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110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 屈原列传.docx

苏教版语文选修史记选读讲义04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

题三闾大夫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内容赏析】

诗首句“沅湘流不尽”发语高亢。

如天外奇石陡然而落,紧接着次句“屈子怨何深”又如古钟震鸣,沉重而浑厚,两句一开一阖,顿时给读者心灵以强烈的震撼。

从字面上看,“沅湘”一句是说江水长流,无穷无尽。

但实际上

“流”在这里是双关,既指水,同时也引出下句的“怨”,意味屈子的哀愁是何等深重,沅湘两江之水千百年来汩汩流去,也流淌不尽、冲刷不尽。

诗的后两句轻轻宕开,既不咏屈原的事,也不写屈原庙,却由虚转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秋景: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这并不是闲笔,它让我们想到屈原笔下的秋风和枫树。

诗人用屈原作品中语作眼前景,于是景物与屈原的形象叠合起来,带上一层象征意义。

它在字面上不涉及屈原,而意义无不关联着屈原。

作者一缕幽思缭绕其中,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令人一唱三叹,情不能已。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谗谄(chǎn)   枯槁(ɡǎo)   蝉蜕(tuì)

滋垢(ɡòu)弹冠(ɡuān)莞尔(wǎn)

渔父(fǔ)汨罗江(mì)温蠖(huò)

娴于辞令(xián)濯淖污泥(zhuó)(nào)

博闻强识(zhì)泥而不滓(niè)(zǐ)

谗人间之(jiàn)怀瑾握瑜(jǐn)(yú)

疾痛惨怛(dá)靡不毕见(mí)(xiàn)

物之汶汶(mén)亡国破家相随属(zhǔ)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遇)

(2)人穷则反本(“反”同“返”)

(3)靡不毕见(“见”同“现”)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旨趣)

(5)屈平既绌(“绌”同“黜”,罢免官职)

(6)齐与楚从亲(“从”同“纵”)

(7)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

(8)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

(9)使于齐,顾反(“反”同“返”)

(10)入秦而不反(“反”同“返”)

(11)不忘欲反(“反”同“返”)

(12)亡走赵,赵不内(“内”同“纳”,收留)

(13)被发行吟泽畔(“被”同“披”)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伐

(2)疾

(3)属

(4)疏

(5)迁

(6)举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泥而不滓(名词作动词)染黑

(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作动词)效法

(3)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内/在外

(4)蝉蜕于浊秽(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

(5)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6)谗谄之蔽明也(动词作名词)说好人的坏话,谄媚国君的小人

(7)悲其志(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伤

(8)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端方正直的人

(9)明道德之广崇(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

(11)正道直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

(12)惠王患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患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

第二年,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

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

编造骗人的假话。

今义:

无理狡辩,动词。

(3)颜色憔悴

古义:

脸色,面容。

今义:

色彩;颜料或染料。

(4)形容枯槁

古义:

形体,容貌。

今义:

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述。

(5)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

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

举止行动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6)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古义:

执政,掌权。

今义:

(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离骚者,犹离忧也。

(判断句)

译文:

“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

(2)秦虎狼之国。

(判断句)

译文:

秦国是像虎狼一样的国家。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译文: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遭诽谤。

(4)为天下笑。

(被动句)

译文:

被天下人耻笑。

(5)方正之不容也。

(被动句)

译文:

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

(6)不凝滞于物。

(被动句)

译文:

不被事物拘束。

(7)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句)

译文:

没有哪个不想寻求忠臣、选拔贤人来辅佐自己。

(8)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文:

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9)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对于治理国家的道理很明白,对于应对的言辞也很娴熟。

(此句通常意译为: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

(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句)

译文:

作为一个人,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常识·速览]

操守坚定的爱国者——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

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但仍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

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念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诗作的基调。

他创立了“楚辞”文体,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意象传统。

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太史公变调

《屈原列传》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

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

原因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秦始皇焚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几乎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

这从文章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

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

这应是文章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

因此,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整体·探究]

1.诵读全文,选用文本中的词语来分别概括屈原一生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答案】 屈原一生当中的几个重要阶段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

任→疏→绌→放流→迁→自沉。

2.本文是为屈原作传,但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楚国的命运,用意是什么?

