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680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点29 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docx

考点29常见的酸和碱备战中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29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定义

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为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指示剂溶液

酸溶液

碱溶液

中性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变蓝色

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无色)

变红色

无色

3.酸碱指示剂易误辨析

(1)只有能溶于水的酸或碱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如Fe(OH)3、Mg(OH)2不溶于水,因此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只能说明溶液显酸性或碱性,而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一定是碱溶液。

(3)某溶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该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如氯化钠溶液。

二、常见的酸

1.浓硫酸的特性

(1)脱水性:

能够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使它们脱水生成黑色的炭,发生炭化。

(2)吸水性:

浓硫酸跟空气接触,能够吸收空气里的水分,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3)强烈的腐蚀性。

2.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使产生的

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3.保存方法

长期敞口放置的影响: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相应性质

浓盐酸

减小

不变

减小

减小

挥发性

浓硫酸

不变

增大

增大

减小

吸水性

4.注意事项

(1)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2)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

~5%的碳酸氢钠溶液。

(3)浓硫酸不能用与干燥氨气。

5.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与金属反应:

金属活动性在氢之前的金属均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原理是:

金属+酸

盐+氢气。

(3)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金属的氧化物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原理是:

金属氧化物+酸

盐+水。

常见用途是除铁锈,溶解氧化铜等。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俗名及用途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于水

腐蚀性

强腐蚀性

较强腐蚀性

俗名

苛性钠、火碱、烧碱

固体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当石灰水存在较多未溶解的熟石灰时,俗称石灰乳或石灰浆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建筑材料;保护树木,防止其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与硫酸铜等配制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学*科-+网

2.碱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原理是:

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水。

(3)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①中和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它特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②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Fe2O3+3H2SO4

Fe2(SO4)3+3H2O、2NaOH+CO2

Na2CO3+H2O。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钠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

Na2CO3+CaCl2

2NaCl+CaCO3↓,即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反之,未变质。

(2)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存在:

Na2CO3+CaCl2

2NaCl+CaCO3↓。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反之氢氧化钠全部变质。

2.氢氧化钙变质情况鉴别

(1)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证明方法

取样,加过量的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

CaCO3+2HCl

CaCl2+H2O+CO2↑。

即氢氧化钙已经变质,反之,未变质。

(2)氢氧化钙变质程度的证明方法

①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有碳酸钙存在:

CaCO3+2HCl

CaCl2+H2O+CO2↑。

②另取少量固体,加适量水溶解,若固体未完全溶解,且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说明有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若溶液不变色,则说明氢氧化钙不存在,氢氧化钙完全变质。

考向一常见酸、碱的性质

典例1(2017·重庆)某实验小组将Ba(OH)2溶液逐滴滴入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加入的Ba(OH)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Ba(OH)2+H2SO4

BaSO4↓+2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为酸性

B.b点恰好完全反应

C.c点溶液的溶质为硫酸

D.b、c两点沉淀质量相等

【答案】C

1.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放置后,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反应而减小的是

A.石灰水B.浓硫酸

C.浓盐酸D.烧碱溶液

考向二常见碱的变质情况的实验探究

典例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

全部是CaO;

猜想二:

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

全部是Ca(OH)2;

猜想四:

是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___________。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

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空白:

写出方案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______________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探究】

(1)CaO

(2)CaCO3

(3)CuCl2+Ca(OH)2

Cu(OH)2↓+CaCl2

【实验结论】四

【拓展迁移】密封保存

2.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样品中的杂质

1.将一定量的水加入下列物质中,充分振荡后,再滴入酚酞试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CaCO3B.CO2

C.CaOD.Mg(OH)2

2.危险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有警示性标志。

氢氧化钙应选用的标志是

  

3.下列气体不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是

A.氧气B.氨气

C.二氧化碳气体D.二氧化硫气体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B.

测溶液pH

C.

点燃酒精灯D.

