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856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 笔记.docx

对外汉语教学基础理论笔记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0.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P7(详情见本子)

1)对外汉语首先是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是第二语言教学。

3)…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8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力训练为中心,将语言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P8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综合的学科、应用的学科。

---所谓专门的学科,就是指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所谓的综合交叉学科,它综合了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研究本学科所面临的特殊课题,从而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

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决定了这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

3.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P9

教学目的是总体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目的归纳为: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提高学习汉语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学习汉语的自我能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4.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

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5.母语和外语

1)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除移居外国的人外。

所以第一语言不等于母语。

2)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第二语言也不一定就是外语。

6.目的语P11

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

不论是外语或是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成为目的语。

7.第二语言和外语P11

1)第二语言是指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

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看,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目的语的。

成为第二语言。

2)外语指别的国家的语言。

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看,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则称为外语。

7.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P12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分成三个部分:

理论基础、学科理论和教学实践。

1)理论基础本分提出与本学科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即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及哲学。

2)学科理论指直接应用于语言教学、属于本学科范围内的学科理论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

A.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包括四个方面:

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是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和研究的汉语语言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话语、功能和文化因素等方面。

B.应用研究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的专门研究。

3)学科体系的第三层是教育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

教育实践包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教育,也包括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

8.教学大纲通常分为说明、本文和附录三部分。

P17

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有的教学大纲按照语言要素分别制定,就有关方面的教学内容作出规范,如语法大纲、句型大纲、词汇大纲、情景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

语法大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语言结构为基础,按照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编排教学内容。

功能-意念大纲是把学习者运用语言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大纲模式,大纲的内容主要是国内和意念项目。

所谓的功能,就是使用语言的目的,如询问、描述、表达态度等。

所谓意念,就是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如时间、空间、处所、事态、逻辑关系等。

功能-意念及大纲的制定是由威尔金森(1976)最早提出的。

9.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很重要P19)

以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阶段为基础。

1)组织教学

2)复习检查

3)讲练新内容

4)巩固新内容

5)布置课外作业

第七章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0.教学法流派

1)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括其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的作用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法体系。

2)各种不同教学法流派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语言本质特征和对语言学习规律有不同认识,因而对教学规律有不同看法。

因而影响到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课程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确定,以及测试评估手段的选择等。

11.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1)语法翻译法

2)阅读法

3)听说法

4)团体语言学习法

5)全身反应法

6)暗示法

7)自然法

8)交际法

12.

(一)语法翻译法(传统法、古典法)

1)语法翻译法是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教学法。

2)第二语言教学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法,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用于教授古希腊语、拉丁语。

3)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述。

4)语言学基础是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法翻译法的主要特点:

(多选题)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的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要求学生熟记并通过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所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和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语法翻译法的不足之处:

1)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

2)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

3)过分重视语法知识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

4)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文学经典作品)

5)最根本的问题是不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13.

(二)阅读法

1)阅读法产生于20世纪初,为英国著名语言教育学家韦斯特所创立

2)强调通过直接阅读来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法。

韦斯特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即使因此而相对的放松口语教学也是应该的。

3)与帕默强调“口语是基础”不同,韦斯特强调阅读是基础。

他认为应当通过阅读学会阅读,阅读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4)阅读法首次提出了以培养阅读技能为主的单项语言及技能训练方法。

 

14.(三)听说法(句型法;结构法)P23

1)听说法是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强调通过反复的句型结构操练培养口语听说能力。

又称句型法,结构法。

2)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主张对活的语言(口语)进行仔细的描写分析,不同语言间进行结构对比,强调通过掌握语言结构学会目的语。

3)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和动物的行为都纳入到刺激-反应轨道之中。

4)代表人物:

布龙菲尔德,弗里斯,拉多,特瓦德尔。

代表教材:

《英语900句》

听说法的特点:

1)听说领先,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第二位的,读写为辅。

2)反复操练,用模仿、重复、记忆的方法形成习惯。

3)教学内容以组成语言的基本结构——句型为中心,通过句型练习掌握目的语。

4)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尽量用直观手段或借助于情景、语境,直接用目的语理解或表达。

5)对比母语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内部的语言结构,找出学习者的难点,以确定教学重点。

6)严格、及时地纠正学习者的错误,避免养成错误的习惯。

7)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电影、电视,从多种途经强化刺激。

听说法的教学过程,按特瓦德尔的归纳分为五个阶段:

“五段学说”1)认知。

教师向学生展示新语言材料(句型),借助于实物、情景、手势等使学生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

2)模仿。

在教师的反复示范下,学生准确地模仿。

3)重复。

通过反复练习(多项选择、判断正误等),不断重现已模仿的语言材料,达到让学生牢记(背诵)的目的。

4)变换。

用变换句子结构的练习(如词语替换、句型转换、句子扩展等)给学生以活用的机会。

5)选择。

用问答、对话、叙述等方式,让学生选择学过的词语或句型,描述特定的场景或事件,进一步活用。

听说法强调以口语教学为基础,直接用目的语教目的语。

以句子为基本单位,通过反复的操练在实践中掌握语法规则,又强调目的语与学生母语的对比。

听说法具有其他教学法少有的成熟性。

60年代和70年代我国外语教学界一直受听说法的影响,并一度推广听说法领先。

1974年编写、1977年正式出版的对外基础汉语教材《汉语课本》第一次编进了句型替换练习,至今句型练习仍为我国对外汉语教材中语言结构教学的重要方式。

15.(四)团体语言学习法(咨询法)P24

1)团体语言学习法60年代初创立于美国,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柯伦。

2)一种采用小组集体讨论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并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咨询过程的第二语言学习方法,也称为“咨询法”。

3)团体语言学习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整体学习观。

认为人类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不仅是让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而且是既有认知思维的一面又有情感需要的一面,两者需要协调一致。

为此,教师不仅要看到学习者的“学生”身份,更要看到他们最为“人”的身份,注重人的内在价值和潜能,发挥人的创作力。

团体语言学习法强调学习的四个因素:

1)安全感

2)注意力和进取心

3)记忆力和思考

4)辨别

16.(五)全反应法

Totalphysicalresponse

1)全身反应法(TPR)于60年代初期产生于美国,盛行于70年代,创始人是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阿舍尔。

2)这种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3)主张先理解后表达,通过动作指令学习语言,这是该法的一大特色,是对第二语言教学法的贡献。

另一方面其心理学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减轻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的情绪放松,提高学习效率,从实质上看是以学生为中心。

4)局限性:

对成人学习的特点注意不够,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而且用一般动作表达语义毕竟还受到一定的限制。

17.(六)暗示法P26

1)暗示法是保加利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教育家罗扎诺夫于60年代中期创立的。

2)这是一种强调通过暗示,开发人身心两方面的潜力,激发高度的学习动机并创造最佳学习条件,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活动相结合,让学习者在放松而又注意力集中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

3)为了把学习者从错误的暗示惯性中解放出来,正确的暗示主要采取两种手段:

威信和稚化。

威信是指教师的威信和信息来源的威信,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支柱。

其威信在记忆语言材料的信心方面起着暗示作用。

稚化指把成年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看做是小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好像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由教师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对话、游戏、唱歌、体育;扮演各种角色,形成轻松愉快、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气氛,重新获得孩童学习的自信和自发性。

18.(七)自然法P27

1)自然法是70年代后期产生于美国的新教学法,其倡导者是美国加州大学西班牙副教授特雷尔和美国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

2)自然法根据对自然环境中的母语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观察和研究,提出在非自然条件(即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首先集中培养理解能力并强调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的教学方法。

3)自然法以语言交际理论和克拉申的有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即“输入”的五个假说为理论基础。

自然法认为应当把培养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而不是语法上的完美无缺作为初级语言教学的目标。

自然法的特点:

1)以培养学习者的口语和书面交际能力为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全部用来进行交际。

2)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语言学习应从理解开始,加强听和读的活动,推迟口语表达。

为了集中理解,允许学习者用母语回答问题。

3)强调自然习得,课堂全部用于进行注重内容、注重信息交流的交际活动,给学习者提供语言习得的机会。

语言形式方面的讲解和练习放到课外进行,词汇量比结构的准确更重要。

4)一般不纠正学习者的错误,以免影响其表达的积极性,只有在笔头左右中才能纠正错误,并强调自我纠正。

5)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优化学习情绪,降低情绪过滤,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确定教学内容。

该教学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重视感情因素,主张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体现了人本派教学法的特色;它强调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强调教学过程交际化,这与交际法有共同之处;它还吸收了其他教学法如全身反应法、暗示法等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是一种综合的教学法,具体有较大的适应性。

自然法把第二语言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表达前阶段(也就是集中发展听力理解能力的“沉默阶段”)

2)早期表达阶段

3)扩展表达阶段

19.(八)交际法P28

1)交际法又称“交际语言教学”,较早称为“功能法”“意念-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2)交际法产生于70年代初期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在英国,创始人为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

3)交际法一反其他教学方法以语法或句型结构为纲的传统做法,明确提出以功能意念为纲。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

4)交际法最著名的教材是Followme.

