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6485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声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声现象.docx

《第一章 声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声现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声现象.docx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动手动脑学物理

学会将问题转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有时我们却只能听见声音而看不到物体的振动,如何将这种“无形”的振动变为“有形”,从而被我们识别,就要借助于转换的思想。

例1:

我们已经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

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

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

分析:

敲桌子时桌子发声,说明桌子在振动,但由于这种振动非常快,桌面的变化不明显,所以我们看不到。

但是这种振动我们却是可以通过它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反映出来。

如在桌子上放些碎纸屑、黄豆或其他轻小的物体,通过这些物体在敲桌子时的状态而以推出桌子的振动情况。

这种通过某种手段,将我们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或通过放大或变静为动或加颜色等方式转化为容易被我们观察、认识的现象,就是转换法。

故该题的解答可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先用力敲桌子,然后用手按住桌面,手感到发麻。

这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方法二、先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片或小沙粒或大米或豆子等轻小物体,它们先处于静止状态,用力敲击桌面时,这些轻小物体开始不停地振动起来。

这也说明桌面发声时在振动。

方法三、在桌子上放一盆水,敲击桌子发声,观察到盆里水产生了波纹,说明桌子发声是由桌面的振动产生的。

例2、小明在家中听音响时,忽然想到课本上说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

小明想:

“声音的这种波动我为什么看不见?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小明想了一会儿,起身找来一个小碟、一段铁丝和一勺洗衣粉。

小明将洗衣粉倒入碟子中,加水溶解;然后将铁丝弯成一个带把的铁圈,将铁圈放在水中,使铁圈附上一层薄膜。

小明将铁圈放在音响的喇叭前,打开音箱。

这时,他发现,薄膜随着声音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如图1所示。

(1)、小华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结论?

(2)、小华的研究大致上经历了什么样的探究过程?

 

(3)、小华在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运用了什么物理学的探究方法?

分析:

小华看到的现象是薄膜随着声音的节奏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这说明是声音使空气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这种看不见的波动通过轻巧的薄膜呈现了出来。

解答:

(1)、声音能使空气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并以此将声音传到远方;

(2)、提出问题,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论证;(3)、转换法。

可见,在运用转换思想使问题转换时,这种现象的本质并没变,变化的是这种现象的显示方式。

下面我们做两个练习:

习题1、教室里有一盏日光灯,灯亮着时,它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老师说是镇流器出了问题。

同学们根据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这一道理,猜测日光灯的镇流器也在振动。

如何知道它是否在振动呢?

习题2、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2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

“跳舞草”的新奇表现与声现象有关系吗?

简单阐明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1、答:

拿一长木杆,把木杆的一端与镇流器接触,另一端伸入盛水的水盆内。

看到的现象:

水面会有波纹产生。

这是因为灯座振动发声,木杆与灯座接触时,灯座的振动通过木杆传到水面上,水面也在振动的缘故。

2、“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因为受到声波的刺激,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反应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音乐节奏慢时,声波频率小,叶子就振动得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会停止“跳舞”。

方程两边的单位要一致

在声学中,涉及到的计算题一般较简单,它们大致可分两类:

(1)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由出现声音的时间差异来测距离;

(2)根据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测距离。

计算时都常采用列方程的方法,列方程时,方程两边的单位一定要统一起来。

例1、小明和小刚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是5200m/s,于是二人各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小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

(注意做此实验必须当心两面开过来的火车)

错解:

设铁路长为s,由题意可得:

,解之得s=727.6m。

[分析]由于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钢铁中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能听到2次声音,根据二次声音传播路程相同,时间差2s的关系,可以列出方程来,但方程的两边应该表示同一个物理量,其单位是一致的。

而上述方程中等式左边

的单位是路程s的单位“m”,而等式右边只是个数字,没有单位,所以该方程是不成立的,虽然结果正确,但过程是不对的。

正解:

设铁路长为s,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

;在铁路中的传播速度为

因为t1-t2=2s,

所以

=2s。

解之得这段铁路的长为s=727.6m。

例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行驶至A处呜笛,在A处正前方440m处有一峭壁,经过2.5s它行至B处,并听到了反身回来的汽笛声。

若声速为340m/s,求汽车的速度。

错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v;则v×2.5s+340m/s×2.5=2×440,解之得v=12m/s。

分析:

由题意可得,在2.5s内声音通过的距离与汽车通过的距离之和是两个440m。

故列方程即可。

但上式中有的物理量带单位,有的不带单位,使得等式本身就不相等了,为了使等式成立,应该使两边的单位相统一。

正解:

设汽车的速度为v;

则声音通过的路程为v声t;汽车通过的路程为vt,由题意可得:

v声t+vt=2S,

即340m/s×2.5s+v×2.5s=2×440m;

解之得v=12m/s。

注意物理量符号的本身既有数值又有单位,如

和v×2.5s都是含有物理符号的表达式,最后它们代表的单位分别是时间的单位“s”和路程的单位“m”。

可见,用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思维的确要简捷得多。

但列方程时,我们一定要保持等式两边的单位相统一,因为“=”的含义就是“相等”,两边的物理量应该是一致的。

开放题的解答技巧

开放题是指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惟一的题目,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又非常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求解开放性问题,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对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多角度审视问题,多从不同的侧面入手尝试。

例1小明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后,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出的,但是他发现当用手指敲桌子时,听到了桌子发出的声音,但是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可以利用哪些实验加以说明?

[分析]实验中的桌子在发声,说明桌子在振动,之所以看不到它的振动,是因为它振动得比较快,桌面变化不明显;这时我们要想办法将其放大才行,用细小的东西放到正在发声的桌面上,可以将这种振动显示出来。

[答案]

(1)把豆子放在桌面上,敲桌子发声时,观察到豆子跳动,说明声音是由桌面振动产生的;

(2)在桌子上放一盆水,敲击桌子发声,观察到盆里水在振动,说明桌子发声是由桌面的振动产生的。

[点评]将声音放大的方法很多,但关键是要通过轻小的物体将其不明显的振动放大出来;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

例2(2005年北京)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

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要求设计的实验具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研析]这是一则方法和过程均开放的试题,我们可以先从以下方面找实例:

①教材中,在做真空罩实验没抽空气时,能听到罩内钟表的铃声,说明固体玻璃是传声的;通过敲击铁管向外界求救的方法也能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只不过需要适当理顺、扩展,以变成一个可操作性的实验;②实际生活中,如桌子是固体,敲击时在另一端能听到清晰的声音;大地是固体,通过它能听到远方夜袭敌人的马蹄声等,都可以加以扩展,改造成实验。

[答案]

(1)方法一:

(1)实验器材:

大广口瓶、橡皮塞、小闹钟

(2)实验步骤:

把小闹钟调至响振状态,然后轻放于大广口瓶中,听小闹钟的铃声;然后,用橡皮塞盖在大广口瓶的瓶口上并塞紧,要求不漏气;然后,再听小闹钟的铃声。

(3)实验分析与结论:

瓶内空气与瓶外空气完全被大广口瓶和橡皮塞隔离,如果此时仍能听到小闹钟的铃声,则可证明听到的铃声是通过大广口瓶和橡皮塞传播来的,即固体能传播声音。

方法二:

(1)实验器材:

白纸、铅笔、长条桌;

(2)实验步骤:

①同学甲在长条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帖在桌面上听甲在纸上写“一”的声音,重复几次实验,都可以清晰地听到写“一”时的声音;②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几次实验相比,耳朵与笔的距离相同),同学甲在相同条件下继续写“一”,重复几次实验,都听不到甲在白纸上写“一”的声音。

(3)实验分析与结论:

在相同条件下,耳朵帖在桌面上能听到声音,在空气中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子传播的,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点评]该题的开放程度较大,器材、步骤与结论都是开放的。

对这样的题我们首先要找到一个生活中恰当的例子,或老师做过的小实验,然后再将这个例子或小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写出来,总结成条理性比较强的几个环节就可以了。

及时练:

1、请你根据“用塑料尺敲打桌面,会听到‘啪’的响声”这一现象,提同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2、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0.1m/s,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出三个合理的场景。

参考答案:

1、答:

桌面振动了吗?