                                    

                                    

                                    

【答案】

(1)课文自“屈平既绌”以后,历述了楚国在政治上、外交上、军事上的一系列失败:

受到秦国说客张仪的欺骗愚弄;丹、淅大败,丧师八万,大将屈匄被俘,丢失汉中地;蓝田大战败退;放走国仇张仪;诸侯共击楚,楚将唐眜战死;怀王受骗入秦,客死他乡。

(2)作者反复写楚国命运,其用意是想强调这些失败都是排斥屈原造成的,可见屈原一身而系楚国的安危,其对楚国的重要作用便不言而喻了。

这样,作者便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连在一起,把屈原“眷顾楚国”同“系心怀王”紧密地连在一起,具体而又深刻地表现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

这样写,既加重了文章叙事的分量,也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

3.司马迁推崇屈原,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 司马迁推崇屈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推崇他的正确的政治主张和伟大人格;二是推崇他在文学上的高深造诣。

4.屈原政治和文学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哪里?

课文塑造了屈原怎样的形象?

                                    

                                    

                                    

【答案】 

政治才能

博闻强志

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

内政: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楚国的兴衰存亡与屈原息息相关

外交:

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看透张仪的阴谋,劝怀王杀张仪;恨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返

文学才能

《怀沙》

《离骚》:

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浪漫抒情诗

抒发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炽热的感情

屈原的形象:

才能卓越、光明磊落、矢志不移、心忧祖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人生信念,是一个殉道者的形象。

5.课文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又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

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离骚》,又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

                                    

                                    

                                    

                                    

【答案】 文章从《离骚》的创作原因和对《离骚》的评价两个方面来介绍《离骚》的。

文章在分析《离骚》创作的原因时,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在评价《离骚》时,作者把《离骚》的语言风格同屈原的人格相结合进行评价,从而揭示出屈原“泥而不滓”的高贵品德。

如评价《离骚》文辞“约”“微”时,说屈原“志洁”“行廉”。

屈原“志洁”,因此他多用香草美人来做比喻等,无不在表现屈原伟大崇高的人格。

6.司马迁是怎样评价屈原的?

                                    

                                    

                                    

【答案】 司马迁认为屈原“正道直行”,忠贞为国,却遭到诽谤和打击,这是极为不公平的。

屈原自始至终保持自己高尚的节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他的精神可鉴日月。

司马迁与屈原有着相似的经历,他因李陵案而受宫刑,而他本是想着为国分忧,却被误解。

这个经历与屈原何其相似,因此,他写屈原,也是在写自己,是在为自己表明心态。

7.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答案】 本文写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在叙事基础上展开议论,议论中含强烈情感,褒赞高洁,斥贬邪恶,评价作品和作者,蕴含赞颂之情。

(2)叙述蕴含作者情感。

如叙述屈原保持操守,含敬重之情;叙述屈原遭遇,含悲愤之情。

[局部·探究]

1.翻译下列句子。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译文:

                                    

                                    

(2)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译文:

                                    

                                    

【答案】

(1)诚信而被怀疑,忠贞却遭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2)他的品行方正不苟,所以至死不容于世。

2.在翻译上题两个句子时,要想翻译准确,须关注其句式特征。

那么,这两个句子都是何种句式?

                                    

                                    

                                    

【答案】 被动句。

被动句及其常见类型

1.定义:

被动句是相对于主动句而言的。

在动词性谓语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行为的发生者,这种句子称为主动句;反之,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行为的接受者,这种句子称为被动句。

2.文言文被动句,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形:

规律

句式

例句

用“于”表示

……于……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用“为”表示

①为……

②为……所……

③为所……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巡船所物色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用“见”(受)表示

①见……

②见……于……

③受……于……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用“被”表示

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意念被动句

无被动标志词语

①余羁縻不得还

②戍卒叫,函谷举

  

宪令:

国家法令。

属(zhǔ):

写作。

而:

就,承接连词。

夺:

改变,更改。

之:

代指屈原的草稿。

见而欲夺之,是“见

的意思。

帝喾(kù):

传说中“五帝”之一,号高辛氏。

屈原

是他的后裔。

齐桓:

齐桓公(?

