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279831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粮油仓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一、投资估算表

二、项目收入表

三、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四、项目损益表

五、现金流量表

六、盈亏平衡分析表

七、敏感性分析(税后)

附件:

一、库区总平面图;

二、乌兰察布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下达2010年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控制指标的通知》(乌财贸(2011)384号)。

三、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四、项目单位经审计的最近两年财务报表。

第一章总 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公司位于兴和县鄂尔栋镇三瑞里村,占地138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注册资本80万元,在册职工40人。

是一家以粮油及收购、仓储、销售、加工为主体的综合型经营企业,主导产品为胡麻油收购及加工销售,占业务总量的70%,收储加工经营粮油历史较长,基础条件较好,其前身为三瑞里国家粮库,是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粮油仓储与加工的龙头企业,对本县粮食收储加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2财务状况

2010年资产总额为3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68万元,流动资产5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50万元,实收资本100万元,营业(销售)收入606万元,纳税额59万元、净利润3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0%,资产负债率5%。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人代表为徐荣,年龄46岁,中专学历,2011年组织带领村里农民兴办实体,自主创业成绩突出,现有储粮仓房2300平方米,每个仓房均设有配备环流熏蒸设施及先进的电子测温系统。

并配备装载机、拖拉机、输送机等机械设备。

建立了完善的出入库粮食过磅登记制度及购销业务、财务结算、质量化验等一系列严格的手续制度,多年来无破产和银行欠资等情况。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兴和县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粮油流通业专项资金粮油仓储设施建设改造及粮油加工项目,建设性质为维修改造项目,建设内容是维修改造厂房3000平方米,购置加工设备。

项目建设后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粮油产品加工转化流通能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该项目具体建设地点兴和县鄂尔栋镇三瑞里村。

1.2.2建设方案和规模:

厂房维修改造3000平方米;

购买加工设备。

具体建设内容规模、位置详见建设单位总平面布置图。

1.2.3建设期限

该项目建设工期拟计划安排在2011年7月初开工,2011年10月底完工,全部施工工期约为4个月。

1.2.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140.4万元,其中一类费用123.6万元(包括维修改造厂房和设备购置),二类费用6.6万元(各类工程管理费提取),三类费用10.2万元(预备费)。

资金来源拟申请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50万元,企业自筹90.4万元。

1.2.5项目效益分析

项目建设修复厂房,项目改造后不仅提升了原粮加工转化能力,能够更好地承担各级粮食加工转化任务。

同时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粮食市场,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充分利用粮食加工转化流通调节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同时发挥了粮食加工企业加工转化主导作用、价格引导作用,增强了城乡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确保地区粮食安全。

另外,本项目的实施,为粮食的产运提供了基础条件,为地区畜牧业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牧业的发展。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3、《内蒙古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生产能力规划》(内政字[2008]237号);

4、自治区粮食局《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关于建立专项资金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内粮发[2008]18号);

5、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支持粮油流通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内财贸[2008]1194号);

6、乌兰察布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下达2010年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控制指标的通知》(乌财贸(2011)384号);

7、《粮食流通管理条例》;

8、《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

9、《内蒙古自治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

10、《产品质量法》;

11、《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

12、《环境工程设计手册》;

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1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试用版);

15、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6、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数据;

17、其它有关设计标准及规范。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所在地的概况

兴和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东经113°21′09″-114°07′47″,北纬40°26′-41°26′,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

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

东距首都北京240公里,西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22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及西部地区距北京最近的县。

2.2兴和县社会经济状况

全县辖5镇2乡,161个村委会,8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万人。

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3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70元,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15.8亿元。

2.3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迈上了新台阶,粮食进入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食物供给水平不断提高。

1996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6.9亿亩,产量突破5亿吨,其中谷物超过4.5亿吨。

“九五”期间,粮食产量基本保持在5亿吨水平。

1998年以后,由于连年丰收,库存逐年增加,市场粮价下跌,加之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2003年粮食播种面积降至14.9亿亩,比1998年减少2.16亿亩;粮食产量由1998年5.12亿吨降至4.31亿吨,减产0.81亿吨,主要是稻谷、小麦和玉米等谷物减产。

2004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保护耕地、按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粮食、减免税收、建立直接补贴制度、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

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恢复到15.86亿亩,比2003年增加0.96亿亩;产量达到5.02亿吨,比2003年增产0.71亿吨。

其中,谷物面积12.9亿亩,增加1.36亿亩;产量4.56亿吨,增产0.82亿吨。

我区与全国的发展形势基本相同,2007年,自治区粮食总产量1810万吨,商品量1200万吨。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100万吨,商品量达到了1500万吨。

