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193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docx

二年级语文刘培明第四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备课

备课人:

孙超使用人:

刘培明

一、教材分析:

本组有四篇课文,它们分别是《小鹰学飞》、《青蛙看海》、《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这几课以童话、寓言、故事等形式,告诉我们怎么学习做人,学会认识社会。

从《小鹰学飞》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不能满足现状,要虚心不断攀登高峰。

《青蛙看海》则描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

《狼和小羊》告诉我们在社会上,有像狼一样坏人为了干坏事总会找碴儿,它们的凶恶本性不会改变的,跟它们只有斗争。

《狐狸和乌鸦》中乌鸦之所以会失去叼着的肉,因为它爱听奉承话,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耍提高警惕,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析课文语言,体会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要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单元中的第一类字;理解童话的文学表现形式。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3.是同学们知道学习无止境,应该不断的道理;能正确分辨好恶;让学生懂得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

4.认识童话的写作形式。

四、教学难点:

1.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使用了那些方法?

2.一些字的写法。

3.如何理解文中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五、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几篇课文都是学生从未见过的寓言或童话,教师要讲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教学中可结合观察插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角色本质的理解。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

读了这几篇寓言,你有些什么想法?

从而让学生懂得一些重要的道理。

这几篇课文故事性强,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进行三个活动:

一是复述指导,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以后,可引导学生对照插图及狐狸的三次说话及乌鸦的三次不同表现进行复述,复述时可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展开想象,可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二是写字指导,重点指导左右机构字的写法;三是实践活动,童话故事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可以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除了运用书上的语言,狐狸与乌鸦当时的想法要通过旁白表现出来,使故事情节更为具体生动。

五、课时安排:

第8课《小鹰学飞》2课时

第9课《青蛙看海》2课时

第10课《狼和小羊》2课时

第11课《狐狸和乌鸦》2课时

练习四2课时

8小鹰学飞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叙述了小鹰在跟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让学生从中领悟学无止境,虚心好学的人生哲理。

采用双线并用的方法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条是情节线索,把重点放在小鹰的飞行实践上。

第二条是与情节线索对应的感情线索,写小鹰的认识不断提高。

二、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字只识不写,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三、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课文,知道课文结构。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五、教学评价设计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搞好教学。

六、教学准备

小卡片,教学挂图

七、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看图,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图片。

(1)出示图一:

图上画的是谁和谁?

小鹰跟着老鹰飞到什么地方?

(2)出示图二:

小鹰跟着老鹰又飞到什么地方?

2.设计悬念,引出新课。

小鹰为什么会越飞越高?

它飞到很高的天空后又是怎么想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3.出示课题。

(1)板书:

8小鹰学飞

(2)教学生字:

鹰鹰是整体认读音节,半包围结构。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①读第一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②读第二遍,碰到生字重点拼读。

③读第三遍,在难读的句子下面画上“~~”

(2)引导学生按上述要求自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

①出示课件。

dǐngzǒngsuànyáoyáogǔjìn

头顶总算摇摇头鼓起劲

Pīnmìngjícùchuǎnǎipánxuán

拼命急促喘着气矮小盘旋

②指名看拼音读词语。

(出示课件)

③去掉拼音读词语。

(出示课件)

(2)教学生字:

摇鼓促吧顶算命总盘旋

(3)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

师范读

(①出示:

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

(课件)

②出示:

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

(课件)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

②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

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作业。

1.练读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生字选择正确读音。

3.指名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二、细读训练。

1.学习第1、2自然段。

(1)看图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幅图的内容。

(2)指名读第1、2自然段。

(3)了解有关词句。

①它们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和老鹰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②小鹰说这话时,心情怎样?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③“还不算会飞”是什么意思?

老鹰对小鹰这样说有什么目的?

我们应该怎样读老鹰的话?

自由练读。

★生边读边做动作

④小结:

小鹰跟着老鹰飞到大树的上面,小鹰觉得自己会飞了,老鹰说这不算会飞。

2.学习第3、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句。

①小鹰和老鹰又来到什么地方?

