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538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3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docx

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

2021年四川省成都中考化学二诊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个小题,1-14题每小题3分,15-19题每小题3分,共52分)

1.(3分)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铝制品抗腐蚀B.沙里淘金

C.盐酸除铁锈D.煤的干馏

2.(3分)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3.(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三个钡离子:

3Ba2+

B.两个氧原子:

O2

C.四个硫酸根离子:

4SO32﹣

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

5Co

4.(3分)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7

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D.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5.(3分)同学们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B.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C.实验②不能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两个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

6.(3分)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Y可以是CaCl2溶液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7.(3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8.(3分)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

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

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稀NaHCO3溶液

9.(3分)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说明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产生爆鸣声

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

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软水中泡沫多,浮渣多;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少

说明可利用肥皂水来区分软、硬水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检验

木条继续燃烧至逐渐熄灭;呼出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

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A.AB.BC.CD.D

10.(3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微粒观:

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B.元素观:

H2O是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变化观: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D.守恒观:

6gC和16gO2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22gCO2

11.(3分)如图的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B.

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

证明CO2与NaOH反应

12.(3分)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3.(3分)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支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一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X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到t1℃,变成饱和溶液

C.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D.t3℃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14.(3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稀释浓硫酸

检验碳酸盐

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A.AB.BC.CD.D

15.(2分)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铝与稀盐酸反应

B.铝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C.氢气的质量:

C点>D点

D.盐酸的浓度:

C点>D点═E点

16.(2分)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t时刻的质量/g

24

x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y

37

A.物质M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参与反应的

的质量之比为17:

2

C.通过计算可得x的值为16

D.此反应中

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17.(2分)将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完全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王浩同学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组成作出如下判断,其中判断正确的有几个(  )

①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②滤渣中一定有银

③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④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液中只有硝酸锌

⑤若向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沉淀生成,则滤渣中只有银

⑥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锌、铜、银

A.3个B.4个C.5个D.6个

18.(2分)如图为实验室模拟炼铁,现将agFe2O3在高温下与足量CO反应,实验结束后测得B中产生3.00g白色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B.实验开始应该先打开弹簧夹①

C.该实验过程中共消耗0.84gCO

D.a=1.6

19.(2分)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8分)

20.(5分)用符合下列要求的概念的序号填空。

①催化②乳化③氧化④结晶⑤过滤

(1)茶杯中将茶叶与水分离的钢丝网所起的作用是  ;

(2)蛋白质在胃、肠中分解时酶所起的作用是  ;

(3)清洗厨房油污的洗洁精所起的作用是  ;

(4)葡萄糖在人体内提供能量时发生了  ;

(5)盐场内进行海水晒盐的过程是  。

21.(6分)深圳地铁14号、16号线将于2022﹣2023年运营。

地铁纵横交错,形成彼此关联的交通网,编织幸福宜居城市。

受此启发,小红采用“地铁线路图”的形式,梳理所学物质,将不同物质的转化关系表示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物质的转化关系)。

(1)写出CO2的一种用途:

  ;

(2)Ⅰ号线“CaO站”到“Ca(OH)2站”所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该反应是一个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小明想给Ⅰ号线“X站”取个中文名,合适的名字是  (填字母);

A.双氧水站

B.石灰石站

C.赤铁矿站

D.天然气站

(4)Ⅳ号线“CO站”到“Fe站”的化学方程式为:

  ;

(5)通过CH4或CO2的转化可以完成“Ⅰ号线到Ⅱ号线的换乘”,请任选一个反应完成“换乘”,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2.(10分)下面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固定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2)乙图中的微型装置H可用于实验室制备CO2,此微型装置在操作上的优点是  ;在甲图中可选择  (填序号)装配与装置H功能相同的装置

(3)装配KClO3制备O2的发生装置,甲图中除固定装置外还差的仪器是  (写名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铁片和稀硫酸在微型装置H中制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

(5)I是医用输液观察滴夜快慢的滴壶,若用它作微型洗气装置,则气体应从  (填“a”或“b”)进入,其中所装洗气的液体不能装满的原因是  .

23.(9分)

(1)工业冶铁的原料有石灰石、铁矿石、  及焦炭,其中焦炭的作用有  、  。

(2)请你利用如图中提供的3个数据,自拟一道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并写出解答过程。

24.(7分)推断题:

A为黑色固体,A、C、D、Y都是氧化物,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红色的固体E是(写化学式,下同)  ,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  ,固体A的化学式为  ,F溶液显浅绿色,其中所含有的溶质是  。

(2)写出反应③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3)指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25.(11分)小明同学在实验室将镁放入NH4Cl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

询问老师后得知镁与NH4Cl溶液反应能生成气体和一种盐。

为了确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探究一:

【查阅资料】①NH4Cl溶液显酸性;

②NH3+HCl=NH4Cl,2NH3+H2SO4=(NH4)2SO4

③2NH3+3CuO

3Cu+N2+3H2O

【提出猜想】反应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

【探究实验】

(1)用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不变  色,则该气体中无HCl气体。

(2)为了探究其它气体是否存在,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

A中溶液变红色,证明有  气体(填化学式);浓硫酸的作用是  ;B中玻璃管内观察到  ,说明有氢气。

【实验结论】镁与NH4Cl溶液反应生成NH3和H2,还生成一种盐的化学式是  。

【实验反思】

(1)综合以上信息和实验结论,小林同学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气体,就能说明HCl气体不存在。

理由是:

  。

探究二:

镁是一种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但实验时小组同学拿出的镁条却是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这层灰黑色的外衣是什么物质呢?