交际大纲把语言功能分为六类:

1)传递和了解实际情况

2)表达或了解理智性的态度

3)表达或了解道义上的态度

4)表达或了解感情性的态度

5)请人做事,如请求

6)社交,如问候、介绍、告别。

交际法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不苛求语言形式,不纠错。

第八章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与选用P30

20.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原则可以概括为“五性”:

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

21.针对性:

教材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

最基本的特点是,不同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教学重点不同。

还有不少其他特点。

1)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

2)学习者学习目的的不同。

3)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不同。

4)学习时限不同。

22.教材设计的类型P32

(一)按教材的体例分

1)综合型和分科型

2)单课制和单元制

3)直线式和螺旋式

(二)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

1)课文型

2)结构型

3)功能型

4)结构-功能型

5)功能-结构型

6)话题型

7)文化型

23.综合型教材&分科型教材P32

综合型教材:

80年代以前的教材大都是综合型教材,即主要用一套课本培养学习者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如《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

分科型教材:

80年代以来,也出现了一批按技能编写的分科型教材。

最早的如《初级汉语课本》《现代汉语教程》《科技汉语教程》,这些教材都分为听说课本、读写课本、听力课本、说话课本、听力练习本、汉字练习本等。

25.单课制&单元制P33

单课制的编排方式是一课一个单元,几课以后有一个综合复习。

单元制是由几课内容或几种技能训练组成一个单元,一本书分若干单元。

划分单元的方法,按语言结构分,按内容或话题分。

单课制与单元制各有其作用。

一般来说,开始阶段以单课制为宜。

26.直线式&螺旋式P33

指教材的语法结构或话题内容排列的方式。

直线式安排:

就是将语法点或句型按难易排列,从第一课开始一课教一个或几个语法点,直到最后一课。

交际法主张螺旋式安排,也叫圆周式安排。

即将话题和句型结构根据交际需要并适当照顾难易度分成几个圈,每圈都将主要话题和句型结构出现一遍,而圈与圈之间又逐步加深难度,呈螺旋式上升或是同心圆扩大之势。

27.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P34

1)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

2)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3)现在正跨入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时期。

 

28.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1)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

结构法教材:

指以语言结构(语法)为纲的教材。

强调理解和掌握语言规则,并在基本语法知识的指导下培养听说读写基本技能。

《汉语教科书》名词解释

1)新中国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邓懿等编写)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试用之后于1958年正式出版。

2)这部教材比较经典地体现了我国结构法教材的特点:

教学内容以语法为纲,以词汇、语法为中心,重视系统的语言知识讲授(初期教学中曾用母语解释),采用演绎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语法知识。

3)这套教材的最大功绩是在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从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中分离出来,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实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1980年出版的《基础汉语课本》(李培元、任远、赵淑华等编著)继承了《汉语课本》的长处,成为结构法教材时期的集大成者,代表了80年代以前我国对外汉语基础教材的最高水平。

(填空题P35)

像最早的《汉语教科书》和后来的《基础汉语》《基础汉语课本》,不仅当时在国内被广泛采用,而且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我国第一批走向世界的对外汉语教材。

29.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2)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汉语实用课本》是第一套贯彻结构、情景与功能相结合原则的教材。

该教材曾一度成为美国使用最多的基础汉语教材之一。

(选择题)

1986年出版的《今日汉语》(复旦大学胡裕树主编),是比较典型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教材。

其最大的特色是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在初级教材中就用浅易的文字大量介绍中国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为探索加强教材的人文性和趣味性迈出了较早的一步。

2002年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新实用汉语课本》P36

第九章语言测试P37

30.语言测试的种类

(一)按用途分

1)学能测试:

(单选)又称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

目的在于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和素质。

学习语言的潜能包括:

语音的编码、解码能力、语法敏感性、语言的记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等。

(多选)

2)成绩测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毕业考试)