它们的看法又有什么不同?

②指名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小鹰的话。

哪两个词应读得重些?

为什么?

③小鹰飞得比大山高了,老鹰为什么说它“还不算会飞”?

它心里怎样想的?

指名读老鹰的话。

(3)分角色读第3、4自然段。

(4)小结:

它们飞到大山的上空,小鹰觉得自己真的会飞了,可老鹰说它还没有真的会飞。

3.学习第5、6自然段。

(1)指名独课文。

(2)思考讨论。

①小鹰和老鹰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从哪儿看出它们飞得更高了?

③小鹰怎么会飞得指名高的?

哪儿看出它练得很刻苦?

④小鹰说的话和前面两次有什么不同?

(语气不肯定,变得虚心了)

⑤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指名试读、齐读。

⑥小鹰抬头往上看,看到了什么?

理解:

“盘旋”小鹰会想些什么?

它会怎样去做?

⑦自由练读第6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第5、6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老鹰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

(2)学过这篇课文,你读得了什么道理?

师总结

四、课堂练习。

1.口头扩词。

旋()()()鼓()()()

2.用下列词语练习说话。

(1)跟着

(2)已经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8小鹰学飞

(白云图、鹰图)学无止境

(大山图、鹰图)

(大树图、鹰图)不断向上

教学反思:

在读中体会小鹰学飞的辛苦珍视学生独特体验

成功之处:

《小鹰学飞》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小鹰在跟随老鹰学飞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握了以下两点:

  

一、创设情境,品词析句,培养语感。

 

这篇课文语言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却蕴涵着非常深刻的道理,小鹰学飞之如学生学习一样,需要不断努力,不断进取。

那如何让这么小的学生明白如此深刻的道理,并付之于自己的行动呢?

我在教学时,做到立足文本,紧紧抓住读书训练这条主线不放,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让他们不易,让他们在读中感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的道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孩子的阅读能力从何而来?

我认为就应该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文本,重在品词析句,领会语言文字的神韵,体会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和情感。

因此,结合本文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紧围绕以读为主线,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语句,在创造性的想象表达中积淀语感。

通过情境导读,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性阅读中去,学习语言,感悟语言。

通过读悟、指点、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通过有声语言再现出作品的情景,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提高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

  

二、珍视学生独特体验,实现个性化阅读。

  

“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致力于建构民主、平等的氛围,努力做到尊重和信任学生。

以本片段的教学为例,我先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悟,这样一来,不但激活了学生的个性,触发学生在与文本、与教师、与同学对话过程中积极情感的反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形式,会使得他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态是开放而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和谐的。

这样的课堂不仅充满了活力,而且也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个性,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不足之处:

在这篇课文中,第5、6自然段同样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学生虽然已经有了学习“一、二两次飞行”的经验,但是还是不能够完全理解文中某些词句。

建议:

本文根据小鹰的三次学飞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结构和写法相似,因此,前两部分教学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演课文,体会小鹰两次学飞的不同心情,在此基础上,转入第三次学飞的教学。

  

9青蛙看海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新偏旁。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懂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道理,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通过朗读、评议、想象,使学生懂得:

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演结合,通过学生的精读和自演以及教师精到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2.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等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释题激趣

1.板书课题:

9、青蛙看海。

2.齐读课题,引导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3.过渡:

让我们一起认真读书,边读边想,自己来解决这些问号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

3.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仔细看插图,再对照课文想一想:

每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

生说一说

4.检查:

依次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最好能用上课文里的话。

5.学生齐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强调“登字头”写法

3.指导分析结构。

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

第二课时

一、出示图片引入课文

1.看,这是哪儿?

大海怎么样?

你们喜欢大海吗?

有只小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去看看大海。

(教师板画大海,简短的几条线。

)可是有一座大山挡在它的面前,(教师板画山)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吧!

2.学生自由发言。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3自然段)

1.一只苍鹰也给小青蛙出了主意,它会怎么说呢?

(1)(投影出示苍鹰的话)一起来读一读,怎样才能看到大海呀?