稀释浓硫酸

5.下列关于盐酸、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B.用浓盐酸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

C.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生石灰、Ca(OH)2

B.氢氧化钠、烧碱、NaOH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氯化氢、硝酸、HCl

7.将10.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得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的混合液pH>7

B.将b点时的混合液加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C.加入40gNaOH溶液时混合液中至少有两种溶质

D.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8.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与二氧化碳反应B.能与盐酸反应

C.能与氧化铁反应D.能使酚酞变红

9.上周做完酸的性质实验,化学老师将一瓶NaOH溶液放在实验桌上,故意让瓶口敞口放置到现在,今天让同学们分两组一起探究这瓶NaOH溶液如何变质。

【提出猜想】第一组同学猜想:

NaOH溶液没有变质。

第二组同学猜想:

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新猜想:

NaOH溶液_________变质。

【实验探究】

(1)第一组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然后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他们一致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2)第二组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然后滴加Ca(OH)2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他们也一致认为自己的猜想正确。

【方案分析】第一组同学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第二组同学得出的结论有质疑,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假设你的猜想正确,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3)NaOH溶液应__________保存。

(4)氢氧化钠常用作干燥剂,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0.化学兴趣小组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借助紫甘蓝汁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演示实验】取少许久置的NaOH溶液,并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由紫变黄);然后向黄色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发现溶液中冒气泡,且溶液从下至上依次呈现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粉红、深红色等,宛若彩虹、非常美丽。

探究Ⅰ:

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里呈现多彩的颜色

【进行猜想】

小彤猜想:

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紫甘蓝汁液的浓度不同。

小哲猜想:

可能是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各部位的酸碱度(pH)不同。

【实验验证】

(1)在小烧杯中加入少许紫甘蓝汁液,然后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溶液始终是紫色。

(2)在另一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新配制的NaOH溶液,并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及时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同时用传感器测出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绘制溶液pH及颜色的变化图(如图所示)。

读图可知,_______________的猜想是正确的。

【拓展延伸】结合图像思考:

(3)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___________色。

(4)当溶液呈红色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生成物)。

探究Ⅱ:

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验证】

(5)小宇认为,因为向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了气泡,所以该溶液已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文取少量久置的NaOH溶液,滴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显黄色。

因此,这瓶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反思】

(7)作为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液与紫色石蕊溶液相比,优点明显,它既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显示溶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7·上海]氢氧化钙俗称

A.烧碱B.纯碱C.熟石灰D.石灰石

2.[2017·枣庄]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

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A.食盐B.味精C.食醋D.香油

3.[2017·上海]能除去铁锈的试剂

A.氯化钠溶液B.稀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D.水

4.[2017·广州]下列关于H2SO4性质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5.[2017·邵阳]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稀硫酸中的FeSO4

加入适量铁粉

B

除去CO2中的CO

将气体通入NaOH溶液

C

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加过量CaCO3,过滤

D

除去铝粉中的铜粉

加适量稀硫酸,过滤

6.[2017·济南]某无色溶液X是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中的一种,取三份等质量的X溶液,向其中分別加入酚酞试液、Fe2O3粉末、BaCl2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述。

根据现象判断,无色溶液X是学/科-+网

加入的物质

酚酞试液

Fe2O3粉末

BaCl2溶液

实验现象

无明显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

无明显现象

A.稀盐酸B.稀硫酸C.NaOH溶液D.Na2CO3溶液

7.[2017·常州]如图表示化学反应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稀硫酸,a可能是紫色石蕊试液

B.若X是稀硫酸,b可能是氧化物

C.若X是稀盐酸,c不可能是单质

D.若X是稀盐酸,d不可能是单质

8.[2017·临沂]用玻璃棒蘸硫酸在白纸上写字,如图。

(1)现象:

放置一会儿发现用______(填“浓”或“稀“)硫酸在白纸上写的字变黑。

(2)结论:

同种酸由于__________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9.[2017·江西]某组同学准备进行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溶液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是什么溶液?