200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2100万吨,商品量达到了1500万吨。

有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是1999~2002年按照当时1400万吨粮食产量、650万吨商品量规划的,与自治区当时的粮食生产能力相适应。

随着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我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条件已严重滞后。

面对上述我区粮食生产的快速发展与粮食仓储设施条件已严重滞后问题,自治区粮食局向自治区政府上报了《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局关于建立专项资金加强粮食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内粮发[2008]18号)文件,认为全区“收购能力严重不足,农民卖粮难不可避免;储粮仓容缺口太大,露天存粮不可避免”。

十一五期间兴和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农牧业部门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牧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

几年来,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104万亩,2010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0万亩,实现总产2.66亿斤,粮食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

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县委、政府在总结粮食生产不稳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走避灾型农业的路子,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到2010年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达到40家。

经营服务范围涉及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行业,参加合作社的成员0.4万人,带动农民1000户。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为了落实国务院批准下发到2020年增产粮食1000亿斤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自治区拟定了新增150亿斤商品粮规划方案,即粮食生产能力由2008年的2100万吨提高到2015年2500万吨。

为此,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在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支持粮油流通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强粮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区粮油收储、加工和流通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从而稳定粮油市场价格,保障人民群众生活。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财政设立支持粮油流通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专项资金全部用于促进我区粮油收储、加工和流通等产业发展。

重点用于扶持区内粮油收储、粮油精深加工及粮油流通等企业。

用于扶持储备粮库、储备油库和重点城市成品粮油储备库的仓房建设、维修,更新粮油收储企业检测、化验设备等。

2011年,乌兰察布市财政局印发的《关于下达2010年农资综合补贴集中使用资金控制指标的通知》(乌财贸(2011)384号)。

据此,内蒙古兴和县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时提出了《内蒙古兴和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粮油流通业专项资金储备粮油仓储设施改造及加工项目》。

该项目符合规划要求和相关产业政策。

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十一五”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及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项目建设场址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

乌兰察布市是我区欠发达地区,针对该地区进行粮食加工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发展政策及要求。

兴和县是一个拥有3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地域辽阔,土壤肥沃,全县总面积3518平方公里。

主要农作物有马铃薯、玉米、油料、杂粮杂豆、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基础扎实,兴和县所处的乌兰察布市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农业示范区,随着我县及周边地区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内蒙古兴和县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收购量和加工量的增加,粮库现有散粮设备及加工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求,原有散粮输送设备和加工不足以及部分接近报废,急需购置更新。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粮食总产量为13.3万吨,项目建设单位目前加工能力1万吨,加工缺口约1万吨。

市场容量较大。

本项目主目标市场的乌兰察布市214.12万人口,按《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2007年全国人均年消费量388公斤计算,乌兰察布市全年粮食消费量为83.08万吨。

同时,乌兰察布市也是我区较大的养殖业生产基地,饲料对玉米的需求数量也较大。

交通运输较便捷。

项目拟建地点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捷。

项目依托条件好。

本项目依托建设单位现有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储运设施等富余能力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依托企业的粮食物流集散能力、出口外贸能力、龙头企业运作能力和协调能力,依托兴和县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节省投资,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本次内蒙古兴和县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粮油流通业专项资金储备粮油加工生产项目是解决内蒙古兴和县粮食加工转化流通目前所面对的“加工转化缺口太大,原粮流通大”这一突出矛盾。

同时尽可能提高粮食流通过程中的“四散”(散装、散卸、散储和散运)作业水平。

因此,粮食产量的逐年增加与粮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这一矛盾若不能及时解决,势必造成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出现,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自治区的粮食安全和市场供应。

所以,把握此次自治区财政设立粮油流通业专项资金支持粮油流通业发展的机遇,加强内蒙古兴和县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加工生产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场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项目拟在原址上修建,位于兴和县鄂尔栋镇三瑞里村,占地面积13833平方米,场址土地权属拟建项目单位。

3.2项目现状

3.2.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兴和县地处欧亚大陆中纬度,乌兰察布高原的南端。

总地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呈不规则缓坡形,不浅山丘陵地区。

境内海拔在1087~2334.7米之间(黄河系),最低处是南湾乡古城村附近河底,最高处是白家营苏木山的黄石崖,高差为1247.7米。

全县面积3518平方公里,可分为中低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三种类型。

其中低山地面积883.1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3%,丘陵1268.40平方公里,占36.5%,平原1328.40平方公里,占38.2%。

2.水文地质:

兴和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半干旱气候,冬季、夏季分别受蒙古高原和大陆低压控制,具有寒暑剧变的特点。

年均降水量为397毫米左右,极端最高降水量630毫米,极端最低降水量23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394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强度大、历时短。

地表水资源经流量10373.9万立方米。

全县总面积3518.19km2,大气降水入渗是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

年平均蒸发量为2036.8毫米,是年降雨量的5倍。

年均日照2872小时,积温2300-2400℃,无霜期95-130天左右。

年平均风速3.7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45天,年平均气温4.2℃,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零下13.8℃,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3.8℃;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气温36℃。

通常11月上旬或中旬开始封冻,次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解冻。

兴和县境内地层形成由三个独立的构造单元,北部为商都新拗陷盆地的南缘,中部为黄旗海新拗陷盆地东缘,南部为构造隆起的中低山。

3.2.2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3.2.2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2010年,乌兰察布市耕地总面积约1331万亩,其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833.5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617.7万亩。

粮食总产量125.5万吨,

兴和县2010年耕地总面积约158万亩,其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15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万亩。

粮食总产量13.3万吨,油料约0.9万吨。

占乌兰察布市的36.7%、41.0%。

项目建设单位目前的年收购加工量大约在1万吨左右。

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地区粮食产量完全可以满足拟建项目的需要。

3.2.3基础设施条件

兴和县交通便利,全县公路总里程1200公里,“两纵七横”公路网络纵横交错,110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和已通车的京集铁路穿境而过。

境内有公路干线13条,公路密度达到34.1公里/百平方公里,乡镇全部通公路。

通过110高速、京包高速、集张铁路以及京包城际快铁,融入京—张—呼—包沿线经济带中。

依托兴隆公路的交通优势,通过京大、大运、110、208高速以及丰准、京包铁路,构成了一个面向沿海和中原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兴—准重载高速公路成为连接兴和县与河北、集—张铁路的大通道,构成了一个面向华北、东北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汽车运输业发达,是远近闻名的运输业大县,大小车辆高达万台以上。

为粮食加工后外运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项目建设单位所在地区为城镇规划的仓储区,粮库周边没有任何污染源和危险设施、管道、电缆及高压线,水、汽及生活福利等设施齐全,社会依托条件较好。

第四章项目及设计

4.1供水设计

一、给排水工程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

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

5.《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6.《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二、水源

内蒙古兴和县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库区内均有机电井供水,同时将此井作为消防用水专用水源,同时已建1座井泵房,设1套全自动消防给水加压设备。

三、生活给水

生活给水由自备井供水,管道选用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直埋于地下1.6米处,自北向南敷设于行政生活区,供应生活用水。

四、消防给水

粮库火灾危险性为丙类,一次灭火用水量为25升/秒(90立方米/小时),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按3小时计算,库区1次灭火用水量为90×1×3=270立方米,在3小时内水井只需补充70立方米水即可满足要求,水井的出水量只要达到50立方米/小时,方案即可行。

消防给水服务区域为行政生活区、仓储区,因此,消防给水管网同时敷设于二个区,管网形式为环状,管材为焊接钢管,采用焊接法兰连接方式,做加强防腐层后直埋于地下1.6米处。

五、排水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局部处理后,通过d300地埋混凝土管道汇集原地下污水管道内进行有组织排放,所以不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行政生活区和库区的雨水均采用自然排水方式进行排放。

六、给排水与消防设备材料表

目前内蒙古兴和县宝衡农业合作社会已建有比较完善的给排水与消防设施,详见下表。

给排水与消防设备材料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全自动消防供水设备

XHGZ200-60-2

1

 

2

深井潜水泵

200QJ(R)32-84/6

1

 

3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

SX100-1.0

20

 

4

阀门

DN150

20

 

5

消防给水管道

DN150

m

2200

焊接钢管

6

生活给水管道

DN150

m

1200

UPVC管

7

生活给水管道

DN40

m

900

 

8

生活排水管道

d100

m

800

铸铁管

9

生活排水管道

D100

m

1500

砼管

10

潜污泵

WQ20-15

2

UPVC管

4.2供电设计

一、设计依据

1.《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3.《10KV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二、供电

1.负荷等级、供电电源及电压

该设计属国家规定的三级用电负荷,电源由10KV配电所输出。

引来的供电电压高压侧为10KV,低压侧为380/220V供电。

4.2供电设计

一、电源

1.库区原有设施

内蒙古兴和县宝衡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建有变电室1座,变电室内全部选用国家新型GGD型号的动力开关柜;库区内走线全部选用具有较高强度的铠装直埋电缆和安全可靠的BV铜芯聚氯乙烯导线(同时考虑到以后发展和使用寿命的因素)。

