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766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docx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5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

把握诗歌资料,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持续用心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三、教学创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取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

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用心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应对生活困厄依然持续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

(出示图片:

双星伴月)

  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构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

(李白)

  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应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

  【出示课件】金木双星伴明月李杜两峰耀唐诗

  如果李白应对这奇景,他必须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

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示课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谪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酒仙

  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诗仙

  

(二)初读会意

  (引导)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齐用朗读来传达诗人生命的节奏。

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思考诗歌的三段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1、学生朗读全诗

  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读,全班齐读两个地方,一处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处是最后两句安能。

剩下的句子我想请一位同学读。

  2、老师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需要调整的句子。

  明确: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一种诗歌体裁,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句式和格律没有严格的限制,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是楚辞体,朗读要舒缓,要引导学生读好兮字,体会骚体诗的特色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好情感,为后文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做铺垫。

  3、诗歌的三段资料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明确:

  ①梦游天姥概括了第1、2段的资料,写梦中游历天姥山。

第1段是梦游之因。

第2段是梦游之旅。

  ②留别概括了第3段的资料,这是向东鲁的各位朋友道别的诗,也是作者抒发梦游之感。

  (板书:

梦游之因

  梦游之旅

  梦游之感)

  (三)品读入境

  (引导)诗歌,是诗人的生命酿造的美酒。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怎样去品出浪漫之酒的滋味呢?

当代作家陈世旭曾这样说:

从世俗到灵魂,只隔着一层薄得看不见的门。

李白在里面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1、积累知识,习得方法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述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

  例如双星伴月就是一个美妙的意境:

双星与月相依相伴,描绘了亲睦祥和的画面;人们给它取名双星伴月又融入了观众赞叹神往之情意,两者相融就构成神奇美妙的世界,这就是意境。

  李白在他灵魂的世界里给我们经营了怎样的画面?

不同的画面中又融入了什么情感?

  2、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请同座合作,找出你们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出示课件】运用了?

的手法(或词语)

  描绘了?

的画面

  融入了?

的情感

  3、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明确:

  ①第1段越人语山,透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透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比较,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②第2段月夜入山透过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描绘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简单惬意之情。

可重点赏析飞送等词语。

  ③第2段日游天姥透过海日天鸡奇花异石等意象描绘了壮美而至迷离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感。

  ④第2段夜游天姥描绘的画面变化多姿,由惊心动魄而神奇飘渺而雄伟壮观。

  ⑤第3段洞天仙境描绘了辉煌灿烂、融洽祥和的意境。

  小结:

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令人目不暇接,诗人想象丰富而瑰奇,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胆而出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正彰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四)研读悟情

  

(一)比较探究

  李白之梦让我想到了庄子之梦,从梦中意境与醒后感慨两个角度比较庄梦与李梦有何异同?

  【出示课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明确:

  1、梦中意境不同同为浪漫之梦,但庄蝶互融,李白却处于梦之外②③

  李梦意境更丰富多变,雄奇瑰丽;庄梦则轻快闲适、自由恬静。

  庄梦庄子与梦中蝴蝶融为一体,蝶中有庄,庄中有蝶,物我相融,万物与我为一。

  李梦中,李白不是仙人,仙人里没有李白,李白只是光辉灿烂、融洽和乐的仙境的旁观者。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探究一:

李白梦游仙境,却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是什么羁绊住了他?

  现实,他遭到权贵排挤的愤懑难以排遣,所以只能在梦中憧憬。

梦之所以憧憬得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李白深怀着对现实的不满。

不能改变现实,就只有飘入梦幻之所。

梦成为他摆脱现实的避难所,成为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国。

梦越是美,就越能衬出现实之丑恶。

  2、醒后感慨梦醒之后,庄子依然恍然如梦,陶然于蝴蝶自由飞舞的意境;而李白梦醒时分,对朋友抒发了复杂的感慨。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无常的伤感

  ②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寻访名山,逃避现实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用心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归自然之情。

在现实的惆怅中,他终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选取了骑鹿远游,娱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怅。

  探究二:

你觉得李白是真想骑鹿远游、别君去兮永不还吗?

