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524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7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docx

9A文外国教育史重点及习题

第1-2章史前教育及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B)。

(教育学统考20RR年)

A.“拉比”B.“古儒”C.“书吏”D.“教父”

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为“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2.通常,苏美尔和(A)的文化教育被看作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

A.巴比伦B.印度C.埃及D.中国

3.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已有两级。

其中的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A)。

A.读写B.苏美尔文C.文法D.祈祷文

A。

在巴比伦时期,寺庙学校有两级。

一级是初等教育,主要教授读写;另一级是高等教育,除学习读写之外,还有学习文法、苏美尔文学、祈祷文。

4.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的是(D)。

A.文士学校B.职官学校C.僧侣学校D.宫廷学校

5.古代埃及教育中,注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C).

A.文士学校B.职官学校C.僧侣学校D.宫廷学校

僧侣学校(寺庙学校)是一种附设在寺庙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

6.公元前6世纪以前的印度教育常称为“婆罗门教育”,其教育的对象主要为婆罗门等高级种姓,以家庭教育为主,主要学习(A)。

A.《吠陀》经B.苏美尔文C.文法D.祈祷文

7.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言的是(A)。

A.佛教教育B.婆罗门教育C.职官学校D.宫廷学校

佛教由释迦牟尼所创,他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佛教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是寺院,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

教学语言不用梵文而用地方语音,适应了平民学习的需要。

8.泥板书舍中教师被称为(C);“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D);希伯来的教师称为(A)。

A.拉比B.校父C.专家D.古儒

苏美尔时期已出现了学校。

最早的学校与寺庙密切联系,由于泥板是学校的主要学校工具,故学校被称为“泥板书舍”。

在泥板书舍中,负责人称为“校父”,教师称为“专家”,助手称为“大兄长”,学生称为“校子”。

公元前8世纪以后古印度,出现了一种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通称“古儒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

希伯来的教师称为“拉比”。

二、简答题

1.简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特点。

答:

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大致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第二,各国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特征。

总的来说,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应,教育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及等级性,学校主要招收奴隶主子弟,并按教育对象的等级、门第而被安排进入不同的学校。

第三,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第四,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第五,各国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但总的来说,教学方法简单,体罚盛行,实行个别施教,尚未形成正规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与后来古代希腊、罗马学校教师社会地位卑下形成鲜明对比。

第七,文明及文化教育甚为古老,但失于早衰或有过断层期,在此意义上,或许可称源远而流不长。

巴比伦、埃及及印度等均因异族入侵等原因导致历史中断,从而导致文化教育在本土的失传或断层。

而只有中国文化及其所哺育的教育源远而流长,这是中国教育史的独特之处和优异之处,也是其他东方文明古国的不及之处。

2.简述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之间的区别。

答:

佛教是根植于婆罗门的宗教,讲因果轮回,但也有区别,表现在佛教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各种姓平等。

所以,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教育目的方面,婆罗门教育以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佛教教育的目的与其教义相同,在于让人们弃绝人间享乐,蔑视现实人生,通过修行,大彻大悟,追求涅柴及虚幻的来世。

在教育内容方面,《吠陀》为婆罗门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在公元前8世纪后,除《吠陀》,又增设了六科,即语音学、韵律学、文法学、字源学、天文学和祭礼;佛教教育学习内容主要为佛教经典。

在教育方法方面,婆罗门教育一开始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公元前8世纪,出现了“古儒学校”,教学方法有所改进,体罚盛行,也采取恩威并施的方法;佛教教育将讲道与个人的钻研结合起来。

在教学语言方面,婆罗门教育以艰深的梵文为教学用语;佛教教育以地方语言解说。

在女子教育方面,佛教比婆罗门教也要重视得多。

3.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试述学校类型主要有哪些及每类学校的教学内容是什么?

答:

知识点:

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埃及的学校教育较为发达,学校类型主要有:

(1)宫廷学校

所谓宫廷学校是国王法老在宫廷中设立的学校,以教育皇子皇孙和朝臣的子弟为宗旨,学生学习完毕,接受适当的业务锻炼后,即分别被委任为官吏。

(2)僧侣学校(或称寺庙学校)

僧侣学校是一种附设在寺庙中的学校,着重科学技术教育,亦为学术中心是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

由于寺庙是古埃及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替法老办理天文、建筑等专业事务的机构,因此这类学校有很高的地位。

(3)职官学校(或称书吏学校)

职官学校是训练一般的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修业期12年。

(4)文士学校

培养能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此类学校较前两种等级,招收人数较多,对出身限制稍宽,修业期限有长有短。

