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总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405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地理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地理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地理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地理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总复习.docx

《地理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总复习.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总复习.docx

地理总复习

地球运动复习

一、地球自转运动三要素

1、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自转的周期

周期

参照物

时间长度

自转角度

恒星日

遥远的恒星

23时56分4秒

360°

太阳日

太阳

24小时

360°59′

注: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是地球人类的生活周期

3、地球自转的速度

除极点外,地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时,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为0。

〖规律〗地球上某纬度的线速度计算公式:

V=2cosФπR/T或:

V=1670×cosФ

式中:

cosФ---某地纬度数的余弦值π---圆周率R---地球赤道半径长T---地球自转周期(约24小时)1670---赤道线速度

影响地球表面线速度大小的因素与纬度高低、海拔高低等有关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的成因:

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在太阳照射下,形成了昼夜现象及昼夜半球。

而晨昏线就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2)晨昏线(圈)①含义: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分为晨线与昏线两段。

②晨线与昏线的区分和判断:

晨线----也称“日出线”,是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到昼半球的半圆线。

昏线----也称“日落线”,是顺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到夜半球的半圆线。

{资料}太阳高度(H)----昼半球上(白天),H>0°,夜半球上(夜晚),H<0°晨昏线上(日出日落),H=0°,直射点上(正午时),H=90°

昼夜弧度(弧长)----昼半球(昼弧)+夜半球(夜弧)=360°夏半年:

昼弧﹥夜弧;冬半年:

昼弧﹤夜弧赤道上:

全年的昼弧=夜弧;昼夜时长----一地昼长时间+夜长时间=24小时昼长时间=当地日落时刻-当地日出时刻

3)昼夜交替的原因:

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产生昼夜现象②地球不停地自转运动----促使全球昼夜不断更替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就是地转偏向力,它是物体运动的惯性力。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垂直,并且只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而不改变物体运动的速度。

4)昼夜更替的周期:

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2、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1)偏向规律:

①地表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在惯性作用下,在北半球偏向观

察方向的右侧,南半球偏向观察方向的左侧,赤道上不发生偏向。

②随纬度的增高,偏移现象愈加明显。

2)主要影响的方面:

气流运动、河流流向及对河岸的侵蚀、洋流运动,以及军事、交通等活动。

【思考】1)假如地球自东向西自转,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会有怎样的表现?

北左南右,赤道不偏

2)假如地球自转的速度加快,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会有怎样的表现?

偏向程度加大,但赤道上仍无变化

3、造成地方时差

1)地方时

①含义:

人们把太阳在当地天空位置最高的时刻(即当地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钟,将连续两个12点钟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的时间系统。

②地方时的特点:

Ⅰ、全球有无数个地方时。

同一经线上各点的地方时都相同。

Ⅱ、在同一纬线上,位置相对偏东边的地点,其时刻要比偏西地点的时刻大。

③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东加西减)

④地方时原理的运用

Ⅰ、利用时差求经度位置:

用地方时差×15°得到两地的经度差,然后根据所求经度与已知经度的东西关系,确定所求的经度数。

Ⅱ、利用时差求太阳直射点的经度:

太阳直射点是全球一天之中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其时空位置是地方时为12点钟时的经线。

2)区时及计算:

各时区以本区中央经线所在的地方时为全区统一的时间,即为区时。

①n时区的中央经线经度=15°×n(n=0,1--12)(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②n时区的经度范围=15°×n±7.5°(n=0,1,2,…12)

③某地区时=已知区时±时差(两地相差的时区数)

式中:

两地相差的时区数---同类区(同属东时区或同属西时区)相减,异类区(分属东时区与西时区)相加。

±---求算地在已知地之东用加,在已知地之西用减。

④0点钟(或24点钟)所在的经线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空间的“开日先锋”,而0点钟经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钟点的起始和旧一天钟

点的结束所在。

注:

东12区的时刻,就是地球上新一天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的时刻

3)“北京时间”---我国统一使用的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ºE的地方时。

周期

参照物

时间

角度

恒星年

遥远的恒星

365日6时9分

360°

太阳年

太阳

平:

365日闰:

366日

约360°

三、地球公转的要素

1、公转方向与公转轨道:

2、公转周期

3、公转速度平均V角=1°/天

平均V线30km/秒

近日点时速度较快,远日点时速度较慢

四、黄赤交角及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

(1)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发生周年变化(春夏秋冬三月变一二三二一回归)

节气日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大致日期

 3月21日

 6月22日

 9月23日

 12月22日

直射点位置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太阳移动趋向

 向北

 向南

 向南

 向北

 

(2)形成五带划分:

当黄赤交角变大时,直射的范围扩大,回归线度数变大,

极圈度数变小,五带范围的相应变化是:

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

变大(寒带在极圈与极点间);温带范围变小;极昼极夜范围扩大。

五、晨昏线

 

1、特点:

A、大圆---等分地球(昼半球=半球)--赤道B、太阳高度=0

2、运动:

1)自转的相对运动;方向:

自东向西;周期:

太阳日;2)公转的相对运动周期:

回归年

3.晨昏圈的位置:

1)垂直于太阳光线;2)(与纬线圈)相切--(与经线)重合--相切

4.晨昏圈与经纬线圈的关系

规律:

春秋分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其它:

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α=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相切纬度=90-α)

____待续

补充资料:

世界区域地理复习

专题一:

区域空间定位

1、各大洲的经纬度位置

亚洲:

26ºE--169ºW,10ºS--80º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南北半球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非洲:

17ºW--51ºE,35ºS--37ºN;南、北回归线通过,跨南北半球,以热带为主

欧洲:

10ºW--66ºE,36ºN--71ºN;处于中、高纬度

北美洲:

170ºW--20ºW,7ºN--72ºN;北回归线、北极圈通过,跨低、中、高三个纬度带

南美洲:

82ºW--35ºW,54ºS--12ºN;赤道、南回归线通过,热带面积广

大洋洲:

110ºE-130ºW,47ºS--30ºN;赤道、日界线穿过,跨东西半球、跨南北半球,同时存在二个日期

南极洲:

绕经线一周,62ºS以南,

跨经度最大的洲,以南寒带为主

2、各分区地理位置

东亚:

80ºE-140ºE,20ºN-50ºN;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东部,绝大部分在北温带,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

东南亚:

23º26’N-10ºS,90ºE-150ºE;地处亚洲东南部,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通道;范围包括中南半岛(中央经线为100ºE),马来群岛(马六甲海峡夹在马来群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共11个国家:

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文莱等);(东盟十国)

南亚:

10ºN-30ºN,中央经线80ºE;地处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

范围包括北部三个内陆国(尼泊尔、不丹、锡金),中部三个临海国(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南部两个岛国(马尔代夫、斯里兰卡);

中亚:

40ºN-50ºN,50ºE-80ºE;地处亚欧大陆的“心脏”部位,距海远,范围包括五大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基尔斯坦),古代是丝绸之路,现代是第二亚欧大陆桥,战略地位重要;

西亚和北非:

20ºN-40ºN,20ºE-65ºW;地处“两洋”(大西洋、印度洋),“三洲”(亚洲、非洲、欧洲),“五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是海陆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埃及,土耳其海峡——土耳其),北回归线横穿南部;

撒哈拉以南非洲:

30ºN-30ºS,20ºW-60ºE,中央经线:

20ºW;好望角新航线的发展,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伊士运河开凿前,欧亚两洲来往的船只都要经过好望角,今天这条航线仍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西方国家把这条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

地处印度洋,大西洋之间的低纬地区,南回归线和赤道横穿,范围包括49个国家;

欧洲西部:

40ºN-70ºN,10ºW-20ºE;欧洲西半部,北邻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靠地中海,包括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欧洲东部和北亚:

东欧西起波罗的海东海岸,东到乌拉尔山;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它的面积占欧洲的一半,7个国家;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它从乌拉尔山向东延伸到太平洋沿海,北邻北冰洋,南抵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的国界,面积占亚洲地区的1/4;

北美:

30ºN-50ºN,中央经线90ºW;地处西半球北部,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包括加拿大、美国和格陵兰岛;

拉丁美洲:

30ºN-50ºS;美国以南的美洲部分。

地处西半球,地跨赤道,西临太平洋,东临大西洋,北临加勒比海,南邻德雷克海峡;范围包括北部西印度群岛,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南部南美大陆,巴拿马运河;

大洋洲:

20ºN-40ºS,100ºE-140ºW;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地跨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范围包括“一个大陆(澳大利亚)、四个岛屿(新几内亚岛、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三大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南极:

地处世界最南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范围几乎在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未来南半球各大洲间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

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范围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和北美的陆地和岛屿;

专题二:

地形

一、等高线地形图高考分析:

地理位置的推测地形类型及地形特点地质作用分析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等)及经济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宗教、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城市等)

二、地形剖面图高考分析:

地形剖面图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地理位置的推测两端点特点峰值、谷值及地形类型及起伏状况

三、世界各分区地形概况:

东亚:

总括:

(1)东部沿海: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和岛屿,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2)西部内陆:

高原山地为主;

著名山脉:

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著名高原:

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东南亚:

中南半岛:

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南部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马来群岛:

三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地形崎岖,平原较少;

南亚:

1、三列:

北——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山地;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和缓的古老低平高原);2、著名山脉:

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中亚:

1、总括:

以丘陵平原为主,沙漠广布;2、著名平原:

里海沿岸平原,图兰平原;3、著名丘陵:

哈萨克丘陵;

西亚和北非:

1、总括:

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沙漠广布;2、著名山脉:

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扎格罗斯山(西亚,伊朗);3、著名高原:

伊朗高原(伊朗),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4、著名平原: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

(1)以高原为主,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东非大裂谷;2、著名山脉:

德拉肯斯山脉,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3、著名盆地:

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4、著名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欧洲西部:

1、总括: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山地多东西走向;(3)冰川地形分布:

挪威峡湾;2、著名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3、著名盆地:

巴黎盆地;4、著名平原:

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

地形比较平坦,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著名山脉:

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东西伯利亚山地;3、著名平原: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4、著名高原:

中西伯利亚高原;

北美:

1、总括:

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

高原、山地区;

(2)中部:

平原区(冬冷夏暖);(3)西部:

高山区,山脉、盆地和高原相间分布,地壳不稳定,火山地震活动频繁;2、著名山脉: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3、著名高原:

拉布拉多高原;

拉丁美洲:

1、总括:

(1)北部:

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3)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2、著名山脉:

安第斯山脉,科迪勒拉山系;3、著名平原:

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拉普拉塔平原;4、著名高原:

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大洋洲:

三列:

(1)东部:

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

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3)西部:

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4)三类岛屿:

大陆岛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如塔斯马尼亚岛;火山岛海拔较高,地势险峻如夏威夷群岛;珊瑚岛面积较小,地势低平,如大堡礁。

南极:

总括: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最高:

2350m);

(2)90%大陆冰川;(3)淡水水库;

北极:

总括:

大面积冻土覆盖;

专题三:

气候分析

一、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等分析

成因分析:

经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分析下垫面状况分析(地形地势——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海拔高度引起水热状况的变化,其二是山脉成为气流的屏障或通道,其三是迎风坡与背风坡

特点分析:

太阳辐射影响气温状况,大气环流影响降水状况,下垫面(如地形、洋流等)引起局部地区水热状况变化

二、世界各分区气候分布及特点

东亚:

1﹑东部沿海:

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2﹑西部内陆:

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常年高温多雨);

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2、热带沙漠气候;(西北部,印度河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中亚: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西亚和北非: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770多万平方千米);2、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以南非洲:

炎热多雨,“热带大陆”,“干旱大陆”

1、热带草原气候:

世界第一,南北半球通过东非高原连成一片;2、热带雨林气候:

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3、热带沙漠气候:

大陆西南部南回归线附近;4、地中海气候:

局限在最南部的沿海地区;

欧洲西部:

1、海洋特征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形成原因:

①海陆位置;②大气环流:

终年西风;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⑤洋流:

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2、北部﹑南部:

山地气候、极地气候;3、南部:

地中海气候;4、中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欧洲东部和北亚: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各地差异较大,北部有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南部有地中海气候和温带草原气候,东部是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2、西部:

太平洋沿岸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西部广大高原区形成半干旱区,南部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3、东部:

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35°N以南的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拉丁美洲:

1、气候以湿热为主,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2、气候受地形的影响比较显著,热带平原地区气候湿热,高原地区气候比较温和;高山地区气候和植被都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盛行西风,迎风坡多雨,而东侧背风坡地区则干燥少雨;南美西海岸受山脉的屏障,气候呈狭长分布于沿海地带。

大洋洲:

1、大陆部分炎热干燥,沙漠、半沙漠分布广泛,气候带呈半环状分布;岛屿气候湿润。

2、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原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于海洋和暖流上空,地形因素为地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3、热带草原气候:

北部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南部受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东部地处大分水岭北风坡;4、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流);5、西南部和东南部局部地区为地中海气候(30゜-40゜);

南极:

1、酷寒:

纬度高,热量小;海拔高,降温幅度大;冰雪对太阳的反射极强;暖季在11月——次年3月,利于科考

2、干燥: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小;②终年受极地高压控制,下沉气流;③陆地面积大;

3、烈风:

发生频率高;风速大;烈风伴暴雪;风暴多在陆边缘;风暴多在当地冬季。

(平均18m/s,最大达100m/s,一年中8级以上风天达300天以上)(原因:

气压场分析和地形分析)

北极:

1、没有南极寒冷(海洋面积大,大部分终年封冻);2、降水比南极丰富(气温较高,海洋面积大),年降水量为100mm-150mm;3、风速没有南极大;

三、世界沙漠的分布及成因分析

1、纬度地带性分布——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纳米布沙漠;亚洲的阿拉伯沙漠;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沙漠;澳大利亚西部的维多利亚大沙漠;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2、经度地带性分布——大陆中心或内陆——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影响小——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国西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3、非地带性分布——山脉的背风坡——“焚风”效应与“雨影”效应——南美南端大陆东侧沿海的巴塔哥尼亚荒漠。

4、人类活动造成地表植被破坏——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塔尔沙漠

四、世界四大沙尘暴多发区

1、北美西部在与沙漠接壤的荒漠干旱区——土地利用不当,持续干旱。

2、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海岸地区——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土地沙化。

3、亚洲中部——人口快速增加,人为过量灌溉用水,乱砍乱伐森林,超载放牧,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加上盐土面积广阔,造成沙尘暴与盐尘暴的混合发生。

4、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气候干旱,过度放牧和开垦,造成草场退化、田地荒芜、沙漠化土地漫延。

专题四:

世界各大区域河湖分布:

一、世界主要河湖的地理位置分析:

赤道附近:

亚马孙河(刚果河在6°S附近)10°N附近:

湄公河20°N附近:

红河20°S附近:

赞比西河北回归线附近:

印度河 、恒河 、西江30°S附近:

拉普拉塔河30°N附近:

尼罗河 、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  、钱塘江(长江)、密西西比河45°N附近:

多瑙河维多利亚湖:

赤道里海:

50°咸海:

60°E青海湖:

100°E苏必利尔湖:

90°W

二、河流与地形的关系河流流向——地势河流流速、水能、含沙量——坡度

三、世界各分区河湖分布

一)、东亚:

1、西部多大江大河源头:

长江,黄河等;河流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2、东部半岛和岛屿上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二)、东南亚:

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中国怒江)注入印度洋;3、红河(中国元江)、湄南河

三)、南亚:

1、恒河(圣河):

喜马拉雅山南段,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注入孟加拉湾2、布拉马普特拉河:

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3、印度河:

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

四)、中亚:

1、内陆河:

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较小,流量较小;2、外流河:

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3、卡拉库姆运河4、内陆湖:

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和乌拉尔河注入、咸海;

五)、西亚和北非:

1、尼罗河:

第一长河6600千米;2、两河: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3、苏伊士运河:

1700千米4、死海:

-400米(世界最低点),东非大裂谷的一部分;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刚果河:

流量世界第二,水利资源丰富;2、维多利亚湖:

世界第二大淡水湖;3、坦噶尼喀湖:

世界第二深;

七)、西欧:

1、总括:

河网稠密,河湖众多,无长河,水量充沛,利于航运;水位变化小;2、莱茵河:

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流经鲁尔区;3、多瑙河:

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山地,流经8个国家(世界最多),在罗马尼亚注入黑海;4、湖泊:

由冰川作用形成,分布在西北部和阿尔卑斯山南北两侧5、塞纳河流经巴黎;太晤士河流经伦敦;易北河流经汉堡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

大河多,水量充沛(雪水补给),封冻期长;2、伏尔加河:

内陆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黄金水道;3、鄂毕河:

外流河,北冰洋水系;4、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凌汛、富水能5、贝加尔湖:

构造湖,世界最深,世界第二大淡水湖;

九、北美:

1、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河—长度,流量;灌溉水源);2、圣劳伦斯河、科罗拉多河;3、五大湖: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安大略湖、伊利湖(冰川作用形成,苏必利尔湖-最大淡水湖);

十、拉丁美洲:

1、亚马逊河:

流域面积最广,水量第一,长度世界第二(6400km);2、拉普拉塔河;3、的的喀喀湖(海拔最高的湖);

4、巴拿马运河:

沟通加勒比海和太平洋

十一、大洋洲:

墨累河:

澳大利亚最大河流;艾尔湖(-16m)达令河:

墨累河支流,灌溉水源,1月汛期,7月枯水期;

专题五:

世界各区域资源分布

一、世界五大产棉区:

1、非洲尼罗河河谷——长绒棉2、中亚3、南亚西北部印度河流域4、中国五大产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南疆、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5、美国35°N以南的棉花带

二、世界七大石油区:

中东波斯湾(世界最大石油储藏区、生产区、出口区),拉丁美洲(墨西哥、委内瑞拉等),非洲(北非撒哈拉沙漠和几内亚湾沿岸),俄罗斯(第二巴库、秋明),亚洲(东南亚、中国),北美(美国、加拿大),西欧(北海地区的英国和挪威)。

石油运输:

中东→西欧、北美、日本;北非→欧洲;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西半球;俄罗斯→东欧和独联体一些国家;东南亚→日本

三、世界主要铁矿资源分布

世界主要铁矿生产国:

美、加、巴西、、智利、澳大利亚、中国、印度、俄、法、瑞典、利比里亚和南非等

世界重要铁矿出口国:

加、澳、印、巴西、智和瑞

世界主要铁矿进口国:

美、日、德

日本所需铁矿石来自加、巴西、澳、印、智、利比里亚和南非;美国进口铁矿石主要加、巴西和智;德国进口铁矿石主要从加、澳、利比里亚和瑞典等国。

四、世界各分区资源分布

一)、东亚:

1、朝鲜境内有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2、日本国内森林资源、水利资源、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贫乏;

二)、东南亚:

1、矿产以锡、石油为主,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