谁能学着苍鹰的样子来读读它的话,看谁学得像。

(2)这座山可高了,教师顺手在山腰间画几朵白云,如果让你去爬,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2.青蛙的想法和你们一样。

(1)(投影出示句子)“天哪,这么高的山!

”谁来读?

(2)青蛙边说边怎么做?

你能学学吗?

你们什么时候会这样吸一口气?

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集体站起边做动作边读

(3)青蛙到底有什么困难呢?

(出示句子)“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一起读读。

3.小青蛙要想看到大海,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1)看看苍鹰是怎么说,自由读第三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4-10自然段)

(一)指导读好第一次对话

1.过渡:

听了苍鹰的话,小青蛙心里非常失望。

正在这时谁来了?

(小松鼠)小松鼠怎么说的呢?

(1)谁能学小松鼠的样子来读读这句话?

(2)评议:

你这只小松鼠真可爱,能再有礼貌一些吗?

2.小青蛙是怎么回答的呢?

这句话你们一定能靠自己的本领读好。

3.练习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时可以加上动作。

4.接下去小松鼠和小青蛙又说了什么呢?

(1)请大家一边读课文5-9自然段,一边找,看谁找得又对又快?

(2)读一读。

可男女生对读。

(二)引导学生表演好对话

1.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演小松鼠和青蛙,读一读他们的话,看谁读得好,演得像。

要求:

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加上适当的动作。

2.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3.哪个小组愿意来表演一下?

他们表演得像吗?

发最佳表演奖。

4.问:

这么高的山,如果你是小青蛙,这样一级一级地往上跳,会怎么样?

归纳:

对,面对困难青蛙一点也不害怕,他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就这样……山泉水”。

读一读,你觉得小青蛙怎么样?

那你一定能读好这句话。

(你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12自然段)

1.小松鼠和青蛙就这样,一级一级往上跳,终于来到了山顶。

这时候它们心情会怎样?

(1)(出示句子:

啊!

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感情朗读。

(2)现在你们就是小松鼠,小青蛙,你面对大海想说些什么呢?

2.小青蛙一开始认为自己不能爬上山顶,后来是怎么爬上山顶的?

(小松鼠帮忙。

小青蛙不怕苦不怕累。

他们是一级一级爬上来的。

)老师总结:

是啊,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只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抽读本课的生字词。

2.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3.男女生分角色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深化主旨

1.请学生说说: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道理对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什么帮助?

2.教师总结: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那么,有一天,我们一定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让我们一起从现在、从自己做起吧!

扩展词语

三、板书设计:

9、青蛙看海

跳上一级又跳上一级一级一级跳………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教学反思:

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成功之处:

《青蛙观海》这篇课文主要讲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苍鹰的指点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

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

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

这课要让学生充分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和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顶。

课前,我设计了“青蛙跳”的体育活动,让学生跳学校教学楼的台阶。

学生当时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还有的在三楼就停下来跳不动了。

看的出来学生对此感受是深刻的。

这样,上课时学生都会联系自己的经历来体会青蛙登山的艰辛,学生们有的说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有的说想吐,还有的说脚好痛好酸。

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以表演感受情境。

教学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带着头饰表演课文描叙的情景:

松鼠(老师)带着青蛙(学生)来到了山脚下,不畏辛苦地一级一级地登上山顶,最后终于看到了大海。

这就促使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带着小青蛙的真切感受理解课文,对课文中的角色必然产生亲切感,很自然的加深了内心体验。

学生的兴趣很浓,思维很活跃,表演和朗读都挺到位。

表演是在熟读了课文后进行的,属巩固性的实践活动。

表演后,伴随着热烈的情绪,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也体会出登上山顶要靠不懈地努力,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去走,这样才能成功。

3、画面再现情境。

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挂图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山的高大雄伟和海的壮阔美丽,当时学生看的时候眼睛睁大了,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声赞叹,看完后让他们谈一谈感觉,学生不仅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还争相说出了自己不同的感受。

