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182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docx

国际投资学课后题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填空题

1.国际投资除具有国内投资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客体多样化,蕴含资产的跨国运营过程,等方面的特征。

2.国际投资客体主要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金融资产等三类资产。

3.根据投资主体类型,国际投资可分为官方投资和海外私人投资。

4.当今国际投资的流动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这“大三角”之间。

5.中国是当今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国际投资:

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

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简答题

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波动性差异。

(1)国际直接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视界要长于国际证券投资者;

(2)国际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更加趋于多样性;

(2)(3)国际直接投资客体具有更强的非流动性。

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

(1)国际投资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2)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配置的优化;

(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

(4)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

(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

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

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

(4)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1)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b.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c.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

(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因素;b.政治因素;c.跨国公司战略因素。

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1)它们的联系在于:

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中都包括货币资本的国际间转移;其次,由于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相互影响,因而在学科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对方因素。

(2)它们的区别在于:

首先,两者在研究领域方面各自具有独立部分;其次,即使在其相互交叉的共同领域,两者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试述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的近期趋势。

(1)第一产业(初级产品部门)的趋势:

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初级产品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明显降低了。

(2)第二产业(制造业)的趋势:

近年来,制造业部门的国际直接投资出现了三个变化:

a.投资流向由原来的资源、劳动密集行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

b.投资形式上出现了低股权、非股权安排和跨国公司间的战略联盟;

c.制造业的国际投资中还出现了带有区域性色彩的公司网络。

(3)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趋势:

总体来看,自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以来,服务业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行业格局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其原因有四:

a.许多服务性行业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以及由于许多服务产品的不可贸易性使向国外市场提供服务的企业必须到国外直接投资;

b.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跨国提供各种新型服务成为可能;

c.金融服务业(银行、保险、证券和其他金融机构)始终是最近10年吸收FDI最多的行业。

试述推动国际投资发展的主要因素。

(1)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通讯的便捷性;

(2)国际金融市场的大发展为国际投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资金支持和运作空间;

(3)世界组织和各国政府日益推动的自由化政策趋势;

(4)跨国公司全球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日益深化。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填空题

1.纳克斯认为,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由国家间的利息率差别所引起的。

2.西方海外直接投资的主流优势理论是以西方大型跨国公司为参照的,重点探究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行为的发生机理,其中包括从产业组织理论切入的微观理论和从国际贸易学说衍生的宏观理论,以及整合二者的折衷理论。

3.国际直接投资宏观理论的代表主要有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阿利伯的资本化率理论。

4.当代国际证券投资理论是以马柯维茨的证券组合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5.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CAPM)模型,着重描述了证券组合的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的关系,对证券均衡价格的确定作出了系统性的解释。

名词解释

内部化内部化:

指厂商为降低交易成本而构建由公司内部调拨价格起作用的内部市场,使之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

指新产品从上市开始依次经历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周期变化过程。

资本化率资本化率:

指使收益流量资本化的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K=C/I,这里K为资本化率,C为资产价值,I为资产收益流量。

简答题

简述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1)厂商垄断优势论以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其基本理论前提;

(2)该理论认为跨国企业拥有厂商特有优势是形成对外直接投资的首要条件;

(3)厂商垄断特有优势是作为垄断者或寡占者的跨国企业的垄断或寡占优势,因此,厂商垄断优势论是寡占竞争理论;

(4)厂商垄断特有优势不仅体现在物质资产上,而且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厂商所拥有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上。

简述增长最大化厂商与利润最大化厂商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别。

(1)在各个时点上,增长最大化厂商的销售量总是大于利润最大化厂商;

(2)增长最大化厂商较早从出口转向直接投资;

(3)从出口到直接投资的转折,增长最大化厂商不像利润最大化厂商那样等到市场扩大后才转向直接投资,而是在此点之前就已先行转为直接投资。

简述小岛清的比较优势理论。

(1)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建立在比较成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正统国际贸易2×2模型;

(2)该理论以日本厂商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为背景,其基本观点是:

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趋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依次进行,而这些产业是对方国家具有比较优势或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因此,该理论注重的是一种区位特征,属于宏观理论;

(3)该理论依据比较成本动态变化所做出的解释,特别适合于说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

简述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答:

以厂商垄断优势或内部化优势为核心的主流优势理论难以解释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行为,由此发展了若干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主要有:

(1)防御型理论。

该理论解释了台湾中小企业为适应岛内经营环境变化而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现象。

(2)依附理论。

该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大三角国家跨国公司从复合一体化战略向网络战略转变过程中,带动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

(3)信息技术理论。

该理论认为促进中小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因素是信息技术的进步。

试述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

(1)邓宁OIL理论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从产业组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各学说中选择了被认为是最关键的三个解释变量,即厂商特定资产所有权优势——O,内部化优势——I,国家区位优势——L,根据这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联系性来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活动,由此而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综合研究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

(2)OIL理论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忽视各因素之间的背离关系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

第二,OIL理论并未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折衷主义”,它在所选取的三个决定变量中仍有所侧重,主要偏重于内部化优势的核心作用,这使得该理论更适宜于解释大规模跨国企业的国际直接投资,而不适于解释中小投资厂商的投资行为,因而该理论不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一般理论。

试述发展中国家海外直接投资的适用性理论。

(1)小规模技术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比较优势:

第一,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第二,发展中国家在民族产品的海外生产上颇具优势;第三,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2)技术地方化理论。

该理论认为以下几个条件能使发展中国家企业形成和发展自己的“特有优势”。

第一,在发展中国家中,技术知识的当地化是在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种新的环境往往与一国的要素价格及其质量相联系。

第二,发展中国家生产的产品适合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和需求。

第三,发展中国家企业竞争优势不仅来自于其生产过程和产品与当地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的紧密结合,而且来自创新活动中所产生的技术在规模生产条件下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四,在产品特征上,发展中国家企业仍然能够开发出与名牌产品不同的消费品,特别是国内市场较大,消费者的品位和购买能力有很大差别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仍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3)规模经济理论。

对于很多商品、服务的生产经营者来说,随着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的进步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商品、服务的市场价值增加相比,企业商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成本有递减趋势。

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大规模商品、服务生产效率的提高,统一商标的经济性,信息分享的经济性,市场影响、控制的经济性等。

该理论认为只要规模经济效果大于设立子公司、分公司成本,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就是可取的。

当市场、原材料基地或其他生产要素源在发达同家,母企业在发展中同家时,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4)市场控制理论。

该理论在解释贸易桥头堡式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时,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如果把“中间服务”改为“中间产品”,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纵向一体化型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向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现象。

(5)国家利益优先取得论。

该理论认为,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其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本身的特殊性。

这些国家的企业按优势论的标准来衡量是根本不符合跨国经营的条件。

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冲击下,企业为了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不得不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寻求和发展自身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活动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了。

第三章跨国公司

填空题

1.跨国经营指数(TNI)是国外资产比重、国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三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

指数值越高说明该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的程度。

2.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战略演变经历了独立子公司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和复合一体化战略三个阶段的演变。

3.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战略演变经历了多国战略、区域战略和全球战略三个阶段的演变。

4.跨国公司全球性组织结构主要有职能总部、产品线总部、地区总部和矩阵结构等几种形式。

5.近年来,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向着变扁、变瘦和网络组织方向发展。

名词解释

跨国公司:

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

价值链:

企业组织和管理与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和劳务相关的各种价值增值行为的链结总和。

职能一体化战略:

跨国公司对其价值链上的各项价值增值活动,即各项职能,所作的一体化战略安排。

跨国经营指数跨国经营指数(TNI):

根据一家企业的国外资产比重,对外销售比重和国外雇员比重这几个参数所计算的算术平均值,是衡量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计算公式:

TNI=(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总销售+国外雇员/雇员总数)/3

网络分布指数网络分布指数:

用以反映公司经营所涉及的东道国数量的指标,是公司国外分支机构所在的国家数与公司有可能建立国外分支机构的国家数之比,也是反映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世界经济一体化:

指取消不同国家之间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流动的障碍并相应建立不同程度、不同地理范围的国际联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体现。

简答题

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发展的主要特点。

(1)跨国公司数量急遽增长。

(2)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

(3)国际化经营程度更高。

(4)跨国购并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5)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取得长足的进步。

(6)知识型投资日益成为跨国公司的致胜之道。

简述跨国公司职能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1)独立子公司战略

(2)简单一体化(寻求外源)战略(3)复合一体化战略

简述跨国公司地域一体化经营战略的演变。

(1)多国战略

(2)区域战略(3)全球战略

简述跨国公司组织结构的变化。

(1)出口部

(2)国际业务部(3)全球性组织结构

①职能总部;②产品线总部;③地区总部;④矩阵结构;⑤网络结构。

试述跨国公司投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加速生产与资本国际化2.推动技术创新与推广3.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4.推动国际金融的发展5.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

第四章跨国金融机构

填空题

1.跨国银行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分支行制、控股公司制和国际财团银行制等三种形式。

2.代表处是跨国银行最低层次的海外分支机构,它并不直接经营银行业务;而海外分行是跨国银行根据东道国法律规定设立并经营的境外机构,是母行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爱治法公司是美国跨国银行根据1919年修订的联邦储备法允许设立的最为重要的、经营国际银行业务的海外分支机构形式。

3.商业银行以存贷款业务为本源业务,而投资银行以证券承销业务为本源业务。

4.共同基金是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的,因此是公募基金,而对冲基金一般是私募基金。

5.对冲基金又称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其操作的宗旨就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名词解释

跨国银行:

指以国内银行为基础,同时在海外拥有或控制着分支机构,并通过这些分支机构从事多种多样的国际业务,实现其全球性经营目标的超级银行。

国际财团银行制:

指有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银行以参股合资或合作的方式组成一个机构或团体来从事特定国际银行业务的组织方式。

投资银行:

指以证券承销、经济为业务主体,并可同时从事兼并与收购策划、咨询顾问、基金管理等金融服务业务的金融机构。

共同基金:

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公开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零散的社会闲置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由专业人员进行投资操作,并按出资比例分担损益的投资机构。

对冲基金:

又称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其操作的宗旨就是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证券投资风险。

主权财富基金:

指政府为管理和运作主权财富而成立的基金,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政府养老基金,也不同于那些简单持有储备资产以维护本币稳定的政府机构,而是一种全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积极投资机构;主权财富基金主要来源于外汇储备盈余、自然资源出口和国际援助基金等。

简答题

跨国银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

1、世界经济形式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具有优势的跨国银行主体。

2、全球跨国公司的扩张要求银行跟随到海外继续提供服务。

3、各国对银行业的政策激励银行开展跨国经营。

4、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为跨国银行的业务拓展开辟了新天地。

5、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银行业的重组和新发展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是促使跨国银行重组和调整的主要动因。

简述跨国银行在国际投资中的作用。

答:

1、跨国银行是国际直接投资者跨国融资的中介。

2、跨国银行是投资者跨国界支付的中介。

3、跨国银行是为跨国投资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中介。

跨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答:

1、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各国相继在不同程度上拆除了金融壁垒,为跨国投资银行全面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可能。

2、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3、国际证券业发展也为跨国投资银行的扩张创造了契机。

4、购并浪潮为跨国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

对冲基金存在哪些特征?

答:

1、对冲基金比其他机构投资者受到较少的管制。

2、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多为高收入者,对风险具有较高的承受力。

3、对冲基金往往大规模地使用财务杠杆,从而大大增强了其市场影响力。

4、对冲基金的收益分配机制更有激励性,从而汇集了投资界许多尖端人才。

共同基金发展的动因。

答:

1、内在需求的增长。

2、发达的分销渠道。

3、市场细分策略丰富了投资品种。

4、规模效应明显降低了投资成本。

试述当前跨国银行的最新发展动态。

答:

近年来,跨国银行的发展呈现以下趋势:

1、国际银行业的购并重组愈演愈烈。

2、跨国银行向全能化发展。

3、电子化推动跨国银行的创新。

第五章官方与半官方投资主体

填空题

1.官方与半官方是与私人部门相对应的范畴,官方是指一国政府机构,半官方则是指超国家的国际性组织。

2.官方国际投资主要包括基础性和公益性国际投资、出口信贷和国际储备营运等形式。

3.“世界银行”一词系指两个在法律地位和财务上独立的实体: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和国际开发协会(IDA);另外,国际金融公司(IFC)也是世界银行重要的附属机构

4.世界银行的贷款按用途可分为与项目结合的贷款和非与项目结合的贷款,按贷款的来源可分为自行发放贷款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联合贷款。

5.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投资原则包括催化原则、商业原则和特殊贡献原则。

名词解释

政府贷款:

一国政府使用财政金融资金向另一国政府提供的优惠性贷款,是有官方发展援助的性质,因而又是一种软贷款,通常需大于25%的赠与成分。

出口信贷:

又称对外贸易中长期贷款,是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商品出口,加强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所采取的对本国出口给予利息补贴并提供信贷担保的中长期贷款。

赠与成分:

贷款中的赠送部分,是根据贷款的利率、偿还期限、宽限期和收益率等数据,计算出的衡量贷款优惠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资金动员率:

国际金融公司对项目每投入一美元所带动其他私人投资之间的比例。

简答题

试简述官方国际投资的特殊性。

(1)官方国际投资行为带有鲜明的国家色彩和深刻的政治内涵;

(2)官方国际投资为低货币盈利;(3)官方国际投资具有中长期性;

(4)官方国际投资具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双重性。

简述政府贷款的特点。

(1)立法性;

(2)政治性;(3)优惠性。

简述出口信贷的特点。

(1)出口信贷不同于一般与贸易有关的融资;

(2)出口信贷的利率一般低于相同条件资金贷放的市场利率,利差由国家补贴;

(3)作为官方资助的政策性贷款,许多国家设有专门的信贷部门或机构负责;

(4)出口信贷与信贷保险相结合,并由国家担保。

简述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

(1)黄金储备,即一国官方所持黄金;

(2)外汇储备,即一国官方所持有的可兑换的外汇资产;

(3)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即一国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加上债权头寸;

(4)特别提款权(SDRs),即IMF创设的用于补充原储备资产的一种国际支付手段。

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1)一国对外投资、贸易和其他金融性支付所使用的币种,进出口商品的支付习惯;

(2)一国外债的币种结构,包括引进外资的来源流向、数量和偿付要求;

(3)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货币的地位,以及资本市场的深度;

(4)一国的经济政策以及外交特点;

(5)储备货币的汇率、利率所导致的收益率的变动及其对外汇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影响。

简述半官方机构的资金来源。

(1)会员国缴纳的股份;

(2)借款,包括从官方机构借款和私人渠道借款;

(3)发行债券;

(4)会员国捐赠;

(5)业务经营的盈余。

试述国际金融公司在私人直接投资中的作用。

可从国际金融公司本身的投资及贷款、资金动员、投资咨询这三方面业务出发,并结合国际金融公司的宗旨和业绩去论述。

第六章实物资产与无形资产

填空题

1.国际投资资产取得方式主要有两种:

跨国购并和绿地投资。

2.跨国购并按购并双方行业关系可分为横向购并、纵向购并和混合购并三类。

3.国际投资主体在独资经营的具体运作过程中又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一为国外分公司,二为国外子公司。

4.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以实现的战略目标来区分,可分为三类:

一是战略研究开发(R&D)联盟,二是战略生产联盟,三是战略营销联盟。

5.在许可证安排中,技术转让价款可以用货币补偿,也可以用实物补偿.

名词解释

绿地投资:

指跨国公司等国际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立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

横向购并:

当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处于同一行业,产品处于同一市场时的购并方式。

混合购并:

若购并与被购并公司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之间没有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时的购并方式。

国际租赁:

指出租人和承租人不属同一国家的一种现代租赁形式,是非股权参与下实物资产运营的一种重要方式。

许可证安排:

指跨国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以许可证合同的形式向国外其他企业出售转让。

国际合作开发:

指资源国通过招标方式与中标的一家或几家外国投资开发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合同,明确各方的权、责、利,联合组成开发公司对资源国石油等矿产资源进行开发的一种非股权参与国际技术转让方式。

简答题

简述国外子公司的主要特点。

(1)子分司具有自己独立的公司名称和公司章程;

(2)子公司具有自己独立的行政管理机构;

(3)子公司具有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等财务报表;

(4)子公司可以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进行各类民事法律活动,包括进行诉讼。

简述跨国购并的最新趋势。

(1)跨国购并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

(2)跨国购并的个案金额屡创新高,这些大型跨国购并多属业内兼并(横向兼并),并且主要发生在一些市场集中度本来就较高的行业;

(3)金融创新推动了跨国购并的发展;

(4)横向购并仍是主要形式;(5)大多数跨国并购是非敌意的。

非股权参与方式和股权参与方式相比有何特点。

(1)非股权性;

(2)非整合性;(3)非长期性;(4)灵活性。

试比较国际合作经营与国际合资经营的不同之处。

(1)合作经营是契约式合营,合资经营是股权式合营;

(2)合作经营企业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而合资经营企业均为法人;

(3)合作经营审批较合资经营更为简便。

简述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的类型。

(1)战略研究开发联盟,主要是集合各自的技术优势,以专项技术为突破口的联合及委托研究,目标在于缩短技术开发周期、分担技术开发成本,共享技术领先优势;

(2)战略生产联盟,以行业为依托,集合各自的产品生产优势形成的联合制造网络,目标在于集合联盟各方的生产技术优势,降低开辟新的生产线和改装生产线时的风险;

(3)战略营销联盟,主要是供应与外部销售方面的协议,目标在于集中联盟各方的市场销售力量,降低保持市场地位或进入新市场的成本与风险。

简述跨国公司研发战略联盟发展的动因。

(1)消费者需要和偏好的趋同;

(2)技术进步和技术扩散速度的加快,使多数大公司不再能在所有技术领域都保持尖端优势;

(3)全球化的各种力量彻底颠覆了完全击败竞争对手的纯粹竞争逻辑,跨国公司日益发现实现全球经营,在全球舞台上竞争,要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

试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