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47948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docx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

 

 

院(系):

建筑工程学院

班级:

城乡11-1

姓名:

姜嫦明

学号:

18

指导教师:

张守忠王连元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为2012年8月20日至2012年8月30日,为期10天。

地点:

河北省秦皇岛实习基地。

实习目的:

为了更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课堂上的欠缺和不足,亲自涉身野外环境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认识了解并深入思考当地的地质地貌状况。

学会一些地质地貌的考察方法,对野外地质地貌有更深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明确以后的学习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实习任务:

1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3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4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石产状的测定

5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6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

7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

8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方法:

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地勘察,认识了解,并做好记录工作

第1章:

实习区概况

一.位置、交通与气候

秦皇岛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

下辖三区四县:

海港区、北戴河区、山海关区和抚宁县、昌黎县、青龙县及卢龙县。

秦皇岛市扼东北和华北之咽喉,港口是深水港,可泊万吨海轮。

山海关老龙头是古长城的起点,是世界著名古迹。

北戴河海滨风景秀丽,是旅游避暑胜地。

区内交通方便,有铁路、公路和水路。

京哈铁路贯穿本区南部,有秦皇岛和山海关等火车站,构成区内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和几个枢纽。

公路有201、205等国道从此通过,三区四县形成公路网络,联通全区各乡镇。

秦皇岛码头有班船,课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

秦皇岛地区年间雨量在400mm—1000mm之间,多集中在七八月,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

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沿海一带早、晚海风习习,清爽宜人,日平均气温23.6℃.金秋季节,北戴河海滨天高云淡,潮涌浪激,是观日出、赏月景、看潮的好时光,优美的海滨自然环境。

本区采矿业比较发达,以煤矿、石灰石和水泥矿及耐火粘土矿为主。

青白口群子啊马玲组的石英砂岩是全国一流的玻璃原料。

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现今仍为秦皇岛市的重要矿产。

本区农业以玉米、小麦、高粱等为主要农作物,果树种植较多,盛产核桃、梨、桃和杏等。

海滨地区水产资源丰富,以对虾、海蟹质量最佳。

本次实习的地区为石门寨(柳江煤矿所在地)位于距秦皇岛市北28公里处,和秦皇岛、山海关及北戴河的海滨。

工作区内有秦皇岛到石岭的铁路和公路相通,较远的地址路线均可乘车到观测剖面的起点、终点在区内进行地质实习和地质调查极为方便。

二,地貌特征

本地区地貌属于冀东北—辽西侵蚀中低山区和低山、丘陵平原区。

山脉基本为东西走向,去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海拔高度在500—800m,最高1400m,最低0.8-20m,属燕山山系东端的黑山山脉。

区内发育有凌河、大石河、黑水河及狗河等。

柳江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

由前长城群片麻状花岗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入侵体构成高耸的周边,一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的盆状地貌—柳江盆地;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称为“柳江向斜”。

柳江盆地中国北方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本区地貌成因类型主要有一大石河为主的河流侵蚀及堆积地貌,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用于寒武纪府君山组合奥陶纪系冶里组至马家沟组灰岩,经侵蚀、溶蚀后形成的岩溶(喀斯特)地貌以及施工秦皇岛北戴河海滨一带的海蚀及海积地貌。

其次,在中低山地区可见到重力地貌和海滨区的部分风蚀地貌现象。

1构造地貌:

水平岩层地貌,又名平顶山地貌。

在石门寨西南大平台一带,岩层产状近水平。

坚硬的龙山组石英砂岩构成宽阔平展的大平台顶面。

这种由水平岩层形成的平顶山,构成了该区的方山地形。

龙山组地层由石英砂岩和杂色页岩构成。

前者坚硬不易剥蚀,后者较弱易被剥蚀。

当其受到流水等外动力地质作用切割破坏时,由于差异侵蚀形成了一种阶梯状地形——构造阶地。

其它地面和阶地陡坎的上部,由硬的石英砂岩构成,其陡坎的下部由易被剥蚀的软弱页岩构成。

在鸡冠山---大平台汤河北岸谷坡,可见到由水平岩层构成的6-7级构造阶地。

很明显,这些构造阶地的形成,是与水平岩层的软硬互层结构密切相关的。

如潮水峪断层:

岩墙的产状:

走向NE65°、倾向SE167°。

岩脉的走向SE129°组成岩石为花岗闪长岩,看似砂岩;因风化侵蚀严重,所以表面只能看到石英,看不到角闪石等其它成分,已经被高岭土绿泥石化了。

2河流地貌:

