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464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docx

本科毕业设计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35页

本科毕业设计

排水站工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1基本资料及设计任务

1.1设计任务

于岗子排水站位于盘锦吴家总干的双台子河入口处的红旗闸,因近年来连续几次大洪水,外河洪水位高,涝区的积水不能排除,市区及农田受到严重威胁,加之辽干大堤已按省规划二十年一遇标准进行整治,其闸的高度和宽度等都不适应堤防要求,为了保证双台子区及兴隆区农田及市区排水要求,保证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兴建在汛期外河高水位能够机排的于岗子排水站。

1.2基本资料

1.2.1地区概况

a.排水控制范围及地形

排水站位于新兴农场何家坝滩地,负担盘山县、大洼县、兴隆区及市区102.45km²的排水任务,其中农田81.2km²,市区21.25km²。

在本范围内,地势平坦,自然地面高程北向南为3.4m至2.3m,高差为1.1m,自然坡降1/20000,在吴家乡至兴隆区地势较缓,坡降约为1/50000,兴隆区至大洼县农场约为1/10000。

b.气象水文

年平均气温2.3度,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10.4度,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4.4度,年平均降水611.6mm,雨量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52%,日最大降雨量为141.2mm,一次连续最大降雨量为236.4mm,年日照为2786.6小时,无霜期大约为180天,年蒸发量为1705mm,年平均湿度66%。

由于双台子河上游来水量受双台子河闸控制,除汛期外,河道主要受海潮影响,汛期设计潮位,1986年与1981年的5~6月份实测潮位如下:

表1–1双台子河实测潮位

频率

P=5%

P=10%

86年汛期实测

81年5~6月份实测

潮位(m)

潮型

高潮

6.21

5.30

4.20

2.29

低潮

5.92

4.96

3.90

0.94

平均

6.02

5.13

4.05

1.62

c.工程地质

自地表开始,0~4m为亚粘土及轻亚粘,4~7m为梅细砂,7~9m为亚粘土,10m以下为梅细砂。

表1–2地基土壤物理力学特性

内磨擦角

凝聚力C

湿容重r

干容重r

承载力R

kg/cm²

t/m³

t/m³

t/m³

22

0.2

1.85

1.6

11

表1–3回填土壤物理力学特征

内磨擦角

凝聚力C

湿容重r

干容重r

浮容重

kg/cm²

t/m³

t/m³

t/m³

20

0

1.70

1.4

1.0

d.土壤及水文地质

土壤组成主要以盐化草甸土及硫酸盐渍田为主,其中硫酸盐渍田占全区的29.5%,盐化草甸土占13.5%。

本区地下水埋深为0m(汛期),0.7m(非汛期)。

e.冻结深度:

1.4m。

f.最大平均风速:

25.7m/s。

g.地震基本裂度:

7度区。

h.交通条件:

本站场外交通较便利,油田公路及乡路均可到达现场附近,需另修进场路2500m。

i.社会经济情况:

区内有耕地17.34万亩,其中水田17.32万亩,菜田占地0.02万亩;荒地及村镇等占地28.47万亩。

农村总人口为88318人,农业劳力18565人,分属不同的4个场乡。

j.即有工程

本区防洪排涝主要工程为吴家总干,总干首端及尾端分设进水闸与排水闸,沿岸有排灌及排灌点计11座。

总干淤积严重,据实测平均每断面淤积82立方米。

尾端排水闸年久失修,汛期外河高水位不能自排,当防洪标准提高后,该闸与大堤规模不相适应。

k.农业生产情况

区内以种植水稻为主,大部分地区土质肥沃,逐步形成稳产高产田,亩产均在800斤以上,部分地区以高达1260斤。

1.2.2排水模数和排水流量

排涝标准:

十年一遇。

查“辽宁省中部平原区排水目数表”,南部地区三日降水量190-200mm,旱田机排模数0.34-0.4m³/(s.km²)。

水田排水模数为旱田模数的70~80%,根据地区实际情况采用75%,水田排水模数取0.4×0.75=0.30m³/(s.km²)。

城市排水模数取1m³/(s.km²)。

城市降雨以120分钟计算作为降雨的最大历时时段。

按农田和城市同时排水,利用吴家总干进行部分调蓄,将各排水口流量组合到站址外,拟定排水流量为30m³/s。

1.2.3水位

a.进水池水位

最高水位:

3.20m

机排:

最高运行水位1.7m设计水位1.10m

自排:

最高水位2.12m正常水位1.328m

地下水位:

0.7m

b.外河水位

本站排水口属洪水潮水交替作用的过度段,当频率为20年一遇时,受洪水控制,最高潮水位6.5m。

10年一遇最高潮水位是5.30m,出水池水位5.60m。

外河非汛期时:

正常高潮位是2.56m,正常低潮位是0.65m。

1.2.4防洪堤

堤顶高程:

8.15m

边坡系数:

迎水坡为2.5,背水坡为3.5

1.2.5渠道

a.吴家总干站地处断面尺寸

渠底高程:

-1.00m

底宽:

49.00m

边坡:

1׃2.0

b.堤外

渠底高程:

-1.00m

底宽:

49.00m

边坡:

1׃2.0

站址处地面高程:

2.50m

1.3设计程序

1.3.1资料分析与计算

a.基本情况及建站缘由;

b.确定排水流量的确定;

c.水文气象;

d.根据内外水位分析,计算设计净扬程,最大净扬程,最小净扬程;

e.根据排水流量,排水面积,确定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

1.3.2机组选型

拟选几种型号水泵,进行分析比较选之,同时确定配套电动机。

1.3.3枢纽总体布置方案比较

1.3.4建筑物设计

a.泵房

b.进水建筑物

c.出水建筑物

d.水泵工作点校核及安装高程确定

e.辅助设备选择及布置

f.建筑物稳定校核

g.结构计算:

水泵梁、牛腿、电机层楼板等。

1.3.5绘制设计图纸。

2.泵站工程规划

2.1泵站枢纽布置

2.1.1站址选择

站址选在新兴农场何家坝外滩地处,双台子河堤坝外侧,吴家总干尾端,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a.充分利用原有工程1968年修建的红旗闸,对减小工程投资很有利;

b.地质条件较好;

c.吴家总干地区农田及市区受涝严重,在此建站可以排除汛期

大量的积水;

d.交通便利,油田公路及乡公路均可到达现场附近;

e.泵站自排与机排相结合,可以改善吴家总干淤积严重的状况;

2.1.2建筑物级别确定

根据排水流量、排水面积,查《泵站设计规范》排水泵站分等指标,本泵站工程等级为Ⅲ级:

查《泵站设计规范》泵站建筑物级别划分,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

如下两表:

表2-1排水泵站分等指标

泵站等别

泵站规模

装机流量m³/s

装机功率104kw

中型

50~10

1~0.1

表2-2泵站建筑物级别划分

泵站等别

主要建筑物

次要建筑物

临时建筑物

3

4

5

2.1.3枢纽布置

枢纽布置原则:

a.服从地区治理规划要求;

b.要创建良好的水流条件,引水、进水流态平稳,不能产生回流、死水区旋涡;

c.充分发挥各建筑物的最大作用;

d.各建筑物要互相协调,保证运行安全,管理方便;

e.尽量减少开挖,压占农田及原有建筑物的拆迁;

f.尽可能满足综合利用的要求,排灌结合,自流与排水结合。

2.1.4枢纽总体布置方案比较

a.布置原则:

排水站枢纽布置要充分考虑自排与机排最佳组合形式。

b.布置形式

按照自流排水建筑物和泵房的相对关系,排水泵站建筑物布置形式可分为合建和分建式。

按照泵房与围堤的相对位置,泵房建筑物布置分为堤后式和堤身式。

c.方案比较

 