你怎样看出来的?

  且,暂且远游,并不想放下自己的壮志。

实际是含蓄透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愿侍奉权贵,表达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成为全诗的诗眼,照亮了全诗,让所有的意象熠熠生辉。

它喊出了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个性的愿望,成为全诗的最强音,甚至在《唐之韵》这样来评价李白:

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二)知人论世

  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巨人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李白生平,帮忙学生理解李白思想

  14岁,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五)小结励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期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

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

既然现实是灰暗的,就在心灵的天空飞翔。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圣地,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需要时刻对生活持续用心乐观的态度,因为,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五、教学反思

  一堂语文课,也应有意境。

语文课的意境就应是教学细节与师生情感互动共同融合构成的世界。

我着意从以下几方面来打造本节课的意境之美:

  1、诗意之境。

本课的诗意,在于导语的优美、朗读的抑扬。

在导语设计上,我切合生活实际,就3月27日在本地出现的罕见的双星伴月的天文奇观引入李白,显得活泼而富搞笑味;对李白的才华及文章写作背景简介,我引用李白诗句、运用整句,使得语言精炼而富有感染力,给课堂营造了优美的氛围。

  2、文化之境。

我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引入诗文导入,并讲古代诗文和当代散文等经典名句名段融入课堂,增添了课堂的厚重感,使得李白诗歌的魅力得到拓展,得到延伸,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起了良好的熏陶作用。

  3、思想之境。

课堂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此时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行恰当地点评,在点评中引导、挖掘、补充、纠正。

这是课堂生成的环节,最需要老师的教学智慧。

在合作交流的环节里,课堂里冒出了思想的火花,就第2段的意境到底是激越还是飘渺进行了探讨,我力争在点评上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成为课堂的亮点。

  当然,课堂在品读入境这一部分还显得不够充分,使得课堂留下了空白,但是这正好能够激发学生去反复地领悟诗歌,感受诗歌之妙境。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二):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鉴赏唐宋诗词。

编者意在要求学生在前一单元系统学习四言诗、骚体诗、早期五言诗并了解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明了表现手法。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个性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好处。

  2、技能目标

  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情感目标

  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重点难点

  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副对联: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

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

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期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

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情绪十分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证明自己情绪的诗。

  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

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

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一向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

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

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

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

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

  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韩愈: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三、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

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成为乐府歌行体的一种。

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

梦游是借别证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

另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

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之后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

  四、字,词,音

  天姥、瀛洲、剡溪、渌水、澹澹、霹雳、石扉、訇然、青冥、魂悸、鼓瑟、觉时、天台、语天姥、谢公屐、殷岩泉、栗深林、鸾回车

  五、赏析第一节

  1、齐读并思考:

  ①前四句诗写了什么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什么要从瀛洲写起

  明确:

写天姥山的神秘飘渺、迷离恍惚。

  以瀛洲来陪衬天姥(侧面描述)。

天姥山像传说中的瀛洲一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②后四句诗写了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

  明确:

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

  比较、衬托。

用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

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

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这样美丽的大自然,怎能不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2、小结:

  概括大意

  本节总写天姥山的高峻、雄伟、神奇,这是入梦之由。

  六、赏析第二节(结合多媒体)

  第二小节是诗的主体部分。

可划分为梦到剡溪、著屐登山、夜间景象、神仙洞府、梦境消失五个层次,请概括景物的特点以及李白情绪的变化。

  

(1)梦到剡溪:

清幽寂静

  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

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

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直挂云帆济沧海飘然快意春风得意的李白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李白

  

(2)著屐登山:

壮美奇绝

  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还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

山岩重叠,不明白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陶醉的乐而忘返的李白

  (3)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黑云沉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迷惘震惊苦闷抑郁的李白

  (4)神仙洞府:

壮丽辉煌美妙无比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

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

老虎弹奏瑟啊鸾鸟驾着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飘飘欲仙的李白

  (5)梦境消失(过渡句,写应对现实的无限痛苦):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

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更加失落惆怅郁闷的李白

  总说:

那里的象征意味是多重的。

  梦游天姥的历程与作者寻梦长安的经历何其相似。

  这不也是人生历程的写照吗满怀理想,苦苦追寻,始达目的,但曲终人散,终归沉寂。

  但那里更是作者新的理想追求,山川的俊美,仙境的奇妙,神人的自在,都深深吸引了作者,引发作者深沉的思考:

什么才是人生的至境什么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个梦境即如是完美,那么真的名山大川呢真的神仙洞府呢

  七、赏析第三节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

  明确:

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

这证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

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

  2、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证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

  3、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和逃避现实的态度。

  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

  明确:

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八、鉴赏要点

  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述;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

这一点,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才是全诗的主旨。

从那里能够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

一是丰富的想象。

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述;也有出于诗人的人性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于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

二是大胆的夸张。

这种夸张不是简单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诗人完美的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

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概括主题:

透过描述梦境,反映了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写出了诗人憎恨现实,追求自由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一、梦之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比较衬托夸张

  二、梦之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兴奋、简单愉快

  著屐登山,壮美奇绝,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惘、困惑

  神仙洞府,绚烂辉煌,极度兴奋、愉快绘声绘形绘色

  梦境消失,无限哀痛,、留恋

  三、梦之感,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解放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精神。

  延伸

  以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作为资料,以尊严为话题,谈谈人生。

  布置作业

  把仙境改写成一个想象成一个场面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赏析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

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三):

  教学目的

  1、深入体会诗的主旨和内涵,体会作者蔑视权贵,反抗现实,向往仙境,追求个人精神解放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边说边读。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1.导入:

背诵有关记梦的诗句,体会、谈论感情。

(选背)

  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B.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李清照.《晓梦》)

  C.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苏轼.《江城子》)

  D.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

  E.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李煜.《子夜歌》)

  F.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李煜.《望江南》)

  G.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H.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学生简述情感,老师小结过渡。

我们这天所要探讨的这首记梦诗,看不到泪眼,感受不到缠绵。

它满溢豪情浪漫,它飘扬粗犷雄壮。

它就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2、李白给我们的印象是豪放,是浪漫。

难怪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盛唐,一个伟大的时代,李白,一个伟大的诗人,他们就应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和谐统一,但事实却如何呢或许,我们读了这首诗,会有所发现。

  3、创作背景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征召入京,李白以为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来到了,于是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高采烈地到了长安,但仅被任命为供奉翰林,这只是一个御用闲职,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干,却有幸目睹了最高封建统治集团的昏庸腐败,他那种蔑视权贵、不趋炎附势的处世态度,和桀骜不驯的顽强性格,招致了权贵们对他的谗毁。

不到三年,便以赐金还山为名,被玄宗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那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是在极度悲愤惆怅的情绪下离开长安的。

之后,他又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当他离开山东鲁南游吴越时,写下了这首诗,留赠给他的朋友。

整个题目的意思是:

把梦游天姥山的情景写成诗,留给朋友作别。

  二.美读全诗,初步感知。

  

(一)齐读,读准字音

  

(二)一生读,读准句读

  (三)读出感情

  1.结合题目,理清思路,把握感情

  思路:

①梦之由②梦之旅③梦之感

  感情:

向往--------陶醉--------惊异--------失落-------豁达

  2.掌握技巧,读出韵律。

  A.划分多变音节,读出节奏

  B.标出韵脚,读得响亮和谐

  C.标出重音语调语气等

  3.试读一遍

  4.听音乐范读,仿读。

  5.诵读大比拼。

  三.赏析全诗

  (一分析①段------梦之由

  1.齐读①段

  2.诗人先谈了哪个地方标出其特征的词语。

  明确:

烟涛微茫------信难求

  3.之后写到什么地方其特征是。

  明确:

云霞明灭-----或可睹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4.除了那里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游天姥山缘由)

  小结:

瀛洲-----烟涛微茫,天姥-----云霞明灭。

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构成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二)分析②段-------梦之景

  1.齐读第二节

  2.标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3.标出梦醒时的语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