河漫滩:

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

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

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河漫滩沉积大多具二元结构,下部是河床相沉积,上部为河漫滩相沉积。

河漫滩的主要类型有:

①河曲型河漫滩,发育于弯曲型河段。

常在凸岸堆积为滨河床沙坝、迂回扇等。

②汊道型河漫滩,为在汊道型河段中形成的浅滩及其附属的沙坝、沙嘴等。

③堰堤型河漫滩,发育于较直型河段,形成天然堤。

④平行鬃岗型河漫滩,为堰堤型河漫滩与河曲型或汊道型河漫滩的过渡类型,表现为一系列平行鬃岗系统,鬃岗之间为浅沟、洼地或湖泊。

3.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主要是指溶沟与石芽,溶沟与石芽是一种规模较小的地表岩溶地形,在砂锅店和东部落一带的石灰岩中发育完好。

这里的石芽一般高1.5m左右,远远望去,很像雨后春笋,挺立于地表。

石芽间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中分布有少量的岩溶堆积物。

溶沟是地表流水沿石灰岩表面的裂隙流动,不断对石灰岩进行溶蚀所形成的,随着溶蚀作用的不断进行,灰岩中的缝隙不断扩大,其沟通性亦越来越好,因而加速了地表流水的循环,岩石作用愈加容易进行。

随着溶沟的不断发生发展,其规模愈来愈大,介于其间的石芽渐渐显露于地表,形成了现在的地表岩溶景观。

4.海岸地貌

陆连岛由沙坝使其与陆地相连的岛屿。

多位于近海岸处。

由于岛屿的背后,即向陆一侧形成波能降低的波影区,因此常常引起沉积作用加强,由陆向岛和由岛向陆的方向都可能形成沙嘴。

如果海峡的宽度和深度不大,沉积物源丰富,两侧的沙嘴在延伸中相互衔接,便形成了连岛沙坝,连岛沙坝则将原来孤立于海中的岛屿与大陆连接起来。

沙坝的中段一般比较狭窄,但却是陆岛之间相通的要道。

在北戴河地区观察的海岸地貌主要是连岛沙坝。

连岛沙坝属于沉积物流形成的地貌,当沉积物流绕行岬角或岸线急剧向陆转折处,波能急剧降低,被搬运沉积物的一部分即沉积下来。

如岸外不远处有岛屿作屏障时,岛屿背后一侧波能降低形成波影区,进入波影区的沉积物其容量迅速减小,一方面以岸边为基础发育沙嘴,另一方面在岛屿内亦可发育沙嘴,如海峡的宽度和深度不大,上诉沙嘴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衔接形成连岛沙坝。

在两个相向的沉积物流之间的滞缓水域地带,因沉积物的堆积可形成一种尖嘴形沙洲岸线。

巨大尖角形沙洲的宽度以及向海前展的距离都可达几十公里。

有些尖角形沙洲如岸外有岛屿或浅滩。

第2章:

地层

地层是地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层岩石的总称,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的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

部分地层中存在古生物化石,借助化石种类可确定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进而回复一个地区的地壳演化进程及其环境变迁。

地层划分是一个地区区域地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沉积地层的各种属性(如岩性,化石级不整合面类型等)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单位,并判断地层的所属时代。

地层划分方法有三:

1.构造学方法:

根据角度不整合面和平行不整合面将上、下地层分开;2.岩石学方法:

根据上下地层岩性的不同或岩石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将地层划分开,或根据岩石组成特征及沉积旋回规律将地层划分开;3.古生物学方法:

根据地层中所含化石的不同(如标准化石,化石组合等)将地层划分开来。

石门寨地区沉积岩地层,缺失中、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下、中三叠统及白垩系等发育较好。

可与华北地区地层进行比较,属于华北性地层系统。

各时代沉积地层发布占本区总面积的2/3左右。

第四系发布最广泛,中生界次之,元古界宇、古生界发布零星。

现自老而新发布如下;

一.青白口群

青白口群在实习区包括下马岭组和精儿峪组。

形成于距今800—1000Ma。

(1下马岭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

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

主要为砂岩。

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

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

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

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

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厚38m。

二.寒武系

本区寒武系由浅海相碳酸岩及页岩组成。

平行不整合于青白口系之上,集中分布于柳江盆地之边缘,地层发育,化石丰富,分层标志明显。

根据化石、岩性划分为三个统八个组。

(一)下寒武统

1.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

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

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

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

厚146m。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

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

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

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厚71m。

 

