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288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docx

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同步测评

期末测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60分,第Ⅱ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图M1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连续5年(2006—2010年)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迁出率。

读图完成1~2题。

图M1

❶图示信息可以看出(  )

A.江西省人口迁出率最高

B.广东省人口增长最快

C.福建省人口增长最慢

D.四川省人口出现负增长

❷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将(  )

A.导致北京、上海老龄化问题更严重

B.极大地促进浙江、广东的第一产业的发展

C.缓解江西、贵州的人地矛盾

D.导致安徽、四川环境人口容量增大

“是否延龄退休”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据此完成3~4题。

❸“延龄退休”的提出反映了(  )

A.经济发展快,劳动力不足

B.高科技行业发展快,人才日益缺乏

C.寿命增加,劳动能力增强

D.人口日趋老龄化,养老问题已经凸显

❹实施“延龄退休”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缓解养老资金的短缺 ②缓解劳动力总量的减少 ③增大就业压力 ④延长人的寿命 ⑤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①②④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人才。

图M2示意上海各区县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和增长变化情况。

读图,完成5~6题。

图M2

❺下列有关图中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心城区外来人口减少,周围郊区外来人口增加

B.上海外来人口规模呈波状递减

C.西、南部郊区外来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郊区的

D.上海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由中心城区向郊区递增

❻上海外来常住人口规模的变化给中心城区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

A.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B.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C.缓解人地矛盾,减轻中心城区的环境压力

D.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

图M3为欧洲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

夏季上山放牧、农田轮种和大面积种植橄榄是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特点。

据此完成7~8题。

图M3

❼该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❽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水源不足

B.土壤贫瘠

C.洪涝频繁

D.气温较低

读俄罗斯农业分布图(图M4),回答9~10题。

图M4

❾甲、乙两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A.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B.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季风水田农业

图中乙区域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水源

B.土壤

C.热量

D.地形

“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曹妃甸最明显的自然地理特征。

曹妃甸形成了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等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结合曹妃甸工业区位置示意图(图M5),完成11~12题。

图M5

曹妃甸工业区内的工业部门间存在的工业联系类型有(  )

A.只有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B.只有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C.生产工序上和空间利用上的两种工业联系

D.只有信息共享上的工业联系

曹妃甸工业区(  )

①自发形成 ②规划建设形成 ③发育程度高 ④发育程度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合肥至福州高铁于2015年6月28日正式通车。

图M6示意合福高铁线路。

据此回答13~14题。

图M6

中国高铁具备的“走出去”的基础是(  )

A.政策

B.劳动力

C.技术

D.市场

下列关于合福高铁开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大幅提高福建沿海港口的吞吐量

B.将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

C.将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

D.将促进西部大开发

花卉种植产业已成为海口市农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尤其是鲜切叶生产交易量,目前已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80%。

2016年春节前,网上商城的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

读图M7,回答15~16题。

图M7

海口市发展鲜切叶产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地形以丘陵为主,土地资源丰富 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③市场需求量大 ④海陆运输便利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网络销售模式对海口市鲜切叶生产的最大影响是(  )

A.改变了生产工序

B.改变了种植模式

C.降低了生产成本

D.扩大了销售市场

图M8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运输数量、运输速度和运输费用,箭头方向表示优势越来越明显。

读图完成17~18题。

图M8

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交通运输方式分别是(  )

A.公路、航空、铁路B.公路、铁路、航空

C.航空、铁路、水路D.公路、水路、铁路

运输方式③与运输方式①相比更有优势,但运输方式①也有明显的优势,是因为它(  )

A.连续性好

B.灵活性强

C.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D.安全系数最高

图M9为某工业园区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图M9

该工业园区产业链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阶段性原则

该工业园实现了(  )

A.不同生产环节中能量循环利用

B.增加橡胶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C.缩短产业链,减少了能源消耗

D.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总分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2分)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图M10。

 

图M10

材料二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

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104人)(含预测)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

的人口容量

1535.95

1705.68

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

的人口容量

1460.99

1543.03

1596.84

综合常住

人口容量

1788.5~1870

1841.5~1935

1894.5~2000

(1)读图M10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4分)

 

(2)根据2010年上海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分)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

读图M10乙,描述1990年至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

(4分)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2分)

 

(14分)图M11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中各功能区布局合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M11

(1)判断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6分)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分)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里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

请说明理由。

(4分)

 

(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州省地处长江和红水河流域上游,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是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也是一个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的省份。

图M12为贵州省水土流失面积比重图和石灰岩分布及夏雨比重图。

图M12

材料二 图M12乙中A地的气候资料统计表。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月均

温(℃)

5.1

6.6

11.0

16.1

19.6

22.2

23.9

23.6

20.6

16.3

11.8

7.4

月降水

量(mm)

20.5

20.1

32.8

87.6

164.6

225.2

117.0

126.8

100.1

97.5

47.7

18.1

(1)根据图M12甲,说明贵州省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布差异。

根据图M12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4分)

 

(2)乌江流域正在发展成为“电力—冶金—化工基地”。

简述乌江流域发展有色金属冶炼的自然区位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

(4分)

 

(3)A地年降水总量虽多达1000毫米,但却经常遭遇旱灾威胁。

简要分析其原因。

(3分)

 

(4)坝子,是云贵高原上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贵州省的坝子约占耕地的四分之一。

概述贵州省“坝子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

 

1.B 2.C [解析]第1题,人口净迁移率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人口迁出率高低。