【查阅资料】

(1)Mg(OH)2:

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水;

(2)MgCO3: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

(3)MgCO3的热稳定性比Mg(OH)2的热稳定性更强。

【提出猜想】

小组同学认为该固体不可能是MgO、Mg(OH)2或MgCO3,他们的理由是  。

小组同学由铜生锈会产生Cu2(OH)2CO3联想到灰黑色的物质可能是Mg2(OH)2CO3。

【实验分析】

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口有液滴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灰黑色固体完全变为白色。

若灰黑色固体是Mg2(OH)2CO3,请写出Mg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组成测定】

工业生产中得到的碱式碳酸镁晶体是4MgCO3•Mg(OH)2•zH2O,为精确测量晶体的组成,小组同学取4.66g该晶体,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加热使之逐步分解,首先失去结晶水,最后完全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之间关系。

【数据处理】剩余固体质量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3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4~t5段固体为  (写化学式)。

(2)根据图中数据推算4MgCO3•Mg(OH)2•zH2O中z的数值是:

  。

(请写出计算过程)

2021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中考化学二诊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9个小题,1-14题每小题3分,15-19题每小题3分,共52分)

1.(3分)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铝制品抗腐蚀B.沙里淘金

C.盐酸除铁锈D.煤的干馏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

A、铝制品抗腐蚀,是利用铝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是一层致密而坚固的保护层,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因为金化学性质稳定,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沙里淘金是将金子从沙子里捡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正确;

C、盐酸除铁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煤的干馏,生成了煤焦油、焦炉气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

B。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3分)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B.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C、氨气不是空气的成分,不是来自空气,故选项正确。

D、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三个钡离子:

3Ba2+

B.两个氧原子:

O2

C.四个硫酸根离子:

4SO32﹣

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

5Co

【分析】A、每个钡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氧元素元素符号可以表示1个氧原子;

C、每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D、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可以表示1个一氧化碳分子。

【解答】借:

A、三个钡离子可以表示为3Ba2+,该选项书写正确;

B、2个氧原子可以表示为2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4个硫酸根离子可以表示为4SO4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五个一氧化碳分子可以表示为5C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小。

4.(3分)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7

B.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

C.苯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D.苯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

【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

C.根据元素是宏观概念来分析。

D.根据物质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

A.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6=78,故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苯分子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故错误。

C.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错误。

D.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2×6):

(1×6)=12:

1,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度较小。

5.(3分)同学们用“电解水”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探究水的组成,他们依次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B.实验②的目的是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

C.实验②不能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两个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

【分析】根据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和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分析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

A、实验①是电解水,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

2,故A错误;

B、实验②不能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水蒸气,故B错误;

C、实验②中氢气燃烧生成了水,能确认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两个反应都属于化学反应,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电解水试验的现象、结论及氢气燃烧的反应即可分析回答.

6.(3分)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Y可以是CaCl2溶液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反应①可能是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①中CO均得氧,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Y不可能是CaCl2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会发生反应②,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3分)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分析】A.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B.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来分析;

C.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D.根据镁条的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

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空气流通带走热量,造成蜡烛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灭火,故错误;

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故错误;

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的温度更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故错误;

D.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促进燃烧的方法,难度不大。

8.(3分)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

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

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稀NaHCO3溶液

【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学实验时烫伤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应更换滤纸重新进行过滤,故选项说法错误。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应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可用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浓硫酸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3分)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说明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2,在氧气中燃烧生成SO3

B

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产生爆鸣声

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C

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

软水中泡沫多,浮渣多;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少

说明可利用肥皂水来区分软、硬水

D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检验

木条继续燃烧至逐渐熄灭;呼出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

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A.AB.BC.CD.D

【分析】A、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其体验验纯的有关知识分析判断。

C、根据软硬水的鉴别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均生成SO2,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产生爆鸣声,只能说明该可燃性气体不纯,并不能确切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C、向等量的硬水和软水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软水中泡沫多,浮渣少;硬水中泡沫少,浮渣多,现象描述错误,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助燃,且含氧量高是燃烧会更剧烈一些,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样品空气中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木条继续燃烧至逐渐熄灭;能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3分)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微粒观:

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B.元素观:

H2O是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变化观: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D.守恒观:

6gC和16gO2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22gCO2

【分析】A、根据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水和金刚石、石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碳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C60是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