3)水平测试(汉语水平考试HSK,英语水平考试EPT,美国的托福考试,英国的剑桥英语水平考试)

4)诊断测试(小考,小测验)

(二)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分

1)客观性测试

2)主观性测试

(三)按命题方法分

1)分立式测试

2)综合性测试

3)交际性测试

(四)按分数的解释方法分

1)标准参照测试

2)常模参照测试

(五)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

1)标准化测试

2)非标准化测试

31.语言测试的评分标准

从效度(有效性)、信度(可靠性)、区分性、可行性、反馈作用几个方面进行,好的语言测试特别是大规模标准化测试在上述五个方面应该达到较高的水准。

32.效度:

又称有效性,指测试的有效程度,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是否能测出预定要测量的东西。

1)表面效度;

2)内容效度;

3)结构效度;

4)效标关联效度。

结构效度:

又称理论效度。

如分立式测试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依据,交际性测试则以语言功能理论和语言交际理论为依据。

在交际测试中大量运用分立式试题,就不符合交际性测试所依据的理论。

效标关联效度:

指确定一种能反映测试效度的参照标准,然后考察某一考试与该标准之间的相关程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

1)测试目的不明确,需要考什么不清楚。

2)命题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会影响效度。

3)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会影响效度。

33.信度:

P40

信度,又称可靠性。

指测试结果的可靠程度或稳定性,也就是考试成绩是否反映了受试者的实际水平。

一般从三个方面测量测试的信度:

1)测试的稳定性(又称再测信度)

2)测试的等值性

3)测试的内部一致性

34.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测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测试的两大评析标准。

1)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2)信度高不意味着效度一定高。

3)效度不高,信度高也没有意义。

第十章新HSK简介P41

35.新HSK

是国家汉办组织中外汉语教学、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领域的专家,充分调查、了解海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考虑了普通汉语学习者和专业汉语学习者、来华汉语学习者和非来华汉语学习者的差异,在吸收原来HSK的优点,借鉴近年来国际语言测试研究最新成果的基础上,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依据,推出的一项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考试。

国家汉办成立于1987年。

新HSK的考试对象是第一语言非汉语者。

新HSK遵循“考教结合”的原则。

36.成绩有效期

新HSK成绩长期有效。

作为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院校学习的汉语能力的证明,新HSK成绩有效期为两年(从考试当日算起)。

37.HSK考试成绩P44

HSK1-2级:

总分200,包括听力、阅读,120分及格。

HSK3-6级:

总分300,包括听力、阅读、书写,180分及格。

HSK口试分初级中级高级,满分100,60分及格。

38.截至2011年HSK考试点

1)国内41个城市设立了111个考点。

2)国外亚、欧、美洲、大洋洲和非洲75个国家和地区设立245个考点。

 

第十一章对外汉语教案设计

39.综合课教案设计

教案一般有两种形式:

详细教案和简要教案,都包括正本和附件两大部分。

39.1.教案包含的项目:

1)教学对象、教材、课型、课题(一学期不变化)

2)目的与要求

3)教学重点与难点

4)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

5)教学环节

39.2.教学环节设计:

1)教学环节包括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顺序、所有的指令和讲练的方法、对教材的处理、补充的例句和练习材料、总结、布置作业、每一项活动具体的时间分配等。

2)一般课堂教学环节由三部部分组成:

a.复习旧课(10分钟左右).

b.讲练新课【生词讲练(25分钟左右)、

语法讲练(20分钟左右)、

课文内容讲练(40分钟左右)】

c.总结和布置作业(5分钟左右)。

3)考试重点是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39.3.学习新课的程序为:

讲解生词—讲练课文-讲练语法-练习。

(讲练课文-讲练语法顺序可换)

39.4.生词讲练:

1)展示生词

2)领会性生词:

会读会写懂意思就可

3)应用性生词:

要设计练习。

39.5.语法讲练:

顺序为:

展示-解释-机械练习-扩展练习

(-交际练习-简要归纳)P60

39.6.课文讲练

先展示课文,从听入手,也可以从读入手。

40.听力课教案设计

综合课讲究全面,既要进行语言要素、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进行语言技能的训练。

听力课、口语课是单项技能课,重点训练都个方面的语言技能。

以处理生词为例:

---综合课要通过讲练,使学生全面掌握词语的行、音、义、用。

---听力课只需让学生掌握词语的音、义即可。

---口语课应该让学生掌握词语的音、义、用。

重点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