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

广东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净迁移率之和最大,故人口增长最快;福建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迁移率之和大于上海市的,故福建省人口增长不是最慢;四川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净迁移率之和大于零,故人口仍在增加。

第2题,北京市、上海市人口净迁移率较高,说明净迁入人口较多;而迁入人口多以中青年为主,会使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降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龄化问题。

浙江省和广东省人口净迁入也较多,迁入人口大多从事第二、三产业,故不会极大地促进第一产业发展。

江西省、贵州省人口以迁出为主,可以缓解人地矛盾。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不大。

3.D 4.A [解析]第3题,“延龄退休”的提出反映出老年人口增多,养老问题凸显。

第4题,实施“延龄退休”能缓解养老金短缺问题,缓解劳动力总量减少问题,但会增大就业压力。

5.C 6.C [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西、南部郊区外来人口增长的幅度大,而东、北部郊区外来人口增长的幅度小。

中心城区外来人口有的地方增加,有的地方减少,周围郊区外来人口有的增加,也有的减少;上海外来人口规模呈波状递增;上海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有增有减。

第6题,中心城区外来人口规模在减少,有利于缓解中心城区的人地矛盾。

A、B项人口迁入是对人口迁入地的积极影响,D项是人口迁入对人口迁入地的消极影响。

7.B 8.A [解析]第7题,该地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应为混合农业。

第8题,由图中的地形区名称及该地大面积种植橄榄可知,该地处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水源不足。

9.B 10.C [解析]甲区域纬度较高,水热条件较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但这里是俄罗斯城市集中分布区,市场条件好,适宜发展城郊农业和乳畜业。

乙区域位于俄罗斯南部地区,水热配合条件比其他地区要好些,是俄罗斯小麦集中种植区,但由于纬度高,当地热量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11.C 12.C [解析]曹妃甸工业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工业区。

工业区内的工业部门多样,生产复杂,规模大,既有关联密切的产业,也有其他产业,因此,工业区发育程度高。

工业部门间既存在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也存在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13.C 14.B [解析]第13题,本题考查我国交通发展的基础。

我国的高铁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已经具备“走出去”的基础。

第14题,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的影响。

合福高铁将位于中部地区的合肥和位于东部地区的福州联系起来,有助于带动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合福高铁是一条客运线路,不能大幅提高福建沿海港口的吞吐量;茶叶种植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合福高铁距西部地区较远,不能促进西部大开发。

15.C 16.D [解析]第15题,鲜切叶产业属于花卉种植业,而花卉种植业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海口市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气候上的优势。

材料中“鲜切叶交易及物流配送异常繁忙”,说明其市场需求量很大。

注意鲜切叶以航空运输为主,故海陆运输便利不是优势。

第16题,网络销售模式拓宽了销售渠道,自然会扩大销售市场。

网络销售不会影响生产过程,即不会改变生产工序、种植模式和生产成本。

17.A 18.B [解析]第17题,①运输量小,速度慢,费用较低,应是公路运输;②运输费用高,速度快,运输量小,应是航空运输;③三项指标处于中等,是综合效益最好的,应是铁路运输。

第18题,运输方式③与运输方式①分别是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综合效益最好的,但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在山区等地区优势比铁路运输更明显。

19.B 20.D [解析]第19题,该工业园区产业链通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此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第20题,图中有些生产环节之间是能量循环,有些是物质的转移,因此A错误;图中显示该工业园橡胶生产环节增加,延长了产业链,但不一定使橡胶产量增加,B、C错误;通过该产业链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D正确。

21.

(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9%(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

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

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影响:

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

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

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

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

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解析]第

(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图读出数据即可。

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2)题,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等问题。

第(3)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

第(4)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影响较大,应该对水资源进行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22.

(1)a功能区占地面积小,且位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分布在商业区外围,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2)合理。

甲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原料充足;位于较小风频上风向,盛行风的下风向,大气污染物基本不会影响到城区;位于河流沿岸,水运便利,且有充足的水源。

(3)③地。

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

图中①③两地应建防护带,①地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解析]第

(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附近,属于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2)题,要结合钢铁工业布局原理进行分析。

第(3)题,绿化带应设置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

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23.

(1)差异:

西南部和东北部水土流失严重,东南部水土流失较轻。

原因:

①石灰岩山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自东向西海拔增高,地势起伏变大;②中西部地区夏季降水比重大,降水强度更大。

(2)自然区位优势:

①铝土、锑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②煤炭、水能资源丰富。

应注意的问题:

①防止矿产开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②防止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③防止工业“三废”污染环境;④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5—9月;喀斯特地貌区溶洞和裂隙发育,地表蓄水能力较差;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需水量日益加大。

(4)地势平坦,光热、降水等气候条件较为优越,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解析]第

(1)题,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贵州省水土流失的区域差异较大。

总体而言,西南部和东北部水土流失严重,而东南部水土流失较轻。

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地形地势、降水等因素有关。

结合图乙可知,贵州省中西部地区石灰岩广布,且自东向西海拔高度逐渐增加,地势起伏变大;中西部地区降水更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更大,因此易引发水土流失。

(2)题,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的自然区位优势可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能源资源丰富等方面回答。

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防止矿产开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止生物多样性遭破坏,防止工业污染,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等等。

第(3)题,该地旱灾多发与降水特征、地貌特点等自然原因有关,也和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快等人为原因有关,可结合该地地理环境特征从上述方面进行分析。

第(4)题,本小题考查农业区位自然因素。

可从地形(地势)、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加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