3.常用电数据

变电电压10KV(交流)

馈电电压0.4KV(交流)

控制电压380V/220V(交流)

照明电压220V(交流)

频率50Hz

4.动力配电

从配电室到各库用电负荷均采用ZZ-VV22-1KV型电力电缆直埋敷设,直埋电缆到每栋库房的每个门口处,设置库房动力配电箱,动力配电箱内设置动力开关(带电流速短和过负荷保护)设置接线端子,以方便接线。

2.照明

房式仓内均采用移动式TG系列金属点钨灯或高压纳灯等节能型灯具;电源设置在库房每个门口处,配有照明配电箱,箱内设置电源插座和过电流短路保护装置;库区照明设置在警卫室处;控制在警卫室。

沿库内道路设置7米高的照明灯,库房门口照明灯控制在各自配电箱内。

3.接地系统

本次设计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可靠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弱电设备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库区用电设备采用TN-C-S接地系统,所有用电设备非带电金属外壳均与PE线可靠连接。

二、防雷

1.配电室防雷

在配电室的变压器高压侧装设阀型避雷器以防止被雷电侵入,其接地线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以及外露部分连接在一起,且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在配电室屋顶设置避雷网以防止直击雷的侵入。

2.建筑物防雷按三类工业建筑物防雷设防,在每栋平房仓的屋顶用φ10镀锌圆钢设避雷网,将φ10的镀锌圆钢沿房角做引下线,其接地电阻不小于10欧姆。

三、消防警报系统

库区内已建的远程监控系统由监控室监控,在库区内设置有远程监控监测器,库房内的测温、测湿共用为一个系统。

四、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1

动力配电箱

非标准

10

2

照明配电箱

30

3

照明电缆

VV22-3×16mm2

m

3000

4

照明导线

BV-4mm2

m

5000

5

动力开关柜

GGD2型号

5

6

动力变压器

S9-250KW/10/0.4

1

7

防  雷

φ10

1

8

电容补偿柜

GGJ

1

9

钢  管

SC25~80mm

T

4

10

高架灯具

 

1

11

灯  具

 

 

20

 

合计

 

 

 

五、电子测温及通讯系统

1.电子测温系统

由于储存保管的是粮食仓储重要物资,因此在安全保护方面特别重要,故采取如下了措施:

在库区内设置若干测温探头及电缆,然后统一引入监控室的电子计算机中,由操作人员定时进行监控记录。

2.通讯

巡警人员配备有1公里通讯距离的步话机,与相应的警卫室、值班室联系。

六、通信设施

拟建项目单位现有微机、传真机、直拨电话,通讯设施齐全。

4.3节能设计

一、供热设施

厂区现建有1座炉房,并带浴室。

同时配套全部辅机和相应的设施,并使烟气、污废水、渣的排放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二、外网

锅炉内产生的蒸汽通过管道分别输送至办公及生活区内,管道选用普通焊接钢管,防腐保温,敷设于地沟内。

三、供热设备材料表

供热设备材料表

序号

名   称

规 格 型 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蒸汽锅炉

4.2MW(2吨)

6

 

2

锅炉辅机

4.2MW型配套

6

 

4

水处理设备

6t/h型配套

6

 

5

循环泵

IS100-65-200

6

 

6

给水泵

IS50-32-160

6

 

7

电控设备

DK-6

6

 

8

管道

DN200

m

3000

焊接钢管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为落实国务院批准下发到2020年增产粮食5000万吨的《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以及近年来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畜牧迅速发展的拉动,我区的粮食产量持续增长。

按照《内蒙古增产百亿斤商品粮生产能力规划》(内政字[2008]237号),兴和县作为自治区增产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县,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23.93万吨。

我国的玉米主要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销区则集中在东南、华东和西南地区。

北方的15省区(市)玉米产量占全国77%以上,而长江以南地区玉米产量只占全国玉米产量的23%。

东北地区(含内蒙古),其玉米产量常年占我国玉米总产量的35—40%,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750—780万公顷。

乌兰察布市2010年耕地总面积约1331万亩,其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834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618万亩。

粮食总产量54.07吨,其中玉米产量22.4万吨、小麦0.63万吨、油料1.30万吨。

产量分别占全区的3.0%、2.0%、0.36%、1.6%。

兴和县2010年耕地总面积约158万亩,其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约15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6万亩。

粮食总产量13.3万吨,油料约0.9万吨。

占乌兰察布市的16.7%、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