由于岩体侵入、构造破坏和风化剥蚀而出露零星。

1.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

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

厚约112m。

 

2.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

含有三叶虫化石。

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

厚101m。

 

3.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

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三叶虫化石最丰富。

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30m。

(二)上寒武统  

1.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

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

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

主要三叶虫化石有:

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

厚102m。

  

2.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

三叶虫化石主要有:

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

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3.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

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

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

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

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

厚92m。

 

三.奥陶系 

本区奥陶系仅出露下奥陶统的冶里组、亮甲山组和马家沟组,缺失中、上统。

主要岩性为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分布较稳定。

由下至上三组特征为:

(一)下奥陶统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

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

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

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

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

属浅海沉积。

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

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

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

层厚118m。

(二)中奥陶统

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

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

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

化石有:

头足类和腹足类。

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

白云岩具"刀坎痕"。

层厚101m。

  

此外,华北地区早奥陶世地层中还产有网格笔石。

四、石炭系

石炭系在本区出露范围极小,分布于柳江盆地西侧,化石丰富,研究程度较高,仅出露中统和上统,缺失下统。

(一)中石炭统

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

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

鳞木、科达、芦木等。

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二)上石炭统 

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

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

含植物化石:

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

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

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

瓦家山剖面厚48m。

  

五、二叠系  

根据化石及其岩性特征,该系可进一步划分为上、下两统和四个组。

(一)下二叠统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

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

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

含植物化石:

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

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

由三个韵律组成。

属湖泊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

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

层厚115m。

(二)上二叠统  

1.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

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层厚72m。

  

2.石千峰组 

石千峰组见于黑山窑欢喜岭一带,欢喜岭至瓦家山剖面出露清晰。

以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为主,底部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

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

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

在本组红色地层中发现有植物化石和少量昆虫化石,植物化石有栉羊齿及尖头轮叶等。

上述植物化石组合,晚二叠早期的特点,但石千峰组的层型剖面中很少发现植物化石,故本区石千峰组的化石组合特征将为该组的化石面貌提供重要依据。

石千峰组的时代主要依据岩性对比和地层层序关系确定。

六、三叠系

三叠系在本区出露有限,仅见上三叠统黑山窑组,缺失下、中统,为1983年在区内西南部黑山窑村发现,原划归下侏罗统北票组的下部层位。

(一)上三叠统

黑山窑组

岩性以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杂砂岩、黑色炭质岩、粉砂岩及煤线特征,其中含有大量植物和昆虫及双壳类等化石,属湖泊相沉积环境,厚约162m,角度不整合于石千峰组之上,以本组底部的底烁言同石千峰组分界。

植物化石有:

卡勒莱新芦木、西伯利亚似银杏及付兰林舌业等。

七、侏罗系

区内侏罗纪地层有陆相沉积岩及火山岩组成,以显著的角度不整合超覆于三叠系及其以前诸时代地层之上,根据生物化石、接触关系、岩性及岩相等特征可划分为三个组。

(一)下侏罗统

北票组

北票组分上下两段。

下段以砾岩及汗砾粗砂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页岩,厚278m,与黑山窑组为不整合接触。

分界标志为北票组的底砾岩;上端以粉砂岩、黑色炭质页岩为主,含煤线,厚215m,底部具大砾岩,与下段明显分界。

北票组属湖泊、河流及沼泽相沉积环境,水体来源于西北方向。

为侏罗系底部地层,层序完整,分布较广泛,黑山窑后村至大岭一带可作为北票组之标准剖面。

北票组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其次有双壳类和昆虫类等,计有长叶松型叶、华丽似刺葵及纤细拜拉银杏等。

改组植物化石组合主要属早、中侏罗世,但也有一些分子见于晚三叠至早侏罗世,故将本组暂时归侏罗世。

(二)中侏罗统

蓝旗组

蓝旗组分布于柳江向斜的核部,近南北向展布。

上庄坨西傍水崖剖面可作为该组标准剖面,与北票组等较老地层均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属火山喷发相沉积。

本组岩性主要为火山熔岩与火山碎屑互层,根据岩性组合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稍偏酸性,以灰绿、浅黄绿色安山质、流纹质集块岩夹凝灰岩火山熔岩为主,厚100m以上;中部以中性为主,为灰绿色安山质、粗安质火山熔岩、集块岩及火山角砾岩互层,厚约400m;上部一中基性岩为主,岩石类型为灰绿色、紫红色及青灰色玄武岩、玄武安山质和辉石安山质火山熔岩、熔结集块岩和集块岩互层,夹少量火山角砾岩