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吗?

物体振动能产生声音吗?

等,该题属于问题提出的开放。

2、答:

(1)在公路上,汽车鸣笛要很长时间才能听见,易发生交通事故

(2)在野外,发现紧急情况进行呼救,声音不易被人发觉

(3)击鼓后,要很长时间才听得见。

(4)在教室里听课,老师的讲话后排同学可能要1.5min才能听见,声音与口形不相对应等。

巧妙听到别人说活的秘密

西西里有一个叫吉尔真提的大教堂。

教堂的内部结构呈椭球体,我们知道,椭球体有两个焦点。

其中的一个焦点被无意识地选择为放置忏悔椅的地方,一个人一次偶然发现在另一个焦点处能听到忏悔人对牧师所作的忏悔,出于好奇,于是他经常去偷听别人对牧师所作的忏悔,有时他还邀请他的朋友一起去听。

恰好有一天是他的妻子来做忏悔,他听到的都是妻子对自己的怨言,朋友也都借此知道了他的许多行径,这真是应了古人的一句谚语:

靠在墙边偷听的人只能听到自己的丑行。

为什么他能听到忏悔人的忏悔呢?

这是因为在一个椭圆形的房间里,在一个焦点上发出的声音会像光线那样在另一个焦点上聚集,如图所示。

所以第二个焦点处能听到第一个焦点上的谈话。

无独有偶,美国华盛顿国会的国众议院大厅是一个的半球形屋顶,在大厅一边轻声耳语,在另一边也能被人听到,所以议员们的秘密谈话不止一次地被人偷听到。

其原因,也是这个道理。

明确振动物体,强化拓展创新

例1、当你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或放开不同的孔就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奏出动听的音曲,如图1甲所示。

笛子是靠发声;如图1乙所示,若将笛孔全堵上,其发音的音调变,若将笛孔全打开,发音的音调变。

[分析]如图1乙所示,竹笛M是吹孔,N为贴笛膜孔,A、B、C、D、E、F为6个音孔。

吹笛时将嘴唇放在吹口上,用一股又扁又窄气流去吹动笛子里的空气柱时,是靠竹笛内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显然,振动的空气柱为吹孔到被堵住孔的长度;把笛子的6个孔全堵上,笛子里的空气柱最长,发出的音调最低;如果你把离吹口最远的一个孔放开,空气柱就减短了一截,笛子的音调就高一些,这就是管乐器的发音特征。

吹笛子的人不断地堵住或者放开笛子上的气孔,改变里边空气柱的长短,就能演奏出优美的乐曲。

[答案]空气柱振动;低;高。

与此发声类同的习题还有很多,下面我们看一下它的拓展。

拓展一、四个相同的瓶子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如图2所示。

用嘴帖着瓶口吹气,如果能吹出“do

(1)、re

(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丙、乙、甲、丁。

拓展二、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出瓶中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的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响度保持不变,音调越来越小

[答案]A。

拓展三、(2004年上海)如图3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

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答案]C。

拓展四、(2005年辽宁)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4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制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这哨音是由于管内空气柱__________产生的。

上下拉动活塞,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振动;音调。

例2、如图5所示,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则_______橡皮筋振动快,________个橡皮筋音调高。

分析:

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细的振动快,粗的振动慢;则细橡皮筋发音的音调高。

与此发声类似的习题也很多,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它的拓展。

拓展一、进入青春期后,男女同学在生理上会出现许多变化,其中较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他们说话的音调不同。

一般男同学说话声音的音调较低,而女同学说话声音的音调较高,这是为什么?