-前643),春秋前期齐

国国君。

姜姓,名小白。

他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

经济,又在“尊王攘夷”的名义下“九合诸侯”,是春

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

汤:

商汤王,商朝的建立者。

漫游,此指超脱。

尘埃:

比喻尘世。

滋垢:

污垢。

(jiào):

洁净。

泥:

同“涅”,指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这里作“染黑”讲。

滓(zǐ):

污浊。

“泥而不滓者”即“从污泥中出来却不被污染的人”。

者:

结构

(fèn):

资质。

惑:

迷惑,蛊惑。

亡其六郡:

楚怀王十七年,秦占有楚汉中郡;二十八年,秦夺取楚地重丘;三十年,秦占有楚八

透露了自己的死讯:

“知死不可让(辞)兮。

愿勿爱兮。

明以告君子兮,吾将以为类(法)兮。

”这样,司马迁才加以引用。

赋:

这里指的是楚辞这种文体,即所谓“屈赋”。

这是一种押韵的、句式长短错杂有致而便于铺陈事

景差同时受业于屈原,他以赋著称,如《高唐赋》《神女

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等。

楚辞《九辩》被认为是

他所作。

唐勒:

楚大夫,与宋玉同时。

景差:

楚人,楚辞

《大招》一篇有人认为是他所作。

辞:

文辞,这里指文学。

以:

介词,凭借。

见:

介词,被。

称:

称道。

祖:

效法。

从容

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辉

屈原在其作品《涉江》中写道: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这是屈原遭受奸臣谗毁,被楚王流放之时,在郁闷愤激之中写下的诗句。

正如司马迁所说: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但是,屈原的高洁之处,在于他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打击与迫害,他总能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与操守,所以司马迁深情赞美道: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应用角度】 本材料可用于“责任”“理想”“执着”“直面苦难”“忠诚”“位置与价值”“我想握住你的手”“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

郎平:

雄心志四海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美巅峰对决,身高1米84的中国女排主攻手郎平击溃了美国女排的防线,帮助中国女排登上了冠军的宝座,赛后诞生了一个流行词——“铁榔头”。

“铁榔头”郎平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

第一次是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之际,她毅然归国,担任女排主帅,累倒在工作当中;第二次是2012年中国女排伦敦奥运会被日本队淘汰,2013年队友陈招娣撒手人寰,这一系列的悲痛触动了郎平内心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她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再次走马上任,仅仅一年半时间,郎平就带领中国队于2014年时隔16年重返世锦赛决赛舞台,最终夺得亚军,2015年重夺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又带领中国女排再次站上了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媒评文摘】 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

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

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颁奖词

拜谒屈原祠

杜 鸿

以一种敬畏的方式,走近了屈原,走进了这座精神圣殿。

我的心灵沐浴着一种光辉,沐浴着一种皈依的意味。

屈原故里的牌坊立在一片林荫深处。

透过树叶,可以看到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字。

牌坊旁还有一条小溪,绿树绿叶为它遮去了炎炎烈日,挡住了芜杂的尘世喧嚣。

走到祠堂山脚下,便开始仰望那位老人的铮铮傲骨。

每向他迈近一步,心都要起伏一次。

在那群雄争霸的年代,他本可以做一位归隐山野的隐士,何苦站在那汨罗河边,问天索地,忧国忧民,最后以头颅和身躯,撞上了历史的洪钟。

他却这样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彻底,不可逆转。

他还用他的《离骚》、他的《九歌》、他的《天问》来吟唱心中的爱国之情。

他赴身汨罗是在以魂问天。

汨罗无辜,江山不幸。

通天的爱国之树,竟然没有立足的地方;楚天之大,却放不下一具忠魂之躯。

倒是这条小小的汨罗河,成了他的归宿。

屈原别无选择。

作为正直的屈原、大爱的屈原,这是唯一的结果。

屈原的一生是入世的、积极的。

而入世的、妥协的宋玉,只是屈原的另一种结果。

屈原思想只可能有着一如自身,再就是一如宋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是屈原价值观的必然,没有任何其他的出路。