由此看来,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不足之处:

学生感情朗读有些欠缺,还需要加强指导。

建议: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懂得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3.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记生字“登”“吸”“级”,认识偏旁“登字头”。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是:

感悟课文揭示的道理。

10狼和小羊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狼和小羊的三次对话,懂得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总是要找借口的,对这样的坏蛋只讲道理是不行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理解课文。

2.理解狼的三次借口都是在“故意找碴儿”。

3.狼为什么不直接吃掉小羊而要故意找碴儿?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本课的教学中,读演结合,通过学生的精读和自演以及教师精到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

2.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要能让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其主动阅读的愿望。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表演、情境的创设等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读懂了课文,受到了启发。

四、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一幅。

2.头饰两个:

狼、小羊。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

板书:

狼和小羊。

张挂教学挂图。

2.请同学们读一遍这篇课文的题目。

3.哪个同学能告诉我,从题目上看,这则寓言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

(答:

是在狼和小羊之间发生的故事)

4.那么,在狼和小羊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来看课文。

学生自由读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

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思考两个问题:

课文里写谁找谁的碴儿?

为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完成下面要求: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联系句子内容解词。

(3)想一想,狼一共找了几次碴儿?

(4)找出狼和小羊三次对话的有关语句。

三、检查效果

1.什么叫“找碴儿”?

课文里写的是谁找谁的碴儿?

找了几次?

狼为什么要找小羊的碴儿?

师总结

2.认读生字。

狼脏站伙怜先再争辩扑

四、课堂作业。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指名提问:

什么叫“找碴儿”?

课文中谁找谁的碴儿?

找了几次?

结果怎样?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

(2)这一段课文讲的是什么?

(答:

是说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在喝水)

(3)从这段课文中,我们能不能看出来是谁先到小溪边的?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2)上一节课,我们讲了什么叫找碴儿、狼为什么找小羊的碴儿?

现在,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答略)

(3)那么,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狼怎么样找小羊的碴儿,它要吃掉小羊的第一个借口是什么?

(4)从狼说的话里,我们可以看出,狼不但是凶恶的,(想吃小羊)而且是阴险狡猾的。

(5)对照挂图,让学生说明狼和小羊所处的位置。

那么小羊是怎么回答狼的呢?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6)从小羊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羊是单纯、善良、温和而又聪明的。

3.讲读第四、五自然段。

(1)小羊善良、聪明的申辩戳穿了狼的第一个借口。

那么狼的态度怎样,它会不会到此为止,不再找碴儿了呢?

我们看下面的课文。

(2)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师指导读

(3)从这两段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狼在它的第一个借口被小羊驳回后,并没有放弃要吃小羊的险恶用心,它的态度变得蛮横起来,又找了第二个借口。

请哪位同学说一说,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狼的态度变得蛮横了?

(4)小羊又是怎么回答狼的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一遍第五自然段。

(5)可怜的小羊为什么喊起来?

(6)什么地方说明小羊根本不可能说狼的坏话?

4.讲读第六自然段。

(1)小羊又一次以事实驳回了狼的借口,狼会不会到此罢休呢?

我们来看最后一段课文。

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

(2)狼为什么不想再争辩了?

(答:

因为狼的两个借口都被小羊驳回,它实在找不出新的借口了)

(3)狼最后对小羊的态度怎样?

狼第三次又找了一个什么借口?

5.小结。

(1)狼三次找碴儿,一次比一次凶,一次比一次不讲道理,而小羊始终是那样温和、善良、有礼貌、讲道理,狼为什么还要向小羊身上扑去?

(答:

因为像狼一样的坏蛋要做坏事,是不讲道理的)

(2)小羊该怎么样做才不会被狼吃掉呢?

(答:

不光要讲道理,而且要勇敢抵抗狼的进攻)

(3)小羊最后会不会被吃掉呢?

请大家课后自己设想一下这个故事的最后结局。

生说一说

三、课堂练习

1.指导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听写课文后的词语。

四、板书设计:

10狼和小羊

 狼小羊

故意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