表2–3枢纽总体布置形式比较表

布置形式

优点

缺点

分建式

有单独的前池、出水池,进水平顺,出水池易于布置

管理不便,投资大

合建式

布置紧凑、简化,管理方便,投资低

结构复杂,施工期较长

堤身式

出水流道短,泵房与出水建筑物浇筑在一起,整体性强,操作、运行管理集中

建筑标准高,工程量大,通风、采光、防潮不好

堤后式

对泵房建筑要求低,容易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基础应力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施工场地布置和施工组织工作

操作、运行管理分散

d.结论

通过分析比较,本泵站决定采用合建式、堤后式的布置形式。

2.2确定水泵的特征扬程

2.2.1进水池与出水池水位分析见表2-4

 

表2–4进水池水位与出水池水位一览

水位

进水池

出水池

最高水位

3.2

6.5

设计水位

1.1

5.6

最低水位

1.1

2.56

2.2.2确定水泵特征扬程

由于进水池水位的不同组合产生了泵站的不同扬程,即泵站的特征扬程。

查《机电排灌设计手册》表1-9,粗估计水力损失为净扬程的15%。

a.设计净扬程H净设,是泵站进、出水池设计水位差。

H净设=▽出设—▽进设=5.6-1.1=4.5m

则:

H设=(1+15%)×4.5=5.2m

b.最高净扬程H净max,可采用进出水池水位过程线中的最

大位置。

H净max=▽出max—▽进min=6.5—1.1=5.4m

则:

Hmax=(1+15%)×5.4=6.21m

c.最低净扬程H净min,可按进出口水池水位过程线中的最

小差值。

H净min=▽出min—▽进min=2.56—1.1=1.46m

则:

Hmin=(1+15%)×1.46=1.679m

2.3确定泵站的设计排水流量

根据资料拟定泵站的设计排水流量为30m³/S。

3.机组选型

3.1原则

a.充分满足排水设计标准内各个排水季节的流量和扬程的要求。

并尽量使所选水泵在泵站设计扬程运行时的工作点,在其设计(额定)工况点附近,在泵站最高及最低扬程运行时的工作点,在其高效区范围内;

b.选用性能良好(水力特性抗气蚀性能),并与泵站Q、H变化相适应的泵型;

c.所选水泵的型号与台数便于建设、投资最少,根据经验所选台数一般3~9台为宜;

d.便于运行调度、维修和管理;

e.尽量照顾综合利用的要求。

3.2依据

主要的依据是流量和扬程两大要素.

3.3水泵选型

a.初选泵型:

考虑本泵站大流量、低扬程,初步选用轴流泵。

查《水泵样本》,初选三种泵型如表3-1:

 

表3–1泵型性能比较

泵型号

叶片安放角

流量Q

扬程H

m

转速n

r/min

功率N(KW)

效率η

%

叶轮直径D

Mm

m³/h

L/s

轴功率

电机型号和功率

1

1200ZLB-125

+4

19656

5.71

490

372

400kw

82.2

1000

20592

5.02

339

83.2

21852

3.92

298

78.2

2

1200ZLB-85

−4

12888

3.2

490

141.5

330kw

79.3

970

10800

6.4

214.5

87.7

7884

9.05

244.9

79.3

3

1200ZLB-100

−2

11952

3322.6

6.84

480

256

JSL-15-12

280kw(6kv)

87

1000

13460

3738.7

5.11

212.7

88

14904

4140

3.07

152.3

81.7

b.确定各泵型台数

用关系式i=Q站/Q泵确定上述各泵所需以台数。

总排水量为30m³/s(108000m³/h)及选型的3种泵的单泵流量,计算出各种型号所需水泵台数,如表3-2

表3–2泵型比较

方案

水泵型号

叶片安放角

Q单设(m³/h)

扬程(H)

台数

备注

1200ZLB-125

+4º

20592

5.02

6

1200ZLB-85

-4º

10800

6.40

10

1200ZLB-100

-2º

13460

5.11

9

c.最优方案选定

方案Ⅰ:

1200ZLB-125型单泵流量偏大,扬程偏小,虽然所选台数适合,设计参数运行在高效区内,但和方案Ⅲ相比,偏离高效区峰值,所以该方案不宜采用。

方案Ⅱ:

1200ZLB-85型单泵流量偏小,扬程稍大,且设计参数偏离高效区峰值较远,运行效率低于方案Ⅲ,所选台数较方案Ⅲ多,会增加土建工程和机电设备的费用,所以不宜采用。

方案Ⅲ:

1200ZLB-100型泵效率明显超过前两种,再从未来的运行工况分析,1200ZLB-100型泵与泵站设计扬程靠得最近,工况应变范围可能略胜一筹,且所选台数适宜,因此本设计确定采用1200ZLB-100型9台立式轴流泵为最优方案。

3.4动力机选配

查水泵工作性能表:

配用的电动机型号为JSL-15-12,功率为280KW,电压为6000V。

3.5传动设备选型

a.原则:

尽量采用传动效率高的传动设备。

b.类型:

表3–3传动设备形式比较

类型

适用情况

优点

缺点

直接传动

当动力机和水泵的额定转速相等、转向相同,均为立式和卧式而且两轴共线时。

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传动平稳、安全可靠,效率高。

不便于转速调节和小型动力机的综合利用。

间接传动

当动力机与水泵转速不同,或转向不一致,或两轴不共线时。

中小型机组广泛使用的皮带传动和齿转传动属于间接传动。

皮带传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皮带磨损后易拆换、工作平稳、冲击影响少等优点。

齿转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安全,可靠耐久,传递功率大,传动比十分精确等很多优点。

皮带传动比不易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大,两轴均受一定的弯曲应力等。

齿轮制造工艺要求高,价格较贵。

c.确定采用直接传动(刚性联轴器)

4.泵房建筑物设计

泵房设计包括:

泵房结构类型的选定、泵房地基处理、泵房内部布置形式和各部尺寸的拟定、泵房整体稳定校核以及各部分构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等。

4.1泵房设计遵循的原则:

a.在满足设备安装、检修及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机房的尺寸和布置尽量紧凑、合理,以节约工程投资;

b.泵房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应满足稳定要求,构件应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抗震性能良好;

c.泵房应座落在稳定的地基基础上,避开滑坡区;

d.充分满足通风、采光、散热及低噪音要求;

e.泵房水下结构部分应进行抗裂校核及防渗处理;

f.在条件许可下,应讲求建筑艺术,力求整齐美观,为此可适当提高泵房的建筑标准。

4.2建筑泵房结构类型

影响泵房结构型式的因素大致有:

所选机组及动力机类型和构造、站址地基条件(包括地质和地下水位)、水源水位的变幅、枢纽布置和施工条件等。

 

表4–1泵房类型比较

泵房类型

结构特点

备注

分基型

房基与机墩分开,设备的基础与泵房基础分开,地下水位低,无水下结构,适用于卧式及斜式水泵。

干室型

四周墙壁和底板形成一个干燥的不透水的地下室,适用于水源水位变幅较大的情况下。

适用于大、中型立式离心泵;

湿室型

水泵的进水池与泵房合并建筑,分为上下两层,叶轮多淹没在水中,形成一个湿室,适用于中小型的立式轴流泵和中小型立式离心泵;

块基型

水泵的进水流道与泵房的底板用钢筋砼浇成一个整体,适用于大型水泵。

分析当地的地基情况及土壤、地质等条件,湿室型泵房较为适合。

结构特点:

水泵的进水池与泵房合建共用一底板,泵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电机层,安装电动机及配电设备,下层为水泵层,安装水泵,叶轮淹没于水中,形成一个湿室。

结构形式;湿室型结构分为墩墙式、排架式、箱形结构式和圆筒式等。

分析:

墩墙式结构,水泵工作互不干扰,水流条件好,便于单台检修,墩墙和底板可采用浆砌石结构,可就地取材,施工简单等优点,决定采用墩墙式湿室型泵房。

4.3泵房布置

泵房的厂房一般有三个部分组成,即主厂房(主要布设主机组);副厂房(布设电器设备);检修间(检修机组及电器设备等)。

查标准GB/T50265—97,该泵站为中型规模。

为此,该泵站泵房布置包括主厂房、副厂房及检修间。

a.主厂房与副厂房及检修间的相对位置有一端式和一侧式。

主要根据泵站的地形、地质条件、高压线路的来向、进厂公路的位置等加以确定。

b.主机组的布置有一列式和双列式交错排列两种形式。

c.布置形式比较如表4—2:

表4–2泵房布置形式比较

布置形式

优点

缺点

一列式

布设整齐,主厂房跨度小

机组数目多时,主厂房长度过长,对泵房基础稳定不利。

双错式

可减小工程开挖量

增加了主厂房跨度,厂房内部

不整齐,运行管理不便。

一端式

可减小泵房跨度,主厂房、进出水侧可以开窗,有利于自然

通风和采光。

机组台数较多,主厂房纵向长度较长时,运行管理不便。

一侧式

缩短泵房长度,便于运行管理

主厂房出水侧无窗,影响泵房

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经过资料分析和布置形式比较,泵房内主机组采用一列式布置,主厂房与副厂房相对位置采用一端布置,副厂房布置于主厂房的右端,检修间布置于主厂房左端。

主厂房示意图如图(4—1):

图4—1泵房平面布置图

4.4确定泵房尺寸

泵房尺寸包括平面尺寸和立面尺寸。

根据设备的合理布置,满足设备的安全运行及泵房的稳定要求,定出泵房的跨度和长度;根据机组及其起吊设备等条件定出泵房的高度。

4.4.1泵房平面尺寸

泵房平面尺寸包括其长度和跨度。

查《机电排灌设计手册》与水泵与水泵站教材。

a.泵房长度

泵房长度L。

主机组按一列式布置,用下式计算

L=nb+(n-1)F

式中n—主机组台数,本设计为9台套;

b—湿室单独进水池宽度

据经验:

L′=(2~5)D进=(3.2~8)L′,L′取5m;

F—湿室中隔墩厚度,计划用100号砂浆砌石建造,考虑扣除检修门槽深及自身强度等因素,取0.9m。

边墩厚度,一般取1.1m。

L=9×5+8×0.9=52.2m

检修间长度确定为5m。

b.泵房跨度

根据泵房内进出管路、阀件、水泵横向长度及安装检修必须的距离而定,最小的跨度不应小于4.5m。

计算公式为:

B=D+b1+b2+b3+b4+b5

=1.25+1.5+1.0+1.5+1.0+1.5=7.75m

b5

b4

图(4—2)b3

b2

D

b1

式中:

B—泵房净宽,m;

D—电机外径,查手册(电动机部分)得1.25m;

b1—电机外壳至出水侧墙壁距离,查手册取1.5m;

b2—吊物孔边至电机外壳距离,取1.0m;

b3—吊物孔宽度,按吊运最大部件尺寸决定,查取1.5m;

b4—吊物孔边到进水侧墙壁距离,取1.0m。

b5—检修工作桥宽,取1.5m

考虑设备检修及后墙厚0.5m,要求确定B=9m。

4.4.2泵房立面尺寸

泵房立面尺寸即为泵房内各层的高程,起决定作用的是水泵的安装高程,即水泵叶轮中心线高程,其余高程可由此推算。

a.水泵安装高程:

▽安=▽min-h=1.1-1.5=-0.4m

式中:

▽min—进水池最低水位,1.1m;

h—最小淹没深度,查水泵尺寸得1.5m。

b.水泵进口高程:

▽进=▽安-0.615=-0.4-0.615=-1.015m

式中:

0.615值由水泵尺寸中查得。

c.底板高程:

▽底=▽进-h1=-1.015-0.85=-1.865m=-1.87m

式中:

h1—悬空高度,取0.85m;

d.水泵梁高程:

▽泵梁=▽进+a=-1.015+1.578=0.563m

式中:

a—水泵进口至水泵梁顶面的距离,查水泵尺寸得1.578m(0.615+0.963);

e.电机层楼板高程:

▽楼=▽高+K=3.2+0.8=4.0m

式中:

▽高—最高内水位,查资料得3.2m

K—安全超高,一般0.5~1.0m,取0.8m;

f.吊车梁高程:

▽梁=▽楼+h3+h4+h5+h6+h7

=4.0+2.445+0.6+2.245+1.2+1.1=11.50m

式中:

h3——电机高度与垫块高度之和2.245+0.2=2.445m;

h4——机组顶部与起吊部件底部的距离,取0.6m;

h5——机组最大部件高度,查手册得2.245m;

h6—起重绳垂直长度,取1.2倍的电机宽度得1.2m;

h7—电动葫芦最小高度,查得1.1。

g.屋顶高程:

▽顶=▽梁+h8=11.50+0.5=12.00m

式中:

h8—电动葫芦的活动空间,取0.5m。

 

h6

h811.50

h7

h5

h4

h34.0

3.2

h1

图4—3泵房立面尺寸示意图

4.5确定泵房附属措施

4.5.1起重设备

由于此泵站为中型,机组较大,因此考虑采用电动葫芦式起重设备,同时分析其最大部件的重量,5吨的起重设备能够满足要求,查《水泵站设计示例》表10-92得,采用MD1型5t电动葫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

表4—3

起重量

起升高度

主要尺寸(mm)

最大轮压

重量

T

m

L

L

L1

L2

B

Hmin

Kg

Kg

5

6

1023

415

205

105

1020

1100

2070

440

4.5.2副厂房

其尺寸主要决定于配电柜的数目及规格尺寸,并满足必要的操作维修空间。

根据电动机的额定电压,设置高压配电柜,查《机电排灌设计手册》配电装置部分,型号定为GG—1A(F),其外形尺寸为1.218m×1.2m×3.1m。

配电柜需要双面维修,故两面均不靠墙,柜后通道为0.8m,柜前留有1.5m的空间。

配电柜均为每台机组一个,再另设两个总配电柜,共计11个,总长为10.508m,其地板高程与电机层楼板高程相同。

0.8m

 

1.5m

 

08m1.2m1.5m1.2m0.8m1.6m1.218m×6=7.308m1.6m

配电闸立面示意图配电闸平面示意图

图(4—4)

4.5.3维修间

检修间布置于泵房的左端,紧靠进厂公路,其尺寸见前面泵房平面布置及站面尺寸。

4.5.4电缆布置

电缆线由配电间穿墙进入电机层,放置于电缆管道中,电缆管道明设于地面上,并紧靠电动机进线盒一侧。

4.6辅助设备构造及各细部尺寸

a.湿室底板:

采用C20钢筋砼实心现浇板,其尺寸根据泵房平面尺寸确定,长边为54.4m,宽边为7+1.1=8.1m,厚度为0.8m,四周设齿坎。

b.边墩:

采用M10砂浆砌石建造,宽110cm;

c.隔墩:

采用M10砂浆砌石建造,墩厚90cm;

d.电机梁:

采用C20钢筋砼预制件,断面为矩形截面25cm×40cm;

e.水泵梁采用C20钢筋砼预制件,断面与电机梁相同;

f.电机层楼板:

采用C15钢筋砼预制件,厚度为20cm;

g.吊车梁:

采用T型吊车梁。

h.楼梯: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简易吊梯2个,其长度为3.9+1.842-0.5=5.242m

i.门窗:

表4—4门窗编号及其尺寸表

编号

个数

宽(m)

高(m)

面积(m²)

备注

M-1

1

1.5

2.4

3.6

配电间防火门

M-2

1

1.2

2.0

2.4

配电间便门

M-3

1

3.7

4.2

15.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