求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个体的特色能够汇聚成为一个群体的整体特色,满足学生多方学习、特色发展的需求。

2.学生的特色培养

一是文化育人,塑造师表。

致力于建设好三个“文化”,即大学文化、师范文化、儿童文化。

强调大学文化的主导精神是“自由、开放、创新”;强调师范文化建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浓郁的师范文化氛围中完成尊师敬师品德的养成、爱岗乐业的职业情感的培养、师表形象的塑造;强调儿童文化的建设是因为我们培养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儿童,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热爱儿童、热爱教育的情怀,自觉提高为儿童服务的本领。

二是综合培养,发展个性。

重视学生综合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综合知识(文科知识、理科知识)、综合能力(主教与兼教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自我发展、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实施主修、必修结合,为学生提供锻炼发挥特长的舞台,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专业特长、完善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化特长。

三是校校合作,全程实践。

小学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基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培养计划聘请小学教育专家参与课程实践、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同时分阶段组织学生到基地单位进行认识实习、专业实习与顶岗实习,做到在岗与在校,专业知识学习与技能实训,校内专项实训与校外实习等实践环节交替进行。

四是课岗对接,一专多能。

结合国家教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教师岗位所需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其能力训练为轴心,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统一,重构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岗对接”课程体系。

同时,注重学生内功培养,拓宽学生发展路径。

要求学生不仅应有“一专”,即在语文、数学等主干课程上有一专长,更应有“多能”,德能并修、文理并习、多才多艺、能说会做、知行合一,培养基本技能过硬,专长突出的优秀人才,进而实现学生个人和教师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特色打造,小学教育专业特色逐渐形成,学生扎根老区、服务家乡的意识逐渐形成,小学教育专业在就业老区、服务老区、奉献老区的作用不可替代。

(八)顺应老区民生期待,抢抓机遇直面挑战

在十三五规划中,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脱贫致富,让全国人民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让人人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努力减少贫富差距。

在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待与发展事实上的不均衡之间的矛盾还将在一定时期长期存在,小学教育专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有作为。

1.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小学师资的培养与建设。

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处于基础地位,要提高整个教育事业的质量,必须从小学做起。

小学教育也是我国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亿万劳动者的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的质量。

正是由于小学教育的这种重要地位,保证实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及其重要。

《达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

“大力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成长计划、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农村小学教师全学科培养培训计划,着力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地方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这为我们努力办好小学教育专业,为各地尤其是农村小学输送合格的小学教师,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2.广大农村小学师资缺乏或严重老化。

从我省各市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小学师资年龄老化严重。

许多农村小学多年来没有分配新的师范毕业生,学校师资年龄结构断层现象十分明显,急需补充年轻教师以缓解该问题。

二是学科结构失衡。

从总体上讲,教师人数超编了,但是实际上部分学科教师奇缺,有些学校在安排教师代课时感到头痛,只有安排教师改行,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造成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差,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三是业务素质不高。

高中需要教师从初中选拔,初中需要教师从小学选拔,这种层层抽血的现象,使部分小学教师到初中任教不能胜任教学。

农村学校第一学历是专科起点的少,大多数都是通过函授学习取得的专科或者本科学历,这也是业务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

四是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不大,教师应当流动的不能流动,应当留住的不能留住。

素质高、业务强的教师都往城区或者待遇较好的地方调走。

五是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

农村教师负担重、待遇低、压力大、思想多元化导致的职业倦怠在所难免。

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农村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阻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而,为我省广大农村小学输送合格的毕业生是小学教育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年来,国家以及省、市各级政府的这些政策和措施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小学去,既满足农村小学对师资的需求,也为师范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3.发展小学教育可以更好地服务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

我院于2003年开始招收小学教育(2015年及以前专业名为初等教育)三年制大专学生。

通过15年的专业建设,达州地处边远山区的区位弱势已经逐渐变成了专业发展的优势,使专业在为区域小学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大有可为。