[答案]这是因为男女同学在进入青春期后声带的发育不同,男同学的声带长而厚,女同学的声带短而薄,所以男同学说话声音的音调较低,而女同学说话声音的音调较高。

拓展二、“水杯琴”是将不同的水装入相同的水杯中所组成的一套乐器,如图6所示,用筷子敲击杯壁,就可以演奏不同的乐曲,则发出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敲击杯壁时,杯壁振动会发声,杯中装的水会对杯壁的振动有阻碍作用;装水多时,这种阻碍作用就大,所以振动的频率比较小,音调低;装水少时,阻碍作用就小,杯壁振动的频率比较大,音调高。

所以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甲、丁、丙、乙。

拓展三、小明想弄清口琴的发声原理,便把自己的口琴拆开,发现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7所示。

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

小明发现:

在气流冲击下,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出的声音比较薄较短的铜片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要低,对照小明的发现及示意图。

(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的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

(2)图7中的Ⅰ区是音区,Ⅱ区是音区,Ⅲ区是音区(填“高”、“中”或“低”);(3)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发生变化的是。

[答案]

(1)慢;

(2)低;中;高;(3)声音的响度不同。

可见,我们要学会总结,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将同类问题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明振动物体后,强化它的拓展创新是提高解题能力的根本。

科学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科学探究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探究中蕴含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控制变量法是初中常见的一种方法,下面我们学习一下如何把握变量的控制。

例1、(2004年济南)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

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1,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2,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表中有的材料规格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3,必须知道该项内容。

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编号

A

B

C

D

E

F

G

H

I

材料

尼龙

尼龙

长度(cm)

60

60

60

80

100

80

80

100

横截面积(mm2)

0.76

0.89

1.02

0.76

0.76

1.02

1.02

1.02

(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选取了与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三个变量有关的9种琴弦。

(1)欲验证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我们应将横截面积不同、共余均相同的琴弦作为对比的因素,故应选A、B与C;欲验证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我们应将长短不同、共余均相同的琴弦作为对比的因素,故应选A、D与F;欲验证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我们应将材料不同、共余均相同的琴弦作为对比的因素,只有G、H符合要求,参照它们的是长度与横截面积,在E中也应填上与它们相同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即长度是80cm、横截面积是1.02mm2。

(2)再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应该让琴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只改变弦的松紧程度,看音调会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

(1)A、B与C;A、D与F;80cm、1.02mm2。

(2)控制琴弦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只改变弦的松紧程度,看音调会发生什么变化。

[点评]控制变量的思想在本题中有着突出的体现,由于该题数据多、次序不一致,寻找时有一定的困难,我们一定要有耐心,将可能的因素逐个先标出来也是一个好办法。

例2、你一定见过风铃吧。

如图1所示,在微风中,叮叮铛铛的铃声美妙极了,请用实验探究一下风铃发声的音调高低与金属管长度的关系。

哪一类乐器的发声原理与此一致?

[研析]该题是想探究风铃发声的音调高低与金属管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金属管的长度是不同的,而其余的因素都应相同。

[答案]找几个长度不同,但其它因素均相同的金属管,把它们都悬挂起来,用同样大的力敲击金属管,会发现金属管越长发声的音调越低,金属管越短,发声的音调越高。

它的发声原理与打击乐器一致。

[点评]叙述时突出的是控制变量思想的体现,研究什么,就应让它发生变化,而控制其余的因素不变,这是控制变量的精髓。

 

叩诊术和听诊器

在声学史上,有两个与医学相关的重要发明,那就是叩诊术与听诊器,从时间上看,叩诊术在听诊器之前,它们都是通过听声音诊断病情的,叩诊术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听诊器是将微弱的声音放大,关于它们的发明,还各有一段的趣的故事呢?