及凝灰岩,厚600m以上。

本组尚未见沉积岩夹层,亦未获得化石资料,仅根据岩性特征,结合层序关系与辽燕地区的蓝旗组对比确定时代。

(三)上侏罗统

孙家梁组

该组分不局限,仅在区内东南部蟠桃峪一带有少量出露,其上、下均被岩体侵入,未见与其他地层的直接接触关系。

从区域资料看,本组与蓝旗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组厚350m以上。

岩性为一套酸性和碱性灰色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岩石类型包括流纹质、粗面质和粗安质火山熔岩、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与集块岩。

八、第四纪

区内新生代地层主要为各类成因的第四纪地层或堆积物,未见第三纪地层。

石门寨地区主要为河流冲积、洪冲积,次为坡积物、残积物,山海关、秦皇岛及北戴河海滨区一海岸沉积物及三角洲沉积物为主,部分地区可见风成的沙丘和沙地堆积,总之,类型较多,分布较广,厚度小且变化大,成因复杂。

第3章:

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一、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

岩石构成了包括地壳在内的整个岩石圈。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繁多,按照成因将自然界所有岩石划分为三大类,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这三大类岩石在实习区均有广泛的分布。

二、岩浆岩

(一)岩浆岩的分类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由岩浆冷凝所形成,是岩浆作用的最终产物。

岩浆岩可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两类。

这些碎屑降落到地面或海底,经过固结形成岩石,由于火山也可以在海底爆发,所以火山碎屑岩有陆相沉积的也有海相沉积的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产生的高温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硅酸盐熔融体。

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二)岩浆岩的鉴定

在野外对岩浆岩进行鉴别时,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1.侵入岩和喷出岩的区分

2.观察岩石的颜色。

岩石的深浅去取决于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

3.鉴定矿物

4.观察岩石的结构。

通过观察岩石的结构可准确命名岩石。

(三)实习区常见的岩浆岩

1.超基性岩类

区内的超基性岩只有玻基辉橄岩,仅见于石门寨西北的北峪村西约200m的小路上。

呈岩墙状产于中侏罗统蓝旗组的火山碎屑岩中,宽不足1m,色深灰,具玻基斑状结构,斑晶细小而岩石呈致密状。

2,基性岩类

分浅成侵入体和火山熔岩两类。

浅成基性侵入体主要为辉绿岩和辉长辉绿岩,大多出露于寒武—奥陶纪地层,尤以亮甲山采石场比较集中。

3.中性岩类

区内中性岩类分布最广泛,岩石类型较多。

既有小侵入体又有火山熔岩。

二、变质岩

变质岩又称压碎角砾岩、构造角砾岩。

是岩石因构造作用发生破碎所形成的角砾状岩石,角砾大小不等,具棱角,岩性与断层两侧岩石相同,并被成分相同的微细碎屑及后生作用水溶液中的物质所胶结。

(一)变质岩的基本分类

变质岩按变质作用及其变质岩的成分、组构特征,一般分为:

区域变质岩;混合岩;接触变质岩;企业编制哑巴及动力变质岩。

(二)实习区内常见变质岩

1.接触变质岩

出露于石岭东南等地,呈细粒基质的斑状结构,岩墙状产出,侵入在晚寒武世至中奥陶世的地层中,常见被基质熔蚀的钾长石和石英斑晶,潮水峪村西有一宽达5m以上的花岗斑岩墙。

  

石英斑岩:

出露于砂锅店东等地,是花岗斑岩的又一种变种,具隐基斑状结构,石英斑晶特多,普遍具有熔蚀现象。

  

2.区域变质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相当丰富,有玄武安山岩、辉石安山岩、角闪安山岩、闪辉安山岩、斜长安山岩、粗安山岩和英安山岩等。

绝大多数都具隐基斑状结构。

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一般都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三、沉积岩

沉积岩主要分布在地壳表层,是最常见的岩石。

沉积岩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最终产物。

(一)沉积岩的结构

1、碎屑结构

分布于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地层内,张崖子一带发育较好。

花斑仅限于一定层位层岩内,与岩层层面无切割关系,说明交代作用是在成岩阶段完成的。

层内构造均匀,形成于浅海深水环境。

 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

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2、非碎屑结构

岩石中的颗粒有化学沉积作用或生物化学沉积作用形成。

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但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很大。

其中有很多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