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创建,更加凸显专业办学特色和优势,以打造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川渝鄂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和西南职业教育园区建设为平台,发挥小学教育专业在达州市小学教育师资培养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引领达州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为达州市乃至整个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为达州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4.生育政策调整和小班化教学趋势必将导致小学教师需求逐渐增大。

近年,随着我国生育政策调整,拥有二孩的家庭将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选择,这就为小学教师需求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从教育发展趋势看,小班化教学(学生数在25人左右)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选择。

实施小班化教学首先要考虑生师比数值,生师比数值越低小班化教学实施的可能性就越高。

早在2002年,北京、上海、天津的生师比就已经分别达到:

12.81:

1;17.74:

1;15.36:

1。

而达州市至2016年小学生师比仍高达16.77:

1(学生41.59万人,教职工2.48万人,教师数量为教职工总数。

据达州市教育局网站数据)。

到2030年,达州市若以生师比达到北京2002年的水平计算的话,不算新老更替的因素,小学专任教师缺口也会达到8000人才能满足需求,教师数量缺口明显,秦巴地区缺口更为巨大。

四、建设内容

(一)建设思路

将高职教育思想融入师范教育办学理念中,坚持“人无我有,建立行业主导的品牌专业;人有我优,建立市场导向的优势专业;人优我特,建好地方定位的长线专业”的专业发展理念;按照“校校(企)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走“校校(企)合作之路,施“学做结合”之教,育“德能双馨”之才;经过三年努力,实现小学教育专业在教育理念、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的整体提升,达到全省一流,国内领先。

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认证和二级认证,力争小学教育专业在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改革的示范、建设的示范、管理的示范。

(二)专业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加强专业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校(企)深入合作,加强与小学(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加大小学(企业)参与力度,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全面实施“校校(企)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二级认证,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实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2.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构建前后关联、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岗对接”课程体系,逐层提升的职业技能训考体系。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中心,积极参与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线课程或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特别是教材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有效课堂认证。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上网,让学生享受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教学改革,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促进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现代化和系列化,实现课程内容与小学教师职业标准对接、各课程的教学过程与小学教育教学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3.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加强专任教师的教学、研究、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教学名师的培养;加大兼职教师结构调整力度,使更多小学优秀教师进入教学团队。

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尚,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科学研究能力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实训基地建设

重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健全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

按照校校(企)相互提供服务、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健全校校(企)共赢长效机制,加强与现有实训基地校的协作关系,开辟合作渠道,拓宽合作领域,实现合作双赢,同时,根据发展需要建设新的校内外实训基地3家。

完善已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规划建设新校区实训室10个,逐步搬迁老校区实训室至新校区实训基地,使校内基地设施达到省内同行先进水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进行实训及顶岗实习条件。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为川陕革命老区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小学教育师资,使之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利用本专业自身专业优势,提升专业对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群的辐射作用,带动专业群及其它专业的共同发展,并与之资源共享。

积极承担达州市各种相关的培训工作,利用技术优势,积极服务社会,为社区和小学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建立与实训基地校的长效合作双赢服务机制,利用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和学生的人源优势,为实训基地的教学科研活动、学生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支持。

加强本专业与我省其他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我省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

6.创新创业教育

构建“导师——学生”创新联合体,充分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在培养创新创业导师方面,强化“三种能力”,即教学创新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增强创新育人的时代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培养创新创业学生方面,把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实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企业、行业、社会发展,在培养“善创意、会创新、能创造、勇创业”的拔尖人才上下大力气、用真功夫。

(三)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

不断完善“校校(企)合作、学做结合、德能双馨”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完成小学教育专业一级、二级认证,拓宽人才成长途径,实现了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完善有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从制度上保障了专业建设规划的实施。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对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发动行业、小学(企业)与社会力量参与质量管理,实施多元化管理主体。

建立激励考核机制。

在专业建设中,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各个项目责任到人,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责任人的重要指标,提升专业团队全体成员的战斗力。

2.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有效课堂认证

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