一、叩诊术

300多年前,一个饭店老板的儿子叫奥恩布鲁格,卖酒时,奥恩布鲁格发现,聪明的酒商用手指敲一敲酒桶,就能探听到桶内的秘密:

空桶被敲以后能发出清脆的声响,满桶被敲之后总是闷声闷气的,图1所示。

小奥恩布鲁格很快就学会了这个技巧,掌握了这种“声撞击”探测方法。

奥恩布鲁格后来成了一名医生。

这一天,有位病人找他看病,说胸口不舒服,喘气很费力。

是什么病呢?

那时既没有X光,也没有听诊器,奥恩布鲁格查来问去也弄不清病人得了什么病。

忽然,他想到了童年时敲酒桶的方法。

他想:

人的胸腔不是很像酒桶吗?

敲一敲胸腔不就能听出里边有没有脓水吗?

奥恩布鲁格做了反复的实验和观察、解剖,探索胸腔疾病和叩击音之间的关系,终于写出了医学论文,发明了叩诊的方法。

叩诊时,医生将左手的中指或食指第二节紧贴在患者胸部或其他部位,再用右手中指叩打左手中指第二节,脏器不正常与正常的叩诊声音是不相同的,如图2。

这样就根据听到的叩诊音是否相同来判断病人是否有疾病。

二、听诊器

1816年9月13日,法国名医雷奈克用一本薄笔记本卷成圆筒,解决了困扰他很久的诊断难题,随之他发明了听诊器,如图3所示。

雷奈克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1816年我去探视一位年轻的女患者,她正因心脏病的症状而受苦。

由于她体形肥胖,以手敲诊或触诊断又起不了作用,而附耳于其胸口做诊断又不被风俗允许,我忽然想到少年时用木杆传递声音的游戏,就是一个孩子附耳于一根长木条的一端,他可以听清楚另一个孩子在另一端用大头针刮出的密码。

由此可以看出,声音透过某些固体的传递可以减小声音的损失。

灵光一现之后,我立刻用纸卷成圆筒,结果一点也不意外,我听到心脏运动的声音,比我以前任何一次直接附耳于患者胸口来得更清晰。

那一刻,我思索着,这是一个好办法,除了心脏以外,胸腔内器官运动所制造的声音,应该也可以使我们更确认其特性……”

显然就在一瞬间,一个卷起的纸筒使临床医学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你看,这两项极大促进医学进展的发明都与他们儿时的经历有关,是儿时的游戏和兴趣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发明就在身边,创造就在眼前,说不定你现在的一次学习经历就可能成为将来发明创造的重要线索呢。

一题多点,扩大知识的覆盖面

声现象内容不多但比较零碎,难度不大但多涉及日常生活,要求不高但覆盖面非常广泛,在中考中所占比例还不大,如何对这样的小知识如何进行考查呢?

选择题的一题多点就是很好的解决办法,即在一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中,罗列不同方面的问题,要求从中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来,近年来,这样的题多了起来。

例1、(2007年潍坊)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不会立即消失

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

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

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分析:

该题的四个选项涉及四个知识点,是让选择正确的。

A涉及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后,声音还会继续向外传播,有时会在高山、墙壁间反射好长时间,故它不会立即消失,所以A正确;B涉及声音的传播,医生用听诊器检查身体时,听诊器只起到减小外界因素对声音干扰的作用,并没有放大声音,故B不对;C涉及声音的三个特性,人们听不到次声,不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而是因为次声的频率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D涉及声音的传播速度,物体振动得越快,说明它的频率高,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传播介质、温度有关,与频率无关,所以D也不对。

该题选A。

例2、(2007年镇江)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具有能量

分析:

该题的四个选项也涉及四个知识点,是让选择不正确的。

A涉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高,振动幅大,而不是音调高,故A的说法不对,所以该题应该选它;B、C、D分别涉及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及应用,它们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例3、(2007年烟台)(多项选择)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C.音调和响度完全相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完全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