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548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寓言二则

(1)课时

教学内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寓、则”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等3个字。

会写“亡羊补牢、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亡羊补牢”的意思。

体会成语的寓意。

3.背诵积累的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识字

难点:

体会成语的寓意。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

寓言两则。

认读生字“寓、则”,理解新词“寓言”“寓意”“二则”。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

(出示课题:

亡羊补牢)齐读3.质疑。

预设:

亡:

丢失;牢:

养牲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4.学生尝试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

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练习复述。

1.羊是怎样丢的呢?

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

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2.小结:

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

(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指导用“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朗读养羊人的话。

通过“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读出劝的语气。

分角色读。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体会到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

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

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

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体会养羊人的可贵之处:

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

而且很有信心

(3)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

“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

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

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

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做错事,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六、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重点讲解“亡、丢”的写法。

2.教师范写生字。

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3.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七、分层作业:

A(尖子生):

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B(中等生):

熟读课文。

C(潜能生):

正确读课文,完成生字的抄写。

安全教育:

大风天不在屋檐下走。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次丢羊毫不在意

第二次丢羊后悔→修羊圈

结果再也没丢羊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寓言二则

(2)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寓意,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会写“筋、疲”2个生字;理解“筋疲力尽、明白”2个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揠苗助长》,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指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二组句子的不同。

3.懂得寓言揭示的道理。

背诵积累的成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资源

田字格、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有关禾苗的寓言。

(板书:

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强调“揠”“助”“长”的读音)

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

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

2.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

1.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

(2)完成填空。

(师相机板书:

起因、经过、结果)

  出示:

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

2.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

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四、精读体悟,明白道理。

1.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

  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

(“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

b.指导朗读:

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

指名读,齐读。

c.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去掉“焦急地”后,不能体现这个人很着急)

2.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

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

他用了多长时间?

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

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

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

b.指导朗读:

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

先自由练读,再男、女生读。

3.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

a.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个人又累又高兴)

b.指导朗读:

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

4.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

a.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

b.指导朗读。

5.小结寓意:

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背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

6.拓展讨论。

(1)假如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

假如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

(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愚蠢的事呢?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

说说你的书写建议。

2.教师范写。

指出书写要点:

“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结构,第三笔撇要长。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六、分层作业:

A(尖子生):

读其他的寓言故事。

B(中等生):

给他人讲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C(潜能生):

完成生字的抄写。

安全教育:

禁止到马路上等危险的地方玩耍。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起因巴望急于求成

  经过拔苗不顾生长规律

  结果枯死事情变糟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画杨桃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靠”等13个生字,会写“图、摆”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教育。

3.背诵积累的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识字、读文。

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

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

(板书:

画杨桃)

2.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语句读通顺,同时标出自然段。

2.采用查字典、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新词的意思。

3.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三、认读生字,感知内容。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生字词。

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错误读音。

翘舌音:

“审”(shěn)、“晌”(shǎng)、视(shì)

“肃”(sù):

平舌音。

笔顺:

(共8笔)

“诲”:

四声(huǐ),注意与“悔”的读音区别。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同桌交流)

4.扩展训练。

近义词:

教诲──教导  审视──审察 和颜悦色──和蔼可亲

反义词:

准确──错误难忘──淡忘

5.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明白了同一件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四、观察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引导学生观察“图、交、摆、嘻、抢”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书写要点。

3.教师范写生字,注意难字书写指导:

“图”:

最后一笔写横封口。

“摆、抢”:

左右结构,都是“扌”字旁,注意“仓”与“仑”的区别。

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五、分层作业:

A(尖子生):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B(中等生):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生字抄写3遍。

C(潜能生):

正确读课文,完成生字的抄写5遍。

安全教育:

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画杨桃

生字词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画杨桃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

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品味美感。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背诵积累的成语。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难点:

感悟读文,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教学准备、资源

杨桃、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印象深刻?

(1)理解“难忘”是什么意思,“终身难忘”呢?

(2)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是“老师”的话。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说说作者是怎样画画的?

(2)抓住: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等句子理解“我”是按照看到的去画画的。

(2)学习第2至第16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

①“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说明什么?

②指读两个学生的话。

体会问号、叹号,表示的意思和情感程度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③“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他是怎样做的?

“老师”为什么要坐在作者的座位上“审视”?

④“老师”审视了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大家画得像不像,而是举起作者的画去问大家像不像?

⑤听了学生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变得怎样了?

为什么要变呢?

从文中的哪一个词能看出“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很久?

说(半晌。

)明了什么?

⑥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⑦对于认为“好笑”的同学,“老师”没有去批评责备,而是“请他们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目的何在呢?

⑧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特殊作用和所省略的内容。

)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

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⑨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3)学习第17自然段:

老师的话。

①指名读“老师”说的一段话。

思考:

A.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B.举例子说说怎么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C.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②这几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③齐读“老师”说的话,加深理解。

三、联系生活,练习说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四、分层作业:

A(尖子生):

把你的感受讲给家长听。

B(中等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潜能生):

完成生字的抄写。

安全教育:

禁止楼梯上打闹。

板书设计

画杨桃——五角星

嘲笑→吞吞吐吐

严肃→和颜悦色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小马过河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棚、驼”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会写“愿、意”等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教育。

3.背诵积累的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识字、读文。

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

今天老师不但要和大家交朋友,而且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

(教师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

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二、检查预习

1.自由读课文,出示预习要求:

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2.检查字词识读(课件出示)

tuómòfánɡdǎnɡbóqiǎnlǐāitíjìkètū

驮磨坊挡伯浅哩唉蹄既刻突

自由练读,同位轮读,指名读。

注意“浅”是前鼻音,“坊、挡”是后鼻音。

3.检查课文朗读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指名朗读课文,听老师范读全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小马想要驮着一袋子麦子到磨坊磨面,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不知该不该过去,后来亲自试试,就过去了。

4.指导识记和书写生字。

(1)田字格课件出示。

愿意麦该刻突掉命

让学生仔细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书写要点。

(2)教师范写生字,注意难字书写指导:

“麦”下面是“夊”,不是“攵”。

“该”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亥”。

注意第第六笔是撇。

“突”是上下结构,上面是个“穴”,下面的“犬”,不要写成“大”。

(3)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规范。

三、当堂检测,巩固学习。

读一读,写一写(课件出示)

愿意小麦时刻应该突然要命掉下来

四、分层作业:

A(尖子生):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B(中等生):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生字词抄写3遍。

C(潜能生):

正确读课文,完成生字词的抄写5遍。

安全教育:

上下公交车安全

 

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生字词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小马过河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

能用提供的词语讲故事。

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具体分析,勇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背诵积累的名言及故事。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复习巩固,识字导入。

1.检查生字词

  愿意 一匹 麦子 磨坊 刚没小腿 没想过

  挡住 昨天 前蹄 既不像……也不像……

2.导入:

小马想去做什么呢?

(过河)咱们今天继续学习《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思考:

小马第一次没能过河,第二次终于过去了,这是为什么?

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2.汇报交流: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学习第四自然段,理解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老牛是怎样说的?

指名读。

  板书:

很浅(刚没小腿)

  怎样读好对话?

自己练习——同桌读——分角色在全班读,教师、学生评一评,进行指导。

2.学习第五自然段,理解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板书:

很深(淹死过小伙伴)

  分角色朗读小马和松鼠的对话。

3.同一条河,老牛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边读书,教师边出示小河、老牛、松鼠的幻灯片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小马要过河,老牛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

它们之所以说法不同,是因为它们的身体条件不同,感受也不同。

老牛身材高大,河水可能只没过它的小腿;松鼠个子小,河水可能会淹死它。

这里可要求学生按“因为老牛……所以说……;因为松鼠……所以说……”的句式回答。

  师:

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经过咱们的讨论知道了他们说的都是对的。

小朋友们都动了脑筋,小马动脑筋了吗?

小马怎么做的?

小马回家后,怎样回答妈妈问话的?

4.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1)理解“难为情”(害羞、难过或惭愧的意思)。

 

(2)在小马的两次答语中,都出现省略号,这里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而是表示心里很为难,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的。

 (3)老马是怎样教育小马的?

用“”勾出老马的话。

 (4)妈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

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听了妈妈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

他实践的结果是什么?

(2)说说为什么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四、总结归纳,延伸中心

  出示小马的话:

小朋友们,听了妈妈的话,我终于通过自己的实践成功过河了。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过曾经“动脑筋试一试”而做过的事,大家一起聊一聊吧。

五、小结:

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做一个勤于动脑、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人,也希望你们在实践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六、分层作业:

A(尖子生):

运用课后词语讲故事。

B(中等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C(潜能生):

完成生字的抄写。

安全教育:

禁止楼梯上打闹。

板书设计

14小马过河

老牛图片    浅   高                     小马图片                

松鼠图片      深   矮                     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既不像……也不像……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

教学目标

1.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2.交流时,能做到等别人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3.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能主动发表关于图书角管理方法的意见。

难点:

能积极参与讨论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激情导入。

班级是我们温暖的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多快乐,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班级的图书是大家共同的财产,大家共同享用,需要大家共同爱护。

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关于图书借阅的班级公约吧。

二、审题,提出要求。

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1.讨论的时候,积极发表意见,注意听别人的意见。

2.形成“图书借阅公约”,张贴在班里的图书角。

三、交际指导。

1.回顾班中图书借阅情况,找找图书借阅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2.请班长做主持人,主持讨论。

3.小组讨论。

(1)怎样借阅图书?

(2)怎样爱护图书?

(3)怎样保证大家都能借到图书?

4.全班交流。

5.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主持人组织。

6.教师相机点拨,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补充。

7.教师总结,学生干部在一旁记录。

(1)所有同学必须参与建设图书角,同时也享有借阅图书的权利。

(2)所有图书都是大家的财产,要珍惜、要爱护,捐书者依然是图书拥有者,更换图书时退回捐书者。

(3)学生借阅图书由管理员负责,借阅图书时要轻拿轻放。

(4)借阅图书要登记清楚借阅时间、归还时间。

借出的图书一星期内必须归还图书角,归还图书时管理员应检查图书的破损情况,经认可后方可登记归还日期。

(5)学生每次借书只能借一本。

(6)图书角不向其他班级和校外开放。

(7)图书角借阅时间为:

每节课的课间、(含早读前)。

(8)若丢失或有破损要么买同样的书偿还,要么按图书价格的三倍赔偿。

若还未看完,应办好续借手续。

(9)每月评选出最受欢迎图书,对捐书者给予表彰。

四、积累拓展,付于实践。

1.请同学们试着为班级整理一份图书借阅公约。

2.把图书借阅公约用笔抄写纸上,贴在墙上。

五、小结:

有了图书借阅公约,相信在今后的图书借阅管理上,我们会有规则可依,班级图书管理得回井然有序。

定会掀起读书热潮。

安全教育:

不吃三无食品和过期、变质食品。

 

板书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主动发表意见

别人说完再说

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月日

教学单元

第五单元

总(10)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