可是,屈原的伟大,就在于他选择了一种入世的态度。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生命观来阐释屈原的爱国行为。

他是在用生命呼唤楚国的觉醒,呼唤整个历史走向秩序和真理,好让他身后的人不再有如他这样的境遇,同时,他也是在用生命呼唤他的祖国,能有一个放置爱国忠魂的地方。

他的身殁,竟如明镜,一下子就鉴出了历史的身影。

百姓也是明镜。

屈原的忠魂并没让那如铁的宫墙阻挡在荒郊野外,而是被那些握锄的手、摇橹的手、打鱼的手从不同的时空中伸过来,以端午、粽子、龙舟以及有关龙舟的一切习俗的方式,给予了他无限的抚慰。

那些安魂的手,一直抚慰了几千年。

他们的这种抚慰,何止是抚慰了一个忠魂,更是抚慰了一个民族的爱心。

已经来到屈原面前。

他的目光正对着我,让我感到他苦站了这么多年,就是在等待我的到来。

他身着广袖长袍,头戴翘头巾,显得有几分苍凉和孤独,而合了祠牌上那“孤忠”的意境。

塑像是青铜制作的,但是我分明看到了他的面部肌肉在抽搐,嘴唇在沉吟。

好在,他和他的祠静卧在那些橘树丛中。

祠顶用的是琉璃瓦,廊柱是深红色,整个祠依山傍水。

祠里依次立着他的文献碑刻。

那字是铁笔银钩,那诗是千年不朽,那石是本色质朴,那气象是绯红云雾,是万古流芳。

咀嚼着他用生命熔铸的诗章,我豁然开朗。

此时,这祠已经成为每个爱国者的朝圣之地。

屈原文学,无疑也成了中华民族的一笔巨大财富。

当屈原的爱国之志打不通楚国宫廷的厚墙时,他竟在思想的墙壁上,凿通了一个洞,然后把毕生的意志投到文学的屋子里,成就了一座辉煌的文学殿堂。

【精要赏析】 这篇文章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先写屈原故里的牌坊,简单交代牌坊所处的环境;再写来到祠堂的山脚下仰望屈原,重点写了屈原的傲骨、正直、大爱和忠魂;最后写来到屈原面前,作者对屈原祠的观察以及对屈原的思考。

这样,就使得本文结构清晰明朗,便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读者对人物的认识。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导学号:

09592037】

A.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B.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C.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D.厚币委质事楚

【解析】 A项,“濯”同“浊”;B项,“指”同“旨”;D项,“质”同“贽”。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B.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C.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D.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解析】 A项“形容”,古义:

形体,容貌/今义:

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B项“用事”,古义:

执政、掌权/今义:

(凭感情、意气等)行事。

C项“明年”,古义:

第二年,文中指楚怀王十八年(前311)/今义:

今年的下一年。

【答案】 D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

09592038】

A.①屈平之作《离骚》 ②邪曲之害公也

B.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②以浮游尘埃之外

C.①顷襄王怒而迁之 ②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D.①战于蓝田 ②使于齐,顾反

【解析】 A项,之:

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项,①“以”连词,表目的;②“以”连词,表结果,因而。

C项,①“而”连词,表顺承;②“而”连词,表转折。

D项,①“于”介词,在;②“于”介词,到。

【答案】 A

4.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屈平属草稿未定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C.蝉蜕于浊秽

D.其后楚日以削

【解析】 B项,“祖”名词作动词,效法;C项,“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D项,“日”,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

【答案】 A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

09592039】

例句:

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A.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B.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C.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举贤以自佐

【解析】 C项与例句均是被动句。

A项,是判断句;B项,是状语后置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1题。

【导学号:

09592040】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侯时议,谪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与官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