其教学内容分别是:

宫廷学校的教学内容无法考证。

僧侣学校重视科学教育,教学及研究内容以较高级的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及科学为主,培养能力优且水平高的人。

职官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往往以吏为师。

文士学校通常教授书写、计算、律令的知识,有的还教授数学、天文和地理之类。

其中书写最受重视,训诫是主要的书写内容。

第3章古希腊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古希腊智者派所确立的“三艺”是(D)。

(教育学统考20RR年)

A.音乐、修辞学、几何学B.文法、辩证法、几何学

C.文法、修辞学、天文学D.文法、修辞学、辩证法

2.斯巴达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强调(D)。

A.智育B.美育C.劳动教育D.军事体育

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3.“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掷铁饼、投标枪和(A)。

A.摔跤B.游泳C.射箭D.骑马

斯巴达的公民子女7~18岁,进入国家教育机构,开始军营生活。

教育主要内容是“五项竞技”(赛跑、跳跃、摔跤、掷铁饼和投标枪)、神话、传说。

4.在斯巴达,(D)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15B.20C.25D.30

斯巴达的公民子女20岁开始接受实战训练,30岁证实获得公民资格。

5.在雅典,(B)岁可以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

A.15B.20C.25D.30

雅典公民子女18~20岁,青年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军事教育。

到20岁,经过一定仪式,被授予公民称号。

6.“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A).

A.怀疑主义B.主观主义C.实证主义D.绝对主义

7.在古典时期,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

如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办了(A)。

A.“学园”B.修辞学校C.哲学学校D.吕克昂

在古典时期,出现了一些由著名学者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

如前309年(或前392),伊索克拉底创办的修辞学校;前387年,柏拉图创办的学园;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吕克昂。

8.公元前200年前后,(C)成为了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

A.巴黎大学B.伦敦大学C.雅典大学D.吕克昂

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机构。

雅典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为传播希腊的文化、科学和学术做出来重要的贡献。

二、名词解释

1.智者

【参考答案】所谓智者,在公元前5世纪后期主要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智者派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智者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流动。

同时,传播文法、修辞、哲学的内容,扩大了教育内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智者重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把道德与政治的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者统治者的教育。

2.苏格拉底法(产婆术)

【参考答案】“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作“产婆术”(或助产术)。

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创造的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3.亚里士多德

【参考答案】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师从柏拉图。

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一生著述丰富,涉及多种领域,教育思想对西欧文艺复兴后1000多年的教育产生很大影响,20世纪先后出现的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流派思想都受到他的影响。

4.柏拉图

【参考答案】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

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学生,一生写作了大量著作,其中《理想国》、《法律篇》是他的代表作。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5.“七艺”

【参考答案】七艺:

是西方古代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三艺”和“四艺”组成,“三艺”是公元前5世纪智者派确立的教育内容,包括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四艺”是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倡导的教育内容,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罗马帝国后期,七艺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进入中世纪以后,七艺又被基督教接收过来,只是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充满了神学色彩。

三、辨析题

1.雅典与斯巴达一样,教育完全由国家控制。

【参考答案】错误。

在斯巴达,教育被当作一项极为重要的国家事业,完全由国家控制。

与斯巴达一样,雅典也非常重视教育。

但是,与斯巴达不同的是,雅典盛行私人办学,国家只负责16至20岁青年的教育。

2.智者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参考答案】正确。

智者又称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到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一词被专门用来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他们云游各地,授徒讲学,成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的出现使得职业教师已逐步取代原有的“大众教师”,教育工作已开始职业化。

四、简答题

1.简述荷马时代教育对希腊教育的影响。

知识点:

荷马时代的教育

【参考答案】荷马时代的教育还处于较为低级的发展阶段,但是对希腊教育的历史发展却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荷马史诗》始终是希腊人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教材,自有学校后一直是希腊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荷马时代教育中着重培养的道德品质,不仅成为希腊人的重要道德规范,也始终是希腊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荷马时代教育中所具有的即注重个性发展又重视群体利益,既强调实干又注重雄辩、谋略的特点,实事上为后来希腊教育的发展奠定了深刻的历史基础。

2.简述希腊化时代明显不同于古典时代教育的特点。

知识点:

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参考答案】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向东扩张,先后征服了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和印度(部分地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军事帝国,开始了东西方文化想融通的新时期。

所以,在希腊化时代,文化和教育方面也呈现出明显不同于古典时期的特点。

第一,希腊,特别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广泛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广大地区,从而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文化和教育中心发生转移:

从雅典逐步转移到亚历山大利亚城,整个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利亚城事实上一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第三,希腊的初级学校发生蜕变:

古典时期实施的以德、智、美、体为基本内容的多方面的教育,转向主要局限于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注重和谐发展与多方面教育的传统遭到破坏;

第四,中等教育同样面临衰微的境地二原有的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为文法学校所取代;

第五,希腊化时期真正得到明显发展的是高等教育。

除原有的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和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之外,出现了芝诺开办的斯多噶学派的哲学学校和伊壁鸠鲁开办的伊壁鸠鲁学派的哲学学校:

公元前200年前后,上述几所学校合并成为雅典大学。

雅典大学成为非常著名的学术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的中心,为传播希腊的文化、科学和学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知识点:

古风时代的教育/雅典教育

【参考答案】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是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两种教育,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与斯巴达相比,雅典的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①雅典人认为,要培养公民在履行公共义务时应具有的理智、聪慧和公正等品质,这是由国家规定。

但是,在如何安排个人的闲暇时间及勇敢、强壮等品质的培养上,就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控制。

因此,雅典教育既有公共教育,也盛行私人办学。

②雅典教育通过教育要求学生在体力、智力、美感和品德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在斯巴达的教育中是找不到的。

③雅典把知识教育作为培养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活动家和官吏的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可以学到航海知识和政治法律知识,这是斯巴达教育所没有的。

④雅典教育对理性主义的重视,对身心和谐发展教育理念的理解,对职业化和专业化教育的反对,对自由教育的强调等对后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具有重大影响。

与斯巴达实用性的国家导向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

4.试分析雅典教育特点形成的基本原因。

知识点:

古风时代的教育/雅典教育

【参考答案】雅典教育特点的形成是与其地理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发展相联系的,在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①雅典三面临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和丰富的矿藏,便于航海和商业贸易。

②在经济上,雅典奴隶制经济比较发达,工商业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

由于交通方便,不仅与境内各国贸易频繁,而且与北非、西亚也有频繁的贸易往来,至公元前5世纪初成为全希腊最繁荣富强的国家。

③在政治上,雅典长期实行奴隶主的民主体制,具有浓厚的民主气息。

希波战争后,雅典社会进入了一个思想启蒙、个性解放的时代。

④在文化上,繁荣的工商业经济,民主的奴隶主政治,促进了雅典文化科学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雅典出现了各种哲学派别、艺术水平很高的雕刻和美术作品,文学、史学也很发达,科学,如天文学,算术、几何都得到较高的发展。

综上所述,才导致了雅典教育不同于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5.智者在古希腊教育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知识点:

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派”对教育的贡献

【参考答案】“智者派”公元前5世纪后期,专指以收费授徒为职业的巡回教师。

这些人云游各地,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并逐步形成了一个阶层。

①智者云游各地,授徒讲学,以钱财而不以门第作为教学的唯一条件,这不仅推动了文化的传播,而且由于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了社会的流动。

②智者适应了时代对辩论、演讲的广泛需要,开始研究与辩论、演讲相关的文法、修辞、辩证法等科目,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扩大了教育内容范围,使“七艺”的前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由此而确定。

③智者最关心的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并把系统的道德知识和政治知识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

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而且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即政治家或统治者的预备教育。

智者不仅直接促进了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作为职业教师,他们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现象与政治现象、道德现象等社会现象相区分。

他们把教育当作一个运用禀赋、进行练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他们也明确认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教育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智者反对道德天赋论,强调道德是人人都可拥有的,道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第4章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一、选择题

1.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

2.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新阶段的人是(A)。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3.问答法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步骤组成,它由(A)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师生间的对话方法。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4.《理想国》的最高教育目标是培养(B)。

A.哲学家B.哲学王C.政治学家D.修辞学家

5.(B)中首次提到了强迫教育。

所有公民的孩子到一定年龄都无一例外地要受学校教育,不管他们父母是否乐意。

A.《理想国》B.《法律篇》C.《爱弥儿》D.《论灵魂》

6.(C)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俩个部分:

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7.古代西方第一个完整的学校教育制度体系提出者是(C)。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昆体良

二、名词解释

1.修辞学校

知识点: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修辞学校是公元前390年古希腊苏格拉底创办的一种高等教育学校。

在教育内容上,它偏重实用,以演讲术、辩论术以及为此服务的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为主,训练论辩技术,与柏拉图注重理论培养的哲学学校相对立。

办学形式上,它收取学生的学费。

在西欧文化教育史上,修辞学校奠定了“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的基础。

希腊化时期,修辞学校在教育内容上逐渐背离了苏格拉底理想中的政治智慧和辩才,陷入诡辩术和形式的泥沼。

古罗马共和时期,在高等教育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的修辞学校的模式,修辞学校趋于成熟,修业年限、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基本上与之一致,主要招收16岁以上的富家人家子弟,以培养善于辞令、精于文学的雄辩家为目的。

教育内容为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

教师最初请希腊人担任,采用希腊修辞学校的课程,后来才有罗马人在拉丁修辞学校担任教师。

帝国时期,改为国立。

2.“阿加德米”学园

知识点: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回到雅典,并创办了学院(或称阿卡德米AcademR)。

学园的名字与学园的地址有关,学园的校址所在地与希腊的传奇英雄阿卡德慕斯(Academus)有关,因而以此命名。

学园是西方最早的教学机构,它是中世纪时在西方发展起来的大学的前身。

学园受到毕达哥拉斯的影响较大,课程设置类似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传统课题,包括了算术、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

柏拉图还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院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

当时有好多著名的政治家都是柏拉图的学生,因此他的学院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

柏拉图在此教书著书,前后达41年之久,后来形成了柏拉图学派,开创了一个理性主义的哲学系统。

柏拉图死后,他所创立的学园由门徒主持。

学园存在了900多年,直到公元529年被査士丁尼大帝关闭为止。

三、辨析题

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在教育理论上没有任何意义。

【参考答案】错误。

灵魂论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

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

发展人的理性,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

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

2.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民主社会的公民。

【参考答案】错误。

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

苏格拉底反对民主政治,是专家治国论者。

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

而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对青年人进行培养,使其成为治国之材。

四、简答题

1.简述柏拉图的主要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第一,教育管理方面,柏拉图认为,教育和培养是当政者应注意的一件大事。

第二,在教育目的方面,柏拉图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即培养人从可见世界上升到可知世界,转离变化着的感性世界、现象世界,看到真理、本质和理念。

第三,在教学方面,柏拉图要求学习和实际锻炼始终紧密结合,主张课程学习与实际锻炼结合、净化教育内容,反对强迫学习,还提出了“寓学习于游戏,,,但孩子所参加的游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

第四,在女子教育方面,柏拉图认为女子应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应同样受体操训练和军事教育。

第五,在教育功能方面,柏拉图高度评价教育在人的塑造中的作用,也重视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第六,在教育内容方面,柏拉图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理论四门课程列入教学科目,第一次提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手段之一,强调身心协调发展。

第七,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他认为早年接受的见解总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从小养成的习惯会成为第二天性。

柏拉图还对早期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2.简述亚里士多德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形成人有三个因素,即天性、习惯和理性,由于天性、习惯和理性不能经常统一,要使它们互相协调并服从于理性,除了通过立法者的力量而外,就寄托于教育。

通过教育发展人的理性,使天性和习惯受理性的领导,人就能成为有良好德行的人。

在这三个因素,教育显然有其特殊作用。

亚里士多德关于形成人的三要素的理论,是后世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理论的雏形。

亚里士多德在高度评价教育的作用时,并不认为教育在人的形成中的力量是万能的。

教育并不能使那些天性卑劣而又在不良环境中养成了坏习惯的人服从理性的领导。

只有当法制、良好的环境影响、正确的家庭影响和教育形成合力时,人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3.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适应自然。

这一思想主要依据其“灵魂论”中的人性论思想。

他将人的灵魂分为植物、动物、理性灵魂三部分。

前两者属于人的非理性灵魂。

在三部分灵魂当中,植物灵魂对于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对理性灵魂都是低级对高级的关系。

“灵魂论”为其提供了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基础。

首先,人身上动物性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人具有理性,教育应当适应人的灵魂的各个部分,促进入的理性的发展,发展人的理性是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三,灵魂的三个部分的理论为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方面的内容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和谐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也提供了和谐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认为,体育是为了身体和生理;德育是为了人的非理性灵魂;智育是为了人的理性灵魂。

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和谐发展。

教育应当注意这三个方面的发展顺序,促进其和谐发展。

(3)博雅教育,也称自由教育,是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认为博雅教育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以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为目的;博雅教育是以自由学科为主要内容,避免专业化的训练。

实施博雅教育需要两个条件:

一要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来保护自己的心灵,同时发展和运用自己的理性;二要有读、写、算、体操、哲学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自由学科。

第5章古罗马的教育

一、选择题

1.夸美纽斯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而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家(C)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

昆体良提出依据学生每个人的能力,把儿童分成班级,指定他们依次发言,进行教学是可能的。

这些见解是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