【获得信息】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有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提出猜想】猜想一:

氯化钠溶液;猜想二:

氢氧化钠溶液;猜想三:

碳酸钠溶液。

【实验推断】

(1)小亮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得出结论:

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____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辉另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_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辉得出结论: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小磊认为小辉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继续探究】另取样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____产生,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启示】实验取完药品后应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A、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碳酸钠,所以加入氯化钡溶液,会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错误;B、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应该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等到氢氧化钠反应完毕,才和碳酸钠反应,此时才会有气体产生,错误;C、由于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也会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错误;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碳酸钙白色沉淀,沉淀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正确。

故选D。

1.【答案】C

【解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碱性溶液。

A、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B、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液显酸性,不符合题意;C、CaO与水形成的石灰水是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符合题意;D、Mg(OH)2属于碱,但不溶于水,不能形成碱性溶液,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氢氧化钙是具有腐蚀性的碱。

A、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有腐蚀性,符合要求,故A正确;B、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是爆炸品,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C、该标志表示的是药品能够自燃,不符合要求,故C错误;D、该标志表示的是液体易燃,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A。

学//*科/网

3.【答案】B

【解析】浓硫酸具有酸性,不能用来干燥碱性气体,氨气是碱性气体,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故选B。

4.【答案】B

5.【答案】B

【解析】A、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正确;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没有吸水性,不能用浓盐酸吸收氧气中的水蒸气,错误;C、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最后变成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正确;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

故选B。

6.【答案】B

【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不是氢氧化钠的俗名,不一致,错误;B、氢氧化钠的俗名是烧碱,化学式为NaOH,正确;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错误;D、氯化氢的溶液是盐酸,错误。

故选B。

7.【答案】B

8.【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则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则氢氧化锂也能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不能与氧化铁反应,则氢氧化锂也不能与氧化铁反应,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锂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参考答案】【提出猜想】全部变质【实验探究】

(2)Ca(OH)2+Na2CO3

CaCO3↓+2NaOH

【方案分析】不合理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反思】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过滤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拓展】(3)密封(4)不能学/科*-网

【试题解析】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故氢氧化钠溶液应密封保存,否则易变质。

【提出猜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钠,还可以猜想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

(2)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CaCO3↓+2NaOH。

【方案分析】由于氢氧化钠和生成的碳酸钠的水溶液都呈碱性,第一组同学得出的结论不合理;而第二组同学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无法确定氢氧化钠的存在。

【实验反思】如果要确定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就是确定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不含有氢氧化钠,可以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过量(或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且溶液不变红,就可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

【实验拓展】(3)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应密封保存。

(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能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10.【答案】

(2)小哲

(3)紫

(4)NaCl和HCl

(5)CO2+2NaOH

Na2CO3+H2O

(6)NaOH和Na2CO3

(7)酸碱性强弱、酸碱度或一定范围内的pH

【解析】

(2)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反应过程中溶液里呈现多彩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各部位紫甘蓝汁液的浓度不同。

故小哲的猜想是正确的。

(3)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中性,根据溶液pH及颜色的变化图可知,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溶液呈紫色。

(4)当溶液呈红色时,溶液显酸性,则盐酸过量,故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5)向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时产生了气泡,所以该溶液已变质,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

CO2+2NaOH

Na2CO3+H2O。

(6)小文取少量久置的NaOH溶液,滴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上层清液中滴入几滴紫甘蓝汁液,溶液显黄色。

因此,这瓶久置的NaOH溶液的溶质成分是NaOH和Na2CO3,部分变质。

(7)作为酸碱指示剂,紫甘蓝汁液与紫色石蕊溶液相比,优点明显,它既能测出溶液的酸碱性,还能显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酸碱度或一定范围内的pH。

3.【答案】B

【解析】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掉;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水都不与氧化铁反应。

故选B。

4.【答案】C

【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H2SO4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它酸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属于碱,H2SO4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其它酸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其它酸滴到白纸上不能使纸变黑,不属于酸的通性,符合题意;D、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硫酸能与镁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其它酸也能与镁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酸的通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学*科-+网

5.【答案】C

【解析】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稀硫酸能与铁反应,将主要成分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符合除杂要求;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符合除杂要求;D、铝是活泼金属,能与硫酸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

故选C。

6.【答案】A

【解析】A、盐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黄色的氯化铁和水,盐酸和氯化钡不会发生反应,符合题意;B、硫酸不能使酚酞变色,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黄色的硫酸铁和水,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不符合题意;D、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色,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C

8.【答案】

(1)浓

(2)溶液浓度(或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用玻